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甘露糖作用及购买渠道 -- 陈王奋起

共:💬44 🌺135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甘露糖作用及购买渠道

    甘露糖,(Mannose)是一种单糖,也是一种六碳糖。

    分子式:C6H12O6

    分子量:180.155

    可以说,甘露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作为多种生物多糖的组成成分,冬虫夏草,魔芋,枣的生物多糖中就含有不少的甘露糖,以游离状态存在于某些植物果皮中,如柑橘皮中,桃、苹果,蔓越莓等水果中有少量游离的甘露糖,象牙棕榈子、酵母、红藻、血清球蛋白、卵类粘蛋白和结核杆菌中含有D-甘露糖的聚糖。酵母菌的细胞壁有40%的成份是甘露糖。

    2018年11月22日,来自英国癌症中心的Kevin Ryan团队的研究发表在Nature期刊上,标题为: Mannose impairs tumourgrowth and enhances chemotherapy。

    首次证明甘露糖能显著影响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导致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更有价值的是,给动物口服甘露糖也能产生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甚至和化疗具有协同作用。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癌症治疗策略,就是服用一种常见的糖,就可以产生治疗癌症的效果。虽然人类的效果需要临床研究确认,但这种常见的人类早就广泛使用的单糖具有抗癌症的效果,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充满期待。

    抗癌药物普遍具有毒性,寻找没有毒性的抗癌药物也一直是癌症治疗领域的梦想。最新发现具有多类癌症抑制效果的甘露糖,结构和葡萄糖类似,本身是人类长期食用的食物成分,临床上也作为糖类营养素使用。不仅没有毒,而且甜美美味,这样的甜蜜抗癌药物真是稀奇。

    研究者首先检测了不同种类己糖包括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岩藻糖、葡萄糖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发现甘露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点看全图

    甘露糖是如何影响肿瘤细胞生长的呢?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甘露糖处理后细胞内甘露糖-6-磷酸增加,后者抑制参与葡萄糖代谢的三种酶:己糖激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进而影响了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及聚糖合成。

    这提示甘露糖摄取可影响细胞内葡萄糖代谢。

    点看全图

    实验还表明甘露糖可增加由化疗药物顺铂或阿霉素引起的肿瘤细胞凋亡。用CRISPR–Cas9方法,证明甘露糖诱导凋亡是通过BAX和BAK途径实现的。

    在细胞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进一步研究了甘露糖的在体效果。利用体内成瘤实验构建带瘤小鼠,然后通过饲管(一周三次)和饮水(持续性地)让肿瘤小鼠服用甘露糖,发现甘露糖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也可以增加阿霉素的抗癌效果,并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点看全图

    除了抑制癌症,科学家还发现甘露糖居然有抗菌的能力,NIH推荐每天口服5g甘露糖对抗美国人常见的顽固性尿道感染症。估计和甘露糖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咽能力有关。

    2017年科研人员发现甘露糖能够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型糖尿病。

    甘露糖的种种神奇,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毕竟我也不是生物专业人士。我用它来对抗阿尔兹海默症。这个话题展开需要另开一贴,原谅我时间不够,找时间补上。

    如何购买甘露糖?身在北美就比较容易了。淘宝上搜索甘露糖,有大量北美品牌,在美国搜索D-mannose应该很容易找到,不过估计这种东西不便宜,我在淘宝商看到85g的北美品牌保健品,卖价199人民币。

    甘露糖在国内是正式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工业市场上有大量货源。淘宝上我买的是一家(有河友揶揄我要变现,忏愧,地址删除),

    之前也买过一家广州的,但溶解率比较低,我觉得纯度不够,后来一直在这家买。但为了河友考虑,我的介绍不隐含任何推荐和担保,大家自己小心。

    有一些无良淘宝商家卖甘露醇,或者取名甘露糖醇,价钱较低,但是是不同的东西。甘露醇是己六醇,山梨糖醇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是C6H14O6,甘露糖和甘露醇都是六个碳原子,前者环状,后者线性。甘露醇上每个碳原子有一个羟基。甘露糖五个上各有一个羟基,一个碳上是醛基。总之分子结构差距较大。

    甘露醇常常用来脱水,降低颅压等,滥用可能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半数致死量大鼠口经LD50:13500 mg/kg。而甘露糖我查了很久,居然没有找到LD50的数据,这个东西太神奇了,因为它是我们身体天然一部分,因此几乎没有毒性。

    所以买的时候必须确认不能混淆。由于甘露糖和甘露醇的溶解度相差很大,买来的甘露糖先取少量,加上2倍重量的水,如果能够全部或者大部分溶解,基本上可以断定不是甘露醇。更可靠的方法是测试旋光度,需要购置旋光计,我在找更可靠的商业供应商,如果找不到,考虑自己买一个旋光计来确保。

    通宝推:饽饽饽饽,青颍路,pendagun,川普,
    • 家园 陈王这次不靠谱

      看帖过程中我的脑子就冒出红茶菌、螺旋藻、辅酶Q10、灵芝孢子粉······这类保健品。

      1、第一个问题,买这东西吃的目的是什么:抗癌还是预防癌症?

      我看帖说的是这东西抗癌有好处,那没得癌症的人吃它能有预防癌症的作用吗?文中没说。

      烟、酒都是一类致癌物质,对于预防癌症我的建议是从戒烟酒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2、如果不买来吃会怎么样?

      不怎么样。以前大家从来没买来吃过,我看也没怎么样嘛,因为人体会自己合成这种东西。

      甘露糖是人体八种糖质营养素之一,缺了会导致某些糖蛋白合成障碍。人体合成甘露糖很复杂,但只要不偏食,自身合成也没问题。

      3、会不会吃出事儿?不知道。

      甘露糖既不是药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没有对人的半数致死量指标,恐怕连小鼠的数据都没有(在小鼠抗癌试验中甘露糖的剂量是给的很大的,对小鼠的健康目前没有影响)。

      甘露糖在人体内几乎不代谢,哺乳动物试验发现99%从尿排出。这就有个问题,如果吃多了全从尿排泄,短时间内在肾小管内造成高浓度,会不会伤肾?

      在很多大问题都没搞清楚之前,现在就开吃,不好吧。

      • 家园 NIH推荐吃5g每天,应该有绝对把握的

        治疗顽固性尿道感染,大概就是用到了甘露糖不吸收的原理,几乎全部到了尿道。为什么能治疗尿道感染?目前能找到的原理是甘露糖能大幅度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咽能力。

        但是的但是,甘露糖的作为史前就存在的单糖,酵母菌细胞壁的一部分,对人体的代谢作用一定是深远的。干扰葡萄糖的吸收,抑制癌症是最新的发现,在2017年有文献提到甘露糖还影响细胞免疫系统的运作,对I型糖尿病有益。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Science还是Nature的一个子刊提到阿尔兹海默症90%的脑部是找到牙周炎的细菌,研究机构寻求小分子药物透过血脑屏障消灭牙周炎细菌。

        联想到更早的一个什么研究,有10%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脑部尸检发现疱疹病毒,我忽然有了一个联想,就是阿尔兹海默症是由于某些原因,病毒或者细菌到达大脑,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由于血脑屏障,药物并不能有效到达大脑,大部分细菌还残留在脑部,最后累积产生伤害。

        要对付阿尔兹海默症,需要找一个广谱的能透过血脑屏障,低毒甚至无毒的小分子药物抑制细菌,甘露糖完美地符合要求。

        我亲人今年80岁,有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症。得了这种病,等于和人生和亲人逐步说再见。问遍身边名医,没有一个有一点靠谱的办法。我只好怒觅新药了。

        甘露糖是食物,没有LD50的数据,几乎没有危害, 除了供应商提供伪劣商品这一种风险。我把情况和亲人简单说了一下,她欣然同意吃。

        长期以来,医药集团把持舆论制高点,但他们从感冒到高血压,从糖尿病到癌症,大病小病,他们95%都治不好,可以鄙视之。

        我先在家人身上试,有结果再给河友通报吧。

        通宝推:川普,删ID走人,
        • 家园 单方小分子已经基本走到头了

          当然控释精准投放可能还有一定市场,但当直接入口的神药,呵呵,和凉白开基本相距不远。很简单的道理,单方小分子作为现代医学验证最简单的模型,要有效早就研究个底掉,PAPER早满天飞了,还需要这么冷门的宣传?

          未来的神药必然是复杂体系,现有医学验证体系很难搞定的,包括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这些,疗效其实市场已经验证(说白了保健品就是把广大用户当收费白老鼠),但大概永远别指望研究出几个单方化合物。

          • 家园 对生命和自然多点敬畏,不要轻易下结论

            人类知道得越多,就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小分子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不过因为大型医疗集团不能控制天然小分子药的来源,只能依赖方法专利,但太容易绕过,因此他们对小分子药物不愿意加大投入而已。

        • 家园 AD

          陈王这个AD病因推理有点不靠扑啊。研究AD几十年了, 公认的现象就是 Tau, A-beta,过度磷酸化, 然后A-beta沉积, 然后细胞毒害,损伤, 同时受损的线粒体也不能清除, 最后neuron死亡。本身是一个随衰老, 自身平衡的一个被打破的,超出yu zhi, 无法回到平衡, 朝一个方向走了去了。 如果是病毒或者细菌。 那科学界早就吵翻天了。

          医药工业界还没有强大大不要科学家发表自己的论文的地步。

          • AD
            家园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Stephen Dominy的最新

            2018年以来,科学界最大的亮点可能就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感染致病理论了。

            去年6月,奇点曾报道科学家发现疱疹病毒可能才是AD的致病因素;前不久,又报道了会引起口腔溃疡的白色念珠菌可以引起疑似AD的病征。

            2019年1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Stephen Dominy博士领导的团队发现,引起牙周炎的细菌——牙龈卟啉菌,同样会导致AD。这些研究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病原体感染,可能才是导致AD的真正元凶!

            在这个研究中,Stephen团队先是在AD患者的大脑中检测到了牙龈卟啉菌的存在,又通过小鼠实验证实牙龈卟啉菌进入大脑后释放的一种分泌蛋白才是导致AD的关键。随后,他们在人体中还发现抑制该蛋白能够起到治疗AD的作用。此外,该团队还证实,β-淀粉样蛋白具有抗细菌感染的作用。

            这个研究可能指导我们透过表象(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找到AD真正的病因,进而找到治疗AD的办法。相关论文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上[1]。

            这些年来,学界对AD研究的重点一直是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但是针对这些蛋白的药物的临床试验却几度碰壁。这也让相关领域一直被悲观的情绪所笼罩。不过,也一直有科学家在迷茫旷野中寻找新的出路。

            除了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这些典型的特征外,AD病人还会表现出神经炎症,这和病原体感染的症状很像[2]。所以,也有人怀疑感染才是AD的病因,但却找不到切实可靠的证据。

            Stephen Dominy博士在上世纪90年代时,曾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治疗HIV携带者。当时,他发现一些因HIV导致认知障碍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认知能力恢复了。这让他对AD感染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3]。

            早有证据表明,牙齿脱落、牙周疾病和AD有很深的联系。而牙龈卟啉菌也被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沉积、痴呆、AD的高危风险因素。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显示,相比对照组,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6个月内认知能力有明显下降[4-9]。

            并且,科学家还发现牙龈卟啉菌可以在冠状动脉、胎盘及肝脏中定植[1]。而牙龈卟啉菌在人体内横行无忌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分泌一种牙龈蛋白酶。这个牙龈蛋白酶具有帮助细菌定植,压制宿主免疫系统,以及破坏组织等多种作用,并对很多细胞具有毒性[10]

            点看全图

            鉴于牙龈卟啉菌与AD有如此紧密的联系,Stephen博士和合作者开办了一家公司,研究对AD的治疗。他将目标锁定在牙龈卟啉菌身上,并在AD死者大脑中寻找牙龈卟啉菌[3]。

            研究人员先是检测了AD死者的大脑样本,发现所有的样本中都有牙龈卟啉菌。随后,他们又检测了具有轻度至中度认知障碍的疑似AD患者的脑脊液,同样也发现大部分患者的大脑中都有牙龈卟啉菌感染。这说明牙龈卟啉菌确实能进入大脑,并在大脑中定植。

            前面我们提到过,牙龈蛋白酶是牙龈卟啉菌的毒性因子。科学家猜测,如果牙龈卟啉菌是AD的病因的话,那么其分泌牙龈蛋白酶可能会损伤神经。

            实验结果证明确实如此。研究人员一共检测了50份AD死者的大脑样本,发现在超过90%的样本中都有牙龈蛋白酶的存在。这个蛋白遍及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受损的海马体以及大脑皮层,并且还发现其与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位置重叠。

            点看全图

            随后,研究者在体外证明牙龈蛋白酶具有将tau蛋白切成碎片的功能。这说明,AD患者大脑中出现的tau蛋白缠结很可能就是牙龈蛋白酶引起的!牙龈卟啉菌引起AD的嫌疑极大。

            那牙龈卟啉菌到底会不会引起AD呢?

            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了验证。他们让小鼠口腔感染牙龈卟啉菌,发现6周后,所有小鼠的大脑中都感染了牙龈卟啉菌,并且引发了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意思的是,他们发现这些β-淀粉样蛋白具有抑制牙龈卟啉菌的作用,印证了之前β-淀粉样蛋白是抗菌斗士的研究。

            前面提到过,牙龈蛋白酶可能是造成神经损伤的关键因素,若牙龈卟啉菌不能表达这个蛋白会怎样呢?研究人员将牙龈卟啉菌的牙龈蛋白酶编码基因敲除,然后用突变菌感染小鼠口腔,发现小鼠大脑内的病原菌明显降低,而β-淀粉样蛋白沉积也大幅减少。这说明牙龈蛋白酶对于牙龈卟啉菌引起AD是至关重要的。

            而这还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可以通过抑制牙龈蛋白酶来治疗AD!(广谱抗生素无法根除牙龈卟啉菌,且可能导致抗性)

            Stephen团队找到了一种专门抑制牙龈蛋白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将这个抑制剂给被感染的小鼠口服后,确实能起到保护小鼠大脑神经元,抑制细菌生长以及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作用。

            点看全图

            这是继疱疹病毒后,又一种病原体被明确证实会引发AD。同时,研究者们又一次验证了β-淀粉样蛋白的抗感染功能。越来越多地证据表明,AD可能是病原体感染引发的,而之前人们所关注的蛋白沉积可能仅仅是感染的结果。这或许能指导我们破除迷雾,找到AD的源头,彻底解决这个威胁着数千万人健康的疾病。

            牙龈卟啉菌可能不是导致AD的唯一原因,但从研究者们提供的数据来看,可能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因而,这个研究对于治疗AD有重要意义。

            研究中所用到的小分子抑制剂COR388,在初步的临床研究中,有9名AD患者的认知得到改善。研究者表示,他们对这个结果感到鼓舞,后面将会组织临床Ⅱ/Ⅲ期试验[11]。

            COR388的最新进展:

            As of June 2019, two Phase 1 trials of COR388 have been completed. In a single-dose study of 5 to 250 mg capsules in 34 healthy adults, the compound was safe and well-tolerated. A multiple-dose study assessed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in 24 healthy older adults (mean age of 60 years) and nine with AD (mean age 72). According to a company press release, healthy adults received 25, 50, or 100 mg COR388 or placebo every 12 hours for 10 days; AD patients took 50 mg or placebo every 12 hours for 28 days.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COR388 in AD and controls was reported to be similar. All volunteers with AD had P. gingivalis DNA fragments in their CSF at baseline. COR388 caused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no one withdrew.

            A Phase 2/3 trial (GAIN) evaluating a 48-week course of COR388 in 573 people with mild to moderate AD began in April 2019. Participants take either 40 mg, 80 mg, or placebo. The primary endpoint will be ADAS-Cog11 score; further outcomes include ADCS-ADL, CDR-SB, MMSE, NPI, the Winterlight Speech Assessment, MRI brain scans, and P. gingivalis DNA measurement in CS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is trial involves 32 sites in the U.S.; topline data are expected in late 2021.

            来源:

            https://www.alzforum.org/therapeutics/cor388

            参考资料:

            [1] Stephen S. Dominy et al.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s: Evidence for disease causation and treatment with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2019; 5 : eaau3333 DOI: 10.1126/sciadv.aau3333

            [2] T. Wyss-Coray, J. Rogers, Inflamma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A brief review of the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literature.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2012) Med. 2, a006346

            [3]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9/01/gum-disease-causing-bacteria-could-spur-alzheimer-s

            [4]E. K. Kaye, A. Valencia, N. Baba, A. Spiro III, T. Dietrich, R. I. Garcia, Tooth loss and periodontal disease predict poor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men. J. Am. Geriatr. Soc. 58,713–718 (2010).

            [5] M. Gatz, J. A. Mortimer, L. Fratiglioni, B. Johansson, S. Berg, C. A. Reynolds, N. L. Pedersen,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in identical twins. Alzheimers Dement. 2, 110–117 (2006).

            [6] P. S. Stein, M. Desrosiers, S. J. Donegan, J. F. Yepes, R. J. Kryscio, Tooth loss, dementia and neuropathology in the Nun study. J. Am. Dent. Assoc. 138, 1314–1322; quiz 1381–2 (2007).

            [7] A. R. Kamer, E. Pirraglia, W. Tsui, H. Rusinek, S. Vallabhajosula, L. Mosconi, L. Yi, P. McHugh, R. G. Craig, S. Svetcov, R. Linker, C. Shi, L. Glodzik, S. Williams, P. Corby, D. Saxena, M. J. de Leon, Periodontal disease associates with higher brain amyloid load in normal elderly. Neurobiol. Aging 36, 627–633 (2015).

            [8] J. M. Noble, L. N. Borrell, P. N. Papapanou, M. S. V. Elkind, N. Scarmeas, C. B. Wright, Periodontitis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mong older adults: Analysis of NHANES-III.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80, 1206–1211 (2009).

            [9] M. Ide, M. Harris, A. Stevens, R. Sussams, V. Hopkins, D. Culliford, J. Fuller, P. Ibbett, R. Raybould, R. Thomas, U. Puenter, J. Teeling, V. H. Perry, C. Holmes, Periodontiti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Alzheimer’s disease. PLOS ONE 11, e0151081 (2016).

            [10] M. J. Gui, S. G. Dashper, N. Slakeski, Y.-Y. Chen, E. C. Reynolds, Spheres of influence: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Mol. Oral Microbiol. 31, 365–378 (2016).

            [11]https://debuglies.com/2019/01/24/porphyromonas-gingivalis-bacterial-pathogen-may-contribute-to-alzheimers-disease/

            • 家园 对照

              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正常人的对照呢。有没有也有这个菌的人, 然后没有得AD的呢

              • 对照
                家园 正常人的大脑感染细菌或者病毒会引发严重的脑膜炎

                不过我了解了一下,发现除了开颅手术感染,严重细菌感染,透过血脑屏障感染大脑,还有一种感染就是大脑的相邻组织被感染后,病原体侵占大脑。

                因此基本可以假设,正常人的大脑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感染的。

                其实您的问题是Peers review应该想到的。作者的论文中已经充分回应道,我认为已经形成证据链了。COR388能走到Phase3, 说明已经初步显示疗效。

            • 家园 不刷牙导致老年痴呆?

              如果是这样,人类刷牙的历史才多久?没学会刷牙前应该充斥了老年痴呆症患者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