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江东小霸王孙策传 -- 赫克托尔

共:💬202 🌺1650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因为三互法再执行下去就没官可用了,逐渐废弃也是正常

                      对曹操来讲尤其如此,他要平定四方,战乱时代用有意投靠的当地土豪门阀总比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好使,曹操自己也不在乎那些束缚,但偏安一隅的刘表就没这个必要去破规矩,更何况赵岐这种经学家对朝廷规矩应该是熟而又熟的。

                      另外,张既这个例子也很特殊,因为冯翊是三辅之一,原属司隶校尉部而不属雍州,就是老曹把三辅划到雍州去的(应该就是在任命张既前后改的州界),所以张既这个任命算突破三互法呢还算不突破呢?

                • 家园 越来越有趣了
                • 家园 有一点很有意思,太史慈跟刘繇是并列立传的,而非附属

                  三国志该章节是《刘繇太史慈士燮传》,这一节题目之中,除去太史慈,另外两家都是实力派军阀,陈寿的意思显然是太史慈也有类似地位,这点从文中似乎体现不出来,而且文笔让人感觉太史慈是刘繇部将,这前后矛盾之处,让我觉得陈大师肯定有话没说,留给我们后人自己去琢磨。

                • 家园 又找了一下东莱太守

                  呵呵....

                  东汉东莱太守最有名的是杨震,“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就是他在东莱太守任上的名言

                  从 严耕望的书来看,(不一定完全对得上),中平年间及之前的曾做过东莱太守的两位,都不是当时清流心目中间的“好人”

                  一位呢,是南阳蔡伯起

                  风俗通记:南阳五世公转南阳,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第琰幸已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到十八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甫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

                  典型的察举作弊分子.

                  (不过,后来蔡瓒又在车骑将军冯绲出征武陵蛮夷时混到了军功,那是162年,似乎早了点儿)

                  另一位是唐某,出自 汉成阳令唐扶颂(唐扶碑),就更是地地道道的“阉党”

                  “君讳扶,字正南,颍川郾人也。其先出自庆都,感赤龙生尧,王有天下,大号为唐。治臻雍熹,尊天重民,禅位虞(缺)光受茅土,通天三统,苗胄枝分,相土脉居,因氏唐焉。累世含胙,受天之怙,胤嗣弥光,为汉台辅。君父孝廉、郎中早卒。季父蜀郡,蜀郡从弟会稽,会稽从弟南阳君,从兄东莱太守。南阳弟司空公,在朝逶随,正色竭忠,为国讨暴。六侯俱封,受土袭爵,金缙十三。”

                  唐扶唐正南,光和六年(183)年由成阳令转昌阳令(巧就巧在昌阳也在东莱),刻此碑

                  东汉后期,当过司空的姓唐的人,只有唐珍;续汉书说:唐珍是大宦官唐衡的弟弟.....(也有说唐珍是桂阳人的,说是原籍颍川,是唐衡的族弟)

                  唐衡者,颍川郾县(今河南郾城)人。桓帝时小黄门,与宦官单超、左悺、具瑗、徐璜合谋诛灭外戚梁冀,封汝阳侯,时称“五侯”。

                  这个唐扶唐正南,无疑是唐衡的族人,他有个族叔任过东莱太守,是否当时还在任不可知,不过从唐扶转到昌阳任职来看,说不定还在

                  赵琰上任青州刺史,找阉党 唐某 的茬,太史慈“见义勇为”,撕了他的奏章

                  接着脑补...太史慈逃亡辽东,说不定路过济南,济南相曹操庇护了他,赵琰一生气,让刘繇找茬奏免了曹操

                  然后曹操当权的时候,给太史慈送当归“子义,现在咱们阉党当权,你可以回来了

                  对了,荀彧是唐衡的女婿

                  • 家园 增年受选,减年避剧

                    其实现在也有不少。

                    入党必须年满18岁,但是前些年管理不严,17岁入党的大有人在。

                  • 家园 士族政治,翻来覆去就那几家人。

                    具体到县,蔡伯起是襄阳县人。根据襄阳记,“瓒,字茂珪,为郿相,琰,字文珪,为巴郡太守”。这两人是蔡瑁蔡德珪的“同堂”即堂兄弟,他们的父亲蔡某字“伯”起,那么应该是蔡瑁的大爷。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襄阳县属南郡,但汉末实际归属应该是南阳郡,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可证。如您所说,从蔡瑁堂兄的出仕记录看,中平年间蔡瑁伯父还在当东莱太守可能性不高。

                    颍川唐氏也是背景很深的。您引这段句读有问题,应该这样断:“君父孝廉郎中早卒;季父蜀郡;蜀郡从弟会稽;会稽从弟南阳;君从兄东莱太守;南阳弟司空公”。这个东莱太守唐某,是唐扶的从兄,不是堂叔。这一串亲戚里能考出来的除司空唐珍之外,还有会稽太守唐瑁,他是灵帝长子少帝的岳父。说唐珍是桂阳人,出典大概是广东通志,尽管地方志可能有传承,但成书是明朝时候的事了,中间一千多年,久经战乱,可靠性不能与魏晋时候的记载比。司马彪续汉书,范晔后汉书都说唐珍是颍川人,傅子也没说唐珍好话。还可以看名字,唐瑁、唐珍、另外唐衡还有个哥哥唐玹,都是玉字旁的,唐珍是唐衡的弟弟估计是跑不了的。

                    与赵岐有灭家之仇,迫使他逃亡的,就是唐玹。于是故事还可以进一步补充:唐玹杀了赵岐一家,迫得他远走青州,黑社会龙头孙嵩仗义收留,因此与唐氏结仇。古惑仔太史慈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为唐某出头其实不为州府之争,只为找孙嵩的茬借此上位……最后在黑白两道都有交情的曹操调停下,事情以太史慈跑路了结

                • 家园 能解释一下 辟部济南

                  的准确意思么

                  刘繇做了刺史 辟除的州吏,负责监察济南国?

                  说不定刘繇跟着刺史巡行青州,和太史慈直接有过冲突.....也未可知

                  其实刘繇要割据一方,太史慈这样的老乡是多难得的人才啊

                  另外,我觉得孙氏崛起中,还有一部分人被忽视了,这些人不宜归为淮泗集团,但也有一定势力,那就是刘繇旧部为核心的青州流亡者,代表人物有:孙邵(吴王国第一任丞相)、太史慈、刘基(刘繇的儿子)、是仪。而孙邵、太史慈、和是仪都是和孔融有关的

                  问题是江东派打击的第一波居然是青州派...暨艳逼得孙邵辞职,然后江东派居然系统抹杀孙邵的存在,连传都不给立

                  • 家园 您对刘繇职责的解释是对的。

                    确切说,刘繇担任的职务叫“部济南从事”。此职可见后汉书百官志:“部郡国从事,每郡国各一人,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也是州从事之一,不过权位不如治中别驾那样显赫。

                    我不是认真地觉得刘繇奏免的济南相是曹操,但吻合度真的很高:曹操以讨黄巾功就任济南相,在职“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时间实在是太重合了,“子”和“孙”的差距则可以解释为校勘失误,至于曹操诸般行状,一句“史书溢美”就全部打倒了。当然这么解读历史肯定是不对的,不过用来当小说题材,我觉得趣味性不错,也不能说毫无根据。

                    大概是政争之故,孙吴集团里的青州人史书上不起眼,但政治势力则不可轻忽,毕竟历史不是不写就不存在了的。除了您举的这几位之外,孙权托孤重臣中仅次于诸葛恪的腾胤,也是刘繇旧部青州出身。由此可以推测,尽管孙权后期派系斗争激烈,但青州派应该是一直维持着一定势力的。

                    • 家园 所以刘繇和太史慈其实是旧怨

                      还好是部济南从事,如果是部东莱从事,则可能直接两人就爆出火花了

                      但是,无论如何,太史慈闹得州刺史灰头土脸,刺史手下的州从事都知道,难怪不肯重用他

                      还有,孙权似乎大力提拔青州派,权任车骑将军,以孙邵为长史、滕耽右司马,将军幕府的配置,长史和司马是左膀右臂,不是单单政治花瓶

                      而青州派似乎直接和吴郡名门不合,张温传载:

                      “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

                      “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琮倾家给济,与共有无,遂显名远近。”全琮已经算是吴郡名士了,但是顾雍还要更进一步拔高张温的水平,我倒觉得简直是给张温惹祸

                      而且全家呢,从史书上看呢,主动迎接孙氏军队(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对逃难的中州人士友善,明显是吴郡豪强中非常符合孙权利益的一派

                      张家则对孙氏政权不够合作,不知为什么 显得名望那么高,然后被孙权整肃了

                      • 家园 孙权比较赶时髦。

                        孙权被刘备表了车骑将军之后府属官员增编,用了当时流行的职称:军师。车骑将军军师是原讨虏将军长史张昭,从张昭本人的地位和曹魏方面军师的任职情况看,军师地位应该是在长史和司马之上的。

                        至于车骑长史,除了孙邵,诸葛瑾、全柔也当过。车骑司马,最重的中司马是诸葛瑾由长史转任的,而且有中有右,自然有左,很可能还有前有后。地位不能说不重要,但是设了这么多,应该也有考虑派系平衡的原因。

                • 家园 切磋出火花了

                  这个解释是最有力的

                  不过,被刘繇奏免的“贪秽不循”的济南相,应该不是曹操,因为曹操是“中常侍孙”,而且曹操其时已经加入了清流党,反对宦官

                  曹操甚至和推荐刘繇的陶丘洪一起卷进了反政府阴谋

                  “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

                  “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语在武纪。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

                  反倒是.....曹操可能是因为刘繇的行动而当上济南相,然后在济南掀起“廉政风暴”:“迁为济南相,国有十馀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

                  当然一定要阴谋论的话,也可以说双方在济南官场斗法(一两年间济南国的官场被扫了),看下来当时整个青州都是这个风气,太史慈才会替郡守出头扯州章

                  关于太史慈,我的感觉是 1 曹操给太史慈送“当归”,这种微妙的暗示,比较适合老朋友间心照不宣的交流,从曹操拉拢周瑜、孙贲的行动来看,对太史慈曹操采用了特殊的手法,比较合适的解释是两人原来就认识。而且太史慈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反应,他的遗言就是“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当时要“升天子之阶”,北投许县中央不是正合适么,而且赏识他的孔融、邴原当时也都回到许县了)

                  2 太史慈根本就不是投奔刘繇的,本传说“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从文字上看,太史慈的本意是见一面就回去,刚好赶上孙策来攻,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

                  我的另一个推测是他是刘备和孔融派来联络的,救孔融的行动之后,虽然太史慈这样的游侠行动不好推测,但是如此人才而不延揽,孔融和刘备显得比刘繇还不识人

                  至于孙嵩,我认为不合适否认他的刺史身份,汉末恰是刺史的职务升级的时代,此前刺史的级别低于太守,多有先为刺史后作太守的例子(西汉是刺史明显低,“居部九岁,举为守相”。),比如东郡太守桥瑁(英雄记曰:瑁字元伟,玄族子。先为兗州刺史,甚有威惠。),还有公孙度(公孙度字升济,本辽东襄平人也。.....后举有道,除尚书郎,稍迁冀州刺史,以谣言免。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

                  魏之后刺史升级,变成太守的长官了

                  东汉末年,任刺史不需要太高的资望;而孙嵩这个人其实年纪很大了(三国志注就说孙嵩是汉代人-其实他所列的几个勇侠都是汉末人,而孙嵩的侠义行为更早)按照赵岐本传,“延熹元年,唐玹为京兆尹,岐惧祸及,乃与从子戬逃避之。玹果收岐家属宗亲,陷以重法,尽杀之。岐遂逃难四方,江、淮、海、岱,靡所不历。” “后诸唐死灭,因赦乃出。三府闻之,同时并辟。九年,乃应司徒胡广之命。”即赵岐的逃亡年间,是158-166年间,那个时候孙嵩就20多岁了

                  所以孙嵩的生年是在140年左右,之后孙嵩就出了名,从166年到孙嵩去世,前后至少30年,中间他做过一任刺史不是没有可能

          • 家园 怕是尾大不掉吧

            就是因为他得人心,刘繇担心过度提拔他将来可能反而会成为傀儡,孙策自己是有能力的,自信能驾驭太史慈,刘繇没有这个自信吧。借用田余庆先生的评价:

            至于刘繇本人,本非封疆之才,在江东既无治乱安邦长策,又乏强大后盾。他以儒生外镇,只是汉朝风化所被、正朔所行的一种象征,别无其他作用。

            太史慈甘宁法正这样的人才只有当上司有大志的时候才能被重用,像刘表刘璋刘繇这样只求自保的人用不好。

            • 家园 其实田先生也低估刘繇了

              非徒书生而已

              "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

              不到二十就敢闯贼窝的刘繇,可不单单是只会读书;而且他先借孙家的势力立足,随即驱逐孙贲和吴景,手段也不简单

              还有,他伯父刘宠曾任会稽太守,官声极好;刘宠后任太尉,在会稽有些门生故吏是很正常的

              刘繇不用太史慈,我是从太史慈如何到江南分析的

              本传原文: 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慈自辽东还,未与相见,暂渡江到曲阿见繇,未去,会孙策至.

              从这里来看,太史慈不是刘繇主动招揽的,他只是类似客人,暂时到江南见刘繇;至于他为什么来,我觉得啊,可能是刘备和孔融(这二位当时是盟友,孔融极力支持刘备掌握徐州,为此痛骂袁术)派他来和刘繇联络的(双方都和袁术派为敌),正因为客人的身份,刘繇才不敢完全信任他,毕竟当时是江淮一带有点儿名望和势力的人物分边站队的时刻,远道而来的太史慈是否能完全信任,刘繇还没把握.

              太史慈当时至少已经有两大名士背书,孔融是一个,另一个是青州名士邴原(龙腹, 华歆是龙头,管宁是龙尾),

              邴原以黄巾方盛,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辽东太守公孙度畏恶欲杀之,尽收捕其家,政得脱。度告诸县:“敢有藏政者与同罪。”政窘急,往投原,(魏氏春秋曰: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原匿之月馀,时东莱太史慈当归,原因以政付之。既而谓度曰:“将军前日欲杀刘政,以其为己害。今政已去,君之害岂不除哉!”度曰:“然。”原曰:“君之畏政者,以其有智也。今政已免,智将用矣,尚奚拘政之家?不若赦之,无重怨。”度乃出之。原又资送政家,皆得归故郡。

              这个故事主角是邴原,但没有太史慈之智勇,也很难把被土霸王公孙度通缉的刘政平安送出去

              太史慈是三国初期的 大侠 ,所作所为都透着侠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