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一骑兵军(引子) -- 梦秋

共:💬210 🌺12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要想经常性的以少胜多,总是给自己留后手是做不到的。

          波兰战役出现了图哈切夫斯基判断之外的情况,那就是毕苏斯基超强的动员能力。这仗他输的不怨,不过这无损于他的名将形象。毕苏斯基这场仗打的确实出色,但之前的仗只能说一般。

          • 家园 总是想以少胜多迟早要吃大亏

            这种方法的思想根源是轻视对手的能力的赌徒心理,图哈之前的拿破仑以少胜多的次数更多,但莱比锡和滑铁卢就是决定性的惨败。也就协约国忙着处理国内事务没有出兵,否则一旦第四次干涉毛子还会损失更大。

            • 家园 问题是很多时候客观形势逼着指挥官必须以少胜多。

              如果粟裕不从苏北七战七捷时就经常性的以少胜多,华东共军早被赶过黄河了。如果客观条件允许,谁不想赢的把握更大些。但是客观条件恰恰是指挥官无法改变的。

              • 家园 同样是以少胜多

                太祖的三次反围剿可没有那么赌博。该休整的时候就不会拿战士生命去刷战果。

                • 家园 算准了对方就不是赌博,算输了就是赌博。

                  说到底,算的准不准才是真理。

                  • 家园 准不准是要靠自己调动的

                    而且自己的部队是否还有余力再战是明摆着的事情。老是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就只能说明战术水平有缺陷。总拿士兵的命当赌本很值得吹?

                    • 家园 自己的部队是否有余力再战还真不是明摆的事,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状态有多差。真实的战争,指挥官开不了上帝视野,总有很多他不了解的情况存在。这都不是加强情报系统能解决的。后人可以当事后诸葛亮,但当事人,真的其实都是在有限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下指挥作战。所以,所有的决策其实都或多或少带有赌博性质。了解所有情况的没有任何赌博成分的决策实际上并不存在。

        • 家园 兵力不足的核心是政策不合适

          波兰民众眼中的红军就是侵略者,一般民众宁肯支持毕苏斯基的民族主义也不愿意和红军合作。波兰共产党在苏波战争中基本没起什么作用。

        • 家园 关键是苏联人没人知道他们此时兵力严重不足

          苏联人和英法都严重低估了毕苏斯基的动员能力。

    • 家园 【原创】第一骑兵军(第九章:“三角城市”之战)

      第九章 “三角城市”之战

      别尔季切夫进攻之后,波军基本上退回了1920年4月25日发动进攻前的战线。红军显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波军的撤退使布尔什维克高层认为,“资产阶级波兰”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红军应该向西进攻,打垮波兰“白匪”,鼓励波兰“工人阶级起义”,从而引发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在革命的浪潮当中,建立属于全人类的无产阶级政权。这些现在看起来近乎梦呓的言论,在当时不仅有现实的基础,也确实有实现的可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大部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这使得他们对革命有一种狂热的追求。红军的胜利,就像是一针兴奋剂,让他们看到了原教旨共产主义者在多年不断预言中描绘的人类大同世界。

      要继续打下去。这是莫斯科的命令。

      第一骑兵集团军的下一个目标是沃伦斯基新城(基辅以西200公里)。此后,他们在苏波战争中的任务就是攻克一个接一个的城市。叶戈罗夫认为,西南方面军的部队中,第十二和第十四集团军的实力不足以发动主动进攻。第一骑兵集团军就成为叶戈罗夫手中的利刃。正因为如此,红色骑兵不得不放弃了自己擅长的野外决战和长途奔袭,转向对城市的争夺。而波军具有相当高的城防水平,懂得充分利用铁丝网和战壕等障碍阻碍红色骑兵的突袭。红色骑兵只得在原有战术上进行改进,才能在这个棘手的敌人面前占得一定的优势。在沃伦斯基新城,改良的战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沃伦斯基新城下,集中了2.1万名波军步兵,3000名骑兵,360挺机枪和60门火炮。红色骑兵则获得了第45步兵师的支援,总共有3000名步兵,1.65万名骑兵,670挺机枪和100门火炮。波军挖掘了大量的战壕,布设了许多铁丝网。斯卢奇河成为天然障碍。

      布琼尼用了一周时间在沃伦斯基新城寻找突破口。之后使用了一个师佯攻,其余三个师重新部署后主攻。如果无法从一处获得突破,他就会寻找下一个突破口。在红色骑兵师级单位也是如此。师长往往使用一个旅牵制敌军,其余一到两个旅突破到敌军的侧翼和后方。

      这个战术对于波军来说很容易制造迷惑。当波军刚刚庆祝在某处打败了骑兵军,红军就会从别处突然冒出来,甚至会从后方出现,导致波军未经战斗就不得不赶快撤退,对波军指挥官的战场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此外,一旦突破到敌军防线后方,红色骑兵便迅速采取早已习惯的奇袭战术,袭扰波军,使之穷于应付。当然,这样也造成了红色骑兵过度疲惫和兵力分散等问题。

      当时在波军中担任军事顾问的一位法军军官记录道,红色骑兵通常以10步为距离,拉出一条长长的散兵线,后面跟随着机枪车。但是骑兵们很少发起冲锋,往往会停留在安全距离之外在马上胡乱开枪。不过,这位军官注意到,红色骑兵有非常出色的侦察力量,容易找到敌军部署的弱点。

      当在战线上获得突破时,其余骑兵部队就会从突破口涌入,迅速拉长敌军的防线,使其暴露更多弱点。布琼尼一般给予各师师长以较大的指挥空间。他本人会到任务最艰巨的师指挥所。作战中并不会完全遵循一个标准的作战计划。每个师的师长和参谋长都会亲临前线了解敌情,并随时接到前沿部队的汇报。随后,以书面命令下达给各旅旅长,或者通过通讯员直接向旅长发出口头命令。一般情况下,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各师会以两个旅作战,保留一个旅作为预备队。

      布琼尼的指挥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本司令部,苏波战争初期设置在叶利萨维特城(今基洛夫城,位于基辅东南偏南250公里),后随集团军后方补给兵站一起向西移动。一部分是野战司令部,随军行动。基本司令部的负责人是参谋长克柳耶夫,前沙俄军队上校和前红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员。佐托夫则是野战参谋长。叶戈罗夫要求红色骑兵基本司令部和野战司令部每天都要向位于克列缅丘格(基辅东南255公里)的西南方面军野战司令部进行汇报。他的基本司令部设在远离前线的哈尔科夫,但是野战司令部则根据战场情况发生变动,并不总是能够及时汇报战场情况。

      6月27日,红色骑兵占领了沃伦斯基新城,战斗中又损失了第六骑兵师第34团团长多尔戈波洛夫。红色骑兵的一名政工人员雷巴尔科担任沃伦斯基新城的革命委员会主席,他后来在苏德战争中成为著名的坦克集团军指挥员。红军下一个目标是罗夫诺(基辅以西300公里)。这里是1920年4月25日之前毕苏斯基的波军指挥所。

      从罗夫诺开始了波兰方面所称呼的“三角城市之战”。罗夫诺、布罗迪(基辅西南偏南380公里)和利沃夫(基辅西南偏南470公里)这三座城市在地图上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区域。红色骑兵在向这个区域进攻时投入全部的力量,艰苦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半月。罗夫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波兰人不再像在基辅那样,一旦陷入包围便寻机突围,而是坚守到底。7月4日,第一骑兵集团军占领了罗夫诺。次日,波军发动反攻,夺回了罗夫诺,随后坚守到7月10日,红色骑兵才再次占领这座城市。在罗夫诺战斗中波兰两个集团军没有协调好,造成数千人伤亡。红色骑兵缴获了1500匹战马,相当数量的大炮和机枪,一座无线电站和一辆装甲列车。这是第一骑兵集团军在苏波战争中最后一次获得完胜。在这次战斗中,第一骑兵集团军失去了它的著名战斗英雄、塞尔维亚人奥列科·敦季奇(就是那位在沃罗涅日城下给白军送信的孤胆英雄)。当时这位第六骑兵师第36团副团长率队冲锋,就在布琼尼的亲眼注视下中弹,从马上摔了下来。

      布琼尼一直记得这最后一幕,并毫不吝啬地用极其文艺的手法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离得非常近,可以看见他那匹浪漫的、金黄色的战马,阳光中闪闪发亮的马刀,黑色的切尔克斯披风。他骑在那匹库班战马上冲锋,身上的飘带随风飘动,简直就像童话中的英雄那样完美。”

      罗夫诺的激战就此结束了。在红色骑兵隆重埋葬敦季奇的第二天,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爵士向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苏波双方边界的划界建议,并建议停火。这等于是变相地承认了目前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将成为未来的国境线。战争有望就此中止。但就两军交战的现状而言,寇松的建议对波兰方面更加有利。如果双方实现停火,波军仍将控制维尔诺和利沃夫两个重要城市。就算苏俄政府不头脑发热准备大打出手,也很难接受英国人拉偏架的做法。

      在此时,红军不仅在乌克兰发动进攻,也在白俄罗斯发动进攻。在西南方面军的别尔季切夫进攻得手之前,刚刚出任西方面军司令员的图哈切夫斯基于5月14日发动了别列津纳河战役,西方面军的部队(这支部队中有一位年轻的团长叫崔可夫,苏德战争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英雄指挥员)渡过西德维纳河和别列津纳河,攻占了鲍里索夫,逼近明斯克。波军不得不从乌克兰战场调兵北上。5月31日,获得增援的波军发动反攻。在波军压力下,图哈切夫斯基谨慎地撤回到了西德维纳河右岸和别列津纳河左岸,利用有利地形转入防守,只是在西方面军左翼保持一定程度的进攻状态。

      西方面军按兵不动,乌克兰的红军进攻只能在一个战略方向上改变敌我对比,仍旧不足以打赢这场战争。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对图哈切夫斯基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意,尤其是攻占莫吉廖夫之后,红军距离明斯克只有180公里了。他于6月26日致电图哈切夫斯基要求发动进攻,但是图哈切夫斯基仍旧在不紧不慢地重新部署军队。到7月初,西方面军才部署完毕,总共有9.2万名战斗人员,分为四个集团军(第三、第四、第十五、第十六集团军)、一个战斗集群(莫济里战斗集群,兵力约为两个师)以及一个骑兵军(第三骑兵军,下辖两个骑兵师。它隶属第三集团军,但实际上是一支战略突击部队)。西方面军对面的波军战斗人员只有7.2万人。因此,当7月7日来临之际,图哈切夫斯基发挥了他一贯凶狠快速的作战风格,不留任何预备队,不顾后勤补给不足(平均一个士兵180发子弹,一挺机枪400发子弹)将手头上的兵力全部用于进攻。

      四天之后,红军即占领了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7月14日,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三骑兵军在军长、亚美尼亚人加亚·加伊(原名为加亚·德米特里耶维奇·比希什基相),得到了憎恨波兰人的立陶宛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帮助,攻占了波兰人控制下的维尔诺(后来的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明斯克西北偏西170公里)。【在图哈切夫斯基后来的军事文献当中,他对加伊骑兵军突破至敌后的军事行动做出了总结,并构成了对苏军作战思维影响至深的“大纵深”理论的一部分】。这样,1919年冬天降临前波军所占领的重要城市,只剩下了位于加利西亚的利沃夫。

      得胜的红军西方面军继续大举进攻,势如破竹。7月19日,作为西方面军先锋的第三骑兵军攻入格罗德诺(明斯克西南偏西240公里)。此时第三骑兵军前出太远,距离掩护自己的步兵有80公里之遥。它立刻遭到波军的围攻。波军在格罗德诺投入了坦克进攻。据军长加伊回忆说,波军投入了大约30辆雷诺坦克,相当于两个坦克连。坦克投入作战给骑兵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不过这30辆坦克有一半在抵达格罗德诺时没有来得及卸车,只得在平板车厢上直接开炮。由于当时坦克的可靠性很差,不少坦克被轻易打坏,或者因为油料不够抛锚,等到红军恢复了镇定围攻上来,使用了炮击火烧等办法对付坦克,迫使波军后撤。最终只有两辆波军坦克逃到了涅曼河南岸。7月22日,红军援军赶到,挽救了摇摇欲坠的第三骑兵军。

      装备有法国雷诺RT-17坦克的波兰军队。这时坦克作战模式还非常不成熟,尚未对战斗产生决定性影响

      8月1日,西方面军占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这座著名要塞。今日白俄罗斯的领土基本上处于红军的控制之下。布列斯特与华沙的距离仅有190公里,似乎唾手可得。而早在7月23日,急不可耐的图哈切夫斯基便向部队发出了向华沙进军的训令,要求在8月12日攻占华沙。

      在过去三个星期里,西方面军从莫吉廖夫出发,向西连续进攻纵深达450公里。在未来的三周里,红军还需要前进200公里才能攻占华沙。但是图哈切夫斯基认为,部队休整会让他失去战机。为此,他仍旧毫不留情地催促已经疲惫不堪的红军继续进攻。

      图哈切夫斯基在白俄罗斯狂飚突进,而乌克兰前线的第一骑兵集团军的进攻速度却可谓龟速。7月10日重占罗夫诺之后,红色骑兵于7月13日渡过伊克瓦河,第十一和第十四骑兵师占领了杜布诺。波兰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反攻中又夺回了杜布诺。在红色骑兵的左翼,第十四集团军丢掉了克列缅涅茨,该集团军下属的骑兵集群的库班骑兵团整个叛逃到了波兰方面,后来成为红色骑兵的强劲对手。

      激战在延续,战线不断变化,让指挥员往往来不及做出迅速反应。布琼尼在一次驱车前往第十一骑兵师视察的路上,汽车轮胎出了问题。正当司机在换胎时,布琼尼用望远镜发现远处桥上有波兰士兵。他和随行人员迅速隐蔽在路边的树后,武器全部上膛。波兰人却漫不经心地在桥上待着,看着司机换好备胎带着他们迅速离开。等找到第十一骑兵师师部后,布琼尼忍不住向师长莫罗佐夫发脾气道:“波兰人差点像抓小鸡一样把我们抓走。”

      莫罗佐夫阴郁地回答道:“您说得对。那里曾经是我们的,现在给他们夺走了。”然后他告诉布琼尼,一发波兰人的子弹击中了师政委奥佐林腿部,政委重伤,现在已经送到野战医院去了。奥佐林是第十一骑兵师的老政委,他因伤离开红色骑兵,对全军的士气和纪律影响很大。集团军军事委员会调第六骑兵师政委,也是老资格的巴赫杜罗夫去接替了他。

      围绕着杜布诺的激战持续了整整十天。红色骑兵投入了全部四个骑兵师和两个步兵师,从杜布诺以北绕过这座城市,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第十一骑兵师第二旅在旅长帕托利采夫的带领下率先突破波兰人的阵地。7月20日,红军再次夺回杜布诺。但是,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帕托利采夫在此役中阵亡。

      7月21日,骑兵军在斯特尔河和伊克瓦河西岸建立了桥头堡,肃清了北起杜布诺,南到克列缅涅茨一带的波军。战斗区域进入加利西亚东部腹地。

      红色骑兵的战斗是艰苦的。加利西亚地区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遍地是战壕和铁丝网。波军采用步步据守的方式,以千人为单位占据一个据点,利用地形优势和良好的防守工事对抗红军的进攻。当红军被一个个据点所迟滞时,波军赢得了重新部署的时间,向红军发动一次次反攻。

      这样导致第一骑兵集团军的战线在整个7月才向西移动了100公里,而同时间里加亚·加伊的第三骑兵军则前进了超过600公里。作为图哈切夫斯基的战略突击力量,第三骑兵军远远地从西方面军右翼向西延伸,紧贴东普鲁士边境向但泽(今格但斯克)一路攻击前进。8月17日,第三骑兵军到达它在波兰境内最远端时,已经抵达维斯瓦河右岸,切断了但泽通往华沙的铁路,距离波军设在华沙西北部的后勤基地和波兰第五集团军指挥部莫德林仅有100公里。

      【当第一骑兵集团军在罗夫诺(Rowne)、布罗迪(Brody)和利沃夫(Lwow)陷入“三角城市之战”时,北部的西方面军部队已经越过比亚韦斯托克,绕过华沙北部抵达维斯瓦河右岸。8月17日第三骑兵军到达自己在波兰境内最远端时,已切断华沙通往但泽的铁路,距离莫德林(Modlin)只有100公里。】

      此时,第一骑兵集团军却几乎失去了它令人赞叹的快速奔袭能力。虽然它的运动速度不慢,但是每天的补给需要400辆大车。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而布琼尼在任何条件下也不愿意将自己的部队分割,交给其余部队指挥。一万多士兵,数万匹战马抱团行动,进一步加剧了第一骑兵集团军的后勤压力。伤兵无法救治,缺医少药,而波军的进攻频繁,防守十分顽强。7月23日,叶戈罗夫命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在7月31日以前攻占利沃夫,但是直到7月26日,红色骑兵才攻占了布罗迪,距离利沃夫还有80公里。在布罗迪城下,第十一骑兵师第一旅旅长瓦西里·恩内斯托维奇·维尔穆特阵亡了。

      布罗迪的守军由克拉约夫斯基将军的波兰第18步兵师、希曼斯基将军战斗群和雅辛斯基上校战斗群约一万人组成。双方在布罗迪的苦战极大地消耗了第一骑兵集团军,甚至导致红色骑兵的护士们也不得不接替受伤的士兵作战。波军大量投入的空军飞机对骑兵军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骑兵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在“别尔季切夫突破”中遭遇波军飞机集群轰炸,乱成一团。自此之后才开始制订防空条令。但是最早的防空措施,也无非是规定在行军期间必须有防空哨,机枪队要练习对空射击训练,以及在行军和作战期间承担对空警戒和射击任务而已。波兰骑兵常常在夜间行动,迫使骑兵军也在夜间进行调动。因马匹在白天基本无法睡眠,常常导致疲劳过度,却难以补充。

      1920年7月的最后一周,布琼尼利用波军调动和重新部署的机会,在野外突袭了一个波军步兵师,严重削弱了波兰人的抵抗力量。7月25日晚,波兰第18步兵师和其余部队从布罗迪突围。次日红军占领了这座城市。布琼尼后来对克拉约夫斯基坚守布罗迪的战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位“极为能干而有富有勇气”的指挥官,同时他还赞扬波兰士兵所具有的顽强战斗的精神。似乎是为了反衬红色骑兵在这次战斗中的胜利来之不易,布琼尼还特别赞扬克拉约夫斯基善于利用布罗迪周围遍布沼泽和森林的地形,并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修建于此处的战壕和铁丝网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红色骑兵在这场“三角城市”之战中付出了高昂代价。第四骑兵师第三旅旅长安德烈·切波塔列夫【几天后带伤归队】,第十一骑兵师第三旅旅长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克拉斯诺夫重伤被送进野战医院。至此,第十一骑兵师失去了师政委、所有的旅长,以及半数的团长和团政委。没过几天,在别列斯捷奇科地区的战斗中,刚调任第六骑兵师第三旅旅长的科列索夫也身负重伤送往后方。指挥员损失太大,已经出现了几天前还是连长,几天后就提升为旅长的情况。8月2日,布琼尼致电叶戈罗夫称,骑兵军失去了50%的指挥员,以及4000名普通战士。这个数字可能有所夸张,但是仍旧反映出骑兵军所遭受的严重损失。西南方面军无法给予第一骑兵集团军以足够的增援和补充。由于战线已经推进到西乌克兰和加利西亚,西南方面军的第十四集团军被用于警戒罗马尼亚与乌克兰之间的边境,防止罗马尼亚军事介入。叶戈罗夫能做的只是把第十四集团军下的第八骑兵师(师长维塔利·普里马科夫)转隶布琼尼指挥。第八骑兵师是布琼尼早就想要吞并的部队,这样一来倒也遂了自己的心意。但是自己损失的大量人马还是难以补充。在整个苏波战争期间,后方总共只给第一骑兵集团军补充了90名指挥员和1633名士兵。

      因为损失太大,布琼尼对图哈切夫斯基迟迟不发动在白俄罗斯的反攻很有意见。图哈切夫斯基则认为叶戈罗夫对红色骑兵的使用有不当之处。7月19日,图哈切夫斯基对加米涅夫说,红色骑兵部署的展现河流和沼泽众多,不适合骑兵作战,会带来严重损失。他建议加米涅夫用步兵加强红色骑兵,给予其3-5天休整,并且在进攻当中绕开防守坚固的波军要塞。加米涅夫在7月24日,将第24步兵师纳入了第一骑兵集团军的建制。

      然而,布罗迪一带的拉锯战还是没有结束。布琼尼被迫投入了他的最后一支预备队特别骑兵旅加入战斗。红军和波军都在使用骑兵进攻彼此的侧翼。在这场激战中,双方步兵和骑兵的协调都很差,步兵无法跟上己方骑兵,受到敌方骑兵进攻时往往崩溃;而步兵无法跟随骑兵机动又导致骑兵侧翼暴露,受到威胁。别列斯捷奇科一带密布沼泽、森林和世界大战时留下的铁丝网,使骑兵的进攻并不顺利。例如,在一次战斗当中,波军骑兵本来要发动冲锋,但跑了几百米后又纷纷下马,徒步发动进攻。红军指挥员刚开始还以为这是波军新战术,到了战斗结束才知道,地表残留的铁丝网绊住了马腿,骑兵们不得不临时转变角色,成为步兵。

      1920年8月5日,波兰人第二次夺回布罗迪。布琼尼撤掉在布罗迪战斗中不听指挥的第六骑兵师师长铁木辛哥【在布琼尼回忆录中反映的情况如下:他要求第六骑兵师在行军路上避开森林,不得利用穿越森林的公路,以免波军在林中设伏。但铁木辛哥考虑到森林周围沼泽众多,不利行军,便没有遵守布琼尼的命令。阿帕纳先科在接任师长后,立刻下令骑兵撤出森林】和他的参谋长扎利涅尔科维奇,换上了第六骑兵师的老师长、第二旅旅长阿帕纳先科。第六骑兵师参谋长由刚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的谢科担任。这是一个半月里布琼尼更换的第二名师长。撤掉铁木辛哥一事在巴别尔的《骑兵军》里曾经提到。当时巴别尔是该师的一名随军记者。他对铁木辛哥的描述挺有趣,这里引用一段:

      “六师师长萨维茨基(即铁木辛哥)远远望见我,便站了起来。他的身材魁伟健美得令我惊叹。他站起身后,他紫红色的马裤、歪戴着的紫红色小帽和别在胸前的一大堆勋章,把农家小屋隔成了两半,就像军旗把天空隔成两半一样。他身上散发出一股香水味和肥皂凉爽发甜的气息。他两条修长的腿活像两个给齐肩套在铮光瓦亮的高筒马靴内的姑娘。”

      话题转回丢掉的布罗迪。丢掉一座城市,随后又将其夺回来,这对于红色骑兵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但是这一回他们显然感到刀锋已钝。8月6日,布琼尼电告加米涅夫,请求允许红色骑兵转入休整。加米涅夫同意了。但波兰人不同意。他们不断从布罗迪出发向红军发起进攻,使得红色骑兵总是有两个师保持与波军的接触和作战状态。

      另外一个危险的迹象出现在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之间。按照加米涅夫原来的计划,在8月1日夺取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之后,第一骑兵集团军应该北上与西方面军会师,避免两个战略集团之间出现太大的空隙。但是叶戈罗夫认为,此时第一骑兵集团军北上有陷入普里皮亚季沼泽的危险,建议拿下利沃夫之后再北上。但红色骑兵要进攻利沃夫就意味着转向西南,离西方面军越来越远。

      此时,西方面军的进攻摧枯拉朽。图哈切夫斯基效仿1831年俄波战争中俄军的进攻路线,准备从北部绕过华沙,切断但泽到华沙的交通,攻击华沙的北部和和西北部。【巧合的是,正是在1831年这次战争中,图哈切夫斯基的曾祖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上校阵亡在华沙城下】为此,西方面军右翼进展神速,拉动整个战线向西北延伸。这样一来,在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之间留下了一个大约宽300公里的“卢布林缺口”,由一支虚弱的被称为“莫济里集群”的部队防守。莫济里集群由第57步兵师和一些零散的部队组成,集群司令员是吉洪·谢拉菲莫维奇·赫维欣,总兵力只有8000人,无法掩护整个侧翼。这一致命错误是华沙城下红军惨败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意识到这个致命的距离之前,不论是图哈切夫斯基还是加米涅夫,抑或是叶戈罗夫及斯大林,都不反对第一骑兵集团军继续向西南进攻。尤其是叶戈罗夫和斯大林,希望红色骑兵尽快拿下利沃夫。西南方面军的作战任务比西方面军要复杂得多。叶戈罗夫手上缺少兵力,但却同时要做三件事:一,继续向加利西亚波军发动进攻;二,防守罗马尼亚和乌克兰边境,防止罗马尼亚军队趁火打劫;三,对付弗兰格尔白军。克里米亚的弗兰格尔越过了彼列科普地峡,占领了下第聂伯河流域,威胁顿巴斯工业中心。留在那里的第十三集团军和骑兵部队被弗拉格尔白军打得溃不成军。图哈切夫斯基单独包揽攻占华沙的任务,正中叶戈罗夫下怀。他只需等第一骑兵集团军拿下利沃夫,就可以立刻把它调到克里米亚前线,去扑灭后院里那一把火。

      8月12日,经过短暂而不充分的休整后,第一骑兵集团军朝布罗迪及其两翼发起进攻。第二天,红军第三次夺取布罗迪,朝着利沃夫冲过去。仅仅隔了一天,波军在华沙前线向红军发起了反攻。“维斯瓦河的奇迹”上演了。

      关键词(Tags): #第一骑兵军#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铁木辛哥#三角城市通宝推:北纬42度,苏迅,河蟹,johny,桥上,须弥一芥,不会游泳的鲨鱼,史文恭,
      • 家园 图哈切夫斯基不支援布琼尼的后果就是波兰血条恢复了

        当时波兰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在拉锯战的期间毕苏斯基利用民族主义和协约国的支援组建和补充了大批新部队,这是后来大反攻的基础。

        • 家园 怎么支援呢?

          图哈的西方面军和布琼尼/叶戈罗夫的西南方面军之间隔着一个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直接调兵过去支援西南方面军是做不到的,更不要说图哈自己的兵力也不是十分充足。另一方面,当时苏军各个战线的后勤都是捉襟见肘,这也是图哈花了那么多时间整顿部队和后勤的原因,即使这样,西方面军的突破很多时候也只能打成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可见其力有不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