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香港变臭港的大趋势已不可避免 -- 酱油群众

共:💬84 🌺599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化環境?

                別自欺欺人了,多關注關注台灣的政治環境、社會新聞吧,等中國的人均GDP達到2W美金,中國的文化環境要比台灣和諧百倍。

              • 家园 看来你是认同抢劫或者不劳而获了。

                他们的文化实质不就是这些东西嘛!

              • 家园 香港的问题就在于像你这样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太多

                告诉你吧,大陆人到台只是简短的游一游,运气不好的还有不少把命留在那里了,要不就缺胳膊短腿的回来了。

                而大陆人到港,无非就是买买东西而已。而且说句实话,只有Sucker才去香港买东西,因为美国的价格要比港便宜不少。

                至于你所说的港台文化环境,就更是不敢恭维了。是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港台是中国文化的沙漠。 港台文化不过是个中西杂交出来的杂种文化,而且西的成分更多一些,大陆近些年来的文化环境已经被这个杂种文化污染的太厉害了

              • 家园 小清新的生活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么

                中国台湾网13日发布消息,海关总署网站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两岸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972.81亿美元,较去年同比上升16.7%。

                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406.43亿美元,同比增10.5%;自台湾进口1566.37亿美元,同比上升18.5%。贸易顺差为1160亿美元,扩大了21.6%。就单月数据看,12月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165.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34.6亿美元,自台湾进口130.8亿美元。

                2012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为954亿美元。

                据台湾“经济部”发布数据,台湾2013年出口总额达3032.2亿美元,进口2700.7亿美元,全年出超为331.4亿美元。

                台“经济部”称,2013年台湾对美国出口减1.5%、对日本减0.3%、对欧洲减3.8%,由于对先进经济体出口的不振,抵销了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成长,使得全年出口仅能维持微幅成长的格局。

                ----------------------

                对台湾巨额的贸易逆差,大量台资企业的利润,大量台干源自大陆的收入,而大陆的平民百姓却被隔离,不能像去海南一样去台湾,这些才是维系台湾所谓小清新的根本原因。

                台湾人经常说,台湾资本大量流入大陆,因此大陆获益极大,但资本根本的属性是逐利,是水往地处流,不但是台资,欧美日韩的资本,都大量流入中国大陆,这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现在,中国大陆资本要水往高处流,去台湾投资,台湾却总是反对,连大陆的资本,消费都不欢迎,更不要提中国大陆的劳工了。

                仔细一想就明白,如果上海不向中央交税,整体成为自由贸易区,只允许其他地方的资本和消费进入,却不允许外地平民劳工进入,会怎样?

                港台,已经成了经济上的吸血鬼,政治上的反共反华基地,文化思想的西方信徒,但现在已经不是武力强行介入,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因此,积极进取的政策已经不可能,只能实行积极的防御政策,一国两制就是积极的防御政策。

                一个连自己是中国人都否认的地方,所谓的文化优势,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什么?难道十四亿中国人,与港台看齐,都能不做中国人么?

                台湾人想做美国人,日本人,香港人想做英国人,美国人,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能成为美国人,英国人,实行普选,那么,俺绝对支持。

                全中国人都做英国人,美国人,是大团结,港台想做英国人,美国人,却是对广大中国人民的大背叛。

                港台民众,为了维系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已经背叛了中国人民,这已经成了事实,中国大陆的民众不能再一厢情愿地讳病忌医了,除非是裸官,裸商,裸学,一样成了背叛者,而对于病毒,要么是消灭,要么是隔离。

                但对大陆裸官都不能排除,连隔离都很难,更不要说港台的中下层民众了,因此,激进的一国一制,绝无可能。

                通宝推:李根,何求,
                • 家园 什么叫“小清新”“小确幸”?

                  不就是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吗?这种发展态度最终是什么结果,咱们的祖先己经告诉我们了!

                • 家园 我的理据跟你一样,但结论却不同

                  台湾的小清新生活,在与大陆形成巨额逆差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说它建立在对陆逆差基础上是缺乏根据的。如果像香港一样放开自由行,大陆对台逆差只会更大。对台巨额逆差,我怀疑大陆是有意纵容其存在。贸易本来主要源于自身市场需求(说主要,是因为陆方有时故意补贴台方),并非谁强加,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逆差,而是贸易机会不对等。大陆在明知不对等的情况下,仍然热情不减地推动对台经济往来,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巨额逆差的存在,正说明了台湾对陆依赖已经不能自拔,也说明了大陆战略的成功,尽管代价不小,总比战争小多了。

                  也因为上述理由,说台湾的经济利益与大陆对立当然不成立,应该说是已经于大陆绑在一起了。香港其实也是一样。随着大陆中产人数的增加,市场规模扩大,港台与大陆的利益只会越来越紧密,何谈对立?至于台湾害怕陆资之类,一方面,我认为那只是“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罢了,经济融合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就说到与大陆对立的一面了,但这不是经济利益的对立,而是政治体制的对立。你的“隔离论”也应当是指政治而言,但是,把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且不说港台文化根本就是中国文化的一支)当成病毒,筑起个当代长城来隔离防范,是不是有点儿缺少咱大中华五千年优越文化的自信了?

                  • 家园 所谓小清新,是因为大不起来。

                    大陆落魄的时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比亚洲四小龙大。

                    大陆穷的时候,海外华人看不到大陆是可以依靠受庇护的华人政权,没有别的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台湾。这让台湾真以为自己是华界领袖。其实真要有巨变,台湾靠得住? 看九十年代印尼华人的结局就知道了。

        • 家园 任由香港变臭未免可惜

          有很多人习惯于“非黑即白”的思维,其实黑白之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香港现在的“乱”却未必一定走向“臭”,关键在于在中国经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央政府应该对此有研究和规划。香港那些“自诩精英”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中央政府出手之时。

          譬如一个人溺水,要等到他无力挣命了再搭救容易得多。一个人走投无路,要让他放弃全部幻想之后再伸手帮忙。

          香港再乱,某些港人再王八蛋,那也是中国内政,任由香港稀烂,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但中央政府出手,

          清理整顿巩固
          是免不了的,再来一次绥靖政策,则可以想见的未来,您说的一切问题都将继续深入化脓发展。

          从中国经济发展大局来说,香港还有不错的“使用价值”,至少可以做一个窗口做一条管道做一块试验田。

          1、可以做内资走出去和外资走进来的窗口,总比抽逃资金到欧美好得多;

          2、可以做内地中小企业融资的管道。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一个证监会和SEC之外的选择。香港再乱,比李家坡好控制的多。香港再差,能为内地企业融资,解决一部分融资难的问题。

          3、港人治港这么多年来的乱,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条件。如何在中国和原港英政府的政治经济制度构架中寻找可以措手的空间,这才是香港精英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改革港交所交易制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上市门槛,向内地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开放。港交所很多僵尸股艾滋股,比内地新三板的一些挂牌企业差远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港人必须醒转过来,放下架子丢下包袱,认清现实面向未来。让一个人醒过来的方法,我觉得最好的是饿几天。

          • 家园 是这个道理

            香港如果“”融入大陆的现代化进程,还是大有可为的。

            现在就是“怎么才能”的问题。

            用一种最老生常谈的话语来说,就是:“容易能”的都“已经能”了。现在进入了“继续能”的深水区。

            虽然说,香港绝不是不能替代的存在,但是把香港变成臭港,确实是有点可惜的,也没有这个必要。

          • 家园 没什么可惜的倒是有可喜的。中央应停止牺牲大陆省份

            的利益,而一味的惯纵照顾香港。

            而且,真正收获大部分大陆白送的利益的只是极少数的香港的有钱人。所以大陆越是赠送,香港的两极分化越是严重。最后大陆倒弄得两头不是人。何苦呢

          • 家园 人越多非理性声音一定会占上风,香港即便有理性声音也会被淹

            结果就是极端主张占上风,选择最差的路。

      • 家园 找一个经济巨牛的旧文让你参考一下

        说他巨牛因为他老耿耿于怀诺贝尔经济学奬咋就跟他擦身而过,他是香港人,也在香港大学执教了很多年,对香港经济了如指掌,因为逃避老米的「冤狱」,他呆在大陆很多年,对近年大陆经济的进度亲身体会。\\n看他怎样比较香港和上海 :

        张五常 - 金融中心上海将远胜香港 (2009-04-14 08:00:50)

        新浪博客的网页好像打不开,补另一链接 :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我不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 (2009-09-03 22:46:13)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