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记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苏军的伏 -- 忘情

共:💬69 🌺424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仅仅是机场远近的问题。

            气候问题,以及对于包围圈内的空投,都是造成德国空军失败的原因。直到战役后期,德国人还是拥有空中优势的,但问题是达不到战役目标,而且损失巨大。前期是对于战场的战术支援,后期要经过大片敌方控制的土地,受到威胁时间长,而且许多是武装单薄的运输机。

            换成盟军也是一样的,阿登反击战初期盟军的巨大损失的一个原因就是,就是由于气象条件不好,无法进行有效空中支援。英美对于德军空袭最厉害的也就是大西洋沿岸而已,深入内陆之后,就发生过许多困难。

            • 家园 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国空军就损失惨重

              运输梯队损失了近500架飞机,一半是被击落或者失踪,一半是损坏到无法修理只能报废,德国空军当时有750架j-52运输机,一半用在北非,另外一半就用在斯大林格勒,损失率超过1/3,不能说空军中下层不尽力,驾驶员阵亡失踪接近千人,到后期驾驶员稀缺到不得不把航空学校的学员紧急拉过来充数,就因为赫尔曼戈林的大嘴巴,空军的精英和资源被白白浪费了,希特勒事后也承认他确实轻信了戈林的承诺。

          • 家园 我必须要宝推一下小短腿

            太有喜感了

          • 家园 轴心国资源不足

            不论是石油等资源,还是科技人员等人力资源,都不足以维持全线条、全体系地挑战世界。

            • 家园 技术路线也错了

              全线发展是困难的。都要有重点。

              轴心国没有认清自己的主要敌人。

              以轴心国的装备,他们最适合的作战对象是技术落后于他们、经济落后于他们、政治落后于他们的国家和地区,简单说,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浅纵深短期战役。

              盟国不同。

              盟国之中,英美法俄都是具有世界野心以及世界霸权地位的国家。英法是老牌帝国主义,美国是孤岛帝国主义,他们都需要远程打击能力,特别是海空打击能力。俄国是欧洲宪兵,海空力量相对薄弱,但是地面强推的范围长期以来就是从莫斯科一直到巴黎。他们的合作就是海陆空三军全面具备了席卷欧陆的实力。

              这不是德国那种短促突击的装备可以对抗的。

              所以战役结果就是,德国总是取得兵器对抗的胜利,而盟国总是在“捡漏”的情况下予以德国痛击:德国战斗机很厉害,轰炸机腿短,而英美利用远程轰炸炸哭了德国;德国坦克号称先进,然而也是腿短,于是苏联装甲兵就利用腿长的优势甩掉德国装甲打击德军弱点。

              这就好像委员长手下造出了“先进”的中正式,但是射程短,惨遭日军压制。

              中国还好,幅员辽阔,内战打得跟世界大战似的,所以还算跟得上时代。

              • 家园 不是错了,而是资源不足,无法补齐

                由于轴心国是挑战方,所以战役战术型技术路线是无法放弃的,而战略性技术路线,完全是拼资源的,即便有这样的技术,产能都无法支撑;石油、人力等都不够!所以轴心国,只能一再祈祷战术奇迹。

      • 家园 德军只有部分制空权

        况且以苏军的防空火力,德国空军攻击船舶这种移动的点目标效果很差。不过,攻击码头成效显著。所以,可不受天气影响,不分昼夜开火的火炮对于封锁苏军渡河点更为可靠。

        • 家园 苏德战场太大了

          两边都是在争夺制空权,某一时刻一方比较有优势而已。隆美尔在非洲,就被美国人分分钟教做人,那是一点都动不了。

          苏德战争下来的去了法国,对隆帅恐惧盟军空中优势不以为然,结果也被教做人了。

          • 家园 美国人没有那么神。

            德国人后期在地中海空军力量过为薄弱而已。即便如此,如果隆美尔一直拥有绝对指挥权的话,北非未必就是非洲军团的墓场,完全有翻盘的机会。斯大林格勒也一样,如果一开始就是曼施泰因来指挥南方集团军群,拿下斯大林格勒,跨向里海,斩断外高加索根本不会拖到冬季,而啃不下变成持久战,他自然也会全身而退,收缩防线,而不是把自己软肋暴露在冬天的旷野里。在当时,制空权没有所描述那样具有战场支配性,不过是限制了对方的机动能力而已,之后的朝鲜战争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 家园 隆美尔有绝对指挥权又有鸟用

              他有指挥权,一样输掉阿拉曼战役啊,那还是只对英国,英美在北非两面夹击,隆美尔又不是神仙,他能做的不过是主动撤出北非。。。结果还是一样的。

              • 家园 阿拉曼虽然是盟军占尽优势,

                不过,如果没有意大利海空军的巨大贡献,也是得势不得分。

                虽然德军补给很吃力,只要能够压制盟军的地中海航线,英国人更是要不惜血本的。其结果,西线的反攻会更加的遥遥无期。因为埃及一旦陷落,不仅德日可以在印度洋会师,而且,态度暧昧的土耳其,伊朗等国家会倒向轴心国,这样不仅俄国会被压垮,就连印度,估计也是保不住的。

                只能怪希特勒妇人之仁,导致德国总动员太晚,失去战略制胜良机而已。

                • 家园 伊朗本来就亲德

                  伊朗本来就亲德,结果被美苏英三家联手做掉了。这种眼中钉,你德国完全过不来的时候还可能容忍些,有可能过来的时候二话不说先拔掉。

                  • 家园 现在的伊朗也亲德。

                    这个也是美国毫不放松对伊朗制裁的一个理由。

                    接触过一些伊朗人,和许多天朝人不同,尽管他们对于现政权很不满,但是也不喜欢美国,对其他西方国家明显好感多一些。

                • 家园 意大利海军够英勇的了

                  拼尽全力支援隆美尔了,结果还给拿来当替罪羊。。。

                  德国比别国动员算早了,否则凭啥初期能有对英法的优势?英法还在和平中,德国就扩军了。

                  德国拿啥压迫盟军地中海航线啊。实际就是压不住盟军补给又无力保护自己补给才输掉。

                  德国总动员之后产能也只比英国略强。。。问题是要面对美国这样的生产怪兽,怎么也没戏。

                  • 家园 初期德国对英法具有优势?

                    看到你这个说法我笑了。你在说一战吗?

                    德国总动员之后产能只比英国略强?德国控制了欧洲大陆,英国人口比德国都少许多,你告诉我德国总动员之后产能只比英国略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