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脉和文化 -- 明心灵竹

共:💬14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血脉和文化

    az兄提出生命的目的就是永生并指出生命的衰老死亡只是追求永生的手段,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不过既然谈到人类免不了要牵扯到政治,为了避免把az兄的帖子搞得乌烟瘴气,特别开一个帖子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另外欢迎来砖头,砸的越狠越好,砸个稀巴烂最好。

    一 从三观说起

    据说三观正是三观正好和我一样的缩写, 谈任何问题,如果三观不同讲到最后基本上是鸡对鸭讲,所以先给出我的世界观,看不下去请喷,只要能喷出道理就好。

    我的三观来自于强势逻辑。

    我上网搜了下,没找到强势逻辑这个词,博弈论上有个优势逻辑,跟我这个比较类似,不过还是有些不同,我对强势逻辑的定义是,在一个给定外部条件下,对于A(可以是一个人或物,也可以是一群人或物,但是必须是一个共同体)而言一旦我使用了强势逻辑姑且成为a,那么其他的人要么选择不使用a,然后被A干掉,要么选择使用a用a把A干掉,无论谁赢,赢得都是强势逻辑a的载体。

    强势逻辑存在于方方面面,强势逻辑更可以随着外部环境,或者A内部变化而变化。举个例子,暴力就是最典型的强势逻辑,一旦某个群体A使用了暴力这个强势逻辑,其他的群体要么被暴力干掉,要么用暴力干掉A,无论谁赢,赢得都是暴力。但是在群体A内部暴力却不是强势逻辑,暴力是斥力,一个使用暴力(谁的拳头大谁是王)的群体,是比不过用认同组成的群体,最简单常见的认同就是血脉的认同,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伙人数相当力量相仿的团体,一伙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土匪团伙一定是干不过某个大姓的村落。这里的力量相仿不仅仅指个体战斗力,当然还要包括双方的组织能力,武器先进程度等,唯一的区别只是认同。另外强势逻辑不是绝对的,比如对我而言,让我爽是个强势逻辑,出去打两把dota明显比坐在电脑前老老实实码字爽,不过刚被小学生吊打了两局导致我打dota变得没码字爽了,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那么强势逻辑怎么寻找呢?就我个人的经验,从矛盾中找,哪个逻辑可以解决主要矛盾哪个逻辑就是强势逻辑。

    所以我的世界观就是,主要矛盾决定强势逻辑,强势的逻辑产生力量,力量带来胜利,胜利决定正义!

    价值观就是包含强势逻辑的载体就是有价值的。

    人生观则是人生就是追求强势逻辑的过程。

    当然主要矛盾是分级别的,所以对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正义。

    • 家园 五 人类的历史是什么?

      就我观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血脉追寻永生的过程,方法则是不断寻找强势文化然后把强势文化装到血脉里面,以保证自己血脉的强势进而能够传承。当然我不敢保证永远是这样,不过我推测只要还没有达到血脉和强势文化的完美结合(有同样血统认同的人,在文化认同上达到一致,并且在世界上成为绝对主流),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停。

      比如商鞅牛不牛?他通过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把秦国打造成了当时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五马分尸就是他的下场。

      秦始皇牛不牛?从根本上统一了中国,我们中国之所以不像欧洲那些逗逼国家一样分来分去始终也不能统一的根基就是秦始皇打下的,建立了郡县制,废除分封,百代都行秦政法。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秦二世就跪了。

      曹操牛不牛?东汉末年的那个乱世的终结实际上是由他做到的,他实行军屯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他唯才是举打破了腐朽的士族门阀,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三代之后就大权旁落。

      隋文帝牛不牛?终结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废止了九品中正制,他在位期间隋朝的人口数比号称贞观之治的唐朝还要多。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他儿子就跪了。

      张居正牛不牛?他推行一条鞭法,让明朝空虚的国库充实起来,才让万历有了三大征的资本,为明朝延了50年寿命。不过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一死全家都差点被逼死。没被逼死的也没啥好日子过。

      事实就是,每一个推行强势文化的政治家,如果他步子太大了,真的会扯着蛋。怎么样才不会扯着蛋呢?看看他们的继承者是怎么做的?

      商鞅跪了,不过秦惠王并没有废除商鞅的法令,通过一代一代亲王孜孜不倦的推动,才有了秦始皇的一统天下。

      秦二世跪了,不过刘邦并没有回到秦国之前的那种封建社会,先是灭了各个异姓王,歃血为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然后七国之乱,武帝推恩,才算让郡县制活了下来。

      曹丕并没有继承他老子的唯才是举,所以被真正的士族司马氏取代,司马氏将腐朽的士族推向了巅峰。不过中国任何一个超过两百年的汉族政权都是大姓,司马氏呢?血统不把强势文化纳入自己的结果么,嘿嘿。

      至于隋文帝,虽然九品中正制是他废除的,科举制是他儿子杨广实行的,不过却是在李世民,李治,武则天的恩威并施下存活下来的。

      张居正搞一条鞭法,让地主阶级别那么多吃多占,给国家多出点力,不过人亡政息,雍正乾隆两父子用了几十年,才搞了点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可见,自古以来任何一个强势策略想要延续,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借助血脉(血统)的力量,而血脉(血统)之所以要使用这种强势策略并不是他有多高尚,仅仅是因为使用强势策略,可以让自己的血脉(血统)更强大,能够更好的在世界上延续。

      • 家园 六 血脉的进化

        血脉顾名思义肯定指的是后代,不过我们人类毕竟不是通过有丝分裂来繁殖的,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后代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后代,后代和我们完全一样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血脉这个东西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是一个遗传的概念。

        一个人有N个孩子,他究竟最喜欢哪个呢?这玩意往往取决于孩子他妈。如果都是一个妈生的呢?这往往又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以及生不同孩子时的家庭小环境。当然肯定跟孩子的成就,性格等等有关?不过很明显血脉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遗传概念。

        一个人有N个孩子,究竟应该如何分配自己的遗产呢?在我们国家是嫡长子继承,欧洲基本上是长子继承(考虑到他们一夫一妻多情人,立长子就是立嫡长子),不考虑庶出和私生子的问题,都是一个爹妈生的,凭什么长子就全继承呢?(女儿就忽略了哈)其实道理大家都懂。相对于把财产爵位平分给所有儿子把爵位财产尽量给一个人是一个让家族更容易延续的强势策略。而把爵位财产给长子在过去那个人类平均寿命不长,非正常死亡多发的年代是个强势策略。毕竟大家默认嫡长子是自然继承人于是最好的资源给他,家族优先效忠他,那么第一如果族长有个三长两短不至于就断了传承,第二大部分情况下,更多更好的资源给一个人培育出的人才要强于把资源分开的(当然资源过剩另说),不过族长如果嫡长子如果实在不成器,还是可以立贤的。我们发现,如果是个小家庭,那么家庭就是家族,血脉就是父子(女),如果是大家庭,家族就往往要包括各种远房亲戚了,如果家庭再大点,进化出家臣之类效忠于家主的外姓人之后,血脉就不仅仅是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了,毕竟对于一个传承几代的家族,一个远房亲戚无论是权力还是认同是绝对比不过那些跟家主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在物理上更接近的人。同时从外面来看,这些外姓人却绝对和这个家族是一体的(虽然会被称为狗腿子之类的)。可见血脉的传承绝不是简单的遗传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新的生命传承方式(把家族看做一个生命)。近代开始的民族国家概念更是彻底淡化了血脉的传承强调历史,文化,语言来构成一个新的血统认同。

    • 家园 四 我们中国的人的文化是什么?

      就像我在前面文章中指出的,一个族群的文化可以有很多,比如我最认同的中国人的文化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的载物。不过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主流的文化(所谓主流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同),比如尊老爱幼,比如忠君报国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给出一个比较体系,指出不同文化的适用范围,或者更准确的说,那种文化更高,更大,更正确,那么所有的人就会被分割到不同的文化圈子里,然后不同圈子就是鸡对鸭讲。

      举个栗子,尊老爱幼是最大的文化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无非是将心比心,我们也有老幼,自己尊老爱幼是为了别人尊自己的老幼,我们也曾经将来是老幼,希望到时候也被别人尊爱。事实上,这个逻辑绝对是人类的共识,但是很明显这个逻辑不是最大的逻辑,如果日本鬼子打过来了,他会对我们尊老爱幼么?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外族入侵,他会对我们尊老爱幼么?每一次农民起义兵荒马乱的时候会尊老爱幼么?所以尊老爱幼绝不是最大文化。

      我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中国最大的文化。因为这不是一个静态的文化,而是一个动态的,用强势逻辑来判别,自强一定是比不自强要强大,不息的肯定比到达某个目的就停止的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群体,国家,只要给他时间和物质条件,总能做到极致。不过等一等,这个逻辑是不是跟某个世界的主流逻辑比较像?我是说money never sleep。像就对了,不然为毛中国搞资本主义搞得其他国家都搞不下去了?因为骨子里面是一致的嘛。

      为什么动态的逻辑要强于静态的逻辑呢?因为每一个静态的逻辑,从根本上讲必有一个边界,只要世界运行到这个边界,那么原来的静态逻辑其正确性就不存在了。另外动态逻辑意味着它是可以不断修正的,在这个不断存在随机变化的社会,一个动态逻辑意味着它对社会变化的包容度要远远大于进化逻辑的。

    • 家园 天道:组织成本效率的最优化

      ^_^

    • 家园 等级相同的人才可能将力量否则是将力量用在了错误的方向
    • 家园 三血脉和文化的优缺点和相互影响

      很明显从强势逻辑的角度来讲,以文化为纽带进化的速度要远远高于以血脉为纽带的,毕竟以血脉为纽带的基数太小,以血脉为纽带的扩张太慢,但是另一方面,以文化为纽带构成的群体其群体的稳定性(或者说抗压性)则要远远弱于以血脉为纽带了。在短期内以血统为内在纽带(通婚)产生的认同要强的多,不过长期来看以文化为认同为内在纽带可以经过时间转化为一种血统的认同,事实上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早就不知道混过多少少数民族的血液了,不过当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人,或者说我们是汉族人的时候恐怕不会有人说,我是根红苗正的炎黄子孙,你丫就是个被征服的蚩尤(或者南蛮什么的)。相反,欧洲那些国家往往以血统认同为内在纽带虽然组织纪律性在短期内显得更强,但是在长期内却往往注定了越分越少。

      在同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下,以文化为内在纽带的群体其做大做强的速度远远超过以血脉问内在纽带,比如阿拉伯帝国,曾经的奥斯曼土耳其,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多民族(血统)国家为了避免自己的分裂必然要宣传一种主流文化,然后通过慢慢的通婚以及社会习俗的约束来产生一个新的血统认同。

      但是人都有自私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子嗣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源,每个群体都希望自己群体的子嗣多多,所以当以文化认同为内在纽带的群体,只要他们的数量足够多,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血脉传承的方式来扩张自己的群体。而且任何一个以血脉传承为内在纽带的群体,经过时间的推移也很容易产生自己的文化。

      当今的世界就主要有三个以文化为内在认同但是外在表现确实血统认同的文明,和两个以血统为内在认同正在拼命转化为以文化为内在认同的文明(拉美,东南亚,和黑蜀黍们的认同还不够强,毕竟第一太弱,第二时间太短)。

    • 家园 进入商业社会后,利益还是主要的

      这个三观萨河友那个帖子讲的比较详细,文化与血脉自然因为天然的历史的因素成为比较牢固的团体凝结纽带,文化范畴内还有宗教的部分,这个比重越是在不开放地区越大。随着经商与信息传播的指数级扩散,社会运行轨道在全球范围内逐渐稳定下来,大部分人或迟或早都要被纳入这个食物链中,这里当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相关的伦理三观,人在利益面前的选择这个驱动力越来越简单直接,因此利益在生活中一切决定上的比重直线上升。

      利益的作用比起文化与血脉更加动态,因为利益是目标,但是利益的来源并不像文化血脉那样的简单直接。构成利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与环境的变迁获取利益的方式也会改变,经常会以文化血脉的表面形式出现,但也会抛弃而露出赤裸裸的面目。适应的人就获得更多利益,懒于动脑喜欢简单世界的人就会被玩弄于掌上。

      利益的另一种关联形式是阶级论,因为阶级的利益来源比较易于归纳,在商业化的社会环境中也比较易于掌握利益的来龙去脉。但是阶级仍然是一个比较静态的形式,利益同样有时以阶级的形式出现,有时却可能背叛阶级。因为利益并不单独依存于阶级或者任何一种社会组织方式,利益有其自己的规律。

      人的一个天性是奥卡姆剃刀,面对复杂事物时人是不得不总结归纳的,因为人类大脑的局限,而且每个人局限多少也不同。这个方法利于理解世界,但是抽象之后的概念不是没有代价的,一个代价就是抽象出来的概念过拟合了却不知道。

    • 家园 二何为血脉和文化?

      二何为血脉和文化?

      在我看来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精神,传承方式(包括习俗和仪式),传承的人(传承者和受众),其中核心是精神(往往不止一个,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精神),传承方式1是为了适应这种精神2是为了强化这种精神,至于人则是精神的载体,很明显不认同精神内核的人不是同一种文化的。

      那血脉呢?顾名思义自然指的有血缘关系的,自古就有血浓于水的说法,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以血脉为纽带和以文化为纽带的群体就像DNA双螺旋一样不断盘旋穿插在我们或者说人类的文明史里。事实上很难找到纯粹的以血脉为纽带构成的群体,同样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构成的群体其精神内核却也经常变化。举个例子最初的部落也许就是一群混杂的人,不妨看做以血脉为纽带,那么炎帝和黄帝结盟以后并且打败蚩尤形成的华夏族究竟是以血脉为纽带还是以文化为纽带呢? 可以认为内部是以一种文化为纽带,表现在外界则是以血脉(这里用血统也许更合适)为纽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