西西河

主题:写给左派的几句话 -- 曾自洲

共:💬135 🌺812 🌵3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 为什么现在没有社会主义国家

      我上初中的时候,政治课上讲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三大要素是第一 生产资料由谁掌握,第二,谁统治谁,第三,如何分配。原始社会就是共同掌握生产资料,没有统治阶级,按需分配;奴隶社会就是奴隶主掌握生产资料,奴隶主统治奴隶,由奴隶主进行分配;封建社会就是地主掌握生产资料,地主统治农民,由地主进行分配;资本主义就是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资本家统治工人,由资本家进行分配;社会主义就是国家所有,无产阶级专政,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就是共同所有,没有阶级,按需分配。其中有一句话,就是分配形式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于是问题来了,当年,苏联,古巴,东欧,北朝鲜,越南,中国等这些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国家,资产国家所有,无产阶级专政还勉勉强强算是的话,但是按劳分配无论谁都搞不定。第一 什么是“劳”就是一个大问题,而如何对“劳”进行计量更是一个天大的问题,还要在总量基础上计算分配量。这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就是这不是一个发多少电,造多少车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统计的问题。按当时的统计能力,从发出统计指令,到拿到统计结果,三个月能搞定就已经不错了,还要要求精确度,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导致当时所有国家的共同点就是人浮于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大锅饭,铁饭碗,把社会主义变成了低效率的代名词。这样的国家怎么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

      先不说其他的生产力是不是能满足社会主义要求,就是社会管理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就达不到社会主义的要求。

      等到了91年,苏联,东欧国家全部易帜,朝鲜,古巴经济崩溃,中国和越南搞经济转型,所有曾经宣称自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都不干社会主义了,或是干不了社会主义了。

      这就是用铁的事实证明没有社会主义的相应的生产力和管理能力,军事力量,经济水平,技术能力,就不要妄想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面临的最艰巨,最宏大的建设任务,不是搞一场革命,搞一场精神刺激就能完成的。社会主义需要亿万人民踏踏实实,持之以恒的建设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PS:经过3,40年的努力,在今天科技的支持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天网监控,金融监控等一系列系统的综合后,似乎能看到按劳分配的一点点影子。

      • 家园 多数西方国家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很多元素

        多数西方国家如欧洲所有国家, 加拿大和澳洲, 都吸收了社会主义的很多元素, 比如公费医疗, 养老金制度, 12年义务教育, 国家企业控制重要的垄断行业, 实行按劳分配等等, 比中国更像社会主义。倒是美国这种极端资本主义快走不下去了, 共和党川老板是到处抢钱发福利, 民主党几个候选人讨论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你们不能看宣传, 他们是尽量避免用'社会主义'这个字眼而已。

      • 家园 社会主义本身只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

        与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按需分配才是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阶段,在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

        • 家园 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吧
        • 家园 长见识了,原来资本主义是按劳分配。一定要花

          补充:

          醍醐灌顶:终于明白共产主义为啥不可能实现了。

          • 家园 共产党人从来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而非为了社会主义奋斗

            按劳分配是资本主义分配原则,而非共产主义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跟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一样都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因此社会主义的消费资料分配原则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而非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原则。

            当人类社会还存在着物质限制,人类还需要以劳动作为获取维持人类生活所需消费资料的手段,按劳分配就仍然是消费品分配的总原则。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参与消费品分配,劳动者以劳动力价格而非劳动价值分配,本质上仍然是按劳分配,只不过是劳动价值扭曲为劳动力价格

            这就跟商品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以不断波动的商品价格表现是一样的。

            社会主义只是修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价值与劳动力价格的偏差度。

            所以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终结,共产主义才是。

      • 家园 按劳分配应该不是关键

        假设阿,AI可以完全精确的定量劳动,那么问题立刻转化成怎么决定谁干价值高的,谁干价值低的劳动呢?

        ”统治权”的问题只是从一个方面转化到了另一个方面,但是社会还是“少数统治多数”的金字塔结构,而且还牺牲了效率。

        这个才是中苏社会主义实验失败的原因。

        河里应该有很多工人阶级出身,对二共的愤恨是正常的;如果是农民出身,我看倒不一定,我觉得农民阶级在二共时期还是得大于失。就是因为在一共时期,农民没有被赋予参加比较高价值劳动的这个“分配权”。

        想想一个进城或当兵指标是多么“贵族化”,就知道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