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 老实农民

共:💬68 🌺602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华罗庚的《统筹》你学过没?
                • 家园 集体化显示不出优势?

                  是说集体化在机械化方面不出优势哪,还是建水利,改良土壤显示不出优势哪,还是搞合作医疗显示不出优势哪,还是搞社办企业显示不出优势哪?

                  玩什么空对空哪你。

                  • 家园 优势那么大,受毛主席教育那么多年的农民咋不力挺呢?

                    当年他们力挺老八路的精神哪里去了?

                    毛主席教育他们:要和修正主义做斗争,至少教育了10年,怎么他老人家才走了几年,那么多敬爱他的农民就不肯为了支持他的正确办法屈服了呢?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用腿做了投票

                    • 家园 老孙那里帖出来了

                      湖北襄阳工人对湖北公安厅厅长的回答

                      如果你有记忆,某年帝都刘大市长去一个风景区参观,封山让众游客不满愤而掀翻他们一行的高级座驾,刘大市长直接来了句,想造反啊?

                    • 家园 力挺的大部分都被抓了挨批斗。当年不分田可是要冒着坐牢的风

                      险的。

                      • 家园 无论58年搞公社还是84年撤销公社,都是一窝蜂、一锅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 家园 华西村、南街村似乎留下了,当然一刀切是普遍做法

                          死灰还能复燃,公社可就没见第二春

                          • 家园 凡是在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可以派员强力执行

                            的层面,在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大棒下也只有村这一级才有些许可以存身的可能,这并不奇怪。

                            公社改开后很快恢复到原来的乡镇,而乡镇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类似于派出所之于分局,并不是严格意义的行政层次,财政人事都直接由县级决定,所以只能执行上级政府的意志。公社一级也不是没有,河北晋州周家庄就是。但那真正是干部群众等着层层压力并按红手印坚持下来的,在上级的政治压力和媒体一概政治贬低和丑化能坚持下来其难度可想而知。这和那个成了改开典型后靠造假事后补了个红手印的小岗村这个在各级政府为树立样板而不惜血本投入以及媒体铺天盖地的吹捧下依然半死不活的是完全不同的,改开典型小岗村除了拥有在全中国唯一的处级村官这一项之外,简直就是一件对改开打脸的皇帝内衣。

                            通宝推:纹石,老老狐狸,七天,
                            • 家园 周家庄那个管理很精细,对管理者要求是很高的

                              他们不是简单按劳动能力、态度定每个劳动力工分,再简单积算劳动时间来分配。

                              他们是把每项劳作都计算了工分定额,做了哪些活,就拿好多工分,这已经是一种责任制了。

                              应当说,到了七十年代末,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一定水平(比如,300kg)后,原有的分配制度、管理制度加以改革是有必要的。

                              当时的生产队长,虽然多数是农活好把式,但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还有不少是文盲,大寨工分比较简单,能适应当时农村的管理水平。

                              人4(按人口分配占4成)劳6(按劳动工分分配占6成)、人5劳5、人6劳4,各地不太一样。在人均粮食产量不高的情况下,分配更多倾向于按人口的平均化,其实是一种基本保障。当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增加按劳分配的比例,是有必要的,而且七十年代以后农村青年的文化水平较老一辈是有明显提高的,更精细化的管理是可能逐步推开的。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农村改革,当时叫统称责任制,各地方案很多,最后是“大包干”一刀切,分田了事。

                              通宝推:纹石,
                            • 家园 邓工作的糙性

                              体现在太多的地方了。小岗村这个可笑的典型只是其中之一。军队经商,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国企破产,计划生育一刀切等等,全都要后面的核心给他擦屁股,我认为中央要到江这代才算正常点,才象个中央。历代核心里面,邓能力是最弱的。功劳么也有,就是如果真的象江青一样的极左派掌权的话,军头们很可能是要造反的,全国可能陷入内战。邓掌权还是能压住军头的,避免了内战。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南街村算是几年之后的死灰复燃第二春

                            华西村后来怎么组织起来的不清楚

                            那一刀肯定切了。全靠自发,所以断的时间不能太久,否则就难了

                          • 家园 这点我们看法差不多,可预见的将来,基本上不可能恢复。

                            问题在于,我的观点一直是:从统计数据看,公社化时期(1958-1979/1958-1983),粮食总产量和单产的平均增速远远快于包产到户时期(1982-2016)/后公社化时期(1984-2016)。

                            老兄应当直接批驳我的数据,而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 家园 老人老办法嘛
                    • 家园 呵呵,是说红旗渠的劳模改开后成了黑劳模么?

                      是说张钦礼冤枉坐牢几十年么?是说当年的老劳模吕玉兰、 叶颖芬在改开后反遭无理陷害么?

                      农民出于对共产党的信任听了你邓小平的话,然后十几年下来机械化,水利,合作医疗等方面停滞退步,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实际收入都锐减,干群关系极度紧张,你邓小平治国就给农民这么一份结果?

                      说一千道一万,你根本无法否认集体化在农业机械化,兴建水利,改良土壤,合作医疗各方面显示出的优越性,面对后人的反思批判,你只会大言不惭“你农民没造反不是,这就说明你农民支持我家邓小平”。

                      呵呵,你可真好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