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聪明到颓废:论隋炀帝 -- 林风清逸

共:💬75 🌺75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典型的书生之见

                  因此,在中国,公司章程就只能是摆设,是原始股东的玩物,皇权政治和权力关系社会就是必然;在西方,公司章程就是玩真格的至上宪法,谁要揿桌子,就得天下共讨之,因此,法治就是必然。

                  老兵帅客这种观点就是典型的书生之见。至上宪法云云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杀得人头滚滚后大家搞出来的东西。美国的宪法、法国的拿破仑法典都是这种妥协的结果。英国搞的是习惯法,那也是英国革命砍了国王脑袋,克伦威尔篡位后才又捡起大宪章搞了一堆限制国王权力的东西出来。

                  西方中世纪啥时候就有过“法治”这个东西了?西方中世纪根本就是一堆藩镇割据好不好?领主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内就是领主专制。封臣对上级领主有义务,但只是习惯法。封臣叛领主,领主灭封臣的不要太多。大家都是靠武力说话。

                  至于英国的所谓“大宪章”,我就真的只好呵呵了。这东西现在被捧为第一部“宪法”。其实呢,就是当时约翰无地王在劣势下签的一个城下之盟。从来就没比擦屁股纸好多少。距离签订大宪章还不足三个月,国王和保皇派贵族就拒绝承认大宪章,第一次诸侯战争爆发。最终结果是双方讲和,第一版的大宪章被废除。而此后整个中世纪英国国王的王权有增无减,最终在亨利八世时期形成国王专制的中央集权体系。而整个中世纪,英国王室发布了30个版本的大宪章。这算什么法治?即使是今天,英国仍然没有成文宪法,搞的是习惯法。理论上来说,女王随时都可以发布任何诏令,废除或新增任何法令。

                  任何政权其实都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结果。那种以为皇家一股独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任何足够大的组织到最后都会产生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权的掌握才是真正对政权的掌握。任何成功的政权最终都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以为靠一堆规章制度就能长治久安的,无不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通宝推:hwd99,忧心,我还有事,发了胖的罗密欧,西门飘飘,日月光,阴霾信仰,cindia,
                  • 家园 1,关于法治。

                    1,关于法治。

                    你把法治理解成学术意义上严格地照章办事。事实上,在现代西方,法治和宪政治理的本质是势均力敌的豪强(或者叫地方势力,在中国对应于诸侯)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和分赃协议,而不是动不动拔刀子,否定现存体制,或者,以军权威胁换取政治利益(而在中国,军权的转移意味着改朝换代)。任何一个势力要想获得某些利益,都必需以立法的形式拿到股东大会上去讨论,博弈,形成法案之后才能落实成法律和实际的利益。形成法案就代表其他股东认可你获得这个利益,盖章通过。

                    2,王权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古代西方,面临的问题本质上与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面临的相同问题: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中央集权之路,并且是体系完备,技术成熟,最为集权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模式。

                    而西方则分裂成一堆中等规模的小国,菜鸡互啄。但在各国内部,却在不同程度地走向中央集权,只是因为受制于各领主贵族(对应于中国的地方豪强和军阀割据)的势力过于强大,在中国人看来,西方的集权就是个笑话。

                    那种以为皇家一股独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不说太远,那个往事如烟姑娘应该可以体会什么叫做“不切实际”。

                    不过,你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的说法是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私企,他的管理权从来没有旁落过,这就是朱元璋废了丞相体制自兼总理这一做法被后来者继承的原因。而你提到的这一命题,在西方应该这样表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与职业经理人分离。

                    你不会认为职业经理人是与私企股东共享企业产权,也拥有平等的治理权吧?你首先得搞清楚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来源吧。而这一点,只要看看黄光裕与陈晓的股权大战就足够明确了。陈晓以为有管理层(管理权)就可以挑战所有权,结果了?

              • 家园 他的核心观点:王朝是以军队为资本的私企。
      • 家园 这里面还有技术因素需要强调

        制度是要和生产力相对应的。封建制度并不总是落后的,在适当的条件下它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可以相对保证物质条件,保持知识,工艺的保存和进化。欧洲现在还有很多的封建残余,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明朝出现了平民百姓中男人穿女装这种社会风气,张居正据说就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是社会繁荣的一个很明显的标志,现代中国也就前几年才出现。反推过去,明朝的技术,农业和手工业,初级工业估计也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郑和的大航海需要相当高的设备制造技术和航海技术,当时的船就大小和军事功能来说,就是那时候的航空母舰,是各项尖端技术的集大成。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技术条件基本上都具备了。当然由于文明因素,我相信中国的资本主义不会象西方那么残酷。

      • 家园 但是生产力没跟上,社会的动力没了

        中国在社会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强行扁平化,社会失去动力,从此后屡屡被外族侵占。

        直到电报,电话的安装,再加上tg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吸收,中国终于摆脱了软骨病,历史才算是翻篇了

      • 家园 任老师高屋建瓴,但有个问题我不同意

        你说杨广得位不正,所以需要对外战争来转移矛盾。我觉得很牵强。杨广早几年的统治并无问题,贵族集团并没有不接受新皇。诚如你所言,皇权被贵族政治所限制,而且杨广也的确希望通过文治武功,逐步加强皇权,削弱贵族力量。但是这不代表皇权不稳,处于危机。这位爷实在是太能折腾了,他在三征高丽中的表现,实在让人不忍直视,根本无视民力的极限,各种作。如果一征高丽后杨广停手,隋朝有可能都不会完在他手里。

    • 家园 “优与不敏”的优不是优秀,是优柔寡断

      原文是“人君唯优與不敏為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

      优秀怎么会是缺点?并且优秀其实相对的,不列出标准来无法正确评判。

      人君不能优柔寡断,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优则亡众”,就是没有决断力的人不能带队伍,人心会散掉。没有人愿意跟一个犹犹豫豫的领导,因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显然这里不能解释成“太优秀了就没有人愿意跟”,因为不跟优秀的人难道跟普通人?

      另外,人君不能“不敏”,意思就是不能不敏锐。不能一下子抓住重点,发现变化,就是“不敏锐”。不敏锐的人连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搞不清,显然没法做事。

      把优解释为:“因为自己的优秀,为别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这个就有点荒谬了。因为优秀的人必然会对团队里的人提出高要求。例如一个人要开公司,肯定会找能找到的最好的人来合作,肯定不会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来合伙。 相反,如果时刻提醒自己“我是比别人优秀一大截的人,千万别对别人要求太高”,这样的人叫做过于自大,我看这样才是一定会失败的。

      通宝推:strain2,三笑,老老狐狸,
      • 家园 从优则亡众到骄傲自满

        关于优则亡众,我知道有很多种理解。我也知道,我的看法与通行的解释不同。对此我做过一点解释,但是看来还不够,话还没有说透。那就好好说一说吧。

        对一篇文章进行理解解读,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修改违背文本。

        管子这句话,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是优则亡众。

        有的朋友认为,太简单,所以应该是习见的事情。据此他们认为,应该将前文的优于不敏改为犹豫不敏。他们觉得犹豫比较常见,比较好理解。

        这就是要改原文了,我认为,一遇到理解困难,就将别人的原文改了,这个习惯不是个好习惯。

        何况,优,这样一个事情从好事变成坏事,也很常见。

        我先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领先一步是疯子,领先半步是天才。这句话应该很多人都听过。有这句话,应该很容易理解优则亡众这句话。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古人没听过。那就讲讲古。

        优则亡众,我们有很多常见的例子。比如,鹤立鸡群,孤芳自赏,高自标置,卓尔不群……综合起来,这些词所说的事的共同点,就是一个人太出挑了不是好事。

        太出挑,不就是优么?

        所以优则亡众是一个极其常见的事。古人也早就警惕此事,提醒我们要谦虚。有句大白话就是“谦虚是美德”。俗语也有“火要空心,人要虚心”的话。说的就是优秀的人不要骄傲自满。

        谦虚是对的。但是,如果遇见权威,甚或者只是流俗、只是暂时通行的应付之作,就跪地投降,那也是谦虚吗?

        倘若不赞同流俗,就被指为骄傲自满;倘若合于流俗,则谓改邪归正,这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判断标准。

        正确的做法,是对着事情本身,一点一点扎扎实实推断。

        万变不离其宗嘛。

        看不懂原文,就直接修改原文,这样的解释,不只优则亡众一个文本遭遇过。优字优很多含义,大多与充裕有关,但是唯独在优则亡众里出现了一个与其他意思毫无关联的柔弱、犹豫的含义。我觉得与其怀疑原始文本写错了字、漏写了字,不如怀疑最初的解释者一时没有想明白道理。

        权威是有用的,但是信从权威,必须是因为权威真的有用,而不是诿过于权威。权威随便一句话都当令箭,那就是要权威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就是诿过于权威呀。这种思维要不得。

        何况优也是的确有缺点的。

        孔夫子说,过犹不及。他早就谈过这个道理了。

        优的特质,就是秀出群伦,就是大大超过他人啊!

        历史上,对过于亡国之君的批判,也有一种批判,就是说一个君主过于优秀。比如说:

        《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智)足以距(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商纣的事,管子一定是知道的。

        在我看来,优则亡众,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道理,并没有什么不常见、以至于需要格外特殊的长篇大论的必要。

        然而我发现,由于错误的观点影响太广,还真的需要长文来解释,真是无奈。

        天下本无事,奈何要多说。

        • 家园 商纣是因为太优秀所以亡国的吗

          显然不是。历史上有人是因为太优秀而亡国的吗?貌似也没有。

          “在我看来,优(秀)则亡众,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道理“。这不仅不常见,而且是谬论。一个优秀的人,身边往往会聚集一群优秀的人。古今中外,能够做成大事的人,无论个人多聪明能干,没有几个是单枪匹马完成的,必然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所谓因为太优秀而不懂得团结其他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不优秀的人也有不会团结其他人的,优秀的人也有会团结其他人的。逻辑上来说优秀与团结其他人不存在关联性。

          如果”优与不敏“的优解释为”优柔”,逻辑上就顺畅了。“优柔寡断”是个后来才有的词,是把优柔引申了一下,优柔的人一般寡断。《国语·周语下》:"布宪施舍於百姓,故谓之 嬴 乱,所以优柔容民。" 过于宽厚性子慢的人不适合带领团队,这个是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优与贤是两回事

            优秀,有很多种。

            我说的优,指的是鹤立鸡群、孤芳自赏、卓尔不群这种,所以我用了与“尤”这一义符更加接近的、比较现代的一个词做了解释:“出挑。”说的就是因为优秀而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

            你所说的优秀,用古人经常说的话,叫做“贤”。

            贤,固然也是一种优秀,但是和我所说的优的优秀,是两回事。

            商纣王不贤,但是商纣王具备很多很优秀的素质。如果将贤与优混淆,那就会变成“商纣王不贤,但是商纣王很贤”,或者“商纣王不优秀,但是商纣王很优秀”。贤与优,有近似,但是在有的方面,覆盖了不同的范畴。

            一个人优秀,身边就会聚集很多优秀的人。这的确符合人以群分的道理。但是问题在于,这个道理并不是绝对的。性格决定命运。有的人虽然很优秀,但是身边没有什么人。比如优秀的剩女。剩女,特别是优秀的剩女,之所以剩下,主要原因就是优秀的人没有遇到,不优秀的人又太多。

            人群中不优秀的人是多数。在学校里,优秀的学生与不优秀的学生交往是很少的。有的学生说过一个问题,就是他的朋友很少是优秀生。反过来,优秀生与不优秀的学生交往也相对较少。

            这倒不是谁歧视谁的问题,而是节拍的问题,而是双方不在一个频道的问题。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可是要是没有灵犀怎么办呢?

            差距太大确实是会导致隔膜的。

            当然,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就会好很多,交流时就容易无缝衔接。但是政治家要面对不优秀/只是在这个方面不优秀的人,那时候就是个麻烦。一个精通数学的物理学家和另一个精通数学的物理学家相互给了对方一些梗,双方聊得很开心,然后一个对数学一窍不通的古文字学家木然地坐在一边敲着锤子。

            有好事的学者调查过什么样的女性更容易有追求者。结果他们发现,如果别人对一个姑娘的评价全都很好,那么这个姑娘可能没有追求者。但是如果有的很好有的很差,那么这个姑娘的追求者会非常多。当然,如果大家对某个姑娘的评价一致的差,那这样的姑娘也没有追求者。最优秀的那些姑娘少有追求者,这就是很明显的优则亡众的问题了。

            我说优则亡众很常见,之前举了一些很显眼的例子,鹤立鸡群啊,孤芳自赏啊,高自标置啊,卓尔不群啊,这些都是古人所用的成语。如此之多的成语都在谈这些因为太出挑而脱离众人的现象,我以为已经足够说明古人对这个问题的熟悉了。

            至于你引用国语所说的优柔容民的话,我查了一下,一般的翻译是指宽和温厚,不是犹豫。而优柔寡断,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亡征》。但是有趣的是,《韩非子·亡征》并没有优柔寡断一词,原文是这样说的:“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柔茹一词,有人认为是柔懦的意思。无论是不是,总之韩非子是没有这个优柔寡断的。而且这个优柔寡断只说是亡国之兆,没说亡众。优柔一词用来指犹豫不决,我看到的,是要到《新唐书》:“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这已经是宋朝那些敢于编造上古故事的才子时代了。不知是否还有更早的。但是不能反证管子的优是优柔的意思。

            优就是优,就算将与字也吃进来,那也是优与,而不是优柔。

            而且,能将与字吃进来,为什么不将则字吃进来,创造一个“优则”的词儿呢?那可是直接和亡众连在一起的。我想,原因就是前文只说了优与不敏,没有说优则不敏、优则与不敏。然而,同样的,后文只说了优则亡众,没有说优与则亡众,也没有说优与亡众,为什么一定要先补上一个与字,变成优与,又将优与两个字全都强行“通假”,解释为“犹豫”呢?这个弯弯绕,绕得太多了。这就差不多相当于算命先生测字,在纸上写个“十”字,他就说纸有四边,加个框,说这是“田”,然后说你要出去打猎。这样将原文强行增添内容,然后又强行“通假”,两个变化都是因为自己看不懂,而污蔑别人的原文有错误,在这样的思路下进行的解释,纯粹就是牵强附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解释文本的基本原则之一。类似于将优与不敏数次转换变成一个犹豫不敏的行为,这样的强行解释,我觉得是不科学的。

            在古人看来,商纣王无疑是优秀的,我想这没有什么疑义;在古人看来,商纣王无疑是不贤的,这也没有什么疑义。

            在唐太宗看来,隋炀帝无疑是优秀的,我想这本来也没有什么疑义;在唐太宗看来,隋炀帝无疑是不贤的,这也应该没有什么疑义。

            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这还真的有疑义。

            《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智)足以距(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有的朋友说,从史记这段话,只看出商纣王优秀,没看出优则亡众的地方。没看出优则亡众,能看出优,那也应该从商纣王的故事,理解到“优秀未必就能聚集优秀人才”的道理呀?

            这已经明明白白地说商纣王虽然优秀却导致亡国了,而且也已经明明白白地说了他因为优秀而失众的原因了。比如“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就是很直白地指出商纣王众叛亲离的根源。商纣王是不是众叛亲离?众叛亲离是不是亡众?我想这是很明白的事情,不需要过多解释。结果偷懒的结果是,最后还是要来解释。

            其实隋炀帝的才能优异,唐太宗是评价过的。而隋炀帝以才能优异却又不贤,这个事情也是有分析的。比如说: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这里其实也讲了优则亡众。但是人家说的是正面的话,比如:“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意思是说,优秀的人也要谦虚,这样才能得到别人效力。反过来说,就是有才而不谦虚,也就是“恃其俊才,骄矜自用”,其结果自然应该是无人效力。魏征因为是对题作文,所以对此做了省略(反正前文已经讲了“得众”,这里用不着再讲亡众),直接跳到口是行非上去了。这也是很直白地讲优则亡众的故事。

            隋炀帝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优则亡众的例子。

            我似乎还可以引用《项羽本纪》,只是《项羽本纪》这段“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的话,说得更加简略,在优则亡众的道理上还不如《殷本纪》。恐怕读者会更加迷惑。有功伐可以自矜,有其私智可以奋,则项羽之才,亦过凡俗远矣。以羽之才,而诸侯皆反;以纣王之才,而众叛亲离;以隋炀帝之才,而天下皆反,则优则亡众者明矣。

            所谓优则亡众,换一个更加容易理解的解释,就是曲高和寡啊。宋玉说:“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我想,我大概有时候会说错话。比如,我说优则亡众是一个很常见的道理。在这个道理存在明显分歧的时候,这样说很自然地容易引起误解。一面存在争议,一面又说常见,这容易让人觉得对别的意见不尊重。然而我是没有这个意思的。只是我偶然感受到了这方面的道理,时间久了,也习惯了这样的道理,以为很常见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都会有自己觉得很常见而别人未必觉得常见的道理,在讨论时不够小心,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别人的看法,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希望能够谅解。

          • 家园 这个“优”,也有自以为优而实际不优的

            比如隋炀帝,年纪轻轻带领大军打过长江去统一大隋朝

            当了皇帝更是意气风发,大运河啥的自信心感觉满满,老子天下第一

            顺风船开开心心,突然逆风了就不会了

            跟博古李德一样,从左倾冒险主义无级变速到了右倾逃跑主义,当然他是右倾鸵鸟主义,“大好头颅,何人砍之”

            商纣王其实也是自信满满,主力还在跟东夷死磕呢,哪里想到周武王敢来对付自己

            桶狭间的那今川(这个当然不算君主了,一个县长嘛),肯定也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被人斩首行动了

            自我感觉太好,满心的优越感,听不进正确意见,脱离人民群众瞎指挥一言堂,这方面我党干部的例子就更多了

    • 家园 从评论隋炀帝贴说古今改革

      智商是分档次的,另外对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肯定不一样,好的项目经理不代表能够成为合格的董事长,而且身为董事长公子主持项目运作,实际干活的是不是表面精干的公子本人还两说。九品中正制年代大开科举肯定是好事也是妙招,不过从一把好牌迅速败光看,实际创意者应该不是杨广

      “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打击一小撮”,关键一是分化瓦解敌对势力,二是拉拢“敌人的敌人”搞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再加强死党队伍,杨广一条也没做好,科举徒有其表还缓不救急,否则隋末唐初群英中会有大批出身隋朝科举,站在杨广一边浴血奋战,结果却迅速败亡。皇帝和重臣都关注的潜力巨大的小人物李密一不肯给上进的台阶(重用收拾豪强多好),二不舍得用厚禄安稳,三不敢干掉断绝人才往上爬的念想,不是逼着人家投靠反对者吗?

      杨广有点文采不假,不过董事长水平从来不是拿诗词检验的,李煜诗词水准更高一样亡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对比曹操、赵匡胤、朱元璋、洪秀全、袁世凯、毛主席等人诗作,杨广气魄实在寒碜人,一首能拿出门的也没有。水平一般还嫉妒薛道衡,继位后杀掉前还唧歪还写不写“空梁落燕泥”了(上句“暗牖悬蛛网”),哪怕人家为政敌(失势大哥?)所写,至于吗。“一个好汉三个帮”,想有效统治必须招徕天下英雄追随,武则天起步资本可比杨广差远了,收拾旧贵族跟玩似的。隋末各路反贼原先可都是杨广子民,出身高低贵贱都有,什么也不做甘心当木偶也不至于几年内都逼到对立面继而身死国灭。明明内部不稳,不开放阶级上升通道(科举只是内部小范围调整),还妄图借战争转移视线,借高丽人的刀削藩,在后勤动手脚甚至直接干涉有利战局(辽阳),真当军1头们是傻子?窝囊的大哥继位说不定隋朝还能多延续几十年。为征高丽造船工人泡海里有的腰以下长蛆,同期还大上各类工程,根本就没把中下层劳动人民当人,如果说修大运河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民力凋敝时还大修宫殿、营造东都洛阳就纯属劳民伤财了,估计过程中难免天怒人怨的抢-拆,史书或古代主流媒体见怪不怪懒得提及罢了。

      杨广能当皇帝是因为有个好爹同时竞争者太少太弱,古代领袖贵族出身多、读书人狂傲是因为教育成本太高,绝大多数国民是文盲,教育普及后既得利益者子弟再也没有独霸政坛的可能,这也是建国十几年后才发动文1革清算不服气的旧时代既得利益者子弟的原因(相比之下反1右声势太小),那时首批工农兵子弟已经培养出来了。

      相同档次对手,多数情况下出身低的水平远高于出身高者,后者失势基本就没有翻盘机会,项羽和刘邦差距小是因为他和叔叔势力不是继承是杀出来的,起事时家族已经没落,很多家伙褒项贬刘是阶1级固1化宣传需要。不管是影射还是借古喻今,想感染聪明的读者,严谨的逻辑和真实的论据都是必需的,对跟屁虫类读者还不如用大众媒体灌输效果好。

      以史为鉴,当代谁想清洗利益集团,就必须做好对手反扑的准备,最好从中下层广纳贤才瓜分不听话的利益集团肉。谁想搞阶级固化,通过高价商品房(户籍)、天价医疗等卡出身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也别怨被压迫者敌视。房子贵没关系,不过出来户籍回不去高价商品房成为必需品就不好了,加上二线及以下恶劣的劳资环境,有脑子的中下层子弟不顺带甚至专门给地蟾党填堵才怪!笨狼问落户时,把包括《抵制革命首先要理解革命》之类文章一起发给济南市公安局、济南市信仿办还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都装聋作哑(后者至少5个多月),既不解决问题也不给出否定答复也不抓人。山东省公安厅七支队(还是十支队)2015还用的户政信箱是废的,在网站询问根本不显示,更不用说私下回应。如果说笨狼情况特殊,那么到2016/4为止连续十几年我大撸省公安厅门外密集的色情广告贴纸或早年的办证广告(毛笔字)又该作何解释?个人所知范围内山东省公安厅门口该类广告肯定是最密集的,没有之一,与其说是招嫖或拉假证顾客,不如说是反政府组织的变相示威,就这样的管理水平和责任心,难怪转圈招贴十几年来不管城乡一直不断,春节前还有新的。之后即使有所意识针对小广告搞停机,似乎也是搞错了方向,另外这里都抓不着相关犯罪嫌疑人,再挖出相关幕后黑手,别处……但愿在接下来的金融风暴中少出大漏子。

      笨狼这两年唱空减少是因为没脑子的乡下大妈已经觉悟,知道房子太多卖不掉、房地产税早晚得收,另外大量信贷投向铁公鸡时戳破泡沫不好,但时至今日,想拯救财金危局就必须清算地蟾党,为防鱼死网破还得找到分化瓦解的妙招,否则至少93%的大学毕业生想跃升阶层只能等大战或乱世一展身手了。这两年财金政策和执行反馈表明不到万不得已,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让利于民的,哪怕金融岌岌可危也会先寻求别的可能无效的办法。前些年因为过早拆阡每年大约浪费4600亿,2015/2016恐怕14600亿/年也打不住。大拆阡+货币化安置帮助投机者(炒房的赵家奴才?)解套同时,并没有忽悠足量的刚需跳高价房火坑,怎么可能持久呢?省城在内交钱交不了房、办不了证、豆腐渣工程之类房产新闻不绝于目,却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腐不深入基层(公职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财产公开为准),哪怕一二线房价高位死撑,有脑子的谁敢到下面接盘尤其楼花呢?现在的价格,一二线土著按表面价格3-5成把唯一住宅出手到乡下买房安家也划算,别说可能受热钱控制的炒房团了,再不出手房产税源流失就更快了。货币化安置率不是百分百,非货币安置不拿现房换,大拆阡发财者有多少是腐败分子就不好说了,笨狼所知范围,不敢当钉1子户的部分老百姓要拿大屋换n年后的最低补偿面积。对于刚需读者,笨狼观点一如既往,抗不住丈母娘压力,就到乡下买便宜的入住率高的小产权现房,对高价商品房先敬而远之,等房地产税落地再说,免得后半辈子白给地蟾党干。

      三大产业化以来地蟾党为首的既得利益者资产像火箭一样飙升,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一直延续至今,都2017了还要总理帮助讨薪,想保江山,想保实业(高房价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衰弱转到东南亚等地的重要根源),想保绿水青山,不抓紧清算怎么可能?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鼓励“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怙恶不悛的地蟾党依旧视若罔闻,2015-2016就是它们的末日狂欢。希望房地产税来得更早更猛烈一些!

      现在房子实在太多了,让我不由得想起曾经上过中学政治教材估计已经剔除的一个真实的笑话——

      冬天天冷,小孩对妈妈说:“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炉?”

      妈妈:“因为爸爸(煤矿工人)失业了,我们买不起煤。”

      小孩:“爸爸为什么失业?”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斯大林说过,“如果一种经济制度已不知道怎样来处理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通宝推:卢比扬卡,林风清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