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主席读《金瓶梅》看读书的三个层次 -- 天马行空

共:💬61 🌺572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主席读《金瓶梅》看读书的三个层次

    有些雅俗共赏的书,伟人读、名人读、普通人也读。我等升斗小民,无缘成为伟人名人,管中窥豹,分析一下其读书的心态,颇有奇趣。

    如季羡林大师在《清华园日记》中如实记录其心态: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不怎么淫秽、但不知为什么,总能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什么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的女人多接触!

    当然,很多伟人名人不像季羡林大师那么直截了当,心里想什么,写下来就不一样,说出来又是另一个样。虽然经转过几个弯,抹过几个角之后,和原来的意思截然不同,还能分析出一点蛛丝马迹了。

    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徐中远就记载这么一件事,胡耀邦同志第一次见到徐中远,知道他是主席的图书管理员后,就说:“你是毛主席晚年的图书服务员。那我问你,主席晚年是不是天天都看《金瓶梅》?”我说:“说真话,毛主席晚年没有看过《金瓶梅》。我们是从1966年5月开始为毛主席做图书服务工作的。毛主席每天看什么书我们都有登记,直到他逝世。这10多年的时间里,毛主席没有向我们要过《金瓶梅》,我们也没有发现他看过《金瓶梅》,但可以有把握地说,毛主席生前看过《金瓶梅》。”

    徐中远告诉胡耀邦同志,他知道主席前后有三次评说金瓶梅,并把每一次经过都告诉胡耀邦同志。徐中远是毛主席的图书管理员,而不是随身秘书,对主席的一言一行不是十分清楚。他说主席三评金瓶梅,应该不确切,可考的证明主席起码五评金瓶梅。

    第一次是在1956年,主席知道万里是山东人,却没有读过《水浒传》,说:“《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二次是在1957年,主席肯定《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正是因为这次评金瓶梅,金瓶梅在小范围内解禁,印了一批书,高级干部可以阅读。

    第三次是两年后主席在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将《金瓶梅》与《东周列国志》加以对比。他说,“《东周列国志》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而《金瓶梅》却更深刻,“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第四次在1961年的政治局会议上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很仔细。《金瓶梅》是《红楼梦》的老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红楼梦》写的是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第五次在在1962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谈话中,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显然,胡耀邦同志好奇心大发,问主席是不是晚年天天都看《金瓶梅》,是因为他觉得这书有趣,可能吸引到主席天天去读,这代表胡耀邦同志读书的层次:读书就看是否有趣。徐中远应该是不认可胡耀邦同志的,才把主席三次谈金瓶梅的经过搬出来。分明,徐中远不仅认为《金瓶梅》有趣,还有其文学价值、史学价值、社会价值。只是徐中远虽然知道它有价值,却没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只能做主席的搬运工,这是读书的另外一个层次。主席能通过读《金瓶梅》,提炼出自己的价值观点,则是最高层次。

    形象地说,胡耀邦同志就像捡到一块外形奇特的矿石,就认为它是宝;徐中远则看出这块矿石的价值不但在于其形状,更在于其含金量;主席则把这块矿石的金提炼出来,变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硬通货。

    鲁迅曾经说过: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

    对评价一个人,如果只取他末一点进行评价,上面说的季羡林大师就很不堪。同样,对看一本书,如果只看一点,也会失之偏颇。《金瓶梅》是有儿童不宜(甚至成人不宜)的部分,但它不只是有儿童不宜部分,实际上儿童不宜并不是它的主要部分。成人读《金瓶梅》,看一看其儿童不宜部分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只是盯着这部分内容看,就落入下乘了。

    后记:这篇短文是几个月前写的,当时没法登陆西西河,在其他网站也发布不成功。现在看到河里的网友讨论乱邦先生兴致很高,就贴出来凑个热闹。

    通宝推:钱六,履虎,adrupal,沧溟之水,红军迷,老老狐狸,混沌之源,李根,楚庄王,jhjdylj,审度,
    • 家园 胡这个人就是满清的光绪,邓用他就是因为他蠢。

      根据描述都可以想象出胡当时猥琐的表情。做为一个高级领导人,胡从任何方面看都是不合格。首先,放了那么多地富反坏右,临死还是一帮年轻学生为他流的血。所以这个能得此高位,就是因为他足够蠢!邓一票人是准备垂帘听政的,如果太聪明自然无法掌控,也只有把胡这样足够蠢的人推出来他们才好掌控!后来的紫阳真人明显聪明得多,想法也更多,所以短短三年就下台。再后来的江就更不容易掌控了,只有临死拿军权换后代平安,斩了杨家将。所以胡死后邓还一直挂念他,这些都说明了胡是个什么角色,是个什么人。

    • 家园 季写的是能多同几个女人,各个地方的女人接触一下。
    • 家园 感觉是在黑胡耀邦

      《金瓶梅》在一般人眼中带有一定的神秘性,想读但搞不到。其实,文革前此书出版过,供给对象是若干级(12级?)以上高级领导干部和高校正高职称以上教师。所以,一般人眼中的神秘物,在胡这一级,毫无神秘可言,想看的话,随时可看。

      文章作者当时自己读不到,以为胡也读不到,以为胡也如同他一样充满好奇心。

      想起了一段柳琴唱得有趣:皇帝御驾要出征,三宫六院忙不停,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 家园 是不是还有一种情况:下面有人传谣说毛天天看,胡想帮着辟

        毛在政治局上老给这帮兵头推荐《红楼梦》《金瓶梅》,这帮人能看懂啥,没准儿就有人觉得是不是毛天天在看《金瓶梅》,尤其是里面的荤段子

        胆子大的还问胡,胡也实在是情商差,还真去找人核实

        我这也是强洗啊

      • 家园 不大看近年,夸胡的书文吧,特别是跑海外的和他家人亲信写的

        他的问题远不是看不看黄书的事,他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领人编了一堆二十万字血书之类的瞎话(杀知大象有人认为能与出二十万字么,而且这女的写完,还活着,需要枪毙才死),到八十年代他了总书记后,想谋军权,被邓压下去了,下去就以他下来这事,和他相熟的将领聊,按他们自个说的是,他没了总书记了不好办,意思是如果还是搞不好就真干了。军队没抓住,就由他儿子胡德平出面,到处在他主管的,文教文宣体系串联,八 九 年他突然死了,他儿子就利用这些人,把学生骗上街挨坦克去了。

        http://www.chinavalue.net/BookInfo/Comment.aspx?CommentID=51352

        胡耀邦的“生活会”

        书评人:田成杰 2013-04-29 09:48 赞[0] 收藏

           书摘:胡耀邦的“生活会”

          有人说,如果叶帅没有死(他于 1986年10月22日去世),他会保护胡耀邦,绝对不会允许开这种批评会。

         

         胡耀邦对随后受到的猛烈批评完全没有准备。他后来说,如果他知道“党内生活会”是那个样子,他就不会交辞职信,也不会做这种全面检讨。

          邓力群对胡耀邦的详细批评占去了1月12日整个上午和次日的半个上午,总计五个多小时。

          胡耀邦对这些话很吃惊,他没有想到赵紫阳会这样批评他。胡的朋友也觉得赵紫阳确实是在“落井下石”。

          生活会结束后,有人看到胡耀邦在会议厅的台阶上黯然落泪。

          在1989年4月胡耀邦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伸出手去,想跟胡耀邦的遗孀李昭握手,但李拒绝了。她说:“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

          1987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强调了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抨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使群众对随后胡耀邦在这两个问题上受到批评有了心理准备。次日,胡耀邦正式提出辞去总书记一职。邓小平同赵紫阳、薄一波、杨尚昆、万里和胡启立几个高层干部做了沟通,他们都同意接受胡耀邦辞职。然后邓小平让他们组成一个委员会,作为筹备十三大的领导班子,并告诉他们在对胡耀邦进行公开批评前,马上在1月8日组织一次“党内生活会”(实际上是关门斗争会)。胡耀邦的支持者后来说,利用“生活会”批评胡耀邦,违反了接触总书记职务的正常程序,因为把如此高职位的人解职首先要得到政治局的批准,然后要有中央全会的批准,最后要经党的代表大会批准。邓小平则选择在把胡耀邦的问题提交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前,就用“生活会”给他定了案。

          邓小平在1月6日也见了胡耀邦一面,通知他要召开批评他的“党内生活会”。在组织这次会议期间,邓小平指示党内干部要“软处理”。他说,不要搞成路线斗争,也不要提“团派”(共青团),开会不是为了打击报复。但是,胡耀邦在上层的自由派干部、地方干部和知识分子中间毕竟有众多追随者,邓小平认为,为了消除胡耀邦的影响,有必要对他的问题做出详细而全面的说明。批评胡耀邦最坚决的是邓力群,他被请来起草这个批胡的文件。同时赵紫阳也与胡耀邦见了面,通知胡说,允许他保留政治局常委一职,但他要对次日召开的批评会做好精神准备。赵紫阳还劝说他,如果再发生学生示威,一定要坚定公开地表明反对立场。

          1月10日至15日,在由薄一波主持的、根据邓小平的要求召开的“党内生活会”上,有二三十名高层干部对胡耀邦进行了批评。邓小平和陈云两人地位太高不宜到会参与批评,不赞成把胡耀邦撤职的李先念借故留在上海,也没有参加。有人说,如果叶帅没有死(他于1986年10月22日去世),他会保护胡耀邦,绝对不会允许开这种批评会。

          胡耀邦在会上首先做了自我检讨。他承认自己未能承担起责任,按邓小平的指示阻止学生示威。“自1986年11月以来,小平同志曾就这次十年以来最大的学潮给我做过三次指示。”此外,他知道自己会在哪一些具体问题上受到批评,对每一个问题都做了严肃的交代,他承认自己有错误,但也试图做出解释。

          胡耀邦对随后受到的猛烈批评完全没有准备。他后来说,如果他知道“党内生活会”是那个样子,他就不会交辞职信,也不会做这种全面检讨。

          邓力群对胡耀邦的详细批评占去了1月12日整个上午和次日的半个上午,总计五个多小时。邓力群一一列举了胡耀邦的“错误”。他说,胡耀邦最大的失误是对四项基本原则和反精神污染斗争关注不够。他没有做到团结全党,他主要使用跟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在重要的人事任免上没有充分征求老领导的意见。

          赵紫阳在1月15日也对胡耀邦提出了批评。后来,1989年赵紫阳被软禁后,他在跟别人的交谈和录音中痛心地表示,虽然他和胡耀邦有分歧,但他对胡的批评并不过分,他和胡耀邦对改革有一致的看法,并曾合作共事。他说自己“没有对胡耀邦落井下石”。当时,在1月15日的生活会上,赵紫阳批评胡耀邦说,他虽然大公无私,但是也有弱点。“他喜欢标新立异,搞些噱头。他不服从纪律……如果他有更大的权力,问题就会更大……为什么他对刘宾雁、王若水这种放肆的人那么宽容?他大概是想在国内外树立一个开明形象。”赵紫阳又说:“耀邦同志不遵守纪律。如果条件有了变化,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不在了,我是无法继续与他共事的,那时我就要辞职了。他不管你常委怎么定的,党代会怎么定的,或过去怎么定的,他想怎样就怎样。”胡耀邦对这些话很吃惊,他没有想到赵紫阳会这样批评他。胡的朋友也觉得赵紫阳确实是在“落井下石”。

          15日上午的“党内生活会”结束前,胡耀邦做了最后的检讨,他表示要为自己的全部错误承担责任。但是他也要求组织继续调查自己是否真有野心,是否搞过派系。生活会结束后,有人看到胡耀邦在会议厅的台阶上黯然落泪。

          1月16日政治局召开了更加正规的扩大会议,与会者包括中顾委的17名老干部,没有参加“党内生活会”的陈云表明了他的意见。不过陈云强调说,解除胡耀邦的职务要遵守党内程序,这一点十分重要。

          未经正式程序胡耀邦就被解除了总书记一职。赵紫阳仍然担任总理,但接替胡耀邦成了代总书记。赵紫阳说,他不想当总书记,他更适合担任总理。但是一些知情的观察家认为,在邓小平的人中间并没有即适合这个职位、同时又能得到其他领导人赞成的其他人选。与会者确实普遍认为赵紫阳在经济工作上表现出众,因此没有太大争议就通过了让他担任代总书记的决定。这些决定后来得到了中央全会和十三大的正式批准。胡耀邦仍保留着党员和中央委员的身份,而且名义上暂时仍是政治局常委,但事实上他完全靠边站了。

          在很多自由派干部看来,这是一场有失公正的悲剧:像胡耀邦这样为国家辛勤工作、大公无私的人,其治理方针本可行之有效,却被他为之忠心效力的人罢了官。和邓小平一起工作过的干部则认为,假如胡耀邦继续在台上,社会秩序将荡然无存,因为胡缺少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所必需的坚定立场。他们感谢邓小平精心安排,没有给党造成损害就撤掉了胡耀邦,保持了党内高层的团结,使邓小平的改革得以继续。两年后胡耀邦去世时,这两种分歧严重的观点再次交锋,并且造成了更加可悲的后果。

          胡耀邦下台后,邓小平曾数次邀请胡去他家打桥牌,都被胡婉言谢绝,只有一次例外:1987年12月30日,即胡耀邦得知自己要被解职那天的整整一年后,他接受了邓小平的邀请。邓小平问胡耀邦对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想通了,胡耀邦没有回答。在1989年4月胡耀邦的追悼会上,邓小平伸出手去,想跟胡耀邦的遗孀李昭握手,但李拒绝了。她说:“都是因为你们这些人。”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虎老师好久不见,送花问好!

        不过胡这个人嘛,嘿嘿,还真是言语放肆,举止轻佻得很呢。这种话他这种人还真说得出来,试想我们不看香港报道,怎么会相信他会随口对一个香港记者呼吁老邓下台呢?

        情商无底线啊。

        这些年借助网络传播,高层白热化斗争的内幕被曝光,使我们吃瓜群众眼界大开,一次一次挑战我们神经,不禁感慨:“还真是位置限制了你我的想像力啊”。

        ——最后,还是但愿是黑他吧,不然真是丢尽了TG的老脸了。

      • 家园 履老师,好久不见

        期待新作、大作!

      • 家园 没有说胡读不到,而是他对毛主席读书习惯的好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