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三:九气 -- 弦音醉舸

共:💬1 🌺2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三:九气

    黄帝曰:余闻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聚,炅则腠理开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

    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欧血及食而气逆上也。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行通利,故气缓焉。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两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故汗大泄。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聚。忧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劳则喘喝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思则身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前一篇“六气”,介绍了“气”在人体内的六种形态:精、气、津、液、血、脉,“气”在古代文化中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罗万象,人体中的“气”也并非仅有精、气、津、液、血、脉六种形态,这只是按照功能区分的名目,其它还有按照部位区分的名目,如宗气、卫气、营气、命门之气、肾气.....等等。本篇“九气”,所列喜、怒、忧、思、悲、恐、寒、热、劳九个名目,也仅仅摘取日常习见的干扰因素而言。“六气”篇是简介气在人体的生理属性,那“九气”篇,则是介绍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干扰形成的病理状态。

    或许读者要置疑:喜怒忧思等等情感变动也是环境因素?季子会很肯定的回答:正是如此!

    对于人体健康而言,环境因素不仅仅指时空的变化,自然气候的更替,还包括“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环境因素(物种),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还包括饮食、风俗、以及情绪。自然气候及时空变化属于环境因素好理解,开放的空间和密闭的空间给人体带来不同的信息刺激,促动人体内在系统的应对;饮食属于环境因素也相对好理解,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结构对人体的塑造有特殊之功,更不用说饮食卫生及食物过敏、食物中毒等等因素都属于“环境”!难以理解的是为何情绪也属于环境因素?不同风俗不同文化下的人不同修为的人,对情绪的处理固然有内在的逻辑及方式,但情绪这个果的产生,一定是有外在的因,譬如一句国骂,对你我形成刺激,从而会产生或悲或怒的情绪,对于不懂这个语言的人,却完全形成不了应激!

    人体疾病的发生,有内因的基础,但没有外因的诱导,则不一定形成。譬如肿瘤,有遗传基因因素,但环境因素却能修改基因的最终表达,是以同样基因的同卵双胞胎兄弟,完全可以因为环境的不同(文化、教育、饮食、情感、宗教.....)而有不同的疾病谱。

    回到“九气”这个传统文化特色的话题,“九”者,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泛指数目众多,并非确指,是以篇中“喜、怒、忧、思、悲、恐、寒、热、劳”只是例举。而相对于生理概念的“六气”而言,喜、怒、忧、思、悲、恐、寒、热、劳更贴近生活中实际的感受,生理之气在这些环境因素的刺激下,会发生骤然的变动,是为病理,譬如:

    1、怒则气逆,甚则欧血及食而气逆上也;2、喜则气和志达,营卫行通利,故气缓焉。3、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两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4、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5、热则腠理开,营卫通,故汗大泄。6、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聚。7、忧则心无所寄,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8、劳则喘喝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9、思则身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传统医学用生理之气应激而产生的变动模式来描述各种疾病发生时的状态,是为“病机”,并采取相对应的医疗手段,逆转这些气的病理运动模式,是为“审机论治”。这个概念,以后慢慢梳理......

    “病机”一词,立足于病态气机(气之机要),而不可以用现代“病”的概念去套传统医学的概念!

    ps: 现代概念的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

    传统医学概念的病机:是指疾病过程中,气的运动、发展、变化及结局的机理。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帐号:ouoviv,季子说,并恳请广为传播!

    通宝推:阴霾信仰,月下,赤脚学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