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聊聊《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47 🌺732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也来做个总结吧

                        说了这么多,关于电影本身的观点我已经表达得很充分了。不过既然讲到了主创者的动机和姿态问题,那么就不只局限于电影本身了,那就把牵连到的一起说清楚吧。

                        1.人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东西

                        写了那么多,我还要强调一下,胖大叔那两句话(“热血皆为黑社会,多情最是风尘女”)不适用于这个电影。胖大叔说在这部片里看到了爱情,我也不否认了,爱情可以有。但这是不是电影表达的主题,就各执一词了。我说爱情不是主题,胖大叔说是。拿出导演访谈,导演说可以有,但总结主题一字也未提及爱情。当然,导演不能垄断解释权,最终还是要观众说了算。

                        于是出现了我说这部电影好,却努力去证明导演对风尘女这个角色并无好感,而胖大叔说它不好,却努力去论证导演在美化风尘女这种怪异的现象。

                        其实,无论有没有美化,有一点是确凿的,就是爱情对于中下层人民来说,只是奢侈品,而非必需品。对于北上广的小白领来说,爱情相当于几百万的首付+户口。即便对于片中的大头这种四线城市以下的屌丝来说,爱情也是一笔至少十万元的启动资金,还未必能换回来真爱。所以我一直在说“相互取暖”,就是不想揭破这层事实。

                        而胖大叔看到的美化,在我看来并不是导演提供给中下层人民的解决方案。无论风尘女,还是黑社会,在这部片子里都是比较次要的功能性角色,表达都有脸谱化的迹象。当然,这也是导演技巧不够的明证了。但这依然不构成美化。

                        2.好人,坏人

                        有人说这片子给坏人唱赞歌,随即牵涉到坏人的定义问题。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坏人有两种意思:1.品质恶劣的人。2.做坏事的人。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做坏事的人就是坏人了,但另一层面上,我们通常所谓“好人坏人”,尤其在文艺作品里,几乎都要跟道德品质扯上关系。所以我在前面用了“真正意义上的坏人”这个界定,所谓真正意义,其实就是品质恶劣+做坏事。

                        那么片中的眼镜和大头是不是品质恶劣呢?从整部片子来看,并不是。他们在马嘉旗家躲避,马嘉旗多次激怒他们打死自己,眼镜也没有出手,证明他们并非品性恶劣。当然,抢劫是罪无可洗的,片子最后他们也得到惩罚了。

                        这就牵涉到犯罪的动机问题。关于这点,片中眼镜的台词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点看全图

                        核心是因为“混不下去了”。至于各自私人的动机,这是第二层的事情。眼镜是想出人头地,大头是想娶霞妹,而他们进城干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抢劫,而是去教训了欺负过霞妹的波仔。

                        片中眼镜曾拿了一本水浒在看,通过镜头,发现那本书是拼音版的。这提示观众眼镜的文化程度也不高。而他动不动抛出“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一步一个脚印”之类的成功学术语,可见也是受到了社会片面追求成功的浮躁心态的浸染。

                        再回到片中的学生,胖大叔说看到青春热血,于是认为在鼓励黑社会。

                        可是片中真正的黑社会刘五波仔等,不仅形象恶劣,而且是学生的对立面。而学生冲出来时喊的口号是:“不许打人!”手中拿的也基本是网球拍、羽毛球拍、球棒或扫把等,可以说是自卫举动。

                        点看全图

                        当然,前提是翔少先打人。而翔少打人的前提是刘五在给他爸开追悼会,这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再往前推一推,就到了高明欠刘五钱不还,而为什么会欠钱不还,片中不能明示,我们也只能猜测。

                        这就是最为吊诡的地方。事实上,片中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控盘者,在整部影片里是被隐藏的,而学生和黑社会的矛盾,只是经济运行中的内在矛盾在社会末端层面的反应,所以“看不见的顶层”始终隐藏在幕后,藏在片尾的璀璨烟火里,剩下这些小人物在折腾,打拼,搏斗。这就是我说的内在的讽刺和可悲。

                        3.被遗忘or被排斥

                        胖大叔提出了“被排斥不是被遗忘”的概念。可是按照正常的逻辑,被遗忘离被排斥只是一步之遥。不妨来看看近几年的电影票房排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这是2016-2018这三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前40名的榜单。我们看到,2018年的40部电影中,有关底层的有《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还有一部《大人物》里面有一个底层的配角,不过这是一个韩国的IP改编的犯罪片。

                        再看2017年,整个的榜单里几乎只有大鹏的《缝纫机乐队》的小人物励志梦想,算是跟底层精神沾上一点边,总不能说《乘风破浪》的小镇青年是在表现底层。而真正跟底层有点相关的倒是印度的《摔跤吧爸爸》。

                        2016年则更不用说了,《我不是潘金莲》和《火锅英雄》里的主人公都是开得起店的人,怎么也算不上底层。这样一看,主流的国产电影早就把底层遗忘了。

                        而胖大叔推崇的《钢的琴》之类的反映小人物的片子,无一例外的具备这样的特性:缺乏故事性,无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导演的志向也不在院线,终归是在文艺的小众圈子里“独乐乐”。

                        4.高高在上

                        胖大叔提出,用边缘人物作为主角来代表底层是在“污名化”底层,进而是资产阶级的帮凶。

                        然而,究竟谁能代表底层?如果你说抢劫犯,风尘女不能代表,那么街边小贩、富士康女工就一定能代表吗?进而胖大叔提出需要数据支撑,这就很有意思了,拍电影不是搞社会调查大数据分析,不是写论文,用这样的方式来要求一部电影,已经脱离了正常的文艺批评的轨道。

                        事实上,当你不是出身于这个阶级,而又站在这个阶级之外去审视、判断、评述时,就已经脱不了“高高在上”的嫌疑了。

                        就拿胖大叔推崇的《钢的琴》来说,胖大叔认为这样的片子没有污名化底层,没有用别人的苦难博人眼球的意味。可是在我看来,《钢的琴》这类片子同样不能摆脱“高高在上”的嫌疑。

                        《钢的琴》讲的是上世纪末某东北重工业城市的钢厂职工陈桂林(王千源饰),因下岗只能拉一只小乐队为人唱场面为生。妻子因穷困与其离婚,转投假药商人的怀抱,陈桂林感慨生活不易,一心要把女儿培养成钢琴家。而富贵了的妻子却回来与他争夺女儿的抚养权,理由是他买不起钢琴只能耽误女儿的前途。女儿选择谁能有钢琴跟谁,而潦倒的陈桂林决心拉起老伙计们在钢厂里自制一部“钢琴”。

                        单看这个故事,很文艺,很动人,好像没有污名化底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里面依然摆脱不了一种讽刺意味。钢琴是富贵人家和中产阶级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方式,一个下岗职工努力要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兴趣培养成功了却让孩子因为一架钢琴要脱离自己。这难道不是在描绘一种精神追求与经济基础背离的“僭越”,一种小人物想摆脱命运却依然被命运捉弄的可悲吗?而我们这些人在看这个故事的同时,难道不是一边洒下同情之泪,一边用小人物的苦难和可悲浇自己块垒,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高高在上”呢?

                        而在这个意义上,实际上《无名》与《钢的琴》的精神内核是共通的。所不同的,只是导演试图用一些夸张的、更符合商业规律的技巧,来让这部影片更容易在市场中流通罢了。

                        5.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胖大叔一再拒绝别人对他做心理分析,却最终在铸剑的追问下,质疑起了导演的动机和姿态。与消费主义共谋也好,恶臭也罢,可见胖大叔是不喜欢这部电影的这种表达方式的。

                        问题是,胖大叔并未提出一个比“消费主义”更好的解决方案。他用“专业技巧”解构消费主义,也不能取代消费主义,至多只能获得一种“我比你聪明”的智力上的快感。

                        如胖大叔所说,在中国拍电影,想说点东西,不仅要问观众喜欢看什么,还要问广电总局,问资本,问许许多多东西。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准确说是用一种“特洛伊木马”的方式,将自己想讲的东西包裹在一个商业片外壳里。这种方式不算高明,也并不伟大。但作为一个想讲点东西的作者来说,这已经是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

                        实际上,如果从艺术完整性来说,胖大叔挑剔的那些问题,只需要一个方法就能几乎完全解决,就是让主要人物都死光。而导演访谈中明确讲过,这个结局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最终没有呈现。我们知道在目前的审查制度下,是不可能让这么灰暗的东西出现在银幕上的。

                        而观众的需求也决定了这点无法做到。编剧也说过,观众太需要安慰了。所以,以一个艺术完整性的态度来要求一部商业电影,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而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我们不能等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去表达,小米加步枪就不许革命了?没有这个道理吧。

                        同样,以技术的不完备性去否定影片的现实意义,同样是一种“不许革命”的罔顾现实的理想主义做法。你可以说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说不需要。

                        6.解构消费主义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观众的反应是最重要的。而观众欣赏一部影片实际是个各取所需的过程。喜欢看故事的看故事,喜欢看人物的看人物,喜欢悬念的看悬念,喜欢幽默的看幽默……

                        既然这样,那么观影完毕,各自皆大欢喜就好了,为什么要如此费力地去谋求“共识”呢?

                        首先原因在于,观影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艺欣赏过程,更是一个商业的过程。票房的成功决定影片商业上的成败,而口碑的好坏不仅决定艺术价值,也同样在传播和再传播的过程中,决定着影片的商业价值。

                        其次,在当下的中国,每一部影片的上映都是一场公共事件。由于目前社会各层面都处于转折的关口,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在影片中发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价值,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去向社会“游说”,来获取认同,来获得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胖大叔对影片艺术价值、技巧和主题的批判就不纯粹是文艺领域的讨论,况且即便在文艺领域,也并不是没有争议的。

                        如果说大家都不喜欢消费主义,却仍在这个框架内讨论问题的话,那么几乎都是以一种“扛着红旗反红旗”的姿态在交流。

                        胖大叔认为,存在一种超越目前商业片和艺术片架构的所谓“更高明的技巧”,能够在此基础上谋求公共价值的最大化——而我对此非常怀疑。他举出的《钢的琴》之类的例子,恰恰证明此道行不通。而胖大叔认为的几部片的导演,要不是能力不够,要不是态度不端正,总之是没有达到他的趣味和要求。

                        而我认为,事情即便做不好,也值得去做。就像吴京说的,哪怕失败了,也是有意义的。

                        我所看到的目前崭露头角的几位80后导演,几乎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通过适度的妥协和必要的坚持,讲述自己想要表达的题材。无论饶晓志,还是忻钰坤,路阳,抑或郭帆,都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求取最大值。

                        这也是我对胖大叔的批评最为感到不解和困惑的地方,就是他集中火力批判的,恰恰是这些导演正在努力学着去改变或升级的地方。就像安卓内核已经升级了2.0版,你却还在用1.0版的检测程序来挑bug,这是非常怪异的事情。当然你会说,难道新系统就不会死机了吗?当然这世上没有不死机的操作系统,但开发者做的,都是在提升功能、性能的基础上,让它更可靠一些,跑的更快一些。

                        鲁迅说,在嫩绿的幼苗上快意地驰马,对于评论家来说是痛快的事情,可是对于社会对于未来来讲,就未必了。同样,我们也不能把一个需要适应现实要求的作品,用完美的艺术标准去苛求。

                        至于所谓污名化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我看既不是评论者,也不是吃瓜群众,而是这部影片所展示的那片土地的人民。这我就不去做社会调查了,贴几篇这部影片拍摄所在地都匀市的新闻吧:

                        都匀新闻网-社会新闻专访《无名之辈》导演饶晓志:我还会带着剧组来都匀拍摄

                        都匀新闻网-社会新闻一封来自《无名之辈》剧组的感谢信

                        都匀新闻网-社会新闻 黔籍导演饶晓志执导电影《无名之辈》----摆好都匀故事引起强烈反响

                        影片的亮点在于透过一组小人物的群像试图剖析这一群体内心的情感内核与处事原则,从而找到对他们的理解。无论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后的无所适从,还是单亲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影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实生活的问题,但故事哀而不伤,三观很正,最后,一群各自困难的小人物重新找回在社会中的尊严,让观众离开影院时触及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有心痛,有唏嘘,也有欢笑,有感动。

                        业内人士分析,接地气的故事内容,充满生动气息的小人物群像,最终唤起了现实中“无名之辈”们的心有戚戚。

                        都匀市政府新闻网上发表的文章,可见对于这部影片,地方是欢迎的,肯定的。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我认为这也代表了人民的声音。

                        何况,底层人民需要尊严,但未必同我们想的一样,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对于生活窘迫的人来说,他最需要的不是你的好脸色,而是一个让他改变命运的机会。我想,这就是对消费主义最好的解构方式。

                        至于胖大叔心心念念的所谓“与资产阶级共谋”,引用一下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的话吧:

                        -------

                        不作任何妥协吗?

                        我们……已经看到“左派”何等坚决地提出“不作任何妥协”的口号。这些无疑是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并且愿意做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竟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这实在使人感到可悲。

                        ……  把自己的急躁当作理论上的论据,这是何等天真幼稚!”(弗.恩格斯)

                        ……当然,在年纪很轻、没有经验的革命者看来,以及在甚至岁数很大、经验很多的小资产阶级革命者看来,好像“容许妥协”是异常“危险的”,是不可理解和不正确的。……但是,在多次罢工(我们只拿阶级斗争的这一种表现来说)中受到教育的无产者,对恩格斯所阐明的这一极深刻的(哲学上的、历史上的、政治上的、心理学上的)真理通常都能很好地领会。每个无产者都经历过罢工,都同可恨的压迫者和剥削者作过“妥协”,那就是,在自己的要求完全没有达到,或者只得到部分的满足时,也不得不去上工。

                          当然,有时也可以遇到异常困难复杂的个别情况,要花极大的气力,才能正确断定某一“妥协”的真实性质,……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不作任何妥协”!),那是很荒谬的。为了能够弄清各个不同的情况,应该有自己的头脑。党组织的作用和名副其实的党的领袖的作用,也正在于通过本阶级一切肯动脑筋的分子1所进行的长期的、顽强的、各种各样的、多方面的工作,获得必要的知识、必要的经验、必要的(除了知识和经验之外)政治嗅觉,来迅速而正确地解决各种复杂的政治问题。

                          幼稚而毫无经验的人们以为,只要一承认容许妥协,就会抹杀机会主义(我们正同它并且必须同它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和革命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之间的任何界限。假使这些人还不懂得,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中,一切界限都是变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条件的,那么除了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取得政治经验和生活经验以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德国左派在法兰克福出版的小册子里写道:

                          “……凡是同其它政党妥协……凡是实行机动和通融的政策,都应当十分坚决地拒绝。”

                          也真奇怪,这些左派既抱着这种见解,却没有坚决地斥责布尔什维主义!德国左派不会不知道在布尔什维主义全部历史中,无论在十月革命前或十月革命后,都充满着对其他政党包括对资产阶级政党实行机动、通融、妥协的事实!

                          为了推翻国际资产阶级而进行的战争,比国家之间通常进行的最顽强的战争还要困难百倍,费时百倍,复杂百倍;进行这样的战争而事先拒绝采用机动办法,拒绝利用敌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哪怕是暂时的矛盾),拒绝同各种可能的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动摇的、有条件的同盟者)通融和妥协,这岂不是可笑到了极点吗?这岂不是正像我们千辛万苦攀登一座未经勘察、人迹未到的高山,却预先拒绝有时要迂回前进,有时要向后折转,放弃已经选定的方向而试探着从不同的方向走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在沙皇制度被推翻以前,革命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曾经多次利用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帮助,那就是说,同他们作过多次实际的妥协;……

                          ……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的觉悟部分,即共产党,就必须而且绝对必须对无产者的各种集团,对工人和小业主的各种政党采取机动、通融、妥协的办法。全部问题在于要善于运用这个策略,来提高无产阶级的觉悟性、革命性、斗争能力和致胜能力的总的水平,而不是降低这种水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不作任何妥协,不实行任何机动”这种操之过急的“决定”,只会有害于加强革命无产阶级影响和扩大革命无产阶级力量的事业。

                         

                        1每个阶级,即使是在最文明的国家里,即使它是最先进的阶级,并且由于当前的形势,它的一切精神力量得到最高度发挥,其中也总会有一些分子不动脑筋和不会动脑筋,而且只要阶级还存在,只要无阶级的社会还没有在自己的基础上完全加强、巩固和发展起来,就必然还会有这样一些分子。否则,资本主义便不成其为压迫群众的资本主义了。

                        ----

                        通宝推:猪啊猪,踢细胞,pendagun,燕人,
                        • 家园 说两点

                          第一点,我和铸剑讨论的范畴,和你讨论的范畴,不是一回事。

                          第二点,我可没说过全死完做为结尾。

                          我只说过,只要不编抢劫这个情节。故事还有得救。结构上能圆过来,表达主题能糊弄过去。

                          我唯一不明白的就是为何底层一定要持枪抢劫。

                          至于这部片子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各自保留观点不争论了。

                      • 家园 时移世易

                        用《水浒》来简单比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如果当下某部文艺作品描写抗争的思想境界尚不如数百年前的作品。这应该夸赞呢?还是应该反思?水浒抗争的目标对准赵官家,这部影片呢?枪口对准的是资本家还是统治阶级?

                        不是所有的抗争的都具有天然正义性。比如说今天我们能把FLG围攻中央,上升到白莲教起义或太平天国的高度吗?

                        数百年前的抗争,我们写的时候常会说一句:历史局限性。今天我们有了《共产党宣言》,有了《怎么办》,有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样的历史高度上,不能去认识我们的社会,不去分析抗争的可能,和抗争的意义,不能正确的组织抗争。

                        而是把所有的抗争混淆在一起,那么,所谓对抗争的认同,无非是种情绪的发泄。这种情绪的发泄最后只能被资本社会利用,成为消费主义的炮灰。比如说反映真实人生的严肃文艺作品有几个人去看?

                        人民群众需要娱乐,需要消费,这无可厚非,但是娱乐底层,消费抗争,我是不大能认同的。

                        通宝推:从来,
                        • 家园 娱乐底层与否

                          由观影的底层人的感受决定。这就是我想说的。你在本帖中其他观点已经与主题无关了。

                          • 家园 我说的只能是我个人观点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从影片技术到主题表现都很糟糕,是一部烂片。就是这样了。

                            但各花入各眼。如果你觉得好看,开心就好。

                        • 家园 你这么说让我想起了香港的黑帮片

                          跛豪之类。底层,反抗社会,有情有义。难道这就是值得歌颂的?

                          抗争抗成黑社会,走得太偏。

                          再说,这电影有个狗屁的抗争,除了片名是《无名之辈》,不就是个犯罪片吗?眼镜犯罪就是因为他想犯罪,想做大事,想当悍匪。大头就是想弄钱回家结婚,谁压迫他们了?

                          两个大男人,送个外卖,跑个快递都能挣上钱吧?这个社会怎么就对不起他们了?好逸恶劳还有理了?这不是什么被压迫者的思想,这是寄生虫的思想。

                          • 家园 嗯,这部电影的叙事逻辑确实有港片的痕迹

                            不过,港片的“形而上学”已经进化到“民族主义”了。比如说去年王晶拍的《追龙》,一则卖情怀,一则卖“民族主义”。跛豪+雷洛,撒上民族主义香水,秒变爱国主义宣传片。有兄弟情民族恨加持,黄赌毒什么的就不用太在意了。

                            不过,港片的技术要成熟得多,这点还是要肯定。

                          • 家园 你喜欢港拍黑帮片?

                            何以你能把那种垃圾和无名之辈相比?如此你完全可以一开始就从这个角度发言。

                            我讲的是时代给文艺作品受众带来的共鸣。观众并没有必要去判读电影中形象的一举一动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正确性。他们仅仅可以通过生活中某个片断与影片人物形象的遭遇有类似之处就可以产生角色心理认同。你绝不相信一个风光得意的商界精英会对无名之辈有与城市送餐者同样的感受。

                            • 家园 这就是一部垃圾电影

                              我从一开始就这么认为,和两个罪犯能有什么心理认同,我不是白岩松,天天思考是什么让人拿起了枪。你可以去认同7·5的绿教徒啊,全是底层,全在反抗。

                              甚至这部电影还比不上香港黑帮片。香港黑帮片多少还讲点情节的逻辑,人物的塑造。这部电影有吗?上来就是两个犯罪分子打劫,因为他们是农民,一群人开始为他们开脱。又是什么底层,又是什么反抗。

                              你们干嘛不去同情监狱的罪犯,里边底层多得很,你们可以去人大立法。来自底层的违法犯罪,就不算犯罪。有底层的罪犯拿枪打劫,你去帮忙。行不行?敢不敢?叶公好龙。

                              佳士得的工人和资方斗争到西西河来宣传,不是一群人冷嘲热讽,还喊管理方封号吗?现在对两个罪犯百般呵护,真是白左癌晚期。

                              • 家园 无意与你争辩

                                这部电影如何。你想必听说过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是多数人的意见。

                                当别人意见与你不同的时候你所采取的态度很重要。你大概可以试图理解为何他人有不同意见。在对这部电影讨论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白左,但是看到了秩序和法律的维护者。

                                秩序和法律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当秩序和法律被挑战时,仅仅惩罚是不够的。不过这已经远离本帖主题了。

                                • 家园 大多数人,你做过调查吗?

                                  怎么就代表起大多数人了?

                                  我看到一大群人为电影的爱情点赞,还有不少人连小三都同情起来。这些人在你这儿成了一小撮不能理解抗争的落后分子了?

                                  对犯罪者惩罚当然不够,但也不是靠虚无的感化,所以进行劳动改造。劳动,改造。

                                  电影最后他们劳改得不挺好吗?早这样多好。

                                  • 家园 你在为辩而辩了

                                    如果你仔细看我的帖子,我没有对电影本身发表意见。我只是提出一个看法,那就是当有观众对这个影片有不同理解,而与你的理解有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考虑这种冲突的根源。这里的“你”并非指向“从来”这个网友,而是所有参与讨论的网友。

                                    胖大叔表示这个电影是对底层的虚假描写因为他的社会调查中没有发现电影所描写的人物的代表性特征。我于是举出水浒的例子表明,即使水浒中的人物是野蛮好杀的非国人典型性格,不妨碍水浒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和中下层人民的精神食粮。这是水浒的时代特征所作用于读者和受众而产生的共鸣。不能忽略文艺作品产生的时代对受众的影响。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至于多数人的意见,我当然没有调查。本主题下有回帖谈及电影所带来底层人物的绝望感被他感同身受。这个回帖是本主题得花最多的发言。我想这一定程度说明问题。

                                    我再强调一遍:你我的观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的意见。至于多数人观点究竟为何,目前看来是那个关于绝望感的帖子。至于你说的白左,佳士得工人罢工之类,都是无的放矢。

                                    • 家园 不是为辩而辩,而是你身份太多

                                      你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你的话就相当于作品,阅读你的观点,我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提出来之后,你不满意,说为辩而辩,你不觉得自相矛盾吗?

                                      你怎么会没对电影提出看法呢,挥舞着水浒的不是你吗?有观点大大方方的说就是了。遮遮掩掩干吗?我说了我的观点,你说你的观点,这个不能强求一致。

                                      但是,你拿个“多数人”的概念当裁判来堵嘴,什么是“多数人”,最终解释权也归你,西西河得花多,就成了“多数人”?只能说这是“有一些人”。

                                      如果按你的观点,“多数人”确定不下来,就撕呗,什么叫为辩而辩,我这是光明正大的亮观点。

                                      我的观点就是:《无名之辈》这部电影是部描写犯罪,为犯罪分子涂脂抹粉的烂片,甚至还不如香港黑帮片。用底层抗争来洗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就是瞎扯淡。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