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GDP的一些感言 -- 梅轩济

共:💬52 🌺30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GDP的一些感言

    GDP的产生过程,简单来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原材料到产品,再从产品到商品。这本来应当是一个过程,但在一个商业发达分工细致的社会形态之下,由于“低端生产”与“高端服务”两个过程存在巨大差别,一件初级产品出厂伊始,直至最终作为商品,到达终端用户手中时,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比如,《满汉全席》剧情描写,竟可以将极其普通的“豆腐”,经过高级厨师的精工细作,最后做成“猴脑”的品相!从产品到商品,所经历的中间环节不同,包含的服务程度迥异,直接导致商品价格天差地别。

    陈经先生讲,发达国家的GDP,绝大部分是由“互动环节”产生的,他算是把西方(尤指美国)GDP的实质揭示清楚了!发达国家的GDP,是建立在不可控制、无限庞大的“中间环节”无比繁荣之上的,因为从原材料到终端商品,每一个中间环节都向政府缴过税,既然缴税那就合法,就必须得到保护,于是,无论中间环节多么庞杂,政府再头疼也无计可施不能干预。

    但是,中间环节的存在,对于GDP的增加,具有“指数级效应”!你想啊,同样一件产品或者商品,从生产厂家到终端用户,假设100元的利润,由于每一个中间环节,从进货到出货,都必须保证实现最基本的利润率,假设这个利润率为10%,由于整个产品流通环节的总利润是100元,那这个中间环节的数量,最多也就10个左右,不能再多了。要想再增加更多的中间环节,就必须提高这类商品从产品(或者原材料)到商品,整体的利润额,比如提高到200元总利润,就可以在整个流通环节,再多容纳10个中间商,达到20个。但从100元到200元的利润总额,10个中间商到20个,商业经营者数量倍增,社会总体的GDP也就倍增了。

    再比如T+0这种证券交易模式,同一笔资金每天操作十次,其中九次都是相当于证券机构对于股票投资者的“信用放款”,GDP却被放大了10倍,虚增了9倍。

    但这些都是经济泡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格水分,因此,发达国家的GDP就其泡沫程度而言,远远大于中国的GDP。正是由于这个“互动环节”过于多,咱中国人说“中间环节”过多,致使经济泡沫严重,才导致2008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而中国能够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全在于中国GDP实实在在,经济泡沫得到了严格控制。

    其实,中国人对于这其中所蕴藏的经济规律,从来就懂深谙其道。商品从原料产地到终端用户,这其中的“中间环节”,一直以来是被国家严格控制的,一旦“超标”即被指责为“投机倒把”受到打击,但政府对于各种各样的“绿色通道”、“直通车”的建设,始终不遗余力。国际上可以笑话中国没有繁荣发达的商业社会,但不能说中国政府不会搞经济。

    陈经先生讲的非常正确,发达国家的GDP总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互动环节”,诚如斯言,互动环节多,导致终端产品价格就会高企(马克思说价格决定于劳动时间投入的多少)。并且,商品价格更多地决定于中间环节的多与少,因为每增加一个中间环节,都必须保证有利可图,商品价格必须使每一个“互动环节参与者”有利润可赚,而且不会出现利润被摊薄的情况。所以他们这幢GDP大厦的最终建成,虽然表面数字非常光鲜,其实质却是中间环节对于商品价格的不断推高,都是虚头巴脑的经济泡沫!这番道理中国人也懂,不就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嘛,简单!但我们为了提高中国GDP增速,却肯定不会走美国的老路。

    • 家园 关于宏观调控,看看西方人怎么说!

      【可以确定的是,亚洲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继续无视亚洲的经验只能说明,无论多么想创新思路,西方监管机构还是没有完全克服最初让他们陷入麻烦的原因——思想短视】————————看来,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所导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并饱尝了经济复苏乏力的苦痛之后,终于开始反思了。

      拉尔森:西方应向亚洲学习如何戳破金融泡沫

      2014-05-21 07:11:30 来源:和讯网 作者:彼得塔尔拉尔森

        是时候让亚洲的监管机构教教西方如何戳破金融泡沫了。过去几年,欧美决策者一直在进行激烈辩论,目的是寻找抹平经济周期性起伏波动的新手段。他们应该多关注下亚洲的经验。

        西方当下流行的“宏观审慎”政策,是反思上一轮经济繁荣中犯下的错误的产物。不管是央行还是监管机构,都没有为信贷拉动的资产价格飙涨承担责任。正是资产价格暴涨最终导致了危机的爆发。他们希望能做得更好,但截至目前,西方的辩论仍多半停留在理论层面。虽然有少数国家成立了专门机构用来识别和戳破泡沫,但在这方面做过大量工作的国家极少。

        亚洲的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当时该地区的金融危机损害了完全自由市场的信誉)开始,许多亚洲政府就开始努力遏制资产价格攀高。监管机构动用了一系列工具来应对;这些工具,包括限制房屋按揭比例、限制利息支付占收入的比重,以及强迫银行留存额外流动性以阻止过度放贷等,当时在西方还是禁忌。

        西方监管机构似乎不太关心这些试验。所以,本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还被上了一堂课: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一位前美联储官员和英国金融政策委员会成员,向他们发表了一场演讲,主题是“中国能从英美宏观政策中学到什么”。如果真的需要“授课”,那也应该把听课的人和上课的人换一下位置才对。

        现在来评论宏观审慎技术是否管用还为时过早。香港和新加坡采用这些手段似乎没能做到让他们的银行完全不受利率攀升的影响。尽管当局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过热了,而且已经出现了崩盘的迹象。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亚洲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继续无视亚洲的经验只能说明,无论多么想创新思路,西方监管机构还是没有完全克服最初让他们陷入麻烦的原因——思想短视。

        彼得塔尔拉尔森Breakingviews在伦敦的助理编辑,主要负责金融服务和监管方面的报道。在加入路透之前,彼得在金融时报工作了10年。在这期间,曾负责信贷危机期间全球银行业的报道以及主导9.11以及后续事件的报道。彼得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作者为路透Breakingviews专栏作家)

    • 家园 对于第三产业,我们也有清醒的认识!

      第三产业总体上是指,除农业和工业两者以外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而服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文化教育(信息服务)、医疗(健康、养老)、旅游等服务供给。

      李克强式稳增长再落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014年05月15日02:59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和薄弱环节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会议认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会议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加强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鼓励设立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二是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加快标准化设施应用,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工业生产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社会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四是推广制造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融资租赁,创新抵押质押、发行债券等金融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五是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减少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完善财税、土地、价格等相关政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所得税优惠。尽快将“营改增”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配套措施,为生产性服务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会议强调,要继续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抓紧落实健康、养老服务和信息消费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时,围绕群众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使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 家园 对于商业繁荣的一点历史思索

      中国历史,从商品经济的视角加以观察,简单来讲就是一部“重商”和“抑商”相互交织的历史。某个朝代初创之际,一般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军事投入,首先追求“国泰”,承平日久才会兼顾“民安”,初期重农抑商,后期重商崇文,追求商业繁荣,以便养活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比如北宋崇武,南宋重商。但非常重视商业的南宋,却被偏重于开疆拓土的元朝取代;明朝末年也是非常重视商业的,最终却被兵强马壮的清王朝再次取代。

      西汉的刘邦充分利用“巧实力”推翻秦王朝,进一步打败西楚霸王,但“文景之治”流芳千古,却将高祖刘邦和武帝刘彻的煌煌武功归于暗淡。后世历代帝王,追求的所谓“文治武功”,大概所指,就是孜孜以求汉文帝刘恒的“文治”,和汉武帝刘彻的“武功”两者“兼得”,以达到在文武两方面雄霸天下的理想境界吧?康熙的武功,和乾隆的文治,两相兼顾才能成就“康乾盛世”。但康熙毕竟不是乾隆,乾隆也并非康熙,历史就是那么别扭,难以两全啊!怎么办呢?

      一个高明的统治集团,是非常懂得如何利用商业流通,来促进社会各方面均衡发展的。还是邓公英明,“不争论”一言以蔽之,解决了所有问题,将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兼收并蓄,形成中国特色的商品经济,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三个自信”以道路自信为基础,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端于道路自信,又服务于道路自信,带领全中国人民,无比自信地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所以,无论工农业生产、科技进步,还是第三产业、文化艺术,必须均衡发展不可偏废顾此失彼,始终以中庸持度的原则加以管理调控,“文治武功”才可得兼,开创一个无与伦比的新盛世啊!

    • 家园 GDP里存在很多规律,但不知什么原因

      发达国家上涨到三四万美元就停滞了,也不涨也不降。韩台这两个最能跟中国比较的经济体涨到两万就停滞了,也不涨也不降。是什么造成的差异,原因为何?那中国呢?是不是也涨到两万就结束了,还是四万?这也是解不开的谜团。

      • 家园 主要是产业链的位置,看的是竞争力

        人均GDP,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创造出的价值用各国都接受的价格来计量的值.

        那么,为什么一个国家的人能创造出4万美元,而另一个国家只有2万美元呢?这就像民工和大学生的区别.民工做得再好,顶天有个几千元.而大学生做得好,那就没有上限了.

        发达国家因为各种因素,在国际交换中处于有利位置,竞争力比较强.而台湾没有冲破那个坎,就只能停留在那个位置.

    • 家园 中间环节过多,已成为西方经济之癌!

      为了就业指标的提高,政府只能不断增加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因为与工农业的巨大投入,和成效微弱相比,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对于吸纳就业立竿见影。这一切导致整个社会服务业异常发达,对于虚增GDP“成效卓著”。但这犹如癌细胞的发展增殖,病灶一旦种下,短期内即可将健康肌体吞没。

      • 家园 岂止是西方经济之癌,中国经济也一样

        现在国内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除了政府超发货币,最大的原因就是流通环节过长、过多,层层加价,所以中国也没有免俗。从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来看,国内价格便宜的主要是人力密集的产品和服务,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汽车,或者奢侈品,国外比国内便宜很多,大家都是托人从国外代购,鲜有要求出国时带出的。事实上,我觉得这倒是资源禀赋学说,或者说物以稀为贵的案例。

        • 家园 在这点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区别不小

          当然泛一点说问题类似,都是中间环节太多,但是仔细一点看情况很不一样,简单点说就是,存在阶段差,中国现在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解决了,而解决的结果就是产生了更高级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从产到销流通环节太多,流通企业实力不强,谁都无法一手遮天上下通吃,所以有不同层级异常复杂的分销体系,商品的收购价格与最终价格之间有巨大的落差。我们经常说的农产品涨价而农民不增收,问题就在于此,涨出来的钱全被中间商“消化”掉了(但是你要去问中间商,他们也会吐一堆苦水,同样压力很大一堆税费没赚多少钱);而淘宝上的东西之所以相对便宜,除了逃税假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极大的压缩了流通环节,减少了中间成本。

          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这样的,已经过了这个阶段,产生了像沃尔玛、COSTCO、TARGET这样的流通业巨头,一端接着厂家(或者甚至是直接就是自家生产自有品牌),另一端直接就面向全国的消费者,而大的生产商也开设一些直销店直接面向消费者,与中国印度的情况相比,他们的流通环节就少,效率较高,即使在从业者收入较高的情况下也能降低流通费用。也因此,所以他们的网购与实体商业之间的竞争形态与中国有区别,价格竞争并不是重点(所有的商家都会采用价格竞争,不分网购实体,实体店的折扣幅度未必低于网店)。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规范化程度高,也就相应地诞生了一堆在发展中国家中很少用到的职业,或者即使职位类似,但费用会比在发展中国家中高的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中国买眼镜就是去眼镜店里买一副,跟普通的商品最大的区别无非就是店员会帮你验个光,在加拿大就得预约验光师来为你验光,不是随时能做而且不便宜。经常有人问,发达国家国民收入高而物价(传说)很便宜,钱到底花哪儿去了?其实就是花在很多在发展中国家不用花钱或者只花很少钱的东西上去了。

          换个角度来说,其实这是必然的,人类社会,经济上的事情无非就是生产消费,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很少部分人耕种就可以养活所有人,再一部分人工作就可以生产出所有人需要的产品,那么剩下的人干什么呢?怎么分配呢?当然就只能是发掘前面那两部分人的“需求”,为那两部分人提供“服务”,从而混口饭吃。

          只是现在的趋势是,那些本来是提供“服务”的人掌握了话语权,把越来越多的服务强制化并设立一堆的准入门槛,所以“服务者”们过得越来越滋润,说是癌症我看确实不过分。

    • 家园 现象派经济学

      看了陈经先生的帖子,原本想写一些不同意见的帖子,没想到那么多人献花宝推。陈经的观点与罗化生的观点类似,都是鼓吹投资,但罗化生的帖子并没有得多少花,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俺的理解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陈罗二人在河里的名声地位决定的,二是陈经先生用的是现象分析法,而罗化生是用比较分析法。

      现象派的威力的确太大了,理论体系的分析,实例的比较分析,都不如现象分析,更直观,更有煽动力。

      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现象派,在河里很盛行,当然,在全社会都很盛行,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真是恰如其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根本是客观意志,唯意志论的根本是主观意志,现象派的基础是表象,其性质都是相似的,都是用简单直观的表象和意志,来认识世界。

      gdp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比较标准,主要有存量和变量两大部分,而变量又可分为换量和增量。

      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保有量,增长量,替换量,就能很好地说明gdp的构成。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是2.5亿辆,年销售量大约是1500万辆,增长量基本为零,1500万辆基本为替换量。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是1.2辆左右,年销售量大约在2000万辆左右,替换量应该不足500万辆,也就是年增长量在1500万辆以上。

      即使不考虑中国和美国的进出口问题,只是根据存量,换量,增量来分析,也是中国经济的水分多,而美国的水分少,因为,存量都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换量的成本也很低,而且比增量更稳定。

      竟然将维持存量的经济活动,视为“中间环节”,“互动环节”,而只强调变量,怎是太表象化了。

      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大,主要是因为存量很大造成的,而缺少积累形成的存量,而大谈发展第三产业,要么是空中楼阁,要么是印度那种人身依附的怪胎经济。

      存量决定财富,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变量决定发展,是经济活动的手段,鼓吹大投资的现象派经济学,完全本末倒置。

      因为,无效率的大投资,大多时候并不会创造财富,而只是在转移财富,造成社会两极分为,又进一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财富创造,与财富转移,是经济活动的两个主要方面,如果是财富创造,大于财富转移,就是有效率的,倘若财富转移,大于财富创造,就是无效率的。

      中国现在的投资,大部分已经是财富转移,大于财富创造,现在还鼓吹大投资,说是别有用心,在这个小众论坛里,只怕未必,主要应该是陷入了表象的迷幻里。

      存量,变量,财富创造,财富转移,这是衡量经济活动的基本标准,现在中国的唯gdp论,根本的目的,不是为了财富创造,而是权富们为了财富转移。

      做大存量,财富创造,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而为了发展而发展,只不过是财富转移的障眼法。

      家门口的一条沥青路,没几年就破败不堪了,后来,变成了水泥路,还以为能用上十几年,没想到只一个冬天,上面的就完全开裂了,春风一吹,就是一阵水泥灰。

      离家不远的一条宽阔马路,车辆并不多,路况也较好,去年不知为啥,竟然重修,路两边的红色水泥砖人行道,几乎没人走,也都换上了人造石头的。

      修了几个公园,多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俺母亲都知道,不乱修乱建,怎么方便贪腐呀,总不能直接将公款搬回家吧。

      大投资,呵呵,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企业的利润,应该是投资的主要来源,但中国的投资主体,并不主要是企业,而是政府,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的?

      税费,卖地,借贷,是政府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前两者主要来自中下阶层,借贷主要要将来偿还,无论任何国家,政府投资都是效率低下,贪腐严重的。

      政府投资,最大的好处是时间成本低,即使路修了,质量太差,又要重修,也比难以修建要好,因为,资源的浪费,总比生命的浪费要好。

      政府投资,导致的财富转移,在中国还有另一个好处,就如给公务员加薪,借钱给美国消费,增加了国内的消费能力,因为,毛泽东时代,造成的人人差不多,生产可以外资,民资,国资一起上,但消费的提高,却是源自积累,因此,财富转移尽管十分不公平,但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到了今天,权富阶层大量买奢侈品,豪华轿车,购置更多的房产,已经难以促进消费,甚至抬高了房价,租金,反而严重抑制了正常消费,因此,原本不公平的财富转移,必须减少,那么造成财富转移的主要渠道,土地财政和大投资,就必须减少,必须规范。

      因为政府掌控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基础建设投资的时间成本低,因此,腐败成本就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财富转移的有利方面,已经消失,再继续财富转移,只能将中国推向深渊,社会的阶层分裂,区域分化,不但是严重的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通宝推:fisherx,富柜,海峰,泉源,franky9,泥忆云,普鲁托,网海,abugg,石狼,muqi,
      • 家园 还是陈经的大投资靠谱

        中国政府掌握了中国境内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利润,所以中国政府有义务主导大投资。

        俺以前回过一个帖子,有具体解释:

        链接出处

        • 家园 政府经济与普选民主

          你认为普选民主靠谱么?政府经济与普选民主,性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看上去很好的表象而已。

          一人一票普选民主,为啥不靠谱?根本就是在私有制的情况下,资本和资源被少数人垄断,被大多数人通过民主普选了出来的候选者,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因此,普选民主被资产阶级绑架了,只是富有国家玩出的民主幻象。

          政府投资也是如此,政府掌握了大多资源和权力,官僚就成了特权者,谁能监督这些特权者?所以,政府经济在大多情况下,都被特权绑架了,成了特权经济,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转移财富,是国家层面的MBO。

          毛时代的政府经济,遏制了特权,但也不应该称为政府经济,而应称为人本主义经济,也就是以人的能动性和社会的能动性为核心的经济,这才是比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更先进的经济学,可以视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性发展。

          陈经基本否定毛时代的人本主义经济学,而鼓吹邓时代的特权官僚政府经济学,劫贫济富,舍本求末,社会形成了干活的不赚钱的绝望阶层,和赚钱的不干活的寄生阶层,两个阶层的人都逐渐失去了能动性,社会裂化,区域失衡,直奔着特权资本主义而去了。

          人本主义经济学,以人和社会的能动性为核心,的确是最先进的经济学理念,但是难以具体操作,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毛时代基本实现了,但却是在战备和革命的大环境下进行的,现在这种环境不可能出现,只有与市场经济结合,形成以公有制和配给制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的人本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也是极难的,因为公有制难以维系,俺的主张是毛主义体系化,科学化,普及化,tg成为类似宗教的社会组织,中国实现政教合一的人民威权。

          政府倘若真是人民的政府,百姓的政府,那么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应该符合人本主义经济学的范畴,但被权富绑架的政府,只是渐进私有化的推动者,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财富转移,而不是财富创造,是破坏人和社会的能动性,而不是增强能动性。

          中国将来不逐渐废除地方的政府经济,中国将没有希望,只会加速私有化,加剧两极分化,和区域对立。

          国家MBO,正在进行中!

          • 家园 社会问题需要技术解决

            1.普选民主的确不靠谱,因为普选民主不稳定。它既可能倒向您所说的资产阶级绑架民主,也可能倒向底层懒汉绑架民主(美式),甚至滑向宗教种族压迫式的民主(马来西亚)。

            2.政府投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结构,但是的确像您所说的:官僚就成了特权者。政府经济在大多情况下,都被特权绑架了,成了特权经济。

            3.但是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信息化社会的帐目资金是可以清晰的检查的,历史问题也可以复查。所以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和透明化,一切腐败几乎都是无可遁形的。

            4.当然谁来使用和监督这些信息系统呢?还不是一小撮官僚?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腐败从来就是存在的。搞大投资也不需要无菌室,只要把腐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大投资就可以继续下去。

            5.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种族,面对同样的政策,会有不同的结局。中国的alpha male是高智商能解决问题的人,非洲的alpha male是勇猛残暴的人,美国的alpha male是能说会道身材高大的人。这些注定了中国的官僚不仅搞女人搞腐败,也会搞建设。所以中国的官僚可以主导大投资,印度非洲的官僚只能主导大腐败。

          • 家园 非常同意,通过表象得到的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
      • 家园 一个人的行为、言谈展示一个人的内在道德。

        人正是通过事物的现象、外表去理解事物,随着观察的深入而逐渐把握事物的规律,再利用人的能动性(即主观意志)去从事创造性工作,改变人的生存状态。

        你一方面说美国财富存量高,中国财富存量低,一方面又反对大投资来快速增加财富存量,岂不是自相矛盾。也许你信仰自由主义,反对的仅仅是政府投资,而认为私人投资更有利。

        可这又面临另一个矛盾,私人投资的前提是个人拥有足够的资本去从事投资活动,难道这样不是以贫富分化为基础吗?况且资本是为利润而生的,投资的收益(财富增量)也毫不例外的最大限度转入出资者头上,又进一步加剧你所反对的财富向少数人转移过程,因此你不自觉的也陷入“表象主义”泥淖。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在快速进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强大的工业支持都需要大投资来保证,只有强有力的政府才能保证基础建设大投资的时间效率,这也是经过国内外无数事实证明的。

        生产、分配、流通、不是简单地市场决定土地得到租金、资本得到利润、工人得到工资、政府进行再分配。

        所以现在提出劳动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方式。

        只有不断调整社会财富分配过程,让所有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形成社会均富,没有一个强力高效的政府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变革是不可能的,不能一夜之间寄希望出现“所有自由人的联合体”去做这些事,更不能依赖企业做这些事,人类社会发展是个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目前没有理想的终极方式,只有适合某一社会目前发展阶段的方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