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扒一扒关家垴战斗 -- 河蟹

共:💬226 🌺248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家垴战斗以实践证明了彭的“攻势防御”在对日战斗中行不通

      可惜他是个极其倔强的人,不吃亏上当就不回头。——这样说一个抗日英雄是不太恭敬,但不得不说,相比起林彪刘伯承陈赓粟裕等将的精细来,他还是有些粗线条。

      顺便说一句,他对于老毛的持久战开始还是有抵触的,所谓“攻势防御”,对老毛的持久战论还是修正不少的,故而老毛批之“三分合作”。

      • 家园 你有个误区

        打仗一定要打赢,其实很多时候是打不赢的。如果以10倍的兵力而不敢起围歼之心,那彭总跟那些国军将领有什么区别呢?

        • 家园 你所说的误区恰好是彭的吧——兼回duanjian及河蟹兄

          打人莫使全身力。——可惜彭几次大的失误都是这个思维误区,打赣州,打长沙,打西府等等。

          能不能打赢是要看综合因素的,指挥员坚定的决战信心很重要,客观因素和时机也很重要,战机稍纵即逝,失去了就只能耐心等下一次,这在老毛的军事著作中说的很好很详细了,我就不赘言了。

          就事论事:

          1.这次日军相较蒋军,明显是“硬骨头”;

          2.敌军一路上没有受到明显的袭扰和阻击,也不算是疲惫之师,士气正旺;

          3.我军士兵的装备以及个人技能是不占优的;

          4.我军的优势是人数多于敌方,但那仅仅是局部多于敌方,敌方大盘面上人数也不少于我方,正要籍此机会找我方的主力决战,因此正源源不断地迅速聚拢而来;

          5.此时已失去了偷袭的时机;

          6.敌人已经占据了高地并抢修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我方攻坚装备和技术都明显劣于对手。

          在这些不利条件下,一定要咬牙拿下它,是不是“以己之短击其之长”呢?是否算明智呢?算不算“怒而兴师”呢?

          靠打硬仗锻炼队伍,道理是不错,但我想那也应该是平时能挑一百斤的担子,给他加码到一百二十斤,而不是一下子给他上二百斤的担子。

          再有,优秀的军事指挥员现场指挥很重要,“坚持最后五分钟”和“知难而退”是个很微妙的辩证关系,考察林彪的四平之战和彭的西府之战就看得出,如果林彪来打关家垴,他应该不会这样打。

          通宝推:桥上,忘情,
          • 家园 相对于八路军的简陋武器来说,日军的地利

            就占了很大优势,如果是101就应该不会强攻了。

          • 家园 开个玩笑,林来打可能根本就不会给冈崎上关家垴的机会

            林来打, 可能根本就不会给冈崎上关家垴的机会, 按101后来的风格直接指挥到师, 那会儿恐怕会绕过刘陈直接指挥到团, 动了杀机后命令772团, “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缠住冈崎”, 然后明码其他各团, “关家垴无敌,敌在XX”, 于是772团死缠烂打,各团蜂拥而上野战中拍死冈崎。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101是把手术刀大将军就是把斧头。手术刀切肉痛快淋漓,剁骨头的时候斧头恐怕更顺手些,大将军作风强悍, 象一打长沙这样以弱欺强的战例101恐怕打不来,反过来如果101打赣州, 拿不下来早撤了,罗卓英马昆连个鬼也捞不着。

            西府战役看得不多说不上来,关家垴跟三打四平可有几分神似哟。

        • 家园 彭总后来说过

          百团大战后期日本人对根据地扫荡很频繁,根据地难得休养生息,打关家垴就是要让日本人以后不敢以大队级别的兵力进行扫荡,给根据地多争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从战术角度而言的确关家垴有不少需要总结的地方,但其着眼点和意图等是不错的。

      • 家园 大将军在华北那几年,总体上走的还是主席的路线

        这点主席也是承认的,不然八路军也不可能在那几年里迅速发展,动不动就来场关家垴,土鳖那点老本早打光了。当然主席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地位上,这个高明之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开始就认识到,不光是大将军,老总豪哥乃至101们,都是经过些曲折后才意识到,老刘跟陈大将,开始那两年不也是热衷于玩大的?

        具体到百团大战乃至关家垴这场战斗,大将军与刘陈等人的分歧俺认为更多的是双方所处的位置不同上升不到路线之争,刘陈更在乎129师或386旅的得失,而大将军则要胸怀全局, 希望手上的部队不但要能打游击战,也要能打阵地战和攻坚战,能用进攻断其一指粉碎鬼子的扫荡。第三阶段反扫荡,关家垴之前的几仗如温庄阻击战,黄烟洞保卫战,都没有挡住鬼子损失也不小局面被动,好容易抓住战机以绝对优势兵力围住冈崎,这样的仗都不打,还有什么样的仗能打?石门村会议上刘陈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嘛!

        关家垴后来打得不顺手,某种意义上是细节影响了结果,陈大将这个左翼队指挥官不是没有责任的。

        通宝推:恒光明,
      • 家园 彭总曾经这么说过

        “我们部队干部军事水平一般不高,必须亲自经历,才能逐渐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所以许多别人已犯过的错误总会重犯后才能纠正”。

        我觉得彭总之所以要打关家垴之战,除了战略上的考虑(歼敌一个大队以拉大扫荡间隔)、指挥风格(不满足已有成绩、积极扩大战果)、愤怒情绪(途经日军烧杀地区)外,主要是之前彭总没有亲自在一线指挥过对日军的作战,缺乏对日军作战的直观认识,因而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高估了我军战斗力。

        可以参照的是林彪,平型关站前林彪是赞同彭总的运动战的,但亲自指挥平型关之战、亲自见识了日军的战斗力后,就转为赞同主席的游击战了。后来在东北,林彪在初期的多次战斗中亲临前线,要亲自看看美械军的战斗力和作战特点,进而想出了一点两面、三三制。

        所以,我想这可能应该成为一条经验:当面对一个新的作战对手或作战模式时,领导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和观察,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对于后续实施正确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 家园 永远都是个知己知彼的问题,起码要知己

          平时训练有没有这方面相应的准备,新的作战对手或作战模式可不能在实战中玩第一次,因为这是100%的不知己不知彼

          当面对一个新的作战对手或作战模式时,领导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和观察,也不能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希望不同的结果

          武器装备不行的情况下,说提高实在不是硬拼

          永远都是个知己知彼的问题,起码要知己,自己能打什么样的仗,有什么样的条件打什么样的仗,领导亲自到第一线指挥和观察,也不能拿士兵试验没经验没准备新的作战模式,特别面对新的作战对手,也就是说不知彼的情况下

          即便是试验没经验没准备新的作战模式,也要头脑清醒,知道这是在试验没经验没准备新的作战模式,主要还是试验过程中间应该及时意识到需要改变停止试验

          长征路上有一仗,我忘了名字了,那是毛主席刚刚回来指挥红军初期,毛主席也想打个胜仗,可是情报不准确,敌人比事先知道的多,也是有陈赓,当时陈赓好象是中央军官团团长,记得他们都上了,但是寡不敌众,毛主席决定撤,这也是毛主席承认的他的一次败仗,虽然原因是情报不准,毛主席也承认那是他的一次败仗,关家垴无论如何是应该早一点撤,别的都可以争论,在关家垴,同样的事情重复做的次数太多啦,就象(好象是爱因撕谈说的)重复做同样的事情希望不同的结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