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韩进风暴 -- 本嘉明

共:💬256 🌺3210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very very good!
              • 家园 穿着长袍马褂去拜孔夫孑不是继承传统文化,也不

                不说明正宗传统文化就在台湾.只是一场表演罢了.

                • 家园 长袍马褂是胡虏之服

                  来自通古斯土著满族。

                  可是孔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而台湾人左衽得兴高采烈,以原始森林中射猎的蛮族服装为礼服,剃发易服拜孔子,还在那里说什么传统文化在台湾。

                • 家园 关于儒家

                  儒家文化在承平年代,被帝王阉割后,最后必然走到“精致化,奴化,麻木化”的结局,历朝历代没有例外。比如面对民国乱像,都要亡国亡种了,聪明人(李叔同)会精致化(避世),汪精卫会奴化,闰土会麻木化。这不是“伪儒”,这就是儒的本貌。

                  但一旦到了最后关头,儒文化的另一面,又会勃发出来,十万青年十万军,不肯乖乖当亡国奴。

                  所以“儒家”也是“一体两面”,承平时代,面对帝王的高压和文字狱,只能装孙子,逆来顺受,道路以目;到了乱世,锦衣卫管不了那么多了,英雄们纷纷冒将出来。“儒家”那个“温良恭俭让”的消极面,其实是壳,保护/掩藏着,也压制着最里面一团暴烈的火。就是说,儒文化本身,就是分成“造反派”和“奴派”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的。

                  主席反儒,是要打破这个壳,让里面的火苗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烧大了那才爽。

                  邓公改开,就是发现这把火没有任何限制地乱烧是不行的,核聚变必须能有效控制。于是不像主席那么激烈了,不砸壳了,用西方的砂布,来磨这个壳,50年不变,龟儿子我不信磨不穿你,铁柱磨成针嘛。

                  台湾就是缩在这个壳里,以壳的光鲜亮丽为荣,把那团火,早就浇熄了。还敝帚自珍,以为壳就是一切。

                  新加坡受英国文化和南洋“巫文化”参合,是一种“杂交儒”,早已面目全非。

                  海外华人社会,分散居住,没有犹太人通过信仰来凝聚,因此对儒家的学习,流于表面,能仍旧认点中文字,都不错了。所以印尼华侨都会把儒家当宗教来拜。

                  毛主席反儒,本质上是担心这个壳太厚太重,会压灭这天真之火,弄得多数人都是厚黑学武装起来的奴才。我以前明确反儒,是因为看了孔丘的黑历史,我发现他就是个奴才的胚子。文如其人,那儒家本质上就污了是吧?但是今天我想通了,儒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伙人搞出来的,是中国文化3000余年里,仁人志士共同创作/完善/演进的,这群“接龙作家”里,有诸葛亮,有范仲淹,有梁山好汉,也有无聊文人。

                  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接龙------从这点说,我们每个人,跟孔丘是完全平等的,彼此彼此,大家都是愤青网络作家,你不过是写了第一句的那个ID罢了。

                  这个壳,早已千疮百孔,今天靠穿汉服,习汉礼,三拜九叩,就能补旧如新了?这样追求“文化自信”,太偷懒了吧?

                  通宝推:otto,梓童,卢比扬卡,keynes,拿不准,加东,海峰,棹歌中流,脊梁硬,明心灵竹,苏仙岭,秦波仁者,
                  • 家园 所以有文化革命
                  • 家园 不过我想到了别的问题

                    尽管感官上现在的台湾岛上智力在严重退化,严重的不可理喻(各种段子啊),那么统战是不是一定不要了,一定是从现在开始闷声地走向武装占领?

                    凡是看着不顺眼的都要反对?

                    例如习近平突出“民族抗战”这一点,能不能理解为某种统战?(当然收效依旧是令人尴尬的,人家似乎越来越不吃这一套了)

                    孔庙前的一番仪式,能不能成为最大公约数的一部分?(奈何人家中秋吃烤肉啊)

                    何止是中国抬个桌子会死人,有个德国电影叫做《浪潮》,穿白衬衣都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这个网络的时代,寻找公约数、寻找集体认同,也的确是越来越不容易的。

                  • 家园 老本的这个看法我有保留

                    老本的说法辩证倒是辩证了,但我觉得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就儒家的主流来说,恐怕还是强调秩序和等级的,大体上也是反对革命和变化的。儒家也有一些革命思想,主要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但这种思想不是儒家的主流。主席反儒,主要就是反的这个等级和秩序,在主席眼里,不公平的东西就要改,你用个等级和秩序给我一固定,我怎么改?所以我认为主席反儒是反对儒家的这个核心,对儒家具体的东西,我看他倒不怎么反对。总设计改开实际是从主席的革命文化向保守的秩序文化、官文化倒退,当然实际效果看起来是稳定些了,因为乱说乱动的老百姓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台湾、香港、新加坡实际都还在旧文化的框框里,没有根本变化,这是与大陆文化上的显著差异,其外在表现就是反抗精神弱,对不平等没什么感觉。

                    中国文化的反抗精神,我觉得主要不在儒家里,儒家只有孟子那一小点,中国文化中的反抗精神,起码在陈王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已经非常显著了,而陈王应该和儒家没多大关系。

                    所以老本的分析也许放在中国文化这个层面更合理一些。

                    通宝推:隹子火,本嘉明,
                  • 家园 孔子和孔学不是一码事

                    孔子起码是个睿智的好人,用奴才胚子这种词不合适。他大概相当于中小学老师,有点书呆子气,教人好好做人过生活而已,要说有多大政治能力和敏感度那是别人的捧杀。

                    即便如此,他最得意的俩学生颜回和子路早早死了。剩下的一群学渣在复述他的思想,有多少靠谱本来就是存疑的事情。语焉不详的东西篡改起来容易。所以孔丘更多的应该是个背锅侠。

                    • 家园 最好大致翻下四书五经和孔子世家再说孔子和孔学
                    • 家园 能诛杀少正卯,应该不是书呆子

                      孔子起码是个睿智的好人,用奴才胚子这种词不合适。他大概相当于中小学老师,有点书呆子气,教人好好做人过生活而已,要说有多大政治能力和敏感度那是别人的捧杀。

                      • 家园 不是书呆子和有书呆子气不矛盾

                        李山就说过,法家其实书生气很重,否则不会这么非黑即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用权术和杀人。他们的冷血和残酷是逻辑推导的结果,而就本性来讲很可能是热血甚至多情的。作为对比,可以看看被张良成为天授的刘邦是怎么弄的。

                    • 家园 从论语看,孔子也算满身抱负,他的思想境界超越了当时的时代
                      • 家园 对论语等语录体文章思考

                        首先,我论证基础是:论语并非凭空臆造书生意气,从其悠久历史顽强生命可知论语是实践产物,是人类历史结晶,他与人性暗合但又高度概括

                        其次,论语为了流行,亦不得不采用语录体

                        人,容易忘却长篇大论,且欲布衣百姓启蒙童子亦接受自己思想,更须精辟语句肯定语气权威语式压倒一切语势,毋庸置疑勿需辩论,我就是圣人这就是经文,众小民便忘却繁杂记住简单并不时引用互相传诵,孔子语录响彻大江南北

                        然而,论语只说结果论点结论不说原因经过论证论据,使读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凭感觉直觉做直接判断便想当然接受,而非凭理性思索论辩研讨,论语等语录体文章问题在:对的还用问错?

                        论语等语录体存在有其土壤。大量民众被生计土地苦累系束,无时间精力兴趣穷尽圣言深究学问,易接受简单文化。社会越是纷乱困惑繁重,简单文化越流行。由此可见,对高深文化博大文明进一步理会接受,需民众摆脱劳困之苦,只有肉体解脱精神解放,人类才有高素质。

                        两千年来国民素质需语录体文章,而规则制度金口玉言圣语也限制国民个性发挥与自由思想论说争辩习性,逐渐丧失自我探求习惯能力。

                        一国语录愈流行,证其国民素质愈简单;一国民众愈初级,愈需强力推动下语录。换言之,语录无罪,它乃不得已流行手法

                        ?

                        论语流行之因

                        ?

                        论语流行时间范围独一无二,细心研究这一传统文化中坚,需从其存在及流行理由做第一步探讨

                        仁道论

                        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至高无上地位,这源于论语中仁道设计理论。自从周游归来,孔子更坚信自己观点:天下最大问题是仁道不立。因此,为人类制定一套制度,并通过弟子将此套做人标准推广沉淀,是保证世道变好基础。孔子为此做了最大努力。

                        在我原来所记录146条论语中,按所言方向内容可细分为15个主题,排序如下:

                        政事20学习19修身19言行18道德15仁义13孝悌7天道6忠信5贫富5自述5朋友4智慧4论贤2礼2利2------再默默回味146条,可知除政事20条,余下内容多与学习做人道理有关,实际上,全部论语或加上散见于其它典籍孔子言论,基本只讲两句话:什么是人?如何做人?

                        论语能被帝王平民沿用研习原因在其对人类再造

                        后继众

                        孔子始欲干政来推行理论,奔波不遇,创办学院,招徒纳贤,欲用其学、行之后高度总结精确提炼人类发展经验与古今社会实践,以及与各种流派争论切磋得来仁道论培育指引一批学子,并用忠孝礼仪等儒道把握弟子,使其代代相传孔氏精神

                        经过无数后人传扬,汉朝以后多数朝代钦定传播,荀孟韩愈朱熹王阳明等大家演进,论语,终于有广阔天地

                        论语是孔氏学院文集,也是两千多年中间阶层座右铭,即使无科举肯定,论语也注定会被中间阶层选择传诵

                        言语精

                        论语多论点结果,少论据过程,人类深奥沉重话题凝结为句句箴言,变为朗朗上口俗语

                        论辩而非独白

                        为何论语是争论而非独言?为何最多表露夫子思想之《论语》,有众多仁者各自表述观点?

                        容、显、汇众则众行仁,仁传世;孤、独、离众则众散仁,仁无市。容众、汇众、显众、受众、听众,才有传世之仁。最高明仁者以旁听大众讲仁、解仁、论仁、辩仁而欣慰。仁者当以众智行仁,非凭一己之力。

                        讲解论语、分析仁义、剖割人性、规划人道最合适之人非大师、仁者,更不是一知半解假君子,而是劳苦大众,是未读过论语,对孔孟荀思想毫不知情门外汉。

                        论语需要辩论而绝不是讲解批注,夫子在论语而非‘讲坛’中已暗示一种行仁传道之法:辨理、争论而非自以为是宣讲,绝不是鸦雀无声、端坐恭敬,我说您们听。

                        ?

                        论语生存年代及其困惑

                        论语不可能存在于天下为公与极端利己两种时代

                        孔子仁道论,本是原始氏族公社或曰大道废去之后产物,在大道盛行人类早期---原始民主;人类后期---理想共产,都是废私立公天下,在此,论语费尽心机规划人性建立仁道皆成多余。大道不行之后方有论语兴起,孔子就像臭氧层出现空洞之后科学家,辛勤劳作,只为复原

                        同样,在极端利己狂妄时代,亦即原始以后共产以前私有阶段,人类由群体分化为家庭,社会从公共离析成个体,人心自为公转而背公面私,国家间祸乱难息,民众内争斗不已,国家国民在口头上复述论语篇章,行为却与孔孟荀精神相背,仁道存在基础被利己蚕食吞没

                        自孔子以来,中国人一直分为三个集团:以官吏大商大地主大资本为首执政集团、小农工商普通服务者为主劳动阶层、教育受教育者为代表中间阶层。千百年来,执政集团一脉相承传统专制体系,一贯使用虽有些许补饰却无根本变革政治制度模式;下层劳动者为生存衣食陷入俗世红尘,被动屈从适应残酷事实,日夜惶恐一日三餐;中间集团中未被名利科举束缚眼界开广者,虽欲实现孔教践行仁道,苦于上下不靠,口干舌弊听者寥寥

                        论语及其所代表仁道困惑于:他被学习两千年却从未在一国人民中真正实践,士人君子不计其数人性却不改其恶,仁道亦难向善。

                        今天,孔孟荀思想仍然是一部分中间阶层生存原则精神支柱美好向往,事实上,孔孟也一直想通过个人境界提升来实现天下为公大同之道,这份责任,应从我自己开始

                        秦波---2002年

                        通宝推:本嘉明,2313234454dfsd,
                        • 家园 论语里的善恶,君子小人,我的理解,这不完全是道德意义上。

                          包括对政治人物的臧否,以孔子的阅历,他当知道要玩政治,就必须厚黑。我认为他更多的是用仁道孝悌来建立一套人与人相处的规范和评价标准,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忽悠、凝聚人心的方法论。

                          链接出处

                          另外,关于论证的语录体方式,我认为与中国人的思维传统有关,与教育水平无关。中国人传统思维是以意会、拟象为核心的表意式思维。

                          而一种科学体系的形成,必然要求具备逻辑性和哲学性,这方面,西方人是强项。从佛学看,印度人在这一点上天然地与西方融通。

                          通宝推:秦波仁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