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张居正夺情与今上修宪 -- 毕玄

共:💬107 🌺714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张居正夺情与今上修宪

    最近没怎么关注新闻,今天突然发现今上修宪:新华社发表消息指出,中央委员会建议,删除宪法中国家主席与副主席“不得连任多于两届”的规定。一时间国外舆论哗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河内赞成者虽有,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我刚一听到这则消息,也是感觉不太好,记得当年蟹帝干完两届主动交权家母颇为赞赏,认为是一件好事。现在今上却开了倒车,令很多人失望,将其比作袁世凯,认为要称帝建立独裁制度等等。

    但我又想起历史上有名的一件事就是张居正夺情:张江陵万历元年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联手驱逐首辅高拱开始掌握大权,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万历五年其父去世,依祖制应守孝27个月,张居正担心改革半途而废,不惜身背不孝的骂名,在皇帝太后的支持下提出夺情。一开始还顺利,但由于他的两个门生弹劾,进而开始了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付出了名声受损的巨大代价,平息了争端,但也埋下了死后被清算的隐患。五年后,万历十年,张居正因病辞世,很快遭到被压制的官僚集团反扑,再加上精心培养的万历皇帝出于对他长期掌权受到压制的愤恨,也开始了报复,最后张居正身败名裂,家人不少受迫害而死,改革半途而废:考成法废掉,清帐土地终止,仅一条鞭法保留。

    对比一下今上,如果要是不修宪,执政正好十年,大约等于张居正执政的时间。但是张英年早逝出人意料,在他当政的最后几年还牢牢控制着局面,今上要是只干两届,任期最后几年可能又回到政令不出中南海。而张的权力胜于今上,皇帝只是个十几岁的孩童,大权独揽可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便如此,十年时间只实行了考成法,一条鞭法,与之配套土地清理丈量没有完成,改革未竞全功;今上反腐数年后才逐渐掌握了大权,改革正逐渐进行,如果只干两任结局恐怕还比不上张江陵。张只是用考成法给贪污和碌碌无为官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罢免了不少庸碌无为的官员,今上可是把大量的贪官摘掉乌纱送进大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居正失败的教训对今上也有很多启发:

    1,培养政治继承人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接班人成为第二个明神宗。

    2,张晚年的生活有人指责其骄奢、专权,两个儿子分别中状元、榜眼,为世人非议,抄家后的财产也看出他并不廉洁,这一点今上应当可以吸取教训。

    3,警惕一切顺从,歌功颂德的部下。张四维在张居正被清算,家属受迫害的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张居正当政时一切顺从,简直就像一名属吏。但他的背景及其复杂,下文转载自《明朝那些事》:

    张四维,字子维,山西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看起来,这不过是份普通的官僚记录,但实际上,他的背景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张四维的父亲,叫做张允龄,是一名普通的山西商人,不算什么人物,但他母亲王氏却不同凡响——王崇古的姐姐。也就是说,张四维是王崇古的外甥。之前已经说过,朝廷实力派人物杨博也是山西人,而且他的儿子娶了王崇古的女儿,也就是说,杨博的儿媳妇是张四维的表妹,看上去比较复杂是吧,后面还有。后来张四维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张甲徽,一个叫张定徽,他们两个几乎同时结婚,老婆却是亲姐妹——杨博的两个孙女。什么叫特殊利益集团,相信你已经明白了。王崇古是宣大总督,杨博是兵部尚书(后改吏部尚书),位高权重,却并非张居正的人,还经常对他颇有微辞。舅舅和亲家都这样,张四维的立场自然也差不多。

    王世贞的《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提到:四维父盐长芦,累资数十百万,崇古盐在河东,相互控制二方利。

    《明史 张四维列传》里也写到:四维家素封,岁时馈问居正不绝。武清伯李伟,慈圣太后父也,故籍山西,四维结为援。万历二年,复召掌詹事府。三月,居正请增置阁臣,引荐四维,冯保亦与善,遂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赞机务。当是时,政事一决居正。居正无所推让,视同列蔑如也。四维由居正进,谨事之,不敢相可否,随其后,拜赐进官而已。

    今上要想改革成功,进而身后不留恶名,一定要警惕身边的张四维之类的官员。对今上阿谀顺旨、歌功颂德,如大名府的蔡中丞等官员未必值得信任。

    结语,之前有人说过当今是个比烂的世界,哪个国家能撑到最后就是胜利。苏联垮台、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红利,已经吃了二三十年,各国的发展都到了关键时刻。美国人民十年前对布什当政不满,赌了一把缺乏具体从政经验,从未当过市长州长的奥巴马,八年后,再次All In了一把政坛新人特朗普,目前看来也没坏到哪里去。我觉得中国人民也不妨赌一把,希望今上能将改革进行到底,要是今上两届干满下台被清算,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结局。

    关键词(Tags): #张居正(林风清逸)#考成法(林风清逸)#监察体制改革(林风清逸)#夺情(林风清逸)通宝推:tanhuan,wage,疯雨后,林风清逸,土拨鼠yuanap,乡下秋叶,梓童,红军迷,侧翼,卢比扬卡,我心安处是故乡,nettman,吃土的蚯蚓,anne2607,jhjdylj,TKwang,西门飘飘,慧诚,俺老孫,mezhan,ErgoSum,
    • 家园 说到考成法与清丈土地

      说到考成法与清丈土地,我听说过两件事。

      一个是穆珏天煞写的《正德五年:明武宗的失败之年》,张綵被杀其实主因就是他提议考察内外官吏。

      一个是马亲王的《怎样让大明变得透明》(话说“黄册攻防战”这个名字更加有趣味),明朝中后期,不法官吏和士绅为了突破限制进行土地兼并而极力破坏记载土地流转历史的黄册。

      其实老习做的事情,比如加强队伍建设、严肃纪律、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与明朝设立考成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考成法其实相当于政绩考核,和监察体制改革不同。但是设立考成法加强吏治和监察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严肃纪律是一致的)。

      所以说起来确实有可比性和危险性。

      • 家园 黄册系统可以说是大明的根基之一

        马亲王那篇长文对我的启发也很多,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清帐土地才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黄册系统崩坏后明朝就走向衰亡了。

        • 家园 政策的好坏不是一成不变的

          政策的好坏是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黄册在明初是合理的,有助于恢复生产的,但到了明朝中期就过时了,到后期就无法执行了。无他,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等等造成黄册政策的经济基础改变了。

          同样的道理,一条鞭法在明末其实并非良法。但经过明末大乱后,原来的大地主被消灭,土地重新分配,自耕农水平恢复后,一条鞭法在清初又成了良法。但随着土地兼并上升,到康熙末期又开始出现反面效果。这时清朝实施了“摊丁入亩”就又理顺了赋税。

          • 家园 如果最近才看过马亲王的文章

            那就不要说了。研究明史的都不知道黄册么?

            • 家园 不懂您的意思

              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研究的非常透彻了。亲王的那篇文章基本就是照抄的。所以亲王在前言里说不能发表只能当作“史普”。呵呵。

              至于说研究明史要不要懂黄册,如果不是专业的确实没必要知道细节。亲王的那篇文章除了“史普”,其实还有以史为鉴的意思在里面。

              • 家园 任老师,别那么强的带入感

                难到我到人家帖子低下去说么?玉良书记谈明史最好还是找吴老师啊。黄册我也知道,但是具体是什么,有什么用,那是看马亲王的文章才明白。以前,我是信万历十五年的。当然,不能数字化管理,这个没错,但是,要说没有档案,那是胡扯。我就不明白了,当某人顶着专家的名头满嘴跑火车时,我们为什么信?我认字,难道就是有知识了?

                最后,讲个笑话,轻松一下。

                狐狸把饼干分成两半,左手的饼干小,右手的饼干大,小熊生气地大叫道:“不公平!不公平!”狐狸就在右手的饼干上咬了一大口,这时左手的饼干比右手饼干大,狐狸又在左手的饼干上咬了一大口.....就这样,饼干渐渐小了,最后饼干被狐狸吃完了。

                另外,崇祯面临啥问题?民生、吏治、辽饷。简单的说就是内忧外患。历史对崇祯评价还是很客气的,君王死社稷么。

          • 家园 黄册制度并非过时了,而是被强大的官绅吏势力给逐渐破坏了

            点看全图没有清帐土地(修缮黄册制度)的配合,一条鞭法的缺点被放大,自耕农小地主的负担加重。

            到了清初成了所谓良法,还不是因为官绅吏的势力受到了满清和农民军的大幅削弱,隐田还有被侵吞的军屯都吐出来了吗?

            如果没有清帐土地,明朝会毫无意外的走向深渊。作为有理想抱负的政治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呢,难道是扁鹊三连。

            • 家园 黄册制度到明朝中期后是搞不下去的

              黄册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理清人口,实行保甲,然后征收赋税徭役。这其实是个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在明初和北元对峙的情况下,搞这个制度有其必要性。

              但搞这个制度并不是光查清人口,丈量田亩就完事了。黄册制度要实行必须有大量自耕农为基础。而且适用于货币经济不发达的王朝初年。黄册制度和唐朝的租庸调制度相比并不高明到哪里去。对民众活力的束缚犹有过之。而到明中期,外来白银开始大量涌入中国,货币经济的条件开始成熟。同时土地兼并已经极为严重。这时候去搞清丈田亩恢复黄册其实是缘木求鱼。

              演变到明朝中期,黄册制度中的人丁税和强迫性劳役对老百姓来说也并不是好事。老百姓地都没有,小孩生了一大堆,于是又要交人头税,又要自带干粮服劳役,那么谁愿意干这种事情呢?自然纷纷逃亡。

              如果要恢复黄册制度,至少要来一次土改。而当时明朝已经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很多年了,要他们革自己的命又怎么做得到呢?那么折衷的办法自然是以钱代役。这也不是什么新招数。历代王朝都搞过。宋朝王安石的变法主要内容之一。

              以钱代役没问题,钱又从哪里来?所以最终必然要导致摊丁入亩。田产越多的人应该交更多的税。而明朝最奇葩的地方是大地主不交税。这就造成摊丁入亩搞不下去,只能够搞半吊子的一条鞭法,反而进一步造成自耕农破产,形成恶性循环。

              一个制度在何时实施,以及如何实施都是有要于是时的。时机不对不行,时机对了实行不力也不行。

              • 家园 确实,世易时移,阻力很大。但是终究还是要努力一下下的。
              • 家园 所以清帐土地很重要,半吊子的一条鞭法进一步加重自耕农负担

                明朝士绅不是完全不交税,他们免税的田是有限的,具体数据后面有。但是官绅吏勾结起来挖明朝的墙角,还有更加贪婪的勋贵和藩王,搞隐田侵吞军屯土地。黄册制度流于形式,自耕农所拥有土地减少不就是由于这些硕鼠吗?张居正为什么身后那么惨,除了万历对他独揽大权的愤恨,不就是他的清帐土地得罪了这些实力强大的硕鼠们吗?黄册制度完全恢复到明初那样是不现实的,一条鞭法已经把徭役摊入田亩了。清帐土地只是想办法把国家的土地税基尽可能恢复一些,其实已经是承认了部分现实,国有的军屯土地收回一部分,让侵吞了大量土地的硕鼠们把隐田报出来,交纳应缴的税,而不是把负担转移到自耕农小地主身上。

                明太祖朱元璋诏谕:「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也。若贤人君子,既贵其家,而复役其身,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明太祖实录》卷111

                嘉靖二十四年《优免则例》规定,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以下递减,至九品优免役粮六石、人丁六丁;外官减半;举、监、生员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致仕优免本品十分之七。《嘉隆新例附万历 户例》

                万历三十八年《优免新例》规定,现任甲科京官一品免田一万亩,以下递减,八品免田两千七百亩;外官减半;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进士优免田最高可达三千三百五十亩,未仕举人优免田一千二百亩;生员、监生八十亩。(注:姚宗仪:《常熟私志》卷3,《赋役 优免新例》)

                • 家园 那么隐田清理出来还给谁?

                  还给老百姓?明显不可能。那么按田亩缴税。没问题啊。但是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是不同的。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

                  这里的要件是量地计丁。什么是量地计丁?并不是摊丁入亩,而是不再以里甲作为单位(这可是彻底打破了黄册的规定)而将一州一县的徭役均派到该州县的丁粮。然后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状况和劳动力状况收取赋税,折合成丁银。其实就是把以前要老百姓自带干粮的实际劳动改为收人头税。然后用这笔钱去雇人服役。这其实不出王安石的免役法。

                  而在具体实施中各地先要把民户分出等级。所谓“有丁无粮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有粮为中户。丁粮俱多为上户。”那么怎样定下、中、上户就大有漏洞可钻。而各地实施的标准五花八门。例如江苏嘉定每丁征一分银,而同在江南相隔不远的浙江余姚却每丁要征五分银。除了很少一些地方把丁银完全摊入田亩,其他地方仍然是以丁为主,以田为辅。这样搞的话,按人头缴税,当然是没有田地的老百姓吃亏。穷人家里五口人要交五个人的税,富人家里五口人也只交五个人的税。谁的负担更重?

                  所以到了清朝完全实行摊丁入亩才算理顺了税收关系。但要在明末搞这个除非明朝从执政党变回革命党才有可能。当然,另一条出路是发生工业革命,把失地的流民赶到城市里去做工。

                  • 家园 隐田清理出来,军屯退还,产权承认,缴纳赋税

                    这已经是向现实妥协了,至少清查出来的隐田所有权还是士绅的,就是希望赋税压力不要大部分都加在自耕农小地主身上。

                    你所说的是一条鞭法的弊端,确实是存在的,官绅的实力占优啊,上下其手很容易的。还有区域性的差异,一条鞭法适合于江南,但未必适合于九边,大多数地区赋税徭役都收折色也是问题多多。

        • 家园 清丈土地必须以人为前提,所以考成法是前提

          张居正要是干上三十年,基本上新轨道就成熟了。

          那啥,我说的是张居正。

    • 家园 赞同你,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

      现在是关键时期。如果海航安邦等资本势力做大,中国就万劫不复了。趁着权力还能指挥资本,今上要抓住机会。这么干有风险,但是如果不赌一把,深渊就在前方。

      通宝推:林风清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