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纪念毛泽东 -- ccceee

共:💬418 🌺5233 🌵1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NPR: Ethiopia

        Simple, Cheap Health Remedies Cut Child Mortality In Ethiopia

        通宝推:唵啊吽,
        • 家园 有这样一个国家

          古老的文明

          一直是独立国家,没有成为西方的殖民地

          二战被法西斯国家侵略

          土改过后出现大饥荒

          执政党连续执政几十年

          执政党有中央政治局

          党员要经常参加政治学习,基层干部要上党校

          执政党的口号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美帝在该国的邻国吃了亏,该国出兵邻国替美帝出气

          在流经本国的世界级大河的干流上修巨型水电站

          经济发展超快,美元计算的GDP是十年前的五倍多(三哥被吹上天去也还不到四倍)

          首都建有环城路

          重要领导人是北大毕业的

          这个国家就是埃塞俄比亚

          真是中国的好学生,虽然埃塞非常非常穷,人均GDP曾经是倒数第一,经过十年经济发展现在也没出倒第十,不过看起来这个国家是上道了,潜力很大,不过比较可惜的是该国没出海口。

          • 家园 听说该国要全面学习“北京共识”

            如果经济文化社会都上台阶,那中国模式才有发言权。

      • 家园 龙眼最新的一篇文章提供的思路可和此篇互为参考

        “毛甩下林的距离是珠峰高过香山的距离,政治文化角度 ”

        链接出处

        很有意思的视点,龙眼从他自己个人的角度反推当年当事人的心路历程,与我这些年来接受到的来自官方和媒体报道的混乱印象和讨论暗暗吻合。

        • 家园

          补充关于回复里提到的卷轴的事情,给你做个参考。

          卷轴的事情起因是,2009年当时在西西河经济管理版面的一个帖子,帖子当时引起比较大争议。这个事情背后有我经历的一件事为引子的。记得当年混的比较熟一群人中间,恰好遇到教宗若望保罗二世去世后的新教皇选举。当时两个朋友为此打赌,内容是那次选举的新教皇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当时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倾向法国媒体的报答说,连续两个德国教皇了轮也轮到法国人了。结果他输了,不过输的时候对方一句话让他没脾气,那个和他打赌的人说,当时当选的新教皇是他老师的同学。这是这个事情的引子。随后,在2009年左右,我们这些人讨论提及一些旧事的时候,就提及了当年写在经济管理版面的那个八卦帖的事情。(谁有兴趣就自己挖那个帖子吧,当年的内容与争论都在哪里)当时,提及自己老是是前教宗同学的人说过,他在教会学校的论文获得认可后,获准可以在教廷图书馆查看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他也因此看到一些古老文献资料后有了关于卷轴与八卦帖子中涉及的资料。这件事,我们当年很有兴趣,朋友给我们有兴趣的其他人买了个关子大意是谁能把这些事情部分关键弄清楚,他就会告诉我们卷轴的具体年代。我这个人比较轴,为弄清楚这件事一弄就快五年。不过这五年收获还是不小的,起码给我一个视角思考人类社会思想史演变的一个侧面。如果就你回复的帖子角度说那个卷轴,大体可以简述为,一个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体系,尽管会在一个时期与其产生的社会组织及其生产关系产生冲突与矛盾,但是尽管这种思想及其表现方式会因为这种冲突而告失败。但是,产生这种思想的方法论一代代保存了下来,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重生。而今天现代文明基础之一古希腊罗马哲人的科学思辨精神及其方法论,就是在曾经一个时代的陨落之后,通过其方法论服务于基督教同时寄生在基督教之中,当这种方法论遇到资本主义崛起的时代就重新焕发出了他的生命力并影响到整个世界直到今天依旧生生不息。同样引导我这种想法的并不只是抽象的理论结合漫长历史变迁中的那些点点滴滴。这些年,随着社会问题与经济危机后的人与人的变化。起码我身边,不少人从现实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毛主席的那个时代,他们开始理解毛主席。这种理解,不仅仅是很多人嘲讽中的改开中失败者。他们中有不少白手起家的工厂主,在金融市场略有小成的玩家,还有家中在文革中饱受冲击现在属于政治主流派系团体的小辈。我并不是说,这些开始理解毛主席的人会在今天认同毛主席当年的做法。但是,这并不能阻碍这种不认同中他们使用毛主席留下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中汲取经验与教训。服务于当下。

          比如刚才提到的玩家,就告诉过我如何用游击战理论从一个散户开始,做到有房子有车然后现在用存量资金囤积别墅。比如你回复的那个帖子里我的一个朋友提过的,在接下来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如何汲取前三十年的经验结合当下社会现实做好公共医疗服务的再次改革。(具体配套改革的时间应该就是今年,具体内容我不懂不乱说,但是时间点在今年是明确被告知过的。)同样,在三中报告中估计很多人忽视做好社区自组织建设的内容。这种在前三十年中尝试的社会基层自组织,不仅写在文件中也已经在我身边朋友说在社区中开始实践与推广。这种实践与推广,会是之后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参考,这还将涉及大数据时代管理下的社区生活与适应新技术革命调整中分布式制造有关社会基层组织的调整。虽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不是没有目的和方向的试试看。是用一种曾经带着这个执政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逃亡走向建国中的积累中的那些属于一代人集体智慧的方法论的再次被认可与应用。不过这也是内外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不得已。这种不得已也是对这种方法论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的一种检验。

          当年的帖子连接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28134

          主贴中一些表达和原贴有差异,算是时间修改了记忆。还好,当年以和讨论同步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教皇的国籍问题

            卷轴的事情起因是,2009年当时在西西河经济管理版面的一个帖子,帖子当时引起比较大争议。这个事情背后有我经历的一件事为引子的。记得当年混的比较熟一群人中间,恰好遇到教宗若望保罗二世去世后的新教皇选举。当时两个朋友为此打赌,内容是那次选举的新教皇是法国人还是德国人。当时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倾向法国媒体的报答说,连续两个德国教皇了轮也轮到法国人了。结果他输了,不过输的时候对方一句话让他没脾气,那个和他打赌的人说,当时当选的新教皇是他老师的同学。

            1. 教皇若望保罗二世是波兰人

            2. 他的前任若望保罗一世是意大利人

            3. 若望保罗一世的前任,保罗六世是意大利人

            4. 一直要上溯到十六世纪,才能找到一位出生在荷兰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国籍"的教皇.

            上面的事实,对于任何一个天主教会历史有兴趣的人来说,都是应该了解的知识-----掌握这种基本知识,不需要拜教皇的同学为师.

            如果教皇的同学的学生,发表这样的高见

            连续两个德国教皇了轮也轮到法国人了。

            真应该被他的老师革出门墙.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部分回复是周六与周日写的

              这部分回复是周六与周日写的

              是基于周五早上浏览了你的对我的回复后的内容。我不知道你对哪些内容有没有修改。所以后面的内容和我此时回复你的内容有出入也请谅解。我这里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回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你提到的那个和教宗同学有关联的人,并没有说过德国人法国人的话。说德国人法国人这段话的是,是和他打赌的那个人,这个人其他论坛的用过的ID叫梧桐或者法国梧桐。这个人会在后面的案例分析中再提到,这里不多重复。因为你已经提到了打赌的内容,说明在2012年那会我写的有关内容你已经看过。我这段原话内容,不仅在2012年留在了西西河,也留在茶馆论坛有人回忆忙总的那个帖子里。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后面在案例分析中会提及。但是,我说后面的话之前,我能说的是,这件事不管你对我个人怎么批判,你陈述的事实是错的。我原因相信这是因为你记忆的偏差,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为什么我会把后面的回复称为案例分析。因为周五出门讨论工作的时候,我们讨论过记忆偏差造成的记忆强制回路对我们工作的影响。并且,就一些改革中朋友会遇到的具体调整,我希望我通过和你产生关联性与因果性的事情原委做一个案例分析,这不仅是写给我合作中的朋友的,也是我认为值得留在西西河的。

              你在回复中提醒我不要和再提到你。我不妨回到2012年,看看那时候发生的相关事情是如何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可以成为案例的范畴,事情起因有点突然,大致可以这样表达。2012年薄案发酵后,在各大论坛引起热议。其中,在新科动漫论坛的ID陈八尺,引用在SC论坛转述几手的我的话作为对薄案的一种解释。这本身并无特别,毕竟当时消息满天飞。而这个帖子,引起了同样在新科动漫论坛的西西河ID呆鹅的激烈反应。呆鹅,在西西河写过一个我和某论坛纠纷的帖子。等有人因为这个问起我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在新科动漫论坛搭起了几座高楼。我当时的态度原本就是装聋作哑,随便他人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这里涉及什么,以及这里和薄案当时的事情背后的博弈中可能的关联。看到这里有人也许会说,我一贯的夸大与危言耸听的毛病又来了(俗称跳大神)。其实,这种开起来很玄乎的事情,说穿了很简单,就薄案对中国统治阶层的影响程度其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没有被波及到的只能说明级别不够被影响,而不是有没有影响。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我事前的顾忌。

              在呆鹅引起的争论搭起高楼后,当年被卷入的受害人之一,强迫我必须出来说明当时的情况。这个人就是我这个文字一开头提到的那个你记忆出现差错的人。也因此,当时开了一个说明群,这个群其实就是呆鹅引用的某个调查的报告的原始资料最早的出处。时间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轮回。当时在那个群中的讨论,后来作为老蔡重提旧事后上传的原始资料来源。在当时的说明过程中,我还因为交流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些新网友。其中一个,在讨论过程中私下和我说,他当时就是当年检查某网站服务器资料的那个部门的人,对当时的事情有所知晓。这个意外,让我对原本已经感觉弄明白的十多年前的事情开始变得反而糊涂了。因为这个部门成立在2003年前后,稍微熟悉编制的人应该能推敲到这个是什么部门。某种角度说,呆鹅把我当年的事情拿出来炒,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基于2012年前后的敏感节点,以及那背后涉及的我原本自己以为已经了解的博弈的派系与山头,因为那个新的部门的出现与介入,让我感到事情开始超过我自己理解之外了。所以,如果有谁有耐心看到那个长长的原始资料记录,就会明白我什么我在表达或者回忆的同时看起来总是在绕圈子。实际,那和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一样的,当一件事可能触及什么后果的时候,我尽可能的还原我自己知道的原始资料并通过某种方式保留下来。因为人的记忆,最终会不可避免被自己倾向性有所修改。其实就是在今年年初,某次聚会上因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我试图用一句话来概括并告诉某个朋友,这个朋友当着我的面复述了五次以上都没有复述完整。当场发生的事情都如此,更何况靠事后记忆。某种角度说,当时我是基于某种本能或者游戏规则,基于我自己的记忆,尽量通过以时间为顺序的罗列证据链的方式来反应我卷进去的某个事件。这种证据链,某种角度是写给当时参与讨论之外的某些看的,他们是当年涉事的第三方第四方以及因为某个敏感节点的旧事重提引起关注的新部门。我当时能做的就是这个。然后,事隔半年,就是当时和你产生关联性的老蔡的那件事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那就是我最近结束的数据工作方面有关关联性与因果性方面的摸索。现在的这个案例分析大概是我比较系统引入关联性因果性分析的第一篇文字。而关联性与因果性的关系,是我试图在务虚3最后部门引入开放式讨论的内容。到这里和你具体产生关联与因果的,不是我无聊。是因为一个合作伙伴,正在做事件关联性下的数据筛选尝试。举例来说,现在的马航班机事件对我们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其他安全等领域的影响如何通过数据采集与数据挖掘做量化分析的有关程序。而这个程序一个模块就是事件关联度,我写到这里我只是想请你相信我写这些不是想故意激怒你或者逗你玩,是因为我的确在把事件的关联性引入量化分析的过程中,想把有关心得留在西西河。因为我很多知识来源自这里,也应该留一些东西在这里。在这里留什么对我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个重要后面会表述。

              在呆鹅在新科动漫炒作之后,原本作为说明事态的群现在还在。因为我当时建议,这个作为观察社会热点讨论的一个窗口而保留了下来。如果我没记错,当时引起事情的陈八尺应该还在那个群,那个群应该还能接受新成员加入。我这样说,结合前面的罗列证据链的角度我实际在说,这件事到底存在与否不仅新科动漫论坛的很多人可以作证,作为事件第一当事人的陈八尺也是在网络上可以查证的人之一。谁真有兴趣,这个是一个证据源。好回归正题。就在呆鹅的那事情之后,应该是9.22日之后。也就是我提及的涉及教会话题的那篇经济学人文章的刊载日期之后。(文章本身我又搜索了下,中文翻译应该是耶稣:故园风雨后,之前记忆成故园风雨路了,毕竟两年前的记忆有偏差不好意思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搜索下)我说这个是便于有兴趣的人查找当时原始记录的日期。那时候,和当初呆鹅在新科动漫炒作起来那会一样,突然有人截图举报说老蔡在一个喷我的帖子里提到了很多事情,如果我记忆没错第一件就是转述自陈八尺的有关薄案的话题。第三还是第四部分是关于呆鹅炒起来的那个话题。这直接引起了,前面我说过的第三方第四方与新部门的注意,他们基于职能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人反复在敏感节点炒作那件事。而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意外。这个意外其实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当时的想法。

              事情大致是这样,我们一起讨论的小圈子里有一个朋友。他不仅生活中和我是朋友,也认识我提到的每个重要的关联点。不仅有文字最初我提及你弄错一些事情的那个人,也认识我后来表述事情作为新部门的那个人,甚至还熟悉呆鹅炒起来的事情的一部分当事人。他突然在那个当口对我说,他有个网友聚会要参加,参加的人之中我呆鹅。我当时很头疼,我沉默了几天没说什么。我自己当时的想法是,既然事情到这一步,后面程序会怎么走他应该明白,我当时有点不明白的是我这个朋友为什么那么做。我沉默几天后,毕竟让我和这个朋友之间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尴尬。那个时候,我承认我一度因为呆鹅的事情和你的事情,想放纵一些程序走下去。我在网络上提过,我知道那会什么后果————在一些记录行成并落档后,这些后果我是在西西河多次提及的。那时候对我来说,某种角度也是天人交战的时候,我的怒气告诉我这件事我不必说明什么可以故意放纵,因为本来事情起因不是我挑起的。我的理智也告诉我,这件事如果我自己放纵了我最终会后悔的。在这个时候,,我想起当年那件事事后一个对我很重要的人和我说过的话:无论做什么都要堂堂正正。于是,我在朋友参加有呆鹅在场的那次网友聚会之前,赶写了那个后来引起老蔡删帖的澄清文章。我在那个帖子里提及呆鹅和你与这件事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和我网络上纠缠不清,之余你的关联你可以查查当时你发帖回复老蔡的时间与我回复在其他河友帖子下面的回复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简单点说,我最初是因为不希望我朋友参加有呆鹅在场的聚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记录而写了摘清楚这件事关联性的文章。我知道我写了最终会有哪些人在看。而这件事结果也有点出人意料,我这个朋友最后没有参加有呆鹅在场的网友聚会。反而带了一个朋友来我这里。我这才弄明白,是因为我这个朋友不善于表达引起了我一些误解。他当时坚持要去聚会,只是因为他的一个死党因为其他原因也来参加聚会,他只是想带走他的死党。因为他知道这件事会引起什么后果或者说已经引发的一些因果。

              接下来的话,是和你有关的因果性与关联性话题的案例分析。我提过,这分析是帮助我一个朋友处理类似呆鹅事件引起的关键时间节点下的多部门博弈自己如何自处的我的一些经历予以参考。一方面也是签名提及的,我在做事件关联度的研究类型分析。不是在有益调侃你,我只是在说事情的关联是怎么产生的。

              现在我们来看事情的关联路径。第一引起我前面提及的那些事的关联性的,是你我之间的纠纷。不管你怎么对我评价,我自己对你的行为类型有这样一个可以归于模板的模式。大体就是,我就一个你涉及我的话题中某一段文字持质疑与否定性评价的时候。即使我这段评价基本不是直接回复你的,你基本也会在回复的第二天出现,用更激烈的语言更否定的态度好,并且一回复就是两篇。这种模式,2012年出现过两次,2014年的现在也同样出现。所以我会把这种方式归类为一种模板模式。基于这种行为模式的分析,也基于你对于我任何提及的话题的全面否定式的回答。也因为,当时我们讨论中涉及一些比较重要的评估,既人性基于陌生事物的本能的评估。我在引起你激烈反应的某个回复后,在那之下回应了一个网友,我在这个网友帖子下面说了引起你吃否定态度并进一步把这段话题引申到对我个人表述的轻蔑的否定上来。我说的并引起你否定论调话大意是,历史问题可以争论,我涉及基督教话题如果我不懂我可以请教什么人,这人和退休的教宗有着什么关系。请你注意的是,我这段话是特地写在别人的回复下面而不是你的回复下面。这种方式,尽管有给你设置陷阱的考虑,但是基于游戏规则,我绝对不会故意的直接的在你帖子下面来挑衅你。因为这种关联性一旦产生,第三方介入调查的时候首先评估的就是谁先挑起了事端。如果你肯重新回头查询2012年,9.22之后不久引起你我以及老蔡事情的关联性话题的一系列的回复中,不管你时候记得。是你先在涉及我的帖子下面提及了基督教的话题,也是你直接在我回复他人涉及文章开头提及的人人之后,你在我帖子下面直接回复说,这个人我其实应该说成我自己。不管你对这件事的记忆如何,这些资料即使不在西西河保存也会保存在国内的镜像里。想弄明白事情前后因果的,在我的提及的时间点,,不管点开你的还是我的都可以在同一个主帖下面看到事情的前后,这样前后关系不仅可以说明事物本身的关联性也说明了因果性。这些关联性与因果性不会因为我事后的记忆差别有所修改,因为毕竟那是保存在服务器里的。而同样,你可以在那之后的时间段,看老蔡已经删除的帖子下面,你时候直接参与了讨论,很恨其他人一样把老蔡这个话题炒作起来。然后你问问自己,你时候还记得老蔡那个帖子第一个话题就是涉及薄案的。然后你看我回应的帖子是不是也提过,我此之前在西西河贴过和薄案有关的帖子,就是转帖军报举张国焘的例子要军队听党的话。我记得我当时,问明白这个报道的真实指向是什么后大惊,我为什么吃惊写在摘清你和呆的文字或者前后时间点的帖子里。我这样写是因为,当老蔡的帖子被举报后,我必须说明白我有没有和这个事情有直接关联。并和可能的第三方介入时留下痕迹。其实当我看到你已经在我给你留下话头的之前已经开始卷入这样事情的时候,提及一个我预期中你的环境中难以评估的人,并且是有一定影响的人,我一个有开个小玩笑的意思。另一个本意也是,因为你自己表达的熟悉的历史知识应该告诉你,当事情有可能涉及一些敏感位置的敏感人物的时候,基于一个普通人的安全考量,有这样历史知识的人应该有的谨慎—哪怕我提及的事情有那么一点点可信度------并且是在那样的时间节点上。很遗憾,我当时委婉表达只是让这件事的关联性越来越深。而接下来,我要说说事件的因果性。我前面提过,基于游戏规则的考量,这件事我不会做挑起事端的一方,这样的评估会通过服务器上的证据链来表达。即使我通过回复他人的方式引起了,我们体制开头的那个因果。我可以很实际的说,我作为的方式首先是被动式的。因为我知道,当年那个人可以迫使我去公开澄清什么,一旦他知道我故意在程序上挑起与他的关联性,我会面对他什么样的怒火。从这个角度说说,我说的写给某个朋友看,直接起因也是因为,在今年某重点改革的具体方向与措施上,我这个我提到这个人在政策方向上,尤其在不可逆的政策方向上有了严重冲突,我当时及时劝阻了争执进一步下去。我想通过2012年我遇到的事情为案例,希望我朋友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知道怎么在游戏规则内处理。这个争执,不少西西河网友本身就在当时看到的。

              而到这次,此时我提起这件事不过本意在提醒你,你当年铿锵有力说的我故意捏造出这个人,你当时的判断错了。并且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求证这样一个人存在与否。我当年用这个事情来评估人性不过就是,在全面否定式的判断中,我只要证明我说过有一件事事情是真实的,这种否定式的判断就不成立。这样的否定式的判断,当年呆鹅在新科动漫论坛炒起来旧事后,就是因为他坚持相信我从头到尾就会网络上一个骗子我提及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真实的这个前提。坚持认为当年那件事完全是我自编自导之言的,以至于当年的受害人,呆鹅引用的某个报告的撰稿人对此持否定态度的哈时候呆鹅对他们的观点也拒绝采信。这件事已经薄案背后在很多论坛的那种非此即彼的站队式的大争论与大分裂,让所谓群众路线参与政治博弈的薄路线彻底走到了陌路。所以才有了那句,人和人之间有本能的不信任的那个评估。这个就是因果。我们每一个小人物,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刻意与不刻意之间在特殊的时代特别的时间节点形成的共力。引导这种共力的是人性,而人性的原意是:人的动物性。

              话到此间我最后能说的是,就和当年我在某论坛经历过的事那样。不管你作为你结论也好你判断也好,你时候修改你弄错的我说的那个事实。你的话落在这里,不管你是不是修改他,多少年之后如果还有特定时间特定节点让特定的事件与此产生关联,不论你我是否愿意。我相信必然有好事者如呆鹅那样把事情用自己的理解翻出来。这个就是因果了。你我控制不了。我自己能做到的,就是说明白我这里怎么回事,和2012年那时候一样。

              >>>>>>>>>>>>>>>>

              作为补充,我文字最后提及的你我都不能控制的事情,有人已经演绎出了新版本。这个新版本至少在我周五早上看你回复我的话题中是没有提过的。

              连接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988824

              以及我的回复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989348

              我最后的回复他提到了你,你自己思考下我正文里多提提到因果性与关联性时候存在他自身的规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是不是说现在要重拾主席在建国前艰苦情况下探索出来的经验

            来解决现在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且寄希望于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支部建在连队上?

            信息化使旧模式能影响的范围扩大了?

          • 家园 以为大数据

            能提供确定的结论和明确的行为指导,这是错误的,爱因斯坦当年犯过的错误。

            • 家园 能展开说说吗?

              爱因斯坦犯了什么错误?还有打虎将不能提供明确的结论和明确的行为指导?非常感谢!

              • 家园 爱因斯坦不能接受不确定性

                认为一切事实都是精确可测量的

                • 家园

                  世间有些东西是永不能精确测量,但是可以用某些其他的方法来刻画的。

                • 家园 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

                  作者提出了关于大数据的的三个原则。这三点分别是: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 家园 有人抄你观点

                    就是发表的比你早

                    一、主要观点上可以探讨的地方

                    作者提出了关于大数据的“掷地有声”的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凡讲大数据必被提及,很多人奉为圭臬。但是我觉得每一点都值得探讨。这三点分别是: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看完之后感觉都有点不是那么回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66694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455342/

                  • 家园 大数据也有局限性

                    大数据,对于分析建国以来犯过的错误、经验可能有点帮助,对于用这些数据建立起的公式来为现在做参考还行,照着做肯定错得离谱。

                    首先建国以来有多少年?数据够大么?用来学习的参考因素(features)的数据准确吗?人文的数据如何量化?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就算用到了全体数据,over fit了怎么办?over fit的公式对未来的预测准确率下降,可接受吗?对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值得信赖么?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引入修正参数排除混杂因素?

                    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可是那又如何?凡事能够明确的相关性,通过人的常识完全可以确立。对于具体方面,量化可能还有用。扩大到人文上的、全体社会上的、跟政治相关的,有用么?

                    举个例子,对于大数据分析,预测天气还行,预测是否跟日本开战可以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