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共:💬1454 🌺977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发现预警机的难度确实比发现航母小很多

                但做到持续性跟踪预警机还是比较熬人,毕竟预警机的机动能力比航母大多了。

                况且预警机及其上级支援肯定能侦测到弹道导弹升空,一旦发现境况不对就马上关机然后全速转往预设阵地;虽然这十来分钟内丧失了预警指挥能力,但可以预先安排静默待机的备用机在另一阵地开机,继续进行战场指挥。互相交替指挥如果练熟了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麻烦,就像步兵分队在防御作战时总要安排备用机枪隐蔽待机、或多挺机枪交替压制是一样,熟能生巧,基层官兵总有好办法的。

                而加油机应该不需要广播自己的方位,只要用数据链告诉预警机/指挥机就行了,这样的辐射是少量且准定向的,几百公里外很难探测到。我看美空军人员的访谈里多次提到夜间加油时在指定空域目视搜寻加油机,直到找到靠近了采用甚高频简短联系,说明加油机常态是保持静默的。

                • 家园 通常没有那么多预警机可以在同一战场交替使用吧?

                  不过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加油机的数据链的信号要弱多了,截获确实不易。如果我方有预警机,可以在几百公里以外发现加油机那么大的目标,那就可以提供更加靠谱的目标指示了。

                  • 家园 多备几架预警机也比被击落强啊

                    真要有了防空弹道导弹这种跨界威胁手段,估计会大幅改变预警机市场现状的。

                    在烈度极高的战场环境下,为保证空中监视和指挥手段的连续,被威胁一方只好多搞几架预警机备用。可飞机能备用,堪用的空中指挥人员却不一定能备得出来;再说对同一战场环境在短时间内由两拨人(甚至更多)来回交替指挥,似乎不算很科学。

                    怎么办呢,还是空中指挥机上吧。E-3这样功能高度集成、精英高度集中的大预警机万一有个闪失实在让人无法承受;那就换上E-2这样的小预警机多冒点险靠前部署,把宝贝空中指挥人员都塞进EC-135或E-8里靠后部署。这样通过E-2的交替开机、变换阵地来实现大主动源的高存活率,通过相对远离战场的空中指挥机来保证指挥的连续与统一。这就有点像落后挨打一方的国土防空地面指挥系统的布置了,越南和南联盟的实操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

                    其实拿弹道导弹打击这些高价值战术目标从战争能力培养上看是得不偿失的。使用传统手段完全能击落预警机、打沉航母,没这么做是因为相关战术武器系统的发展还很落后,只好靠相对先进的战略武器做适应性改进来实现。

                    为什么说得不偿失呢。本来战略武器并不需要靠那些“匪夷所思”的改进来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历尽险阻搞出来的东西只能用在战术层面;而那些传统手段并不会因为已经在搞战略武器战术化就不再被关注了,落后的地方都要一点一点补回来,理论上早晚都能实现当初看似很难而暂时放弃的目标。既然战术武器已经能打击高价值目标了,那昂贵的已做完战术化改进的战略武器该何去何从?况且当初在经费、资源、人力都比较有限的前提下,非要“剑走偏锋”搞战略武器战术化,必然严重影响战术武器的进化速度;既然战术武器早晚都要达到预定高度,那当初的独辟蹊径就应该被看作拖后腿、放烟雾了。

                    这么说可能比较极端,但大方向我认为是没啥错误的。举个例子:某国当初手里只有一堆Su-7之类的破烂,想跨海攻击有F-15驻扎的机场无异痴人说梦;好在手里还有点飞毛腿,多少威胁一下看来是没问题的。在深海、佐尔格们的不懈努力下战争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了,自己手里也有了不断增长的良性投资收益;那么现在选择来了,在可消费总额恒定的情况下,是把钱砸在航空业早日装备Su-35合算呢,还是搞个多功能版SS-20合算?我看还是Su-35合算:等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时,只装备SS-20不装备Su-35肯定不行,而只装备Su-35不装备SS-20似乎没啥问题(至少其他国家都这么干)。

                    通宝推:gaojiyuedu,
                    • 家园 预警机没有那么多可以备用的

                      E-3总产量68架,其中美国空军34架。欧洲不用管,北约E-3可以管哪里。扣除完好率,实际能触动的大概20多架。要保持昼夜监视,而且中国东南沿海至少需要同时3-5架才可能覆盖从黄海到北部湾的空间,三班倒的话,至少需要十来架。要备用,那数量就不大够用啦。

                      用战斗机冲上前,然后用远程空空导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际上困难很大。战斗机要跨越几百公里的距离,才能到达发射阵位。如果是第三代战斗机,实际上不可能追上E-3。第三代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时间有限。军推最大速度在高亚音速,而E-3本身也是高亚音速的,两者没有有意义的速度差别。即使是F-22、J-20这一代超巡战斗机,巡航速度也只有M1.6,和预警机的速度差不超过M0.8。也就是说,死命追也要差不多大半个小时才能把距离缩短到可以发射导弹的地步。这还不考虑中途有对方护航战斗机拦截的情况。

                      使用弹道导弹作为载具,可以大大压缩对方预警机的逃逸空间,而且基本上没有对方护航战斗机拦截的问题。

                      • 家园 Mig31
                      • 家园 这就变成军力机动性的问题了

                        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打击力量——苏军西方面军群(我在臆想真有这么个编制)也不可能做到在相对狭窄的西德前线遍地突破,依然要有主攻、佯攻之分。

                        那么如果美军准备对某国开展军事行动,是否有必要对其漫长的海岸线做全面监控?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选好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诱出对手主力,在相对更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局地完成决战,彻底摧毁对方大规模运动战能力;这才是对付一个同等军力大国应该开展的战役模式。至于次要方向上,完全可以只用EC-135、EP-3一类的飞机进行监视,只要无线电通信规模没有暴涨,就不会有真正的侧翼威胁。如果真的发现侧翼开始聚集威胁,依托高度机动性调整自身兵力部署也不是难事。

                        ---------------------------------------

                        说回武器层面。开发防空弹道导弹确实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解决预警机威胁,但费尽钱财开发的跨界武器对整体技术水平提升没什么短期内能看到的帮助。如果换个思路,开发高超音速巡航的超远程防空导弹;肯定要费更多的钱,但依然能够实现。一旦研制成功,预警机的威胁照样化解,顺便使战术空中打击力量整体跨越了一大步;这么看其效费比应该要高很多。

                        • 家园 就怕高超音速导弹成为画饼啊

                          超燃冲压太难了。

                          • 家园 是不是能弄些低端无人机当炮灰

                            类似苏德战争和朝鲜战争里的农药机PO2,具有超低空超低失速长滞空的能力,挂弹在外围待机。

                            • 家园 在现代战场上没有生存力了

                              在外围还没事,一旦进入战场,基本上肯定被打下来。

                              • 家园 这种目标对于航母战斗群来说

                                恐怕只有用护航舰艇上的.50勃朗宁直瞄击落才是划算的,使用其余任何手段去攻击这类目标都划不来吧。

                                就是作为消耗和牵制手段存在,弄个几百个这种航模级别的无人机,其中只有5-10%挂载反舰导弹,其余只挂空壳导弹模型。

                          • 家园 再入后大幅机动一样有成为画饼的可能

                            不能因为有个潘兴2实现了具备战术意义的再入机动就推断这条路走起来比较容易,毕竟高过载机动、大比例减速这些难点即便是苏联也没有来得及掌握。

                            可能高超音速巡航的难度是要更高一些,但其附加效益实在太丰厚;雄心壮志如TG的很难抵抗住诱惑,早晚必会下手。与其这样真不如现在就把宝压在高超上赌一把,就算真输得很彻底了也算是战术失误,对战略安全并没啥大影响。

                            通宝推:gaojiyuedu,
                            • 家园 导弹上可以把目标定位省了。

                              反正整个战场就一个目标,还跑得慢,用卫星或别的可靠信息源定位后,直接向所有弹头广播。弹头不装雷达,最多装一个小雷达用于备用和最后的精确定位,也不用火箭发动机,可以做得很结实廉价,用20秒时间横向机动15公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 家园 这倒也是

                              不过用弹道-滑翔那样的浅再入,大比例减速可能容易做到?

                              高超音速有几个大问题:

                              1、超燃冲压的持续工作问题,到现在依然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也只达到秒级,分钟级就是惊天大成就了。

                              2、超燃冲压的工作速度窗口非常小,快了也不成,慢了也不成。转换到常燃冲压的问题更多。超燃冲压的工作高度也有异常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用于战术空空导弹,必须解决超燃到常燃或者惯性飞行的问题,两者的气动要求截然不同。

                              3、高超音速的气动问题变成热气动问题,现有的气动知识不管用了。航天器再入已经牵涉到一些热气动问题,但和飞行控制相比,就好象火炮外弹道与飞机气动的差别。基本的机动动作的实现都是一个大问号,就不谈高机动的问题了。

                              在可预见的将来,高超音速即时能实现,也只是从A飞到B,谈不上有意义的机动飞行的。或者说,机动性与通常空空导弹、反舰导弹等是完全不同层次的概念。高超音速能做到的就是特高速载具,但弹道导弹同样能做到,技术上还简单。

                              通宝推:constant,
                              • 家园 准确地认识到困难是好事

                                总比F-35项目以前天天喊着简单强。毕竟高超巡航的实现已经没有理论障碍,工程化的难点早晚都能克服,也必将克服;人类不可能永远止步于黑鸟的实用化载人速度。

                                我又开始瞎想了:

                                臭鼬团队的一位设计师在写完F-104设计定型报告后,回家路上出车祸变植物人了;十年后突然就醒了过来,再回到办公室故地重游,看到了A-12。十年前他和同事闲聊,胡侃M3的巡航如何难以实现,自己这边搞个M2的人操火箭都要费死了劲;结果一觉醒来发现M3巡航都已经飞过,还不是空军给的钱。是否恍如隔世的感觉,呵呵。

                                • 家园 哈哈

                                  超燃冲压和高超音速飞行的理论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这是题外话。不过“人类不可能永远停留在xxx”,以此为预测基础不牢靠啊。超音速客机不光早就预测到了,而且还一度实现了。但现在看来,20年内不可能重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