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会儿的革命热情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

          这个理想可以说实现了一半了,怎么能说是宗教麻醉呢?照你这么说,中国人辛苦供养孩子读书也是宗教麻醉了,怎么不跟黑人似的有钱就花,那多爽啊。

        • 家园 这只是一方面,粮食产量上不去

          是显而易见不能应付大量人口的。是后来化肥、杂交稻的出现改变了粮食供应的局面,中国甚至全世界才不再挨饿。其实五、六十年代全球都在治疗战争后的创伤,富裕的国家没几个。

        • 家园 压榨的粮食到那里去了

          事实成了借口,谣言就成了常识,就成事实。

          毛时代的饥饿,主要有两大谣言,一是大锅饭造成没有积极性,二是压榨盘剥的太厉害。

          三十多年了,毛时代的乡村水利交通等设施逐渐废弃,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新上任的李总理,提出拿出几万亿,重修农村水利,呵呵,这跟他刚当上副总理时提出的大力建设保障房,是一会回事,除了在挥霍自己的权威,只能是做梦去吧。

          经历过农村的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或是从有到无的人,都会对农民没有积极性的谣言嗤之以鼻,知青就下乡那么几年,对农村的认识,要么是主观的排斥隔膜,要么是客观的浅尝辄止,又没经历过这些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或从又有到无的明显对比,只是凭借主观意愿而做出判断,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经过改开后的政治否定,更加的理直气壮,又理所当然。

          盘剥农民则是另一个谎言,那么,压榨的粮食到那里去了呢?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压榨农民的典型写照,在毛的时代,有多少酒肉臭?既然朱门的子弟,也跟着一起挨饿,那么压榨的粮食到那里去了。

          一方面是备战备荒,但这些储蓄的粮食,最终基本还是广大人民的吧;另一方面是对外出口,和对外援助,对外出口是没有办法,不能出口工业品来换取外汇,必然要出口本就稀缺的粮食和自然资源,至于被很多人口诛笔伐的对外援助,你不给别人好处,谁支持你进联合国呀。支持中国,必然要受到美苏两大霸权的制裁,或减少援助,中国这个冤大头不做也得做。支持中国就援助政府,不支持就支持反政府的力量,给你的政府捣乱,因此,不是对外援助,就是支持革命,都是要花大本钱的。

          毛时代的人口,从大约五亿,增加到大约九亿,增加了近乎一倍,分析一下年龄结构,更加惊人,在62年到76年,几乎每年的出生人口都超过两千万人,十五年就是三亿多,也就是说在62年之前,大约增加了一亿人,在62之后的15年,增加了大约三亿人,这三亿多人,可都是十五岁以下的呀!再考虑妇女怀孕的营养增加,和劳动减少,其他的就不用多讲了。

          改开以来三十多年,人口从大约十亿,增加到十三亿,再分析一下年龄结构,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呀。

          比较一下人口增长,年龄结构,农村水利交通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变化,备战备荒,出口援助,再与近三十年的状况一比,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下一跳。

          对农村,对农民的盘剥,再比较现在对农民工的盘剥,进城打工要买套房子,几乎一辈子,几代人的幸福就搭进去了。既然土地是公有的,为啥就不能分一块建房用地给进城的农民工,只要让他们负担建设成本就可以了。

          资本家的工业用地,大多没用几个钱,对汽车进行补贴,补贴之后又限购,汽车的利润主要是外资的,买汽车的不管怎样也算有钱人吧。

          要想治理拥堵,最好的方法就是人口分散,为什么不大力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城市,然后在这些小城市分块建设用地给农民工,就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将各种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又抬高房价,又拥堵交通,还污染环境,这不但是财富的掠夺,幸福的掠夺,还是生命的掠夺。

          任何时代就存在压榨,只不过是压榨谁而已,毛时代的压榨,是在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国际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但现今的压榨呢?

          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所谓压榨,就不是真正的压榨,而是共赴国难,奋发图强。

          通宝推:hattie,老阿,石头布,大司农,廖石,温雅颂,看山,大漠老兔,唵啊吽,小白兔albert,拿不准,我偏要折腾,汉服骑射,侧翼,花大熊,端履门,积吉,踢细胞,把滑,发了胖的罗密欧,达雅,
          • 家园 这个,我说一点身边的事情吧

            老家一邻居,生产队刚刚解体的时候,这哥们家里卖了上百个苹果笼子。这哥们是乡里的会计。

            本家二大爷,孙子出生的时候,一高兴,给孙子做了好多身衣服。哥们回家一看,好家伙,小伙儿穿着相当有范儿,一码儿的怀旧款的花式与料子。这才知道,都是三十年前给生产队当“小保管”时买的。村里一直二大爷吹的牛皮:俺和俺幺弟,一宿儿背了库里两千斤大豆。二大爷是库管。

            还有,就是一个同学。我们初中那会儿,小伙儿猛然插班进来的。原来父母离异,一直在城里跟着母亲与继父过。为了考学,这才回乡。话说这哥们的母亲,当年为了回城,倒不是委身于大队书记,而是委身于大队书记的儿子。等一旦进城了可以选择新生活了,他娘就与农村的家彻底的绝决了。三个人,没有一个不可悲;不知道他那个当大队书记的爷爷怎么看?

            我们的化学、物理老师,当年在我们县下的农村中学,名头都响当当的。一次参加校友会归来,一人一身同学送的金立来西装,在我们还只能看金立来领带广告的时候。他们是正经的老三届。校友会时,校长还记得他们两个,痛悔不堪地吼“你们回农村干什么?留你们不住,回家等保送?谁会保送你们?那么多有权有势的,你们就不想想?”

            H大,先拍马屁,挺喜欢读您的东西;再批评:咱们都受自己的见识局限,不妨跳出圈子,相对全面地看看世界、看看过去。把我的局限见识分享给您,希望对您能有所中和:谁也否定不了太祖;但不等于太祖他们一代同志,没有严重的错误。功归功,功掩不了过;过也同样否定不了烈。

            • 家园 你这听说的所谓身边的事情有多少是可靠的?

              别的不说,那个女知青为了回城和大队书籍的儿子结婚还生了孩子,你觉得这逻辑通吗?

            • 家园 毛时代,毛路线,毛灵魂

              首先,任何时代都不是完美的,毛时代,更是又穷又苦又累,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回到那个时代的,但这种令很多人口诛笔伐的时代,却隐藏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毛主义的灵魂。

              毛的时代,只是表象,毛的路线,只是线索,毛的灵魂,才是根本。

              毛的时代,只看到独裁专制,只看到自己的苦难,就忽略了艰苦奋斗,独立自主的精神,而这应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毛的路线,只看到反右,大跃进,文革,却没有发现这些路线内在逻辑,实质上毛的路线是贯彻始终的,那就是统一的多次元化,其军事,经济,政治政策,都是基于统一的多次元,但为什么军事政策很成功,经济政治政策就不怎么成功呢?

              很多人,对毛的时代,是只见表象,只见个体,对毛的路线,则是只见片段,只见错误,这种认识并不是过去了就过去了,而是会祸害现在,毒害后世的。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毛并不只是历史人物,而是超越时空的,但这不再取决毛的言行,而是现在和将来对毛的认识,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命运。

              可以说,毛活着,改变了中国,毛死了,也同样能改变中国。

              毛并不是左派,而应该是共同派,或健全派,这个健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全,就是将人组织起来,这个组织是全面的,统一的,又是多次元的;而健,则是行动起来,竞争起来,所谓流水不腐,组织不但要对外斗争,内部也要相互竞争。

              组织起来,是了主动,这种组织应该是全面的,如果有的人有组织,有的人没组织,那么就会出现有组织的欺压没组织的,组织强大的掠夺组织弱小的,现在农民,农民工,工人有真正的组织么?

              公有制,是全面统一组织的基础,而最重要的公有制,是土地的公有制,现在价值最高的城市土地,已经变相成了私有的,有钱有权的可以囤积最好的房子,通过出租出卖,获得的利益几代人也用不了,这可是赤裸裸的掠夺,还美其名曰,市场经济。

              现在,农村的土地也开始流转,也强调只是转让承包权,不是转让所有权,将自己家里的几亩地承包给别人,收取租金,好像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但随着有土地的越来越集中,有了上百亩土地,那么不给租金,你又能如何?规则,向来是随着力量而改变的,没有制衡的力量,没有统一的力量,再好的规则,也会成了摆设。

              农村的土地的确应该流转,但主要要向合作社的方向流转,而不应向私人流转,也就是农民应该成为股东,而不应成为出租者。国家应该通过补贴,这个补贴又不补到每个农民身上,只是给予选择权,农民自主选择,将补贴给予农民参加的合作社,合作社有两类一是技术类合作社,给农民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另一种则是入股性的合作社,农民只是用土地入股,不参与具体的劳作。

              合作社型的流转,彼此之间是有竞争的,而流转到个人,必然形成既得利益共同体,形成垄断,改变经济政治的走向。

              现在的上层,要么是糊涂蛋,要么是混蛋,糊涂蛋是不明所以,又自以为高明,混蛋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又故意为之。

              怎样将农民,农民工,工人等社会下层组织起来呢?要么采用公有制,要么采用宗教,但公有制已经千疮百孔了,也不可能再通过战争手段,重新确立公有制。

              现在可以作为的,一是尽可能维护公有制,特别是土地的公有制,毕竟蚕食鲸吞还是偷偷摸摸的,见不得光,二是尽可能维护毛主义,如果更多的人聚集在毛的精神之下,不论是外部的敌对势力,还是内部的败类,都会受到震慑。

              历史,并不只是过去的事,而是贯穿现在,通向未来的。

              毛,曾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而现在和将来怎样认识毛,也会改变中国的命运。

              通宝推:伏波将军,muqi,jboyin,fisherx,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 家园 毛时代粮食略有进口,但没有花钱

            从61年以后,我国出口大米,换小麦玉米等,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高,小麦玉米价格低,按照价值计算,基本平衡,就是出口大米换来的外汇基本都用来购买小麦玉米了,按照重量计算,进口量大于出口量。不过占国内总消耗量都很低。从来没有超过2%。

          • 家园 气候和等温线、无霜期的问题大多被漠视了

            毛泽东时代“吃不饱”和之后的“吃得饱”,除了因为毛泽东时代大搞水利建设、化肥生产、良种培育而被后人摘桃子外(摘桃子的人享受了毛泽东时代的红利,却以此批判毛泽东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气候。

            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气候确实变暖了,这个暖,是和前30年相比的,而非仰韶时代。由于后30年比前30年暖,因此无霜期加长、等温线北移,这也使得很多之前只能种植高粱、小麦的地区可以种植水稻了(气候变暖也导致降水更多),且,很多只能种植一季粮食作物的地区可以种植两季了,这些(加上水利、良种,特别是化肥的共同作用)才是毛泽东时代之后粮食看起来比较丰盛的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计划生育的原因(导致人均增加),和粮食、油料大量进口等原因。也就是说,现在和毛泽东时代比吃得饱吃得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去掉粮食进口因素,中国人首先就不太可能吃得好了,如果去掉气候原因,吃得饱也会成问题(所以在冷位相开始的今天,中央也开始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如果去掉水利、良种、化肥等因素,呵呵,我们现在也只能学矫情的楼主说“我饿”。

            所以楼主这篇文章很狗屁。

          • 家园 花这一句:

            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所谓压榨,就不是真正的压榨,而是共赴国难,奋发图强。

          • 家园 压榨就是压榨

            国家通过压榨普通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和资本家压榨普通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对于普通劳动力的个人来说有很大区别吗?并不是套上一个国家的马甲就把这个过程变成合理合法的,而且也不要扯统治阶层在这过程获得不当利益。

            说的好像当年就没有特权阶级似的,现在的习梦思就是特权的实际享有者,无需考试进入大学,之后迅速进入有父辈影响力的地区工作。现在如火如荼的反四风,这只是新狼王对于狼群的约束,并不代表它就变成了羊。

            最后就是你所提到的那个大锅饭积极性的问题,其实利用恐惧和威慑可以让农民工作的积极性更高。

            • 家园 真把主席当神仙啦,以为能点石成金?

              转个以前看到的文章吧,链接找不到了

              浅谈建国初统购统销政策出台的背景

              一.商品粮的来源问题

              1949年的中国约有5.4亿人口,大部分人口要靠传统的农业耕作为生,人均拥有耕地2.7亩。由于工业不发达,农村无法得到农药、优选种子、电力等能源物资,粮食亩产仅为70公斤上下,能提供的剩余并不多。土改后粮食产量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农民生活改善,增产的粮食相当一部分被农民自己消费了。据统计,1949年农村人均消费粮食370斤,1952年增加到440斤。同三年前比较,每个农村人口多消耗粮食70斤,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由于农村自给性消耗多了,公粮和商品粮所占的比例就降低。 1951-1952年度公粮和国家从市场上收购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28 .2% , 1952-1953年度下降到25 .7% 1953年秋,薄一波在华北作了几十天的调查之后,于11月7日写给毛主席的报告提到:“过去山区农民一年只吃上十顿的白面,现在则每个月可以吃四五顿、七八顿,面粉需求量空前增大了,这是国家收购小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P257)

              总之,农民当时自己生产的粮食都不够吃,即使增产了粮食,首先也是用于自己消费,不会拿出多少来交换商品(姑且不论国家能拿出多少商品来交换)。这个问题很重大,说明了搞工业化与农民的口粮增加需要之间的“人民内部矛盾”很严重。

              二.市场的投机问题

              市场投机牵涉到当时中国的一个结构性困境:一是人口众多,二是农业工商业落后。农业产出长期少于全国人民的口粮水平,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的供需失衡,所以,囤积民生物资永远是一个牟取暴利的好门道,此种情况下私人资本发财致富的最佳捷径不是生产而是投机,正如资本家中间流传的老经验所言“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在投机资本的操纵下,半个月之内银元对人民币的价格就由600元上涨到1800元,并带动其他物价的猛涨。在接下来的囤积粮食、纱布和煤炭的投机风潮中间,物价也是节节攀升,以1949年6月上海物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 1950年2月就迅速上涨到2097.9,上涨20倍,这样的投机和价格走势足以把货币驱逐出“市场”。在打击投机和统一财经政策实施之后,以1950年 3月全国批发物价指数为100,1950年12月为85.4,1951年12月为92.4,1952年12月为92.6。国民党时期的严重通货膨胀和糟糕的货币信誉状况,得到根本扭转,纸币总算是可以参加市场流通,帮助降低交易费用了。但是新中国的工农业产出不可能一下子超脱严重短缺的局面,脆弱的供求平衡关系,仍然非常容易受到投机风潮的干扰,仅仅粮食价格急剧波动,就足以影响全部市场价格分配关系。后来对多种民生产品实现票证和计划配给制度,就是防止高价格弹性产品的脆弱供求关系被破坏,避免市场价格受到投机资本势力的干扰,避免最终出现“驱逐货币”这样一种对市场经济的毁灭性破坏后果,“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就是着眼于这样一个背景。

              此外,“统购统销”还有一重涵义,就是要在基本的民生产品分配上,限制市场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的排斥作用,避免把许多人变成为“不合格的消费者”。在中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现实中间,是对大量低收入者的一种生存保险措施。

              三.巨大的商品粮需求

              共产党全盘接下了旧政权的行政、教育机构(确切的说,是旧机关中较差的一部分,许多相对精干有效的人员和机关去了台湾和海外),同时还要负担几百万军队和原有党政干部的生活,上述人员都是由国家直接提供粮食供应的,光这一部分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1949年以后出生率由于上一代人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经验(发达农业地区的婴儿死亡率高达20%,城市估计为30%,而且这个数字不包括溺杀女婴的数量)居高不下,而婴儿死亡率、青壮年的死亡率却因为战乱消失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扩散而迅速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增加,这导致了人口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迅速提高(迅速增加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在70年代以前无法成为劳动力的儿童),这一方面意味着农村的粮食增产会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养活农村自身的新增人口,另一方面意味着城镇人口的商品粮需求会迅速增加。

              四.国防建设和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当时中国还需要偿还朝鲜战争时欠下的贷款(包括军队换装的费用);军队还要继续进口武器弹药;进行工业化必须购买设备,引进技术。

              陈云在决定采取“统购统销”方针时曾说:“我现在是挑着一提‘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要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他列出8种方案,最后选择了统购统销。对于统购统销可能出现的问题毛泽东列举了17条,陈云在17条之外又加了一条:“有意想不到的毛病。”但是如果不这样做,陈云预测:“那我们就要恢复到大清帝国、北洋军阀、国民党的那个办法。就是进口粮食,向美国、向加拿大、向澳洲买粮食、买麦子。一年进口300万吨。我们的外汇有多少呢?向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向香港出口的青菜、猪鬃、大豆,加上侨汇,总计不过3亿美金,大概能买300万吨粮食。如果把这些买了粮食,那我们就不要建设了,机器也不要搞了。工业也不要搞了。那时也有一种后果,我们也要挨东西,挨什么呢?挨飞机炸弹,挨大炮,还要加上挨扁担。你搞得不好,帝国主义打来了,农民扁担还会打你。”(参见《陈云文选》(1949—1956)人民出版社,1984,202—216页。)

              五.补充

              统购统销实际上是对农民征收高额的粮食税,给农民留的的口粮是不够吃的,但是,农民可以忙时吃干,闲时吃稀,还可以用不易运输和贮存的瓜菜代替粮食,而工人一年到头都是高强度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供应,权衡两头,只有牺牲农民吃粮食的权益。

              六.总结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只有把近乎所有的社会剩余全部集中起来,统筹分配,才能在保障国防的前提下,偿还贷款,购买设备,引进技术,给不断增多的工人提供口粮,进行工业化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农业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看看以前这些决策,只能说我们的底子太薄了,能做到初级工业化真是不容易

              通宝推:hattie,燕人,西安笨老虎,羊年大发,李寒秋,侧翼,天天向上A,和平共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饥饿是结果,还是前提

                “精英”们只把毛时代的饥饿当成结果,却无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基本就是饥饿的历史,因为自己没有挨饿,五千年都可以视而不见,自己跟着穷人挨饿了几年,就一万个不行,过了三十年多年,还是牢骚满腹,还是口诛笔伐。

                只是将毛时代的饥饿当做结果,毛就成了恶魔,而将毛时代的饥饿当做不可改变的前提,毛的时代的独立统一,建设成就,社会改造,人性改造,就成了奇迹。

                饥饿为结果,是个人的事实,饥饿为前提,是国家的事实,是民族的事实,在中国大多“精英”们的心中,永远是个人的事实,大于国家民族的事实。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侧翼,
                • 家园 既然饥饿就别瞎折腾

                  农民粮食已经那么少了,还分那么多知青来分口粮?因为粮食不够吃,就该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生产力提高上,不是去搞什么政治运动。这一点怎么和现在埃及那么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