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元四家 -- 雪个

共:💬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贴图】元四家

    元四家乃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主要有二说:一是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言附录》,二是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第二说流行较广。也有将赵孟俯、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黄公望 (1269 1354) 中国元代画家。原姓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水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富春山居图

    倪瓒 (1301 1374) 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原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等。常州无锡梅里祗陀村(今江苏无锡梅里镇)人。出身江南富豪,信奉道教,元末为避战乱,散尽家资,遁隐五湖三泖间,寄兴书画。他性情孤僻狷介,有洁癖,世人称之为倪迂。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墨竹萧爽清丽。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等传世。倪瓒亦善诗,除写景状物外,部分作品亦能触及现实,诗风自然秀拔,清隽淡雅。著《清閟阁集》12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渔庄秋霁图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 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桠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平实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幽淡荒寒的意境,对明以后的文入画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吴镇 (1280 1354) 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浙江嘉兴人。博通经史,旁涉佛道,一生不仕,以诗文书画自娱。长于草书,师法怀素、杨凝式,宛转遒丽,自成一家。擅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而有变化,作品多画渔父和隐逸题材,画山石用长披麻皴,水墨渲染,浓墨点苔,墨色浓淡湿润,富有变化,意境幽邃,风格沉雄郁茂。墨竹取法文同、高克恭,浓墨秃笔,劲利沉着,气势浑厚豪迈,风格独特。吴镇的山水画对明清绘画有很大影响,被画史列为元四家。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传世。其诗文被后人辑为《梅道人遗墨》、《梅花庵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双桧平远图

    《双桧平远图》在巨大的画幅上画两株老桧并立于平坡上,顶天立地,占据整个画幅。造型盘曲遒劲,气势雄秀挺拔,使远处山峦、林木、村居蹊径,尽在其俯视之下。画中描绘秀丽的低峦平冈,丰茂的杂木丛林,满布湖泊溪涧略起丘陵的平原,一派旖旎的江南风光。图中桧树用勾勒染墨法,描绘精工,表现出桧树枝干的挺秀刚硬。树冠高高耸立,姿态虬曲若苍龙在天。远树简略双钩树干,枝叶用淡墨草草点成,旷远幽深。远山用淡墨轻染,若隐若现。下坡上多矾石,水墨密点小石的阴凹处,再用淡墨晕染,使山坡湿润融合。其带湿点苔,五墨齐备,天机一片。统观全图,笔墨圆润,多渲染,少皴擦,凹凸分明,层次细腻,可见吴镇湿笔重墨,大气磅礴的画风。

    王蒙 (?一l 385) 中国元代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任小官,元末弃官避乱隐居黄鹤山,明初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入狱,后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尤善画,精山水。早年师法赵孟頫,后又与黄公望、倪瓒往来,对董源、巨然用功尤深,并能师法造化,形成个人风貌。以隶书行草笔法入画,所画山水善用枯笔干墨,画山石创牛毛皴,兼用解索皴和小斧劈皴;构图繁密饱满,山石多至十余层,树木不下几十种,但繁而不塞,多而不乱,层次丰富,空间感强,成功地表现了江南山水的湿润感。意境蓊郁深秀,画面深厚华滋。有《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等传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秋山草堂图

    “王叔明(蒙)画从赵文敏风韵中来……泛滥唐宋诸名家,而以董源、王维为宗,故其纵逸多姿,往往出文敏规格之外”。王蒙的画法,善变而多巧妙,喜画重山复岭之繁景,常用解索皴和焦墨点苔。所画山石峰峦,曲折盘桓,重叠峥嵘。所写山林树木,苍郁茂密而具有浑远的空间感。 《秋山草堂图》画高山崇岭,茂树清淡,山脚草堂临水,水际荻花萧瑟,堂内隐者怡然自得。表现出江南自然山川的湿润,创造出蓊郁深秀、浑厚华润的境界。画上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 下行楷书又识云: “黄鹤山中樵者王子蒙为画于淞峰书舍”。

    赵孟頫 (1254 1322) 中国元代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宋亡后,经举荐仕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他博学多才,工古诗词,其诗情悲感人,风格流丽,为元初诗坛大家。又通音律、精鉴赏,书画方面造诣尤深。绘画上擅长人物、鞍马、宗教佛像、山水、花鸟、兰竹各科,取材广泛,技巧全面。山水取法董源、巨然和李成、郭熙两大体系,能脱精勾密皴之习,参以唐人古简之趣,自创新格;尤其能把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之中,创枯笔淡墨、浅绛设色,格调疏淡隽逸,着重表现出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人物画多保持唐人风范,法度严谨,风格古朴。花鸟画融徐熙、黄筌二体,兼工带写,不事工巧,清疏淡雅。绘画理论上提倡复古,主张“画贵有古意”,崇尚唐人,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画风。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图》卷,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秋郊饮马图》卷,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法篆、籀、隶、真、行、草,冠绝一时,初学赵构,后上追魏晋诸家,于钟繇、王羲之等用功尤深,晚年又傍及李邕、颜真卿、米芾诸家,兼融包蓄,发展变化,形成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气势浑健的独特书风。人称赵体。代表作有楷书《干字文》、《洛神赋》、《胆巴碑》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秋郊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图中画牧马官驱骏马十数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物,画似尽而意未尽。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此图是形神兼备、妙逸并具的佳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雪个,忽然想起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很喜欢八大山人
    • 家园 想起两个人

      在大学学过两门课,终生难忘。

      一个是中国古代艺术鉴赏。主讲人叫白薇:相貌不出众,但是言谈举止及其优雅得体。出口成章,不愠不火,典故也多。印象最深的,一个是江山万里图(董其昌?),一个是读碑窠石图。听她讲山水画,只觉穿梭时空,身在其中。相信当时很多人不仅爱上了山水画,也爱上了她:)

      还有一门名字忘了。主讲人朱清生。虽然这门课涵盖古今中外,但是还是文人画那段最为精彩(他自己是搞实验艺术的,但是钻研过中国画的笔墨之功)

      记得他说过:唐寅也就是一个风流才子,算不上什么书画大家。说罢把他的画和八大山人的放在一起,局部zoom in了一番。果然,一个软塌塌的,另一个钢筋铁骨。上了他的课,人就比较明白了。

      那时候,朱老师顶级hot。上他的课要提前半天去占座,到时候去晚了还保不齐跟谁干一架。我门后来采取的策略是:上午跑去拆桌子板。到下午上课的时候带着桌子板去。万无一失。

      • 家园 赵苇的万里江山图?

        我没有这图。读碑窠石图倒是有。

        你学文科的?我们是工科大学,没有这种课修,遗憾哪。只有一次意外有一门《中国古代文学选讲》,欣喜若狂地选修了。老夫子念起古文来是摇头晃脑,下面的人听得无动于衷:他实在没有口才。印象深的是讲《春江花月夜》:诗中之诗哪!

    • 家园 富春山居好像有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

      小学时老师说当年老爷子要归位,想把画烧了。儿子孝顺,烧到一半老爷子就咽气了。儿子把火救灭,已经烧成两段。印象极深。不知道是不是这末回事

      • 家园 《富春山居图》全图

        [fly]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y]

      • 家园 一查,果然有:围绕着《富春山居图》的悲欢离合

        《富春山居图》是由元代画家黄公望晚年历经数年的努力才完成的一幅

        636.9cm X 33cm长卷。他在卷末题日:“至正七年(1347),仆归富春山居,无用

        师偕住,暇日于春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布置如许,逐渐填札,阅三四

        载未得完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

        为著笔,无用过虑。有巧取豪夺者,陴(人傍)先识卷末,蔗使知其成就之难也。”

        自珍之情,溢于言表。

          黄公望自号“大痴道人”,时与王蒙(字叔名),倪瓒(字云林),吴镇(字仲圭)

        共称为元四大家之一。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由著名书画家沈周购的。沈周字启南,号石田,

        自称为白石翁,开创了“吴门派”山水画的风格。时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

        为“吴门四大家”,《明史》中更誉为“明世第一人”。

          沈周得到此画后,非常珍爱。他请人题跋,不想被其人的儿子藏匿。匿画人

        死后,其后人拿出此图出售,沈周极欲购回,但囊中羞涩,终未能如愿。沈周对

        此久久难以释怀,于是就凭着早年观摩的印象又画了一幅855cm X 36.8cm的长卷,

        命名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时年沈周已六十岁,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说

        是仿作,实为再创造。大书画家董其昌评论此图“信可方架古人而过之”。此图

        后转入明人谈思重的手中。

          明隆庆四年(1570),谈再购得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所谓珠联璧和。到

        了万历二十四年(1596),已拥有沈周仿作的董其昌再将《富春山居图》收入自己

        的“画禅室”中,二美俱备,极为难得。

          清初《富春山居图》流入吴正志手中,并传给了儿子吴洪裕。吴洪裕极为珍

        爱,在自己的别墅“云起楼”中筑“富春轩”以藏之。吴洪裕死时无子,他不愿

        意使自己的珍藏落入异姓之手,而宁可让其陪伴自己到另一个世界。临死前,他

        嘱家人把唐代高僧智勇的《千字文》投入火中,弥留之际,开始烧《富春山居图》,

        他的侄子吴贞度恰巧赶来,以另一图代之,但前面五尺已经烧残了。

          吴洪裕割去烧残的前端,又命名为《剩山图》,于清乾隆十一年辗转流入宫

        中,与已在乾隆手中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团聚,乾隆真假不辩,倒在沈周的

        仿画上题跋钤印,为后人留下笑柄。

          民国初年汪士元拥有过沈周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又转入做过民国大

        总统的徐世昌手中,文革中由故宫博物院代藏,1996年故宫博物院以880万元在公

        开拍卖会上购得,终于永久地拥有了她。

          《剩山图》于北平和平解放前期,被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剩

        山图》的前半部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一对连城双璧,不知何时能再团聚?

        半卷《富春山居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