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被人忽视的一代战神 -- 任爱杰

共:💬37 🌺2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王离
              家园 复活的军团不是很严谨

              复活的军团不是很严谨,有不少意想和吹嘘的东西。

              对了,兄台说的哪个北大出的书,可以介绍详细点吗

              • 家园 晕死!

                兄弟,不要以偏概全,我要说的是直道,和电视剧严不严谨没什么关系嘛,况且解读地底文物,让古人说话,肯定比死抱文献要来得真实一些吧。

                那本书名我忘了(咳!人一老记忆力就不行),文章好像很早在刊物发表过,这书则是刚刚出版的。

                • 家园 呵呵

                  呵呵,随便发点感慨而已。那部片子的很多考古说辞我感觉有问题,不过我没有考古资料和这个能力不好说。只是他们从文献得出的观点很多有问题。

                  文章是不是辛德勇教授的《巨鹿之战地理新解》,原发表历史地理第十四辑?

                  印象中好象近来只有这一篇很有参考价值。

          • 家园 关于定陶之战

            关于定陶之战,有一点共识是章邯得到大量增援,兵力大量超过项梁.

             另外怀疑项梁在此段时间暗中调动了王离军.从相关材料看,王离当时正在攻赵,但是进境不顺利,是否是兵力被调动以至无法全力攻赵?从后来巨鹿之战,王离军只有20万,是否另外10万被章邯在此战被抽走? 巨鹿战前,楚援救赵,刘邦曾经北上破王离军,可以证明王离的别军在定陶后还部分在黄河南防守.

             那么这样说定陶战,章邯军队的战斗力也远远不同了!

             另外有一迷惑不解的"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这个夜衔枚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骑兵,把战马的嘴堵住,避免发出声音.章邯似乎多次运用这样的战术,如果是这个意思,那章邯战术上是运用骑兵来进行偷袭和突击的.

      • 家园 关于姓名的问题

        “芈熊心”这样把姓氏连着称好象没这样的叫法吧……芈屈原,卫商鞅,田车千秋

        至于“泗水监平”,这个“平”是名,官职后缀上名是当时的习惯

        • 家园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

          中国上古时代的名其实是常用的,姓往往省略不提。有时候一个人的名和绰号往往比这个人的姓氏更加有名。

          这主要是因为上古时代大家的交流范围比较小,一个地方也就那么几个大姓而已。就好比大王庄的人都姓王,见了面自然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大家亲亲热热地叫声二狗,铁蛋也就是了。刘邦没发达以前也是给人家叫刘季的。

          对于外姓嫁进来的媳妇自然要有所区别。所以就多数称他们的姓加排行。例如孟姜,叔隗等等。其实也就是姜家大妞,隗家三妹之类。

          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各地的交流大大增加,平时活动范围不出二十里地农民会忽然被一下子征发到几千里以外和从来没见过的外地人一起并肩作战。如果打赢了还要当占领军。这种情况下,自然要表明一下自己的与众不同。鞅啊,千秋啊,这类名字可能和文革时代的卫东,跃进等等一样多如牛毛。为了区别起见,人家就说我是卫国来的鞅。后来当了大官就说我是商地的领主鞅。到了秦一统天下之后,大家还动不动要到几千里以外去服徭役。刘邦就给征发到咸阳去过。所以到了秦汉之际,姓和氏就基本合并为一了。

          当然具体那个时候人们的正式称呼到底怎么叫我可没什么证据。中国的传统史书死抱着大王庄的传统,对于其描写的人物一概亲昵地只叫名字。记载的平常口语也就说“刘季”等等。碰到象楚怀王这等贵族就不知道正式称呼如何了。好在春秋的贵族在秦末汉初终于全部死光光。不然我们很有可能看到如下的全称:

          姬.子.爱新觉罗.弘历。当然,乾隆虽然认为自己是黄帝后裔,却未必就认为自己和商人一样是东夷。这个世系还可推敲。不过呢,象西方人一样把自己的姓当作象德国人的“冯”,法国人的“德”那样冠在自己的名字中也不会希奇。所以韦小宝同志的那个韦门摇氏也是可能会出现的。

          • 家园 哈哈,侃得这么精彩,送花!
          • 家园 不仅仅是史书的问题

            象出土的甲骨上面占卜的卜辞上面也没有这样的用法。

            《十驾斋养新录》说姓是别婚姻的,氏是辩贵贱的的,他的意思是说姓是表明远祖渊源的东西,不作为个体识别的标志,女子系姓如“孟姜”“叔隗”是作为同姓不婚的一种结果。

            至于为什么是女子系而不是男子系呢,他没解释,我觉得是母系社会的一种残留习俗,在母系社会,孩子知父不知母,所以系以母姓,“姜”“姬”这些最早的姓都是女旁也体现了这一点,孩子系母姓,这种习惯汉代还有,比如通常所说“卫太子”,实际上就是卫子夫给汉武帝生的太子,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有一条搜集了不少这类例子,当然,以赵翼的时代是不可能知道母系社会的,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汉代风俗不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