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悲观看中医——从发展的角度 -- sarn

共:💬1131 🌺2386 🌵1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6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放弃对中医的希望

                有病人从未放弃中医,直到滴水不进实在吃不下中药。

                也许我身边的病人都无福,到死都没能一见真正正确的中医是什么样,还花光了家庭的积蓄。

                • 家园 可能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我推荐的医生对经济困难的病人是免费的。

                  • 可能
                    家园 如果吃中药,运用中医手段会让人从中产阶级变成穷人阶级

                    那个中医绝对是骗钱的。

                    我倒是见过很多看西医倾家荡产的。

                    手术化疗理疗,哪个不比中医中药贵?

                    跟心理有定论的人,最好还是别争论了,即使你手头上有无数的例子,可他们完全可以一句:你说而已,怎么证明?就完全推翻你了。

                    所以无需多说了。

                  • 可能
                    家园 他已经死了

                    说什么也没用了。有不可忽略的可能性治好就治,不能治就说清楚,吹牛要不得,这是医学对患者起码的负责态度,不论中西医。

                    治疗前是有一些积蓄的,称不上经济困难。许多病人家庭都是随着病程的进展渐渐变穷的。

            • 家园 醒醒吧。他给出的案例和龙卫权的能方来自同一个网站。

              就算能令死人复活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 家园 你是主观主义者吗?

                我之所以提这个医生,推荐这些医案,是因为我有亲身实践。我用这个网站上的处方治好了自己的若干毛病,包括西医无能为力的鼻炎。(对了,前不久的温岭杀医案,也是一个被西医的耳鼻喉科治成空鼻症的病人报复所致。这个悲剧的根源是西医的无能。)

                基于理论、经验的判断属于主观的判断,如有矛盾,必须为基于实践的客观判断让路。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应有的行为方式。否则我只能认定你是科学神教的教徒了。

    • 家园 外行看中医(3)

        中医在今天能够存在,其理论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疗效。而谈到中医的治疗,首先就要谈到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在今天被分成两本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在我看来,《伤寒论》是一本很“现代”的中医学著作。它的基本思想是分类,然后治疗。先把病按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分,对太阳病在分成中风、伤寒、温病,然后再按照疾病的发展阶段细分,分到最后一组症状对应一个药方,“有是证则用是方”。

        

        这种分类然后治疗的思路,和现代医学完全没有不同。我们现在去看西医,也是先把自己的病分类到科,然后由医生进一步细分,最后落实到治疗方案。

        

        但是具体到治疗,中医和西医有两条不同。第一条是,因为当时没有提纯技术,所以《伤寒论》的药方都是一些天然药物的组合,并通过复方配伍发挥药物功能,抑制副作用。站在张仲景那个年代,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是分类的依据不同。例如,西医看感冒,第一是判断病毒性还是细菌性,一般先要去验个血,如果白细胞高就是细菌性,白细胞正常就是病毒性。细菌性感冒就给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就抗病毒或者改善症状,或者啥也不开,回家多喝水多休息。也就是说,西医的感冒是按照病原来分类。

        

        而《伤寒论》的分类要细得多。举个例子,按最粗线条的,有汗恶寒是太阳中风,无汗恶寒是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就开桂枝汤,太阳伤寒就开麻黄汤。伤寒论的感冒是按病人的症状来分。

        

        假设现在有四个感冒病人。A,B出汗,C,D不出汗。一查血象,A,C白细胞正常,B,D白细胞高。那中医就是A,B桂枝汤,C,D麻黄汤。而西医是,A,C回家喝水,B,D吃抗生素。一般来说,两种治疗四个病人最后都会好,A,C用中医的话可能快几天好。再次声明,我这里是打比方说明问题,实际的治疗会复杂得多。

        

        通过上述假想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区别其实只在于分类标准的不同。学术点说,是按照西医的“病”来分呢,还是按照中医的“证”来分。分完了就按照各自的方法去治。

        

        所以,如果公平地比较中西医的疗效,就应该按照各自的分类来比。这边西医找一千个细菌性感冒的上抗生素有效率多少,那边中医记录一千个太阳伤寒的感冒喝麻黄汤有效率多少。或者,你也上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中医分型之后该上桂枝汤上桂枝汤,该上麻黄汤上麻黄汤,看治愈率有效率各是多少。我觉得吧,这种公平的比法,中医其实不怕比,倒是西医可能怕。而西医希望的比法是,我找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上抗生素,然后给中医一千个细菌性感冒你上麻黄汤咱们来比有效率,这对中医不公平,也不科学。

        

        顺便说一下,那些口口声声要“统计结果”“双盲试验”来比较中西医的西医信徒,我认为全都是统计没过关的,说严重点是基本概念不清,连统计能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都没搞明白。用统计一千个病例来评价疗效,其基本假设是这一千个病人是随机选取的,给予同样治疗之后的结果是有代表性的。但是,在中医看来,这个基本假设是不成立的。中医望闻问切完了之后,可以把你西医认为无差别的病人细分,这时候你这一千个病人的随机性就有问题了。再用上面的例子,我们假定西医治疗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70%,而中医桂枝汤治疗桂枝汤证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80%,麻黄汤治疗麻黄汤证细菌性感冒的有效率是60%,那么,中医的疗效是否比西医更好,就取决于你这一千个病人当中,是桂枝汤证多呢还是麻黄汤证多。如果桂枝汤证多,那就是中医疗效更好;如果麻黄汤证多,就是西医疗效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比较中医和西医,牵涉到统计学尚未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女士品茶》这本统计学的科普书。

      • 家园 西医救急不救本啊

        我自己感冒,每天晚上咳嗽喉咙痒醒过来,西医吃头孢,结果咳嗽是好了,结果转到皮肤发痒了,每天晚上痒醒过来。结果还是得去看中医,只能过完年看了。

      • 家园 佩服老兄写了这么多字跟西医粉丝们辩论

        我真是提不起这个兴趣跟他们辩论。

        上面有人问你“您对西医了解多少?”很明显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您应该反问他一句:“您对中医了解多少?”。

        我已经遇到很多这种争论了,人也疲了,真是没意思。

        反中医的人大多是不懂中医的,看过一些搞不懂的字句就在那里反这反那,有意思吗?而且根本一上来就不是讲道理的架势。

        佩服老兄你的耐心!

        以我多年的经验发现,无论怎么辩论,信还是信,不信还是不信,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就好了。偏信西医的,别得什么慢性病;偏信中医的,身体别有什么物理损伤就是了。

        我本人不是骑墙派,只是认为每种医学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不偏信。

        身边曾经出现过一位西医诊断的所谓“乳糖不耐受症”的人,不能喝牛奶,冰激凌,奶酪等一系列奶制品,去看家庭医生,开了一种药片(英文的,我没仔细研究),吃了这个药片后就可以正常吃奶制品了。我怎么看怎么别扭,这人是30岁后才开始不能喝牛奶的,怎么就发展成了西医说的“乳糖不耐受症”了?难道人体也能退化如此迅速?

        要具体写的东西太多,想到就头大,反正就说说结果吧,我就简单的用伤寒论里的经方,加脾经肝经膀胱经上的几个穴位下重炙,2周后,不仅可以喝热牛奶不放屁不腹鸣,连喝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冷牛奶也可以喝了。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不用再吃西药,也没任何食用奶制品问题。

        还用经方解决过一位不能吃牛肉,一吃就皮肤瘙痒的的人,也是用西医抗过敏的药多年不治愈体内的病,只消除体外的症状。

        还有其他各种需要终生用西药的慢性病,比如糖尿病,最终死亡的原因基本是腹水,胰岛素注射用量是不断增加的。很多皮肤病,先期用皮肤药膏,渐渐发展成抗生素,最后皮肤大面积出现问题,都是肝肺都出现大问题的。

        就这些人来说,你要他们怎么去完全相信西医?那些盲目迷信西医,攻击中医的人们,多是没得过任何痛苦的慢性病的人,保佑你们永远不要得这些病,但也请你们别再攻击中医了,中医给很多慢性病患者带来的安宁,你们是想象不到的。你们也不需要为中医担心,中医自有其存在的环境。学中医最需要智慧,学西医最需要知识,为何非要贬低一方呢?

        就写这么多了,累。

        通宝推:冰雪迎梅,洗心,方恨少,廖石,西安笨老虎,joomla,阴霾信仰,侧翼,花大熊,关中农民,hwd99,白桦树的眼睛,天涯无,达雅,
        • 家园 去年我手患湿疹,去医院给我开氧氟沙星等抗病毒的药膏涂抹

          一周不见效,就自个给停了。凭自己看过的《黄帝内经》的感觉和身体的反应去买木香顺气丸吃,第二天就开始消退,坚持吃了三天,症状基本消失。继续吃点人参、西洋参和龙眼、大枣提升阳气补充血气,现在已经断根了。

          往年冬天也有湿疹的小症状出现,到了夏天自然消失。去年冬天发作得比较厉害,分析原因应该是冬天喝了较多寒凉的饮料、啤酒(或是夏天喝多了凉茶,冬天又不注意保暖),体内虚寒导致冬季湿疹发作。

          跟那些否认中医的人辩论过一两次后,我就懒得再辩论了,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说不到一块。

          • 家园 你这种情况比较好解释

            冬天症状出现,夏天消失;甚至再给你补充一下细节:就算是冬天症状出现,也不是冬天整日都发作,一般是上午无发作,午后,特别是晚上开始发作,更特别是9点到凌晨1点之间。对不对?

            这说明你的身体阳气与外邪旗鼓相当,当白天大地阳气充足,夏天阳气充足,你的身体借助外在环境的帮助,能压制入侵身体的外邪,但不足以驱除,所以就不痒不发作了,可晚上,阴气较重,身体无外界阳气的帮助了,于是就跟外邪进行拉锯战了,于是就出现痒的情况,特别是晚上9点到凌晨1点,阳气最虚弱的时候,一般是最痒的。

            西医不相信这些无形的东西,所以这些慢性病无法彻底有效根治的。

            老祖宗的教诲很有效,人越老,越能明显感觉。人越年轻理解这些道理,这种人到老是不会受太多罪的。

        • 家园 请教一下用的哪个方取的哪几个穴位?

          俺不是想直接套用你的方法去解决相似的问题,而是想学习一下辩证和取穴的思路。

          • 家园 推荐张延生《易学应用》

            里面有个按易理取穴的思路

          • 家园 辩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谢谢你的回复,一想到要打那么多的字,我就头痛。

            我简单说一下吧:那个病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吃雪糕,啤酒,冰可乐;食物主要以大米为主,每顿都吃得很饱,晚餐外出的机会比较多,而且还经常会睡前夜宵;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不定,但都晚于12点。舌苔白腻,舌头肿大,有齿痕,牙龈收缩,刷牙会出血。腹胀严重,特别是肚脐以上大腹的位置。脚上有严重的脚气。

            根据以上的问题,我就判断他是中焦堵塞,胃寒,脾失运化。主要就是以调脾阳为主。具体方剂和穴位,我就不说了,有人要是拿来直接用,无效,又该骂中医是迷信了。

            中医难就难在辩证,因为药方穴位都是现成的。

            其实他不单是吃奶制品会难受,他说连吃沙拉,冰箱里拿出的水果,都会产生腹鸣腹泻排气。

            好了,又写了好多,好累。

            我平时如果想到要看中医的书,随手只有三本:《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