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带着娃娃打牌-争当下游的爸爸 -- 脑袋

共:💬175 🌺192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古韵
          家园 传说中的闭口音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您的母语是有这些音的吗? -- 补充帖
          • 家园 可能粤语有,闭口音是不是指诸如SAAM和GAAM

            本人不肯定“粤语”的定义。据说广东4大方言,不晓得哪个是粤语,4大方言第一可能是以广州话为代表的俗称白话,客家话,潮州话,以及曾经属于广东省的海南话。其中光是白话系有无数的口音,例如曾经美国华侨最普遍的台山话,也属于白话系,但如果对方不想让广州人听懂,基本听不懂。另外,据说白话系起源广东封开县,还据说那里出过状元,马上百度,“莫宣卿,两广的第一个状元,也是我国科举制度时代最年轻的状元,高中时只有17岁”,但作为广州话起源的封开话,广州人基本听不懂,肇庆市属于封开县,肇庆话也听得很吃力,甚至广州郊区的人如果讲很地道的方言,广州市区人也听得很吃力。

            所以本人只能代表广州话,“深”“心”“金”“簪”好像是押韵的,百度显示分别可能是SAAM,SAAM,GAAM,ZAAM,那两个S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可能是SH。

            高大上话题插上话多说两句。其实本人广州话也代表不了。广州的学校不教广州话的发音和拼音,什么时候开始脑洞大开,经常跟人说,广州话里没有L和N,都是L,所以广州人讲普通话有先天缺陷。突然有一天电视上教广州话,刚好教吕和女,居然有区别,转头问佘太君,“有区别吗?”,“有啊,吕,女”,不甘心,再问佘太君的女儿,“听出来区别吗?”,“听出来了,吕,女”。才醒悟不是每个广州人,只是部分广州人有先天缺陷。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广州白话里L和N不分的也只是一部分人

              比如“你”,有人读“lei“(类似普通话“雷”的读音),有些人也读”nei5"(类似于气馁的馁的读音)。但是按照广州话词典里的读音,更加正确的应该是”nei5",不过不管读那个音,大家都能听懂。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对方听懂靠猜,结合上下文,

                对方听懂靠猜,结合上下文,所以本人的破烂发音,包括广州话普通话和英文,多年来都没人投诉。我估计,有些人听力分辨比较弱,听不出区别,发音就发不出那个区别。普通话和英文能看着拼音字母,L和N,自己说服自己有区别,而广州话没完整学过拼音就没办法了。其实普通话还有更难的,昨和卓,操和超,隐和影,对着央视新闻联播都听不出区别,这些年拼音打字,靠死记硬背。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所以这耳朵也是被母语特化了的
                  • 家园 L和N发音在哪里使用是有讲究的

                    在广州地方台新闻,可以用L,但省台的珠江新闻却只能用N,老兄去广州时看电视留意一下,为什么呢?因为L是广州俚语,而N发音在珠江流域从头到尾至香港都在使用,粤语别看是整体,其实很多读音带地方特色,一字多音,这和珠江流域人口流动及从香港吸收英语发音并溶入粤语中有极大干系。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这可能是个课题:)

                    联系美国的情况,有两个例子。

                    南美西班牙裔移民,英语咬唇音V发音有困难,西班牙语字母有B和V,但据说发音很接近,都是B,可能是重一些和轻一些的差别,没有英语里咬唇V这个音,如此看来,他们对咬唇音V,不单是嘴巴有困难,可能先是耳朵有困难。单位一个女墨,有身份,有文化,经常讲话,英文单词have,一律用has代替,I has。。。,You don't has。。。听众表示没有压力。

                    另一个例子,医生和家长普遍反应,移民家庭的幼童,由于受多种语言干扰,讲话稍为迟滞,严重的需要医生辅导,这种障碍可能也是耳朵和嘴巴两方面。

                    中国方言的特殊性,可能在于从来没有教学,没有拼音,只靠嘴巴和耳朵传承,不光广东人,据说很多地方也是什么音和什么音不分,不晓得是强项还是弱点。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移民家庭的幼童

                      以前我认识一个在英国读博士的马来华人,能够说7种语言或方言。普通话,客家话,英语,马来,这四种是精通,印地语和其他几个我记不清的种类可以口语交流。我很吃惊他如何记住这末多。他说小时候周围邻居和学校各种文化种族背景的小孩子在一起,能说多种语言很平常。当然他这样智力水平是少数。

                      老兄提到的移民孩子语言迟缓,我猜更多可能是社会环境不友好造成的。否则小孩子学说话是本能。只要一起玩,跟着对方说话是很正常的行为。

                      • 家园 我意思是1-2岁的幼童,到了懂事年纪还迟缓应该属于比较严

                        我意思是1-2岁的幼童,到了懂事年纪还迟缓应该属于比较严重。我妹妹就是4周岁才开口讲话,她由宿舍区一位广东某地阿姨带大,白天对着阿姨的方言,他们说语言障碍估计与此有关,那时候也有这说法,只是没人真紧张,3岁半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讲话,从此以后是报复性讲话。

                        是的,小孩有环境学语言很轻松,本人类似,小时候的环境固定有广州话和某个北方的方言,同时由另一位广东方言的阿姨带大,而且之后一直来往,所以听听很轻松,没尝试过讲。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谈到各地什么音和什么音不分,完全可以写本书趣谈一下

                      据我所知,大多数方言习惯较重的地方,由于当地人说方言从小养成了固定的发音习惯,以至于延伸到说普通话交流时,多少都会带点当地口音。有一些发音读不清楚,语调也会稍有不同,卷舌和不卷舌更是普通,往往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大致得知某人所在的省份。比如四川也是最典型的L(牛)N(流)不分地区;江浙一带是H(黄)W(王)不分等等,不过经过国家多年教育,现在全国各地年纪更小的这一代人发音已经比较标准,基本上已经很难区分了。

                      由于有些方言发音很难,学习起来也很困难。记得当时教女儿读粤语”眼(拼音为ngaan5)“,这个读音普通话没有对应的发音词,所以最终她还是没学会。这种情况对于新一代当地人也是一样的,所以广东有些人会发起”保卫粤语“运动。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