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胖能保朝鲜挺过去,最后成功实现在其死后也能发展壮大

          后人还愿意维持其伟光正,那么就可以这么说,如果完蛋,只能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了。我是成败论英雄的。

          目前来看我的观点是有点沙文主义的,朝鲜这种撮尔小国就应该事大吃饱吃好最重要别玩什么牵涉到人类未来发展的哲学命题,甚至意识形态最好提都别提,托管最好。中国是天命大国人类命运的决定者之一,地域辽阔,文化深远,人口资源什么的就不提了,才需要自力更生,才需要独立自主

      • 家园 你先去读一读《论十大关系》

        为了生存下去,我国不得不优先考虑国防和重工业,没有能力同时兼顾其他行业。

        《论十大关系》中着重论述了( 一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三)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现如今西西河一大奇景是,自称“毛左”的从来不读毛主席的书,起劲地贩卖反毛泽东思想的私货。

        • 家园 怎么?用老毛的著作压人?

          真是笑话。

          我谈的是饥饿的原因,你来说十大关系。

          1 大家都知道,十大关系发表在56年,表达了中央的美好意愿;但是,因为反华势力造成的生存压力,这个意愿无法实施,不得不重工业轻消费,不得不大笔投入国防,无法做到平衡发展。这是事实,承认这个就是实事求是。你扯那没用的十大关系纸面报告什么意思?用老毛的报告压人?

          2 老毛生前说过,打着红旗反红旗。你自己认为你这种抬出老毛报告的行为算什么?

          3 本人文革后才出生,只知道尊重老毛就是要学习其精神,尊崇其信仰,而不是仅仅看其著作就行。一句话:出发点从大部分人立场出发,实事求是。我就是认为文革的起因不是那么简单,文革有其积极的一面,我就是认为老毛是伟大的领袖,怎么着吧?我就是你说的毛左,怎样?那种否定论者,连述说自己的观点都唧唧歪歪,怎可能服众?说句不客气的话:既然看到了饥饿的惨状,却把饥饿归因于自己国家,看不到某国反华势力是主因,直至把饥饿和文革相联系,恐怕会给自己带来争议。我一个未经历过文革和饥饿的人尚且看到这些,可以想见,某些观点和暗示,岂能服众?

    • 家园 说明咱们的生存空间早就已经太小了,不够用了。
    • 家园 不评论文革,但是吃不饱饭和文革应该没有关系

      你去插队的地方,我估计你们没去之前,就挨饿,你们离开之后,还是挨饿。和文革有没有开始或者结束没有关系。只和粮食生产有关系,而人们的政治热情再高,也是愿意首先满足自己的肚子的。所以吃不饱饭和政治运动至少没有大的关系。

      我老家是华北平原上的,农业生产条件应该算不错了。我爸说,70年代的时候,家里的玉米面窝头是不能管够的,每顿吃几个要数着。是不努力干活吗,非也,天不亮就起来割草喂牲口了。一年干到头,还是吃不饱。贫瘠的黄土高原就可想而知了。

      毛主席把城市的青年赶到贫苦的乡下去,我觉得很好,大家都去受受罪,知道中国是个啥样子。那里的贫困人口世代挨饿,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让大城市的青年也去挨挨饿,我觉得这挺社会主义的。没有一代知青的上山下乡,估计中国的阶层固化早就完成了。

      《血色浪漫》我也看过一点儿,估计是前面的部分,那帮半大小子整天骑个自行车到处逛,溜冰,找女朋友,应该说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吧。那个年纪的农村青年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光看这一段,会认为当时的中国十分富足。谁能想到一直到90年代,中国还有以千万计的人群在温饱线上挣扎呢。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非得把没法安排工作的年青人送到农村来了解中国吗

        这个太扯了吧,有点良心就报纸广播介绍一下。老是宣传形势大好,不是一般的好,突然接触中国农村的现实,相对有话语权的人是有可能吃惊。

        • 家园 这你说对了

          毛泽东不是也说过,中宣部是阎王殿。

        • 家园 温铁军最新的书里提到上山下乡是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 家园 中学没毕业的人下乡算什么对策?

            怎么也还没轮到他们就业啊。。。

          • 家园 其实就是无法解决城市就业问题

            60年代初还有动员城市户口人员返乡的事情

            • 家园 从一解放就动员返乡

              我爷爷奶奶是差不多1950年从上海返回家乡的,我一个姨奶奶,1959年左右有点强制地被返乡,后来她坚决回到上海做了钉子户。说实在话,在机械化集约化科学种田以前的年代,农民是最辛苦的,很多人就是为了逃避那种艰苦的劳作,离开农村的。

              现在的农业,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支撑体系,包括财政、技术、科研、行政、水利等等;农民也必须做种田大户,否则就必须打工。

            • 家园 忘了哪里看到一个数据,不保证准确。

              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是一千多万,同时期从农村招工的人数也是一千多万。

              要是当时全部招知青,可能就不需要下乡了,至于农村人嘛,反正他们也没有话语权,自生自灭也挺好,大不了几十年后让公知代他们发言,说二元化把农民困死在土地上很不人道就是了。

            • 家园 好像还有个问题

              当时城市人口激增,导致铁路运输系统应对必要原材料进各大城市的压力激增,包括粮食蔬菜,取暖煤炭等必须品,相当困难。我和我弟弟双胞胎两个,我父母带我去了天水,我外公外婆带我弟弟留北京了,小时候我家旁边养个鸡窝我每天一个鸡蛋是能保证的,我弟弟就没这么幸福了。记得每年年底(秋冬季节,没冰箱只能找这个季节)都要攒点鸡蛋给北京寄过去,一层鸡蛋一层稻草铺好。78,79年以后北京的待遇整体而言才超过了我家附近的那个小鸡窝,鸡蛋一项还没有。北京当时主食待遇好些,米面多,地方上就有什么算什么了。我比他多喝了点小米粥,多啃了点玉米棒子。副食上,他那几年真没我走运。

        • 家园 主贴表明,这是必须的。

          不把楼主送到农村去,他怎么能了解中国当时的饥饿现状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