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在芬兰出长差的日子 -- 脑袋

共:💬469 🌺4699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金色大厅

      发完诺贝尔奖,吃完晚宴,这儿是之后举办舞会的地方。

      当初建这个厅时,瑞典还是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当设计师决定这个厅铺镀金马赛克时,一时请不到先进国家的工匠,于是在本国找。结果全国就一个刚从意大利学成回来的金匠。这哥们来应召,设计师问他需要多少时间,他说需要七年才能贴满。但是设计师只给他十个月,因为十个月后就要对公众开放。金匠仍然答应了。

      结果大门顶上的守护骑士因为把马的起始位置贴高了,贴到骑士脖子时就到天花板了,只好用个无头骑士来守门。老百姓很不高兴。金匠辩解时间太短错误难免。

      后来公众又对大厅正面墙上最重要的斯德哥尔摩城市保护女神画像不满,因为实在是太丑了。其它先进国家这么重要建筑,这么重要位置的巨副画像一般都是请大师搞的传世名作。瑞典这个工匠不说绘画艺术,就是普通水平都没有。女神只有7根头发在头两侧,而且不像头发,像几根蛇,让人有秃顶感觉。而且手脚奇大,从比例看更像男人。胸部如果考虑为胸大肌的话,就象个秃头壮汉坐那儿。金匠反驳说:头发不像蛇,它弯曲着代表波罗的海的波浪,有点想象力就能看出来。手脚是有点大,但一个城市的保护女神,强壮是比美丽更重要的品质。所以这幅画很好。这哥们当时在意大利估计主修的是语言艺术,而不是装饰艺术。

      瑞典当时也不是个讲究国家,就这么将就过来。一将就就快百年,成了文物彻底不能改了。现在人类智慧的最高颁奖庆祝殿堂,就在这个从设计到工艺都这么不大靠谱的地方举行,冥冥之中似乎提示着获奖者:留缺在智慧事业中的必要;也提示打酱油的观众:出来混语言艺术比技术更重要。

      这么一想,还挺有寓意。呵呵呵。

      导游讲完故事,问大家还有没有问题。女儿跑过去问:why did they use gold to decorate this hall ?导游说:it is beautiful. Don't you think so ?这么废话式的问答,女儿却非常满意地跑回来。站在一边的我听了不由有点感慨。我们小时,总被教育要慎言,多看,少说。以至我上学期间都不大提问题,提问题不达到一定难度都不好意思开口。而一个整天张口就来问题的同学,被大家嘲笑为活宝。结果到哪个国家,我们中国人都是最沉默的一群。西方长大的女儿性格不像我们这么内向,有强烈和人交流的动力。她问那个问题,我估计是交流目的多于疑问,只是试图享受和陌生人搭白的乐趣。长此以往,她们至少会像那个瑞典金匠那么口齿伶俐,善于表达,不那么吃亏。

    • 家园 【讨论】中餐馆改进探讨

      一天吃饭时,中餐馆老板请我帮忙分析一个问题,看有没有解决办法。这个小城的几家中餐馆都面临一个问题,当地人把他们当快餐了。只是中午来吃自助餐。但晚上吃正餐时,当地人都去各种西餐馆,几乎不来中餐馆了。也就是中餐馆上不了档次。他们除了中午有生意外,下午晚上就是偶尔遇到打包买盒饭的人。实情确实也是如此,我每次去中餐馆都像包场一样。往往从进门到离开就我一个客人。几个中餐馆都是如此。

      也不是装修问题,几个中餐馆的装修档次都不比其它西餐馆低。

      也不是口味问题。这个小城的各个西餐馆,我也差不多每个都去了几次。往往高档西餐馆的口味淡,低档点的口味重。也就是他们的口味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变化也大。中餐的口味相比,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而且这些中餐馆的味道已经改得接近当地味道,中午生意不错就是个证明。

      从价格看,中餐的价格最低,基本上和比萨店,还有地中海,中东风格的烤肉kabab一样,不带酒水,大概一餐9到15欧之间。只比汉堡店贵点。但和西餐没法比。西餐一般都是主菜就20-30欧之间。虽然贵了这么多,但当地人就是不来中餐馆吃晚餐。而晚餐才是利润高的,守着空店子的老板很想挣这个钱。

      我闲着也是闲着,就答应帮忙想想。想了几条,但由于不是这个行业的人,不知道对不对。河里各行业高手都有,就先放到河里给大家瞧瞧,看能不能加点更专业的建议。

      我觉得一个是习惯问题。美国的中餐馆就没有这个问题,老美晚上也去中餐馆。估计这儿中餐馆的历史还短,当地人还没有想到中餐也可以作正餐。要改变这个关念,得靠广告,也得搞点优惠促销子类的发给中午来吃快餐的人。让他们在优惠诱惑下来尝试一下晚餐点菜吃法,打破中餐只是自助餐的关念。

      中国餐馆老板把中国国内餐馆的一套照搬太齐,还没进行当地化改造。

      首先餐谱太复杂。中餐博大,菜系很多。每个中餐馆的餐谱都厚厚一本,都试图把中国菜最著名的都列出来。但这么多菜名其实对老外是没有意义的单词,反倒搞糊涂了,记不住哪个好吃。由于菜太多,生意又没有那么好,所以备料不可能多,结果每个菜炒出来味道都差不多,还是自助餐的味道。没有你对正餐希望的那种新鲜热辣特别味道的劲。我注意到一般西餐馆的菜谱很简单。主菜就几道。一个比较高档的店子,它的主菜就6种。但每种用料都完全不一样,分别是三文鱼,鹿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他们分别搭配不同特色的配菜。这六道菜作好了,生意就保证了,备料还简单。中餐在中国讲究是点一桌,几个菜各不同,厨师如果不会很多菜,不准备提供很多菜,会混不走。但西餐是每个人吃自己那盘的东西,也就是一桌人都点一道菜也没有问题。所以,他们只需要钻研几个菜,把它做好,就行。所以我建议他们删减菜单,只保留几道老外习惯口味的,比较喜欢的菜,每道菜不仅只是名字,还有简短描述,并配上照片。努力把这几道菜做成精品。这样老外选菜时,没那么苦恼,不知道那些名字后到底是些什么东东。吃得满意,也容易记住,上次在菜单哪个部位点的,下次可以继续点。

      西餐在等菜来时,往往会送上免费的,非常好吃的面包和特色沙拉。他们把这个作为给自己的广告。每个餐馆在这个上面下了功夫,都各有特色。所以,当你注意到这些餐前小点这么精致,就不由自主联想到主菜会更考究。所以如果不合口味,你也会下意识认为是个特色,而不是做的不好。中餐的餐前小点要么没有,只给你端点茶水,要么就是非常简陋和随便,没有精致感,没想到这是个广告时间。饭后糖果或曲奇也给的便宜货,让人顺带看轻了菜的档次,因为他们吃不出味道区别,但比较得出这些东西的价值。中餐馆是节省了小钱,打低了品牌。所以我建议他们想点中国特设的前后点心,比如葱油饼,黄桥烧饼之流的东西,让他们吃出特设,估不出价格。

      还有就是作为个中国人,我知道许多人哪顿没吃到米饭,就算吃的再饱也会觉得没吃完全。估计西方人也是,没有面包,会有类似这种感觉。结果没有一家中餐馆提供面包。就是煮了一锅米饭。给客人端一大碗白米饭,指望他们按中国吃饭,一口菜,一口饭。但我几乎没看到过吃白米饭的老外。他们就算吃米饭,也往往和了各种酱,把它搞成有味道的饭才吃的下去。像中国人欣赏米饭本身清香的估计只有东亚人。所以建议他们要么像印度人一样给米饭和酱,要么提供面包。

      通宝推:南云北望,老顽童,
      • 家园 可以专门做一些套餐系列的

        比如,两个爽口小凉菜,一个广东小点心,一份汤,一个主菜。主菜可以备三选一,其他的都一样或者有能力的话二选一。每周或者2,3天不重样。有点象国内的团购,如果不想投入太大的话重点是菜单的图片精美,餐具考究,吃的人有视觉享受。

        刚开始可以优惠,如果效果好,以后再逐步提价。

        另外,想让老外喜欢吃中国菜需要逐步培养他们。让他们在细节上感觉一些中国风情。比如摆设增加一些不贵但很有中国韵味的东西。门口挂两红灯笼啦,青花瓷的茶具啦,木雕的牙签盒啦,宫廷小花瓶啦,印点中国风的餐巾纸啦,餐牌是竹简的啦或者木牌的,重点是要用毛笔写汉字,竖行写字,从右往左写。这不是让他们看的,是让他们欣赏与拍照的。要相信汉字书法的魔力。服务员穿个唐装啦,整点小规矩啦,越矫情越好,老外喜欢这个。这不是吃菜,是吃文化了,那自然是超值的,吃啥都不重要了。来的次数多了,自然习惯吃中国菜了。

        不知道芬兰人喜欢拍照发微博不,如果也喜欢,整点能让他们秀的玩意,既满足了顾客的虚荣心,也能给餐馆做免费宣传。所有这些投入都加到菜价里,别怕贵,但有优惠期,过期恢复原价不打折。

        另外,所有中国的节日与节气都可以利用。可以准备相应的食物与小礼物,重点是要给老外讲风俗文化与故事。中国这么多节与节气,找有娱乐性的,好准备东西的,一年有几个就行了。比如端午节有个五彩丝线手腕上系一下或者粽子不想包的话煮鸡蛋吃一个,服务员讲一下中国古代投江诗人的凄美故事。中秋节拿个月饼一桌人切了分吃,代表团团圆圆。加几个欧不算贵吧。哈哈

      • 家园 简单啊!

        老外喜欢三文鱼,鹿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就整个清蒸三文鱼、五香鹿肉、土豆炖牛肉、葱爆羊肉、香酥鸡(叫化鸡)、烤鸭。直接和老外比试比试呗。

        餐前春卷,汤就来个胡辣汤,主食来个馍夹肉或馍夹蛋配蔬菜,饭后来个啤酒冰激凌。

        其实,只要用心观察老外的饮食习惯,总能做出适合老外口味的。

        通宝推:脑袋,
      • 家园 简单加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