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阿玛尼西服少年事件,说说毛主席时代严重的阶级固化 -- mcpssx

共:💬18 🌺159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从阿玛尼西服少年事件,说说毛主席时代严重的阶级固化

    最近的深圳的阿玛尼西服事件,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广大老百姓的一个忧虑就是担心中国重新又回到毛主席那时候的阶级固化时期。

    现在很多青少年,并不清楚以前的历史,没有意识到我们今天的权利其实就是来自毛主席时代崩溃和不得人心导致的反动。

    在毛主席时期,

    第一、阶级固化现象相当严重。如果说今天的农民工还可以抱怨一下大城市买不起房,在毛主席时期,你连去大城市都很难,毛主席给他们起了一个名词,叫盲流。至于说黑五类,更是连生命权都没有保障的。

    第二,改变阶级异常艰难,毛主席时期不要说大学了,就连高中升学都严重歧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1957年的汉阳一中事件。

    1957年6月12日上午,汉阳一中青年女教师李穗给初三(4)上课,在批评有些同学不专心学习的时候,就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李穗说:“我们学校有1001名应届毕业生,今年能够升入高中的指标只有50个。要发奋学习啊,不然到时候就后悔莫及啊!”本来,李穗对学生也是出于一片好心,希望他们发奋学习考上高中,今后求得光明的前途。然而,她无意中透露的这个信息,却在无意中点燃了导火索,引发了一起学生冲击县政府的闹剧。

    当时,湖北省95%的高中招生指标都分配给了武汉市和少数几个专区直属市,县及县以下地区只有5%的指标。

    9月6日,汉阳县委召开了三级干部会议,宣布了对“汉阳事件”的处理结果。以“反革命暴乱”的罪名,作出了如下判处:王建国、杨焕尧、钟毓文三人,判处死刑。胡平轩、杨松涛、邹振钜、胡斌等九名教师和高一学生滕永俊,分别判处2年至15年有期徒刑。李穗等三名教师,送劳动教养。另外,三名教师戴上“坏分子”帽子;韩建勋等十一名教职员和县直机关、政法机关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三十三名学生被开除学籍、团籍和勒令退学。 有关人员的基本情况如下:

    王建国 男,32岁,汉阳一中副校长。1950年毕业于湖北革命大学,分配到汉阳县工作。1952年调任汉阳一中副校长,主持全校的工作,由于家庭成分是富农,并且有“三青团”的历史问题,申请入党的事情一直被搁置。1956年,韩建勋调任汉阳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教员中多数人认为他是“土改干部,吃党饭的”,所以在教学工作上都相信王建国。

    杨焕尧 男,县文化馆图书管理员,被认为是反革命集团的“军师”。民盟湖北省主任委员马哲民,被认为是反革命集团的“总后台”。

    钟毓文 男,32岁,初三(9)班班主任。他有爱眨眼的习惯,在开会的时候眨眼睛,被考察团认为是在向王建国等人“使眼色”而搞攻守同盟。他留下五个儿女,最大的12岁,最小的满一岁。妻子和五个孩子,几十年都不能抬头做人,她为了孩子才坚持活了下来。

    胡 斌 女,28岁,初三(7)班班主任。学生开始闹事的时候,她不在学校;正在家里吃中饭的她接到了学校的紧急通知,丢下饭碗就赶到了学校。按照学校的安排,她上街劝阻学生。由于她与王建国是湖北革命大学的同学,加之丈夫的家庭成分是地主,便很快受到了牵连,被判处10年 有期徒刑。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孩子6岁,最小的孩子刚刚满月。1967年7月19日,胡斌刑满释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胡斌多次上访并且上书党中央,终于讨回了清白。

    为了坚持阶级固化,这几个2、30岁的青年教师就莫名其妙的被杀害,留下了年幼的孩子。

    到了毛主席的文革,干脆连高考也取消了,变成了群众推荐,领导审查上大学,美其名曰”工农兵大学生“,这最后完全成了干部子弟的天堂,毛主席不但固化了阶级,而且连下一代也固化了,这种推荐制度有利于领导子弟,是一目了然的。

    不说别的,咱们中国现在的一位党校的法学博士就是1975年推荐进的清华,而另一位能力之外资本等于0的李公主就很不幸了,晚生了几年恢复了高考,只好从华北大专摸啊摸的磨到清华读硕士去了。

    正是因为毛主席这套九品中正制不得人心,所以新领导人为了争取人心就恢复了高考。这其中就有咱们老老狐狸家,可以想见,当年她在人民公社是无法推荐进入工农兵大学生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恢复高考也就意味着人民公社最后必然破产了,大家都跑光了,还搞个毛的人民公社。

    • 家园 我本来都

      懒得囧你了,这大过年的。不过你也忒讨厌了,消停消停不好么?

    • 家园 这啥逻辑啊?陈永贵从农民成为副总理说明开改后阶级对流加速

      mcpssx的帖子,很少和普通逻辑搭界的。。。。基本上都是关公战秦琼一类。。。搞脑子。。。。

    • 家园 这个刘邓的苏联官僚特供体制有关系吧。
    • 家园 嘿嘿,黑毛在知识分子中都算异类了,您知道吗?

      现在的中国,尽管总有那么一些阴沟里藏着不能见太阳的丑类怀着阴暗不可告人的目的拼命诋毁老人家,但是,毛泽东在普通中国人中的道德圣人和精神导师地位比之他在世的当年更加巍然不可动摇!!

      感谢邓小平!

    • 家园 个人表示严重失真。观点失真!

      阶级固化。什么样的阶级固化?什么才阶级流动?麻烦说清楚。

      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分三层的话,一为最高、二中间、三下面。那么,三的全部升级到二,那就剩下2个阶层。接着,二的全部升到一,那就只有1个阶层。反过来说,1个阶层等于没阶层。目前和相对长的未来可能嘛。结论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全体升到新阶层是就是瞎掰。全体不行,那就有多少人可以升呢?大多数?大部分?部分?少部分?比对阶级社会,有金字塔、有橄榄型,就没见倒金字塔的。可能我疏漏寡文,有倒金字塔麻烦指出。

      也就是说,三到二可以是大部分,部分也行,少部分也对了。大多数三升一行么?反正我是没见过,也没从书籍找到过。因为大多数等,等于三层寥寥几人,不是名存实亡了。有意义么?二升一,只能是少部分了。由于最上一层没有可能大过下面一层的。那还叫什么阶级社会嘛。

      说了一通。说你提的毛时代。汉阳一中当时初中升高中,录取比例小。有问题么。不是少部分么。有升级流动呀。反正都是公平竞争,看考分。考试按分排位不就只有1个人第一么,如果刚好有多人同列,还是通过继续比,最终比出个第一。一人一位,靠考来比,就出名单了。由于高中大都在省会和大城市,那不好意思,这又涉及另一个概念:地域。或叫地区。本地学校照顾本地生源,好像一直以来都这样。全省办的学校只是落在本地,那还是全省招生,本地照顾一点而已贿赂本地政府多捞其支持。麻烦你说高中是本地办的,还是省立的?本地:省立,高中比例多少?学生数比例多少?从古自今都这样,按地域来。皇帝选拔也是按地域来的,省际平衡。殿试都选人都如此。可以说,录取就是分数、地域来的。2者不可缺。缺一国家大乱。

      你说第一点,进城问题。就简单问你。当时有那么大资源供应城市么?就单粮食,你有那么剩余多来支持农民你进城么。城市搞的商品兑换不来多余粮食,它会招人么?你不是让农民进城找不到活,白花钱后又回去。有的准备少,花完了,挨饿回去?瞎掰。不懂经济,别乱说。

      还没提安全领域,西方国家封锁呢。只要归纳成总体,简单道理,一个正常人都懂。谁来当家,不都这样么?

      黑五类。要不是有毛,按中国人做法,有仇的报仇,有冤报冤。知道什么叫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光你全家算轻的呢。你看看内战中他们怎么杀人,你就知道了。整村、整姓被灭的不是少见事哦。

      第二点,升学歧视。我擦。开脑洞?你没见过一大批贫农孩子上大学么?我见到,听到多了。相当多50年代上学的老教授,都是穷农工孩子。他们在民国上学?连饭都吃不饱,还奢侈谈读书。一个社会,有无歧视,你就看穷人的孩子有无机会读到最高点就够了。不要一叶遮目,只看一部,不理其他。

      毛主席的文革,工农兵大学的推荐,有你说的情况,但也看到,听到很多农民工人儿子被推荐去的。我想河有人会有这些的数据的。很多人上一辈都有经历过文革,也有当时同事、胡同里的人、老乡被推荐。被推荐到底什么样,他们最清楚。

      你说毛时代阶级固化。去国内看看,听听,平头老百姓怎么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才有发言权,看看谁的支持多。中国这么多网民,中青年占多数,也是社会平民为主。他们都不傻。上升瓶颈,都知道,敢不敢说真话而已。

      毛时代阶级固化,你还不如说毛的大部分手下都想打江山坐江山,接着搞朝代更替上位后荫惠后世子孙万代。

      至于现在阶级固化,从35年前就开始了。就看看这么多年来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数字不在告诉大伙么真相么。

      一切以事实为本,逻辑通,我也不否认。以理服人。

      通宝推:hwd99,任爱杰,高中三年,迷途笨狼,梓童,红军迷,关中农民,青颍路,老调重弹,纹石,
      • 家园 我都懒的说你,你前言不搭后语,老老狐狸早就说了

        你说毛时代阶级固化。去国内看看,听听,平头老百姓怎么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才有发言权,看看谁的支持多。中国这么多网民,中青年占多数,也是社会平民为主。他们都不傻。上升瓶颈,都知道,敢不敢说真话而已。

        真话其实是这样的,老老狐狸自己说了,他父亲和姥姥都说太左了,他母亲倒是没说什么,就是积极努力高考离开人民公社回城去了

        说了一通。说你提的毛时代。汉阳一中当时初中升高中,录取比例小。有问题么。不是少部分么。有升级流动呀。反正都是公平竞争,看考分。考试按分排位不就只有1个人第一么,如果刚好有多人同列,还是通过继续比,最终比出个第一。一人一位,靠考来比,就出名单了。由于高中大都在省会和大城市,那不好意思,这又涉及另一个概念:地域。或叫地区。本地学校照顾本地生源,好像一直以来都这样。全省办的学校只是落在本地,那还是全省招生,本地照顾一点而已贿赂本地政府多捞其支持。麻烦你说高中是本地办的,还是省立的?本地:省立,高中比例多少?学生数比例多少?从古自今都这样,按地域来。皇帝选拔也是按地域来的,省际平衡。殿试都选人都如此。可以说,录取就是分数、地域来的。2者不可缺。缺一国家大乱。

        从古道今以来,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自古以来还土地私有呢,反正那是歧视,所以说毛主席时期歧视很严重。你说不歧视就国家大乱,那是另一个问题,而且可以参考台湾,是不是也是这样城乡录取的。而且你一边说要歧视,另一边又说要工农兵大学生,这不很滑稽吗?根据你的理论,农民大学生不能超过5%啊。否则就天下大乱了

        第二点,升学歧视。我擦。开脑洞?你没见过一大批贫农孩子上大学么?我见到,听到多了。相当多50年代上学的老教授,都是穷农工孩子。他们在民国上学?连饭都吃不饱,还奢侈谈读书。一个社会,有无歧视,你就看穷人的孩子有无机会读到最高点就够了。不要一叶遮目,只看一部,不理其他。

        是吗?你前面跟我说高中只录取5%不是歧视,现在你又说一大批都是穷农民孩子,高中都只有5%,我就算全上了大学,难道你说大学生里5%叫一大批吗?你在不是前言不答后语吗?

        民国不上学?台湾上学率很低?

        毛主席的文革,工农兵大学的推荐,有你说的情况,但也看到,听到很多农民工人儿子被推荐去的。我想河有人会有这些的数据的。很多人上一辈都有经历过文革,也有当时同事、胡同里的人、老乡被推荐。被推荐到底什么样,他们最清楚。

        第一,这个老老狐狸最清楚,你去问他为何推荐不上。

        第二,有关人士统计,70%为干部子弟

        第三,最重要的是,凭啥推荐上大学?难道不是应该考试吗?

        难道你拥护你家小孩上学要请工农推荐?这不就是歧视吗?

        推荐选拔的规定程序是生产大队贫下中农推荐、公社审核,县批准。大队贫下中农推荐,其实是形式,贫下中农当时是个有领导无组织的农民群体,大队形式上有贫协组织,设贫协主席一人,其实没有实质性组织活动。农村真正的权力在党支部,党支部的权力在支部书记手里,核心层还有副书记、大队长、副大队长、会计、民兵连长等。推荐大学生的事,首先是支部书记和大队长几个核心人物同意、内定了,然后拿到支委会会议上一通过、甚至不通过,报上去就行了,贫下中农根本就没有参与推荐的法定程序。公社审核是最关键的程序,如果公社批准,推荐选拔就基本完成了,县里没有那么大的精力逐人把关审批。公社审核时,成立一个评审委员会,由公社主管文教的副主任牵头,文教组主持,各大队选派一名大队干部参加;评审委员会统一评审各大队上报的名额。其实,评审会议召开之前,名额内定已经差不多了,各级领导需要照顾的名额也都早就达成了默契,会议是一种轰轰烈烈的表面文章。会议评审确定的推荐名额,由公社革委会审核后批准正式向县呈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由县文教科履行一下手续就可以了。

        1972年7月14日晚,中国总理周恩来接见了任之恭等组成的美籍中国学者参观团及“保钓”运动代表。时值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中美科学界开始学术交流,以美籍华人学者为先锋。周恩来主要向他们介绍了中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并向他们宣布了林彪事件——当然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此事。

          在接见这个代表团之前,周恩来还和一些参与接见的科学家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谈了一些话,涉及高等学校招生事宜。下面是其中的一段,取自当时的传达笔记:

        周恩来(对周培源):北大应招一些条件好的学员,给科学院培养。(对物理所、数学所的人)你们是见证,今天说了。(对杨德中)新学员水平问题怎样?

          周培源:新学员水平有困难。

          秦力生:科学院从山西招了一百多学员,交各大学培养,都是县委书记的子弟,水平不够。

          周恩来(很生气):都给我退回去!

          秦力生:也不都是县委书记子弟,反正都是干部子弟。

      • 家园 阶层流动应该是对流吧。

        从现象上看,就是三可以到二,也可以直接到一;二可以到三、一;一也可以退到二,甚至直接到三。

        单从现在的官僚体制看,就极不正常。像昨天中纪委宣布魏宏从省部砍到副厅级,是极少的例子。

        如果权力的流动不正常,那么财富的流动也会不正常,阶层的流动自然无从谈起。

      • 家园 特意问了我家老头,核实了上学情况。

        我家老头农村的,反正日本鬼、国军、共军都见过。没被战火给灭了,祖上显灵!本县在当时中国就是一般小县,有一所县立中学(初高中),一个年级就1个或2个或3个班。老头说,掐算就有5个或5个以上县城同学,反正就几个人。按50年代高中稀奇程度来看,一个班至少都50人以上。按50人一个班这么换算下来,老头班县城学生比例就10%~20%之间了,那剩下80%以上就是农村地区了(通俗叫县下面的)。本县隔壁县也有一所县立有高中的中学,隔壁县号称国军将军过百。其他隔壁的县,就不知道民国到共和国初,有没有县立有高中的中学。感觉老头就是覆盖全民范围的精英教育的开始初几批。

        本县在中国县按某种类型分法,肯定全国一类型县。有一定的类型代表型!

        个人能真实了解到情况,中国其他的地区省份,不是很清楚。个人口述历史,仅供大家参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