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 -- 老老狐狸

共:💬164 🌺535 🌵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马伟明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奋斗,已建成国际一流的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成为军用电气领域的研发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3人,其中高职人员43人、博士66人,平均年龄35岁。

      团队创立了“电力集成”技术思想,研制的三代集成发供电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奠定了我国舰船发供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首创舰船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领先国外的跨越,并引领了国际综合电力技术的发展。研制的某电磁发射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取得了与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同步发展,并打破了我国导轨式电磁能武器技术始终徘徊不前的局面,取得重大进展。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2项、技术发明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二等奖8项。

      团队成果推动了我军舰船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媒体的广泛赞誉。团队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牵头成立了国家级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中心,研制的风、光发电变流装置及多能源电站已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团队依靠长期积累、持续发展,已拥有7亿多元固定资产、2万余平米科研建筑面积,700余套仪器设备;共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70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EI论文550余篇。目前,团队正开展综合电力和电磁发射系统的工程研制与成果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海军装备信息化变革和民用相关领域的发展。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mezhan,盲人摸象,
    • 家园 振华重工中标江南造船厂1600吨龙门吊

      2015年2月2日,上海江南厂发布中标公告,上海振华重工中标了该厂采购的高95米,横跨158米,最大起重1600吨龙门吊,交付日期为合同签订后一年内,即大约是2016年2月底前。

      2011年6月29日,振华重工向英国苏格兰爱丁堡Rosyth船厂交付的高70米,横跨120米,最大起重1000吨龙门吊。

      英国在建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满载排水量6.5万吨(标排5万吨),为燃气轮机动力短距滑跃起降双舰岛航空母舰

      1999年1月,英国国防部采购执行局批准为期一年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初期规划工作。1999年11月与两组设计建造团队双方签署初期发展合约。2012年5月10日,英国国防部宣布采用BAE系统公司的F-35B的STOVL方案。

      2009年7月1日,切割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第一块钢板,正式展开建造作业;2010年2月25日,重达6000吨的二号船段在朴次茅兹开工;2010年3月,舰艏一号船段建造完成后拖至罗赛船坞进行组装;2011年8月,由格文船厂建造的三号船段由水路运往罗赛船坞进行组装;

      2012年4月9日,伊丽莎白女王号的两个大型船段(LB-04)完成合拢,其中一个船段由格拉斯哥的格文厂制造(包括2个轮机舱、一个医疗舱区以及其他居住舱等),另一个船段则由朴次茅兹建造,重4087吨;随后,这个船段在于另一个长80m、重11500吨的大型船段结合;2012年10月14日,重达11300吨的舰尾船段(伊丽莎白女王号最大的船段──由Govan厂建造)完工出厂运至罗赛船坞;2013年6月11日,伊丽莎白女王号最后一个完工的分段(编号14号的后舰岛)完工在格拉斯哥的斯高顿厂完工运抵罗赛,随后在6月28日安装在舰体上;2013年11月11日,滑跃甲板安装完成;2014年7月4日,伊丽莎白女王号在苏格兰法夫的罗塞斯船厂举行命名下水仪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出席典礼。

      预计伊丽莎白女王号将于2016年服役。

    • 家园 【转】瓦良格号航母对中国的意义

      原载于鼎盛王朝军事论坛,作者:卖地沟油盒饭的屁屁扇大师

      随着瓦良格舰成功改造成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并交付中国海军,这艘被命名为“辽宁”号的航空母舰成为了中国海军第一艘作战航母,中国真正成为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虽然这一天来的太晚,虽然“辽宁”号这样的滑跃式航母并没有达到中国当初的追求和期望,但是“辽宁”号航母的入役,毕竟是中国发展航母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性的事件。在“瓦良格”成为“辽宁”号航母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令人心酸的曲折过程,也有着坚定而不动摇的意志和孜孜不懈的追求。

      建立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梦想,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1970年7月,中国就正式启动了航空母舰研制计划,代号“707”项目。这个研制计划由海军第一政委李作鹏签署报告、周恩来总理批准,组建了航母研制论证组,这是中国第一次开始航空母舰的研制。“707”项目规划的航空母舰为24000吨级的轻型航母,这个航母计划以当时的中国国情和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是比较求实的规划,较为合理。如果“707”航母规划能完成研制的话,中国的航空母舰之梦的实现就将提前近40年,而且,从24000吨开始起步的航母,在当时也不算落后。但是历史没有假设,“707”航母项目因各种原因没有继续下去,在1971年,周恩来总理批示,“707”项目不要急,至此,中国第一次研制航母的尝试在仅仅进行了一年多以后就夭折了。

      时间到了1988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聂力副主任与七院副院长牵头组织了中国航空母舰的论证,论证的课题为《我国发展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研究》,此项目于1989年1月正式立项,代号为“891”,航母的研制也成为当时“八五计划”中国军方的十大研制项目之一。“891”航母项目确立的原则是自力更生发展中型航母。项目所规划的中国航空母舰为自主研制的带有蒸汽弹射器的弹射型50000吨级左右的中型航母,并据此展开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如航母的舰船总体结构、作战系统、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和菲涅耳透镜等等涉及到航母所有方面的技术研究。“891”航母项目至1995年下马时,在五年多的时间里,这些研究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成果,并在后来中国的航母研制工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5年,刘华清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研制航母的报告,但是这个发展航母的报告与中央当时的大政策不相符合,遭到驳回,从此“891”航母项目也就此夭折。在此后的多年里,航空母舰这个名称也成为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不再被提起。从1995年至2003年的整整八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航空母舰研制是一个空白时期,相关的研究工作完全停止,前期的研究成果被封存。然而中国军方并未放弃航母梦,转而寻找其它途径,这时瓦良格号航母就成为中国军方的关注重点。

      瓦良格号航母是苏联于1985年开始建造的滑跃式中型航母,于1988年下水,至1991年因苏联解体导致技术上和资金上的困难而停建,停建时完工率为67%左右。其实瓦良格号航母对于中国军方来说并不陌生,乌克兰方面在1992年就曾与中国军方有过接触,游说中国军方将其买下,乌克兰方面当时的报价为2000万美元。而当时中国军方正在进行“891”航母项目,对于乌克兰方面的意向,中国军方进行了仔细认真的研究。海军在北京召集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航一集团、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人员开会,对是否需要引进瓦良格舰进行分析研究,会议分析后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滑跃式航母,中国需要的是带弹射和固定预警机的航母,也就是“891”研究项目对国产航母的定位,而瓦良格号航母较中国正在研制的航母要落后,根据此会议的研究和分析结果,中国没有与乌克兰方面达成购买瓦良格舰的意向。

      在“891”航母项目下马后,中国自主研制航母的路已经行不通了,中国军方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再次将目光注视到瓦良格号航母上。虽然瓦良格号航母并不是中国军方所追求的航母类型,但是,通过瓦良格号航母来启动中国的航母发展也是一条途径。1998年,澳门创律公司通过民间的形式,以将瓦良格舰改造为海上赌场的买名义下,但是,美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对创律公司购买瓦良格舰的背后意图有所警觉,为阻止中国得到瓦良格舰,进行了百般阻扰。

      促使中国将购买瓦良格号航母这一民间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的情报部门得到了消息,台湾方面也正在悄悄与乌克兰方面进行了接触,意图买走瓦良格舰,台湾欲购买瓦良格舰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阻止大陆得到瓦良格舰。如果台湾得到瓦良格舰,是否会对此舰进行续建改建或者委托别国续建是一个未知数,但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存在,而台湾方面的直接意图就是阻止大陆得到此航母。在当时台独势力嚣张、台海局势紧张的局势下,涉及台湾的任何军事动向都让大陆不得不有所防备。当这份报告呈到江泽民主席的案头上时,这一动向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得中央下决心把瓦良格舰买回来,于是,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民间商业行为也就上升为国家行为,此后在很多困难问题的交涉上都由中国政府出面。

      “911”事件后,美国自顾不暇,加之要取得中国对其全球反恐战略的支持,故此对瓦良格号航母的阻扰终于有所减轻。在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下,中国政府出面与土耳其政府进行了艰难的协商,土耳其终于同意瓦良格号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回国,但土耳其方面附带提出了20项极为苛刻的条件。可以说,没有国家的意志和坚强后盾,瓦良格号航母是不可能回到中国的。

      2002年3月,瓦良格号航母历尽千辛万难抵达中国大连,但此时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并未确定,能否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还是个未知数。中国军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没有放弃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努力,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此事。中国工程院潘镜芙院士与江泽民主席是熟人,潘院士面见江泽民主席并建言,请江泽民主席有时间去瓦良格号航母看看。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曹刚川也向江泽民主席汇报了瓦良格号航母的情况,并促成了江泽民在2003年9月14日登上了瓦良格舰视察,在多方的努力下,瓦良格舰的命运基本就此奠定。

      此后,相关部门立即乘热打铁,2003年9月下旬,海军会同船舶重工集团及航空一集团组织有关单位在北京开会,进行发展航母的综合论证,会议提出了发展我国航空母舰的一揽子设想及长远规划,于2003年11月由上述三家单位联合向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提交了正式报告,正式提出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综合论证报告。2004年6月,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交了研制中国航空母舰报告。2004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研制中国航母的报告。2004年8月13日,总装备部向海军、船舶重工集团等相关单位通报了中央的决定,至此,中国的航空母舰工程正式启动,而瓦良格号航母的命运也就此确定,续建改装成为中国的第一艘具有完全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型号为H/JRZ001型航空母舰。

      从“707”航母项目开始到2004年8月,在等待了三十多年后,中国的航母工程终于以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得以启动了。虽然瓦良格号航母并不是中国军方所期待的航母,但这毕竟是中国航母之梦走出的最关键的一步。如果“891”航母项目没有下马的话,以中国自己的实力,完全能研制出比瓦良格号航母更先进的航空母舰,也许,中国自己研制的弹射型航母早已经驰骋在大海上了。但是,历史没有也许和假设,历史就是历史,流走的时光不会再来,可叹命运弄人。

      中国的航母之梦浸透着太多人的汗水和泪水,发展的道路复杂而曲折,从上个世纪1970年开始的“707”航母项目下马直至本世纪2004年启动中国航母工程的三十多年里,多少的波折和辛酸,有二十多年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多少人在无奈的等待中黑发熬成了白发,甚至因年老和疾病离开了工作岗位,这基本是一代人最年富力强的时间,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瓦良格舰的归国,让众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并牢牢抓住了这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战略性机遇,终于重新启动了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之路。可以说,如果没有瓦良格舰的回归,中国的航母之路也许会更漫长,而国家的战略机遇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在中国航母工程启动后,中国的军工科技人员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中去。众所周知,瓦良格号航母是原苏联设计的,其设计思路及采纳的设计原则只符合苏联的需求,与中国海军的战略战术并不完全符合,而要在固化的、成型的瓦良格舰固有框架基础上充分融入、适应中国的需要,其设计难度并不亚于研制一型全新航母的设计。但是,中国的军工科技人员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总体方案设计、用三年时间完成航母的总体深化方案设计、用四年的时间完成航母的技术设计、用五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而这些设计工作在国际上通常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承接实船建造任务的大连造船厂在签订总合同后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改装任务,将改建后面貌一新的“辽宁”号航母交付给中国海军。交付后的“辽宁”号航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国家试验验收,并完成了返厂合同保修。

      瓦良格号航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打开发展航空母舰之门的一把钥匙,是启动中国航母发展漫长之路的起点。虽然瓦良格号航母已经被改建成为中国第一艘具有完全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辽宁”舰,但中国的航母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坚信,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自己研制的中型、重型航母及核动力航母终有一天会出现在中国海军的舰艇序列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土鳖的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从89年就开始研制了,95后转入跟踪,04重启,目前已经达到可用状态,据传已经完成陆上弹射歼15的试验了,进度比马院士的电弹快一些,马院士的电磁弹射器还在陆上样机研制阶段。

        • 家园 蒸汽弹射早就有了

          中国在60-70年代就已经研究出蒸汽弹射了。不过那时蒸汽弹射是用于某个特殊用途,不是用于航空母舰,也没用在三代机上(废话)。弹射功率和速度都满足不了航空母舰的需求,但是确实已经有技术积累。

          那个特殊用途的部署量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美帝的航空母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