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盛世大中国时代的荒诞“海洋争端” -- hwd99

共:💬74 🌺561 🌵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你先回我的帖子,请你少BB

                                  相关的文章的确有好几个,但反驳的文章也一大堆,不用什么nature。

                                  下面请你以圆润的姿态消失在地平线上。

                                • 家园 对不起,我只是这方面有常识而已

                                  如果这都可以惹得你破口大骂,那是你的问题。

                                  看来,阁下一定是发过nature级别的,不然怎么能够如此自信?

                                  那篇论文不过是被反转派视为至宝,肆意发挥,闭口不提后面对这一研究的大量质疑后后续研究。反转把这一切都视为孟山都的阴谋,谁在胡说八道?

                                  “迄今重复实验的结果已有不少报道,归纳起来有两方面:一是测出的植物miRNA更可能是污染,是假象;二是植物miRNA在动物体内表现生理功能的可能性很小。”

                                  相关的研究我一直在注意,这个仍然处于争论中,目前仍然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南大的研究的确定无疑。不过,这属于正常的科学争论而已。

                                  而让你跳脚大骂,无非是反转的立场和无知而已。这块无知的人多了,无知且信口胡说的人也多了。睁开眼睛看看世界吧。

                                  补:忘了发网址了。果壳网上有一个讨论的,总结的比较全

                                  http://www.guokr.com/post/693651/

                                  • 家园 你只是单纯的胡说八道而已

                                    那篇论文?哪篇?就一篇?

                                    你说污染就污染吧,你说没用就没用吧,单纯的胡说八道,多简单是不

                                    正儿八经的争论都是要上同一个期刊发表的,有问题全都要给撤稿的,过了那么久还没拿出证据,反驳全靠想象,而韩春雨的文章才出来一个月就叫唤作假,这得多不要脸

                          • 家园 您总算承认了人是能够吸收多肽的

                            有意思的是,您引用方舟子的话来做证据。

                            能不能吸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作为药品,口服干扰素可能吸收的不到0.5%, 最后被放弃药用。 如果是有害物资,吸收率0.05%, 我也会认为有毒, 也会被认为能够吸收。

                            就依你提到的口服胰岛素,整体生物利用率低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在FDA申请的几家,用了大量的技术,最后综合利用率是多少还没有公布,但应该在10%以上。

                            我没有查文献确认, 在您的引文中提到的胰岛素, 有56个氨基酸, 分子量应该有5700以上,那么其他蛋白质的分子量多少呢?

                            我查了一下,蛋白质分子本身就有不确定性,也许不那么绝对专业,但不会有太大的误差,您勉强看看: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40000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17500

                            血红蛋白[h(a)emoglobin],14300

                            溶菌酶[lysozyme],13700

                            核糖核酸酶[ribonuclease或RNase],13000或11000

                            如果这些蛋白质分裂成10段,5段,甚至3段,不就有可能直接进入人体吗? 您可能说,比例太低,1%~10%还低。

                            不错, 如果像胰岛素那样,口服10~100mg,1%的吸收率当然不能接受,但阿胶的服用量是50g,进入人体的多肽不就是500mg吗? 能够用吸收率低来否定作用吗? 不能至少数量角度,进入人体的阿胶多肽远高于口服胰岛素的吸收。

                            方舟子留下埋伏,说那些 序列是杂乱无章的蛋白质水解产生的片段, 进入了也无用。 在google scolar上输入生物多肽,活性肽,文献汗牛充栋。 堂堂博士,不经实践,不加推理就妄下断言,彻底违背了科学精神,徒增笑耳。

                            • 家园 这是谁的话?

                              他过去讽刺核酸无用,后来有讽刺阿胶无用,最近又替转基因无害辩护。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核酸反正会降解成核苷酸被吸收,蛋白质反正被降解成氨基酸吸收。这样机械地看生物世界,已经不足高中生水平了。

                              方的原话摆在那里,肆无忌惮的造谣扯淡,被打脸后你还自以为是的狡辩,你还要多不要脸?

                              我没打算和你讨论什么生物问题,我只是来证明你的无耻的。证明完毕,请你不要打扰我。

                            • 家园 也有对的时候。

                              我们做过一个高分子材料,把胰岛素挂上口服。

                              借口羧基太少,还是女博后懒惰,没做出来,放弃了。

                        • 家园 会被消化了吸收,除非有特殊的给药途径,比如现在

                          研发的口服胰岛素,就是用特殊给药途径,保护胰岛素不降解又能通过特殊方式吸收。

                    • 家园 现在的高中生物会提到“核酸片段被人吸收”?

                      而且核酸片段被人吸收后会发生不同的作用?

                      有空真要去看看高中生物了。

                    • 家园 韩春雨这事再简单不过

                      方肘子说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 一个人发表的论文能够被其他研究机构独立的重复出来, 否则就是作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研究机构能够独立可信的重复韩的结果, 加上韩春雨本身的应对不够妥当, 所以疑云重重。到现在为止韩的结果发表时间不长, 所以无妨等等看。要是过了一年, 几年, 还是没有人能重复, 那除了说他作假没有别的解释了吧?就算韩没有作假, 全世界的同行都做不出来, 只有他能做好, 那他的论文又有什么用?

                      我倒是很想知道你用什么逻辑来证明肘子的这个质疑不对?如果你能自圆其说, 那算你有见地有本事。

                      • 家园 不知你有没有做过实验

                        如果你照着文献重复,可能很长时间都做不出来。我的专业是化学材料相关,我的一个课题,到最后自己都重复不出来,只有放弃。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自己的课题重复接近一年才解决。做实验不是敲键盘。

                        韩的这个工作,本身就有挑战性。刚发表几个月,方舟子就跳出来说人家造假,这难道是质疑?

                        • 家园 我算是相关学科的,不认可你说的,怎么能

                          自己都重复不出来的东西就拿去发表?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东西是不是那么回事,就敢给别人报道自己发现了一种新方法?

                          从文章发表到现在,这么多人重复,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起码加起来几个米了,都不能重复出来。如果他们隐藏了关键步骤,那这种行为违背了科研精神,是应该被大家唾弃的。

                          其实大家都希望这个发现是真的,但是到了目前这个阶段,我已经动摇了,不相信他们的结果了,希望我是错的。

                          通宝推:坐言起行,水随天去秋无际,
                        • 家园 这话问的我好心酸

                          兄弟做了15年实验,流体的,固体的,差不多啥都干过。从微米尺度到轮船那么大的,从血流那么慢的到高压音速的,从接近绝对零度到火焰喷射的,从常压到30mpa的都折腾过了。可惜现在统统抛却鸟。

                          你那个化工行业和我那个流体行业差不多,重复别人的实验很难很难。搭个实验设备就得大半年, 这还得是你学得好,人家不藏私。话说我也是被文献坑惨了的。

                          不过生物行当和咱们不一样。似乎,我没干过所以不敢说死,重复别人的实验很容易。一个新文章出来很多同行都抢着做。而且结果很快就出来。所以几个月不出结果 ,大家就要怀疑了。

                          对比一下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的stap细胞论文事件。她的论文2014年1月发表在nature上,风头一时无两,电视上到处都是。连围裙都有人抢着买同款。但是理化研2月份就开始着手调查论文真实性。她的母校早大3月份开始检查她的博士论文。理化研4月份公布了调查结论,5月份开始检讨处罚措施,6月份撤销了她的论文。她的导师8月份自杀。同年12月小保方从理化研退职。同年10月早大取消了她的博士学位(但是留了一年给她重新写博士论文)。次年理化研又追索了发表论文的60万日元费用。

                          从这个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 家园 我身边倒是有一堆搞生物的博士,博士后

                            很他们探讨了下,生物实验要比化学实验复杂的多了。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很多课题组是使用韩的方法,应用于其它体系。很少课题组是完全复制韩的实验。即使是完全复制韩的实验,影响因素也太多(温度,时间,洁净度,仪器等),几个月搞不定太正常。

                            小保方晴子的问题是,国际上比较出名的课题组都在完全重复她的实验,并且持续很久。韩的这个东西,你看那几个课题组,有一个有一定影响力吗?

                            方的论断,太武断,太极端,搞到我都怀疑他的PHD培训。

                      • 家园 韩春雨的这个事情我不发言

                        就题外话说几句。

                        因为正常做实验,最快1个月,一般2个月,慢一点3个月。韩春雨5月2号发表文章,方舟子6月30日发表文章质疑, 质疑对不对先不论,2个月不到,起码的时间间隔都不给,真是不负刻薄之名。匆忙做出的实验,有不符合的有错漏的有什么奇怪?

                        在科学界,要质疑Nature的文章,自有它固有的程序, 有人重复不出来,自有人去质疑。一来二去,花个几个月很正常,这都等不及,你一个局外人,又不懂其中的关键之处,匆忙跳出来,这是什么心态呢?韩春雨作为一个小团队, 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义务去指点他人做实验, 即使有应对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小节,不值得如此刻薄指责。即使要骂,等墙倒了岂不更好?

                        通宝推:棋人鲁大耍,
                        • 家园 这句话说的值得商榷

                          据说,韩发了文章就有很多质疑的,包括方私下也和饶毅讨论过。韩的论文意义就在于作为工具可以大规模重复,如果不能重复,就离所谓诺奖级差太远了。方专业是生物,所以质疑转基因,阿胶,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意见可以看一下反对他的那些人写的文章,我认可方说的一点,大意是你所说的话不是说给反对者听的,是给第三者听的,正大光明写文章反对方舟子的,除了所谓方学家,没几个正经人。回到韩的问题,韩有问题的概率很大,除了本身学校资源有限,自身以前没有相应水平的文章发表,这些都是硬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