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共:💬743 🌺6034 🌵1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大陷阱就在粮食:84-95,除了89年,粮食就是不增产

        而89,竟然在中央丧失领导能力的一年,粮食增产了。

      • 家园 建国初困难时,主席说:宁可两个人的饭三个人吃不要有饿死的

        主席不会同意“上吊不剪绳,喝药不抢瓶”的做法,不会把几千万拿着十几到几十块钱的低工资收入,为国家辛苦工作半辈子的国企职工下岗,推向社会自生自灭。

        就如同当年他不信亩产万斤一样,不管多少中央省地的高级领导汇报拍照展示,他都不信,他派他身边的秘书田家英带着戚本禹等人回田的四川老家亲自种地验证,戚本禹是唯一一个坚持到收获的,用尽所有据说可以提高产量的办法,亩产也未超过八百斤。田家英把结果报给主席,得到主席关于停止虚报产量的指示,并在家乡宣布,整个困难时期,据说四川饿死多少人,但田的家乡没有饿死一个人。所以尽管田犯错误自杀了,家乡人还是给他立了个塑像加以纪念。多年后戚本禹故地重游,老乡们依然认得“老戚是好人”。

        文革后那些曾经的活跃人物把饿死人的罪责都堆给了主席,自己轻描淡写的检讨一下自己盲目信仰的错误就完了,那些虚报产量超征公粮、给假冒高产照片站台助威、对浮夸风推波助澜博取政治资本的人,有谁良心受过谴责吗?

        粮食不紧张的时间,都差不多要到八零年以后了,粮食产量的增加与邓掌权有多大关系?河里有很多这方面的探讨,“包产到户”对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带动粮食增产有作用,但是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可以说重要性排在最前面的绝不是包产到户,而是化肥的大量使用、粮食收获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和优选粮种的推广,这许多工作其实都已经进行了多年,到八十年代才终于到了收获期而已。

        主席也不会如某些人污蔑的那样,“闭关锁国”,与美帝改善关系的“乒乓外交”正是主席一手推动的,而且主席的对外交往的政策一贯是平等的外交政策,在抓住机会方面更未必比任何人差。

        七七到八一这几年,做了很多事,好的坏的,对的,错的——从舆论导向上,基本上把错的坏的都归华国锋了。对的好的功劳都是邓及其盟友的。公平吗?正确吗?华国锋当时身兼党主席、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洋跃进有过,改革开放无功!合理吗?

        如果邓真的英明神武到七七年一复出就权倾天下,言出法随,那他又何必躲在后面指使胡出头搞什么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根据《胡乔木传》记载,至少到八一年才完成架空华国锋的工作,在那之前他虽然在逐渐让步,但还是有实权的,中央的大政方针还是要拿到政治局常委里来讨论决定的,这期间的功和过怕是都少不了他一份。

        而且,《胡乔木传》里还提到八一年政治局开会决定把华国锋的权力转给胡和赵的时候,唯二的未被通知到会的两个政治局委员一个是陈永贵,另一个是塞福鼎。陈永贵就不说了,“种地的也想管事!”这是某位老干部对陈的态度。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对待主席非常器重的党的维吾尔族高级干部,唯一的维吾尔族政治局委员?难道这时就已经决定抛弃主席的民族政策和党的民族干部,转而依赖宗教和贵族上层?那今天新疆的各种问题是不是就种因于此呢?

        邓,在历史上自应有他的位置,绝不会是一无是处,功过如何分,目前怕也辩不出结果,但既然他只承担职务范围以内的过,就不要想贪职务范围以外的功。

        像对主席的评价一样,历经反复,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还特别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被别人说服。

        那就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好了。

        通宝推:acton,向往,胖老猫,梓童,黑山老妖,jhjdylj,友竹,向前向前,阴霾信仰,微笑问天,xm,知其何休,surfxu,老老狐狸,独立寒秋HK,玉米菜,透明,李根,阳春白雪,海峰,纹石,金色阳光,wage,吃土的蚯蚓,西安笨老虎,西门飘飘,mezhan,高中三年,脊梁硬,郭外青山,
        • 家园 毛主席当然是伟大的

          此文对毛主席的说法,我大致同意。

          但这篇文章的作者,未必知道当年的农村情形,很可能低估了包产到户的作用。

          按照我老妈的说法,那个时候的农民,觉悟没那么高(其他地方不敢说,限于潮汕地区吧,自己人批自己人,不算地域歧视吧。),公社化的做法,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错,是要算工分,但大部分的农民就是出工不出力。据我老妈的观察,包产到户是真正的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的。

          这篇文章的一个明显漏洞是,很难解释为啥自留地的产出效率,要明显高于集体的土地?如果是化肥的问题,两者应该都低才对。

          另外,这里有篇文章,说是农民想搞包产到户很久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行家反驳一下,我最喜欢看别人过招了。

          稍微摘一下:

          1959-1961年间,包产到户出现在“大饥荒”最严重的所有省份,其中仅安徽一地就蔓延到全省40%的生产队,农民把能够有效抵抗饥荒的责任田称为“救命田”。

          那是亲到现场调查的人带回的第一手报告:大旱天气增加的饥荒威胁,逼得农民悄悄把集体土地分到了户;结果,粮食大幅增产,但“包产到户”却不合法,农民只在底下秘密推进。

          这种说法,不知真假,不知有没有河友可以回家问问亲友,验证一下?

          网址在这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655.html

          • 家园 农民积极了2000年了

            然并卵,还不是没用

            实事求是的说,包产到户确实有助于提高积极性。只是积极性对产量的影响其实没有那么大,或者说一点也不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