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党史几则 -- 语迟

共:💬118 🌺1343 🌵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说的道理对,但李锐算老几,怎么会要李锐承担责任?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几千年下来了,现在也还是这种现实。你不要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智商,李锐再怎么鼓吹他的,你再怎么鼓吹你的,大家都不傻,会从现实中会作出对自己对孩子有利的选择的,结果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现实是什么?

                    现实是你不读书去上个好大学出人头地,你就是个渣,干什么都得找关系求人,千难万难;而只有当官了,万人来求,宝塔尖上更是和尚打伞,活得那才是个潇洒。至少像你那样,出国了,惹不起躲得起。

                    TNND,谁造成了这种社会现实?!

                    权贵社会就是这个样子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搞成这个样子,谁愿意出来当官为人民服务啊?!

                    • 家园 你以为国外华侨受毒害就小吗?都是民国、封建、老右搞的

                      你以为我躲到国外就轻松了吗?这里的华侨受读书至上论的毒害是更深更深。按说华侨来北美不短时间了,上百年了,除了英伦白人就数华侨来得早了,可不但没有蓬勃发展,反而萎弥不振、羸弱不堪,让西人看不起,在人家眼里最典型的代表形象就是那个在美国到处表演滑稽剧的黄姓中国小丑的样子:豆芽菜身材,矮小羸弱,戴幅大眼睛,典型的NERD白痴。

                      记得当年在加拿大读研,旁听一门本科的实验课,他们本科生需要举起一个重力锤按规定砸几十下土样。班上一帮高大魁梧的白人、半黑学生都能轻松搞定,还有说有笑感觉很好玩。可一个华侨子弟,长得就象黄小丑那个样子:矮小羸弱,戴幅大眼睛,老实巴交,哆里哆唆的。他连那个重力锤都几乎举不动,颤颤巍巍举了两下,差点跌倒,被其他西人一阵哄笑,旁边同组的一个半黑学生挂不住了,一把抢过锤来自己干,把那个华侨子弟顺手推到墙角去了,象拎小鸡子一样。我看着心里真是很难过,真想煽那个华侨子弟父母两个耳光,痛骂他们从小怎么养育的孩子?

                      后来静下心来一想,明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民国范儿,封建礼教的怪胎吗?民国前后出国的华侨,不管有钱没钱,都是死逼着孩子读书上大学,搞技术搞研究,最高理想就是当医生,当律师(还不敢当打官司的律师,是搞生意搞经济的小律师)。以为还和中国过去一样,你越读书,人家就越尊重你。其实除了在自己专业领域别人认可你外,就是一无是处.

                      这里的劳工阶层和高知在政治上没区别,都是一人一票,没有地位的高低,倒是人家普遍看不起书呆子。因为你对其他任何领域都毫无兴趣,人家也就对你毫无兴趣,还把身体搞得羸弱不堪。倒是大陆来的一些年轻人好一点,但那也是拜毛领袖时代的教育路线所赐,以后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那帮老华侨有的人还特爱欺负新来的大陆人,有次竟敢欺负到我的头上,结果龙眼让他结结实实地尝了尝毛主义造反派的铁拳。那是我去找一个港佬牙医去洗牙,他说按钟点付费,一刻钟算一个'点',我就和他说好是我的保险包多少钱就干多少个'点',我不多付费。他看着温文而雅,和蔼可亲,象个绅士,于是他边干活边和我聊天,结果他干了很长时间,大大超过了我的保险负责支付的钱数,他当时又没通知我,自己就干完了,除了洗牙还外加了几项额外的服务。等几个月后突然打电话找我要钱,说超时了,而那几个额外服务也要收我费,因为保险公司不负责,我说这里主要责任在你:你不提醒,我怎么知道要多交钱呢?你不和我商量就擅自加服务、延长服务并以此多收费是很不公道的。但既然大家当时聊得投缘,我愿意负担一半的费用,大家一人一半应该够对得起你了。可他不但非要收我全款,还竟然威胁要找讨债公司找我麻烦,态度从儒雅绅士转眼就变黄世仁了。我当时就火了,他以为他'高等',我就该听他摆布,可没想到革命造反的火种早就在我心中扎下根,你当黄世仁,我可不是杨白劳,我一张大字报(投诉信)就投到了他们的行业协会,还又当面找协会的负责人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面谈了很长时间,让他们立案调查,定期给答复。结果没多久,那个港佬牙医派秘书屁滚尿流地跑来道歉,说不但不用我交那一半费用了,任何费用都不用出了,只要我撤销投诉。否则我估计他就要有大麻烦了,让人家一查,估计肯定还有其他不干净的地方,没准儿要丢执照,那样他前半辈子的书就白读了。我作为同是华人,当然最后放了他一条生路,但就是好笑:一个受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出来的NERD白痴,也敢歧视欺压一个毛主义路线培养的革命造反派?不让你尝尝革命造反的铁拳,又怎么能替当年的伟大武勇的老祖宗教育教育你呢?

                      所以告诉大家,在海外不管你面对任何西人或其他人的歧视和欺压,只要自己有理,只要按毛主义路线去干革命,一定能把对手打翻在地,然后你不是踏上一只脚,而是伸过一只手去拉他一把,再跟他讲大道理,他就能听进去了。毛领袖教导我们还是要'治病救人、团结多数'的。

                      但在海外还要切记,毛领袖教导我们:要文斗,不要武斗,否则就有理变没理,主动变被动了。

                      总之,海外华人的发展也离不开毛主义的教育路线。

                      通宝推:重无尽,踢细胞,特里托格内亚,石狼,唵啊吽,邻家拂士,长少年,卢比扬卡,途人,喝点红茶上会网,西安笨老虎,watomi,金台夕照,mezhan,高地,西门飘飘,奈何做贼,让领导先走,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说的太好了,

                        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 家园 这是个事关国运的大问题

                        唵啊吽:【原创】欲文明华夏精神 先野蛮国民体魄

                      • 家园 你敢横?回头越南人灭你全家

                        这世界,钱最管用,你以为你造反派的做派有用?

                        真的很为你担心。

                        你把别人逼急了,别人花钱找人把你黑了,你找鬼去说理,报警的苦主都没有。

                        你死了,你的投诉就没有了,也没人查了。

                      • 家园 我觉得你真是一个彻底的种族主义者

                        按说华侨来北美不短时间了,上百年了,除了英伦白人就数华侨来得早了,可不但没有蓬勃发展,反而萎弥不振、羸弱不堪,让西人看不起,在人家眼里最典型的代表形象就是那个在美国到处表演滑稽剧的黄姓中国小丑的样子:豆芽菜身材,矮小羸弱,戴幅大眼睛,典型的NERD白痴

                        而且是逆向种族主义,即沉醉在西方人都因为“政治正确”而尽量小心使用的种族主义观点里,看不起自己所属的族裔。不要以为加上“华侨”的限定语,就可以掩饰这一点。问题恰恰出在你说的“上百年”的华侨身上,人家早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第二世、第三世以后的华裔子弟了,按说吃牛肉、喝牛奶上百年,早该体质改良了吧。可在你这个北美大陆的新来客的眼里,仍然是“羸弱不堪”的“中国小丑”。就因为香蕉人的那层黄皮肤,所以即使来美国百年,也永远踢不掉“东亚病夫”的招牌吧,你这种态度同美国红脖有什么区别?

                        你知不知道人类是有很强的个体差别的,中国人里也出了姚明,白人里也照样有霍金。而且种族之间生理上的差别能代表什么,智商?进化程度?要比身体的话,哪个种族比的过黑人?无需引用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就白人的种族主义可以在生理方面歧视黄种人,同时也可以绕开这一矛盾、反向歧视黑人(黑人比白人更强壮是因为进化程度不够、接近于野兽)这一悖论,其理论本身就是难以自圆其说的谬论

                        种族主义的特征就是,歧视或敌视某一群体的时候,不关心国籍,只看血统或种族;忽视个体差异,只追求所谓的整体特征。所以纳粹可以屠杀德国犹太人,美国可以长期搞种族隔离,你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把华侨归为异类

                        也许你还是爱中国人的,只是痛恨于中国人作为黄种人,长得没有白人金发碧眼、高大威猛,以至于“让西人看不起”(不知你自身是如何孔武有力,而让西人看得起的),欲改良人种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但这些东西追根溯源,并不属于你醉心的毛主义,而是属于半世纪多以前以国家力量推行之、犯下骇人罪行的希特勒。劝你还是把脑子里这些东西清除掉吧

                        通宝推:驿寄梅花,Juventus,
                        • 家园 你说错了

                          龙眼兄可能表述得不够清楚,他指的主要是人的精神。

                          强壮和瘦弱、高大和矮小、体面和破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就可以分出相对来,没啥奇怪。

                          重要的是精神,瘦弱者、矮小者、破旧者只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有强大的自尊和人格,这样的人自会表现出令人尊敬的气度。比如主席和尼克松,主席的衣服肯定不如尼的考究,但尼却发自内心地尊重主席。所以,龙眼兄在这里谈的,其实是精神,只是说得不那么明白罢了。

                          没有经过主席思想教育过的人,其精神世界一般来说是很弱小的,说难听一些,那样的人,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终究不过是精神上的奴才!

                          通宝推:金陵明安,龙眼,
                        • 家园 网上看到中国孩子打冰球的事情

                          这种过去认为中国人玩不好,或者玩不起的东西,现在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人玩了。而且能到北美去玩。这些孩子的家长算是改开后“先富”的群体,可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

                          里面有一句话,我引用时候加了粗体。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家庭愿意一年掏十几万块钱送孩子学冰球的最终原因——对于中产阶级的家庭而言,冰场只是父辈们为这群温饱无忧的男孩们存心设置的虚拟困境,为的是让这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们面对更凶险的社会时,能保有一个男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外链出处

                            追逐冰球的90后

                            张梓宸不想当中国的姚明,他不愿把事情搞得那么沉重,但在踏上美国的国土前,他仍旧怀揣着进入NHL(北美冰球联盟)梦想。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

                            作为中国真正中产阶层的子弟,张梓宸和他的90后伙伴们,对于体育的认识已经远远不同于父辈。

                            中国周刊记者 张卓 北京报道

                            拖着重重的装备箱,张梓宸走进更衣室。他特地选在靠门口的长椅坐下,方便和队友第一时间打招呼。作为队长,他刚从香港度假归来,缺席了几节训练课。晚上9点时,更衣室里的男孩多了起来,他们重重地拍打张梓宸的肩膀或头盔——这是这些男孩间表达友好的方式。

                            晚上,张梓宸所在的冰球队冰龙队有一场教学比赛。对手是教练和其他俱乐部的一些队员组成的杂牌军。

                            比赛开始,张梓宸身背4号球衣上场,他的球风一眼可见,开场就气势汹汹。一个还没有进入比赛状态的教练被他撞翻后,爬起来尴尬地笑了笑。

                            贵族运动

                            作为北京业余冰球队冰龙队的队长,在圈子里,张梓宸是“叱咤风云”的明星,能跑能突速度快。去年,他破格入选到国家少年冰球队,成为第一个从业余直接跳入国家队的冰球运动员。

                            这五年,很多业余冰球俱乐部的很多老板都想挖他,列出各种条件诱惑,但张梓宸和家人对钱并不那么在乎。

                            张梓宸的父亲是军人,退伍后在地方税务局干了两年。1980年代末,他和做教师的妻子下海,经营零售小家电,后来生意做大。1995年,张梓宸出生时,这个家庭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的第一步。

                            张梓宸小时候很胆小,学滑冰时,他的姐姐穿起鞋就能滑,他却在一旁吓得哆嗦。父亲急得骂他:做个男人不能这么 ,必须上冰。

                            2000年,在国贸滑冰教练的建议下,5岁的张梓宸开始学冰球。直到今天,在中国,冰球依旧是一项贵族运动。一双冰鞋200—500美元不等,一套装备至少人民币三千元,再加上男孩身体发育迅速,每年需更换;在北京,上冰一次每小时200元的培训费,各种不定期的小课辅导费用不菲;每逢出国比赛,举家前往,十几万花销稀松平常。

                            “在北京,冰球是中产阶级才能玩得起的项目。”冰龙队教练刘宁说。他是哈尔滨人,最初,他在哈尔滨某俱乐部执教, “在哈尔滨学冰球便宜,一个月学费190元。家长送过来,都是抱着让孩子进专业队的希望。因为进了专业队就等于捧了一个铁饭碗,分配时档案在人事局,算干部身份。北京这边不一样,家长送孩子过来,最重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培养男子汉气魄。”

                            跟张梓宸一批学冰球的少年,大多1995年—1998年出生。10年前,在北京打冰球的孩子凤毛麟角。北京最早的一支业余少年冰球队叫SPORT BEIJING,是外国商会为驻华商人的孩子组织的。张梓宸和他的队友们最初对冰球的兴趣都来源于“看到国贸冰场那么多黄毛小男孩穿着很酷的装备在打球”。

                            北京第一批学冰球少年家境也很相似:父母或在外企工作,或有留洋背景,家境优越,典型的中产阶级,负担一年十几万的冰球学费毫不费力。英达的儿子英如镝即是这帮孩子中的代表。

                            冰球场上的力量和速度让张梓宸着迷: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他需要敏锐地寻找到对手的缺口,还需要谨防他人的冲撞和用力去撞倒别人,他必须时刻保持无尽的战斗欲,只要上场一分钟,他的脉搏就可以达到220次之高,那种血脉张的感觉接近一名短跑运动员100米的运动量。一般打上1分钟,他会大汗淋漓要求被换下——在冰球世界里,频繁换人再正常不过,美国NHL联盟60分钟的比赛要换60多次人。

                            让张丽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是打到加时赛,教练选张梓宸去打金球。和每个传统的中国母亲一样,张丽心怦怦跳,怕“孩子失误,下来会被其他队员埋怨”。“但我看他小眼神很坚定,这个金球打进后,我觉得儿子在这个项目上变得很有自信。”那年,张梓宸7岁。

                            和张梓宸一样,冰龙队的其他男孩们也乐于在场上“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

                            前不久,在北京有一个小型冰球业余比赛,冰龙队很多队员外出度假,本来一支完整的队应该有20名队员,但冰龙队只报上8个人。比赛前,很多家长觉得输定了,因为“连人都没得换”。但比赛一开始,这帮孩子“根本什么都不管,只想着赢”。当比赛结束时,8个队员齐刷刷扑倒在冰面,没一丝力气庆祝胜利。倒是站在场边观战的家长哭着喊着都疯了。“这是儿子给我的礼物,太惊喜了,”一位父亲回忆说,“第一次觉得,他像个男人!”

                            单挑

                            张梓宸摘下手套时,已经想好了:干上一架。

                            这是一场和强队的比赛。对手叫希望队,队员大多来自哈尔滨、齐齐哈尔的体校,他们是国内第一支职业冰球队,年龄在12—18岁之间,平时住在冰场,集中管理,一天两次上冰,吃住俱乐部全包,晚上会上一个小时的文化课。

                            张梓宸评价:希望队的打法有点脏,小动作不断。冲突也来源于此。在场上,希望队的一个队员一直骂张梓宸,张梓宸说: “你再骂我,我就打你。”对方继续骂。张梓宸走到角落里,摘下手套——在冰球场上,正面冲撞是合理且必须的,当冲撞升级为矛盾时,双方队员是被允许干上一架。但前提是,必须摘下手套和头盔,单挑。这是冰球游戏设定好的愤怒,没有恨,只有男人间的一决高下。单挑在每一场正规的冰球比赛都会发生,在世界大赛中更是收视率的保障。

                            当张梓宸摘下头盔时,对方并没有按照规则办事。那个骂他的男孩首先冲了上来,没摘头盔,没摘手套,甚至还举着球杆,紧接着,十几个希望队队员扑了过来。站在场外观战的张丽傻了,转瞬间在赛场找不到儿子了。张梓宸说,忘记谁打了他,只记得自己被压在冰面上。

                            冰龙队队友也急了,冲过去救自己的队长。教练刘宁在场边像个疯子一样咆哮:“他们不按规则单挑,他们太脏了,他们犯规……”

                            张梓宸走下场时,脸被打坏了,他跟张丽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按照规则单挑的。”张丽不知道该跟儿子说点什么:是鼓励他继续打下去,还是责骂他的冲动?没等张丽说话,张梓宸轻描淡写一句:“没事。”穿过长长走道,他走进臭烘烘的更衣室,听队友们抱怨希望队的一个队员晚饭能吃七碗米饭。他沉默,迅速换好便装,塞上耳机。

                            冰龙队再也没有跟希望队约过比赛。

                            刘宁说:“我在专业队时,所受到的教育就太过沉重,输赢关系前途;但冰龙队只是一支业余球队,输赢不重要。我希望我的队员们能学会‘优雅的厮杀’。”

                            四年前,去加拿大参加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少年业余冰球比赛贝尔杯时,张梓宸还是一个情绪暴躁的男孩子。因为队友进了一个乌龙球,他动手揍了人家。

                            “那时,他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太想赢了。”母亲张丽回忆,一回酒店,她就“狠狠骂了儿子一顿”。当上队长后,张梓宸是队里最早不为输球哭鼻子的。这些年,每每输掉比赛,当父亲开口和他总结成败时,他会说:输就输了,没什么可说的。

                            在赛场上,他不介意自己打任何位置,那些男孩都热衷打的前锋,对他而言只是场上的一个“位置”,他甚至很少嗔怒于那些水平不如自己的孩子——对于一支业余冰球队,每年都会有基础差的新人入队,当他们明显跟不上张梓宸的节奏或错失他传的单刀球时,张梓宸并不会说些什么,只淡淡一句“都是队里一分子,慢慢打”。

                            冰龙队的大多数家长都从这项运动中看到孩子的进步。一个家长说:“我儿子在学校分组作业时,被分到一个女孩,同组的另一个男孩说,咱们不带那个女孩玩,我儿子说:‘不行,我们有责任带着她一起。’他觉得,在冰球队自己是弱者,总被哥哥们带着,当自己有能力时也要帮助别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家庭愿意一年掏十几万块钱送孩子学冰球的最终原因——对于中产阶级的家庭而言,冰场只是父辈们为这群温饱无忧的男孩们存心设置的虚拟困境,为的是让这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们面对更凶险的社会时,能保有一个男人所应具备的品质。

                            通往美国的冰球路

                            9月初,张梓宸就去美国密歇根读书了,他已经被一所天主教男子寄宿高中录取,学校有全美最大的冰场。

                            张梓宸去美国的时间,还是比张丽的预想早了三年。

                            小学,张梓宸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张丽心疼儿子“又累又压抑,还被老师要求报各种补习班”。

                            张梓宸曾问妈妈:“你小时候怎么学习那么好?”张丽说:“勤奋。老师让我写一遍,我写三遍,老师让我做一套卷子,我做很多套卷子。”张梓宸说:“那不是傻子吗?”

                            张丽愣了,她第一次意识到儿子并不适合中国式教育。

                            “那时,我就想,培养儿子的最终目的是去国外上学。”张丽告诉记者,“我是一路从传统教育奋斗过来的,说实话,十几年的求学让我觉得很自卑,工作后,又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和社会上是两码事情。”

                            读到六年级时,张梓宸被送到北京望京的一所私立学校。这是一所“没什么大事,老师是不会找家长的”学校。

                            张梓宸喜欢现在的中学,因为课程设置从设计课到演讲课,五花八门,放学后,也有大把业余时间做自己的事。今年3月,他跟国少队去土耳其打比赛,学校很痛快地批了假。

                            2010年3月,张梓宸去土耳其参加世青赛,在国少队,他年龄最小,水平也不行。在和蒙古队比赛时,因为对手弱,教练才派他上场,他进了两个球。

                            对张梓宸而言,能否打上国家队主力,他不在意。在他的概念中,冰球不过是平淡生活中的一场游戏。他的未来在美国。2010年初,他的姐姐申请去美国读书。张丽一琢磨:别等到张梓宸高中毕业再去美国了,不如现在跟着姐姐一起试试。张梓宸申请了一所美国天主教男子学校,他看中的是那里有全美排名前三的冰球校队。

                            今年3月,这所美国学校就向张梓宸发出了预录通知书,整个过程快得有点出人意料。美国中学甚至没有过多苛求张梓宸的英文成绩。张丽分析,一定是冰球起了决定性作用。“估计美国去国家体育总局查了他国少队的身份。”

                            冰龙队的很多男孩都有去美国求学的打算。教练刘宁说:“中国没有这种体制,我的队员们再往上打,就要面临抉择,是继续打球,还是高考?美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不打职业联盟,也可以在高校打球。”

                            王逸飞是冰龙队唯一在美国打过两年球的队员。他的父亲王辉(化名)经营一家网络公司,母亲毕业于清华,经营另一家网络公司。最早,王逸飞和英达的儿子英如镝同在虎仔队。2006年年底,虎仔队在加拿大参加贝尔杯时夺得同年龄组的冠军。

                            很快,以英达为首的5个虎仔队家长移民美国或者加拿大。

                            2007年,在伙伴相继飞到美国后,10岁的王逸飞说:“爸爸,我有一个梦想,去美国打冰球。”王辉从来没有意识到儿子的梦想来得这么快。和儿子一般大时,他有梦想吗?“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当司机,连拥有一辆车都不敢想。”

                            他带着儿子飞去美国,在芝加哥附近租了房子。他说:“我一早就知道儿子太瘦弱,打冰球一定不可能进入NHL。但就算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我有经济实力,如果现在不支持他,未来一定是遗憾。”

                            两年内,王辉和妻子轮流去美国照顾儿子。刚进美国的冰球队时,有一个白人小孩故意把王逸飞的书包扔到角落里,但当这个十岁的男孩学会用英语和队友讨论战术,或者用身体在球场上撞倒队友时,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学校的同学说:“你一定不是中国人,你是个ABC。”

                            王辉说:“要融入美国社会,首先要理解他们的体育精神。王逸飞两年内迅速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冰球起了很大作用。”

                            美国教练常告诉王逸飞:“在场上,你要用身体赢,用不了身体,就用技术;脑力不够了,还有意志;精神不行了,你们要告诉自己,超越精神。最后什么都没了,我们就祈祷一点运气吧。”

                            王辉对这句话感慨颇多,他说:“美国人打球这么干,生活里也会这么干,他们为什么热爱体育,本质上是崇拜一种体育精神,你看奥巴马休息时要打篮球,布什出访时要晨跑。勇气啊、创造力啊、自信啊、乐观啊……很多品质都是美国人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然后贯穿人生始终,从求学到创业。”

                            在美国打球两年,王军为儿子花费了二三百万元。最近因父母的工作原因,王逸飞被带回中国。

                            王逸飞刚到美国时,王辉怕儿子自卑,对他说,你应该是班上去过地方最多的孩子,从欧洲到韩国,我都带你去过,光美国咱们就往返十几次。儿子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王逸飞一直觉得“美国还没中国好玩”。

                            教练刘宁说:“王逸飞经常指挥我怎么布置战术。我会跟他急,说,现在我是绝对权威,你要听我的。但实话说,我喜欢王逸飞,这是一个对球队负责、有想法的孩子。”

                            父亲王辉说:“他在美国练的,过分自信。自信到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在美国时,老师要求人人都要发言,即使说的话你办不到,也要说出想法。但在中国,提倡沉默是金。我就经常告诉王逸飞,你别那么自信,还有你不行的事情,他就是不信。”

                            “他们没有那么多民族的压力。”教练刘宁说,“我们年轻时打球,一见老外,就杀红眼。在场上,老外拿球杆碰我们一下,我们就急,觉得这是民族矛盾。说到底还是自卑。但现在的队员们不一样,他们从小和外国小孩一样,甚至有些家境更好。”

                            大部分冰龙队男孩们都很自信:在赛场上,他们享受拼杀;训练结束后,他们会聚在一起讨论最新的数码相机,新出的电脑游戏,暑假在欧洲的见闻。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所经历的巨大变革,也不用像80后一样,刚入社会就面临房子车子所带来的压力。

                            王逸飞的父亲王辉说:“中国的90后是全球化的一代,美国小孩现在玩的、有的,他们都有。互联网从他们出生时就诞生,这一代人,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应该和美国的同龄人是一样的。”

                            和高尔夫、网球一样,冰球运动在中国的出现不过是中产阶级崛起的一种表象。对于这类花费昂贵的运动,举国体制无力承担。但这些经历过艰苦打拼,白手起家的父母们绝不会孤注一掷,为下一代豪赌职业前景——毕竟,那是一条更为曲折叵测的路。

                            他们的原始愿望大多简单,首先是强身健体,培养心智;再往前多走一步,就是借助冰球进入美国大学。

                            对于“离别”这件事情,张梓宸没有概念:“寒假暑假圣诞,我都会回来啊。”在他眼中,中国和美国的距离,不过是一张机票。

                            临走前,教练刘宁鼓励张梓宸:“好好打,如果你和一个水平相当的老外摆在一个NHL俱乐部老板面前,他们一定选你,因为你代表亚洲市场,是中国的姚明。”

                            张梓宸不想当中国的姚明,他不想把事情搞得那么沉重。但在踏上美国的国土前,他仍旧怀揣着进入NHL的梦想。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能够把这个游戏“玩得更好”。

                            对于儿子进入NHL的话题,张丽觉得这是旁人的一句玩笑。她只希望儿子“能好好享受当下的生活”。

                          对比起来,国际足球圈里来自贫民的是大多数,但是富二代也不少,比如西班牙的皮克,托雷斯,意大利的维亚利,皮尔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黄是个例

                          他是朝鲜族,不是汉族,长成那个样不奇怪,饼子脸眯眯眼,这个不是歧视,是事实,这也是南棒整容手术发达的原因。

                          他长的瘦弱,主要是那个时代营养不良造成的。

                          锻炼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蛋白质和钙摄取量不足,一样不行。

                          户外运动有阳光,有紫外线,照射可以产生点有助于钙吸收的维生素D,不过感觉还是没有直接服用来的直接。

                        • 家园 再说龙眼的例子

                          第一个是华人子弟在课上举不起重锤。对于他的专业不了解。我个人认为人种之间是有差距的。比如华人的体力相对弱一些,有些专业和体育运动(比如冰球)就不擅长。加拿大有些需要体力,但是不需要很高教育程度而且收入很高的工作,比如卡车司机,华人就做得很少(不是没有)。所以那个华人子弟与其说是体力之差,不如说是选错了自己体力不能胜任的专业。而加拿大每年大学毕业的优秀华裔学生多了去了,貌似没有多少华裔学生没有因为体力原因毕不了业。而在职场上,在加拿大,华裔做到高管,议员,上到加拿大总督(加拿大名义的国家元首)都有。也见过白人学生中的发展不平衡者,包括本校20岁出头博士毕业的神童,在MIT混到教授但是自己不会系鞋带的。这和民国、封建、老右根本扯不上关系。

                          至于第二个牙医的例子,也和民国、封建、老右扯不上关系。属于奸商的个体例子。奸商哪里都有,中国也有。在中国大城市里面欺负外地来的顾客的事例不少。我在加拿大的牙医是台湾人,根本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为了保住我这个华人客户还给了折扣。商家保险公司税务局把东西搞错的经常发生,如果知道是对方的错,通过正常的投诉渠道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基本没有问题的。加拿大的社会系统是比较成熟的。如果对方不能解决,可以向上投诉到独立的仲裁机构。这个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不管是本国人还是移民,都会去做,根本谈不上毛的造反精神。

                          • 家园 刘翔出来之前中国人也是不擅长跑步的。

                            加强锻炼才是身体机能提高的不二法门。说什么华人天生体能不如老外,这就是种族主义言论的变种。你要知道奥运会举重冠军中国人可不少。

                            • 家园 中国举重是靠技术的

                              有时候,就算杠铃举起来了,也还是手脚都在发抖,体力么,哎,还是没什么起色。刘翔的跨栏在跑步中也是技术比较重要的。

                              说起来,人类天生的弱点就不少,比如出生时特别软弱,生存能力差,幼年期特别长,非常依赖父母,容易生病,那又怎样?不能否认人类的伟大。

                              • 家园 这个例子里面的体力活

                                不是奥运竞赛。是设计给绝大多数普通人来做的。总不能说别人能提50斤重的水桶,你不能。这个却最终被归咎于种族差异吧。

                                • 家园 种族歧视是存在

                                  很多都是夸张和借题发挥,再加上立场问题,很难说清楚,还有恶性循环,有些人因为被歧视,所以堕落,因为堕落,所以更受歧视。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讨论的时候实事求是一点比较好,这样才能让人信任。

                                  • 家园 这个看你比什么了

                                    比如白人打架未必打得过黑人身体。很多黑人还比白人壮。在纽约黑人抢白人而白人无力反抗的例子很多。在一些体育项目上黑人占了比白人更大的优势,在一些体力工作也是黑人占优。为什么反过来是白人歧视黑人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