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故宫藏禁毁书目(一) -- 俺老孫

共:💬18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故宫藏禁毁书目(一)

    转载自:《故宫退思录》作者 朱家溍,内容为散文短篇,涉及作者工作的故宫所藏文物书画、牙角雕、家具、瓷器等及清宫逸闻掌故和辩误等,颇具史料价值,兼具可读性。兹抄录部分以为备忘。兼飨同好。

    《故宫藏禁毁书录》

    余于主编故宫善本书目之际,得遍览馆藏群书,见其中乾隆年各地督抚学政奏缴,奉旨禁毁之书尚有存者,大抵为四库馆臣查办时所遗,而史馆诸臣以此类书籍皆明末清初人著述,文献足徵,纂修史书乃时有所采择。如《皇清开国方略》叙述建州原起及天命年间事,即选引禁毁书《博物典汇》卷二十四《奴首》一章。《皇清开国方略》卷一载:“臣等谨按……《开国实录》,臣等幸尝伏诵,其文事核,务尚体要,异邦之人间以杂录……如明臣黄道周《博物典汇》,记明神宗时甚详”云云。卷一至卷七,每卷皆有引文与《开国实录》互证,以见实录之文信而有徵。其不予徵引之事,例如:《博物典汇》卷二十四载:“奴酋长子数谏酋勿杀弟,且无负中国。奴亦囚之。其凶逆乃天性……”此类记载,即禁书谕旨所谓悖谬之词,故列为全毁之书。按奴尔哈赤长子褚英,智勇兼具,于吞并各部之役屡立战功,而遽遭圈禁,实录仅书其获罪而不言其获罪之由,清人官私记载相率如此,盖讳言褚英曾数谏其父勿叛明之故耳。兹举《博物典汇》为例,以见乾隆时于明末清初人著述存毁之别,而其所毁者更有如褚英事例,为他书所不载,足见禁毁书中尚多珍贵史料。

    经检点故宫藏书,著录于《禁毁书目》者,计有全毁三十四种,抽毁十八种,应毁十二种及违碍十四种,共七十八种。其中有海内仅存之本,或数本,总之皆世不经见。兹将七十八种,按部类编次,每种各系提要一则,略记其版本、行款、序跋以及撰人爵里,粗为甄叙,题曰《故宫藏禁毁书录》。忆昔受业于季豫夫子,每诣师门,必蒙垂询:“近读何书?”而余数十年来固陋如昔,无所成就,愧对坏分子之教诲。今以此编纪念夫子,梦寐中恍惚若闻师训,曰:“书录云乎哉,此甲乙帐耳。”

    ○纲鉴大全 三十九卷首一卷 见抽毁书目

    明王世贞纂,明刻本。二十册,传世现存二部,见全国善本总目稿。半页大字十行,行二十七字,小字同,二接楼,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

    前有王世贞自序及陈继儒序,无刻板年月、牌记,卷端钤“懋勤殿”玺。纪事自三皇五帝至元顺帝。

    (史部编年)

    ○重刻详订世史类编 四十五卷首一卷 见违碍书目

    明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会纂,李槃增修。明崇祯年刻,清初重修本。二十四册。传世现存二部。半页十二行,行二十六字,小字二十四行,字数同,白口,四周单边,无格,二接楼。扉页中题:“凤洲纲鉴”,左刻“重刻详订原本”,右刻“古吴杜崐宇冯明我梓行”。

    前有李槃“正学堂类编世史便蒙集序”,又有门人曹于汴“李师五经世史便蒙引”,皆无年款,序中有李槃武德全书自万历丁亥始行徽歙等语,钤“壬辰进士”印记,书中“历朝统纪年号目录”末有“崇祯万万年”五字,惟“三皇五帝三王十一代皇帝相承图”内又有“大清万万世”字样,卷端所题“重刻”二字出栏印在二接楼中。

    本书卷端题:“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会纂,李槃增修,文安之是正,蒋方馨评,张起鹏梓行”,版心下有“毓秀斋重镌”五字。又一部,三十册。

    ○亲刻明正统宗 三十卷附一卷 见全毁书目

    明涂山撰。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本。十五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小字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有万历乙卯涂乔迁序、凡例,万历四十三年张师绎序。词始元至正明太祖起兵迄于隆庆庚戌。

    涂山,字子寿,豫章人。

    ○皇明从信录 四十卷 见全毁书目

    明陈建撰,沈国元补。明万历四十八年自刻本。三十册传世。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小字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

    通纪创于陈建,自元至正十二年迄明正德十六年,续纪补嘉靖、隆庆、万历至光宗即位止,为沈国元订。陈建,嘉靖举人。

    ○皇明通纪直解 十四卷续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张嘉和辑,明崇祯年刻清初增刻本。七册。半页八行,行十八字,小字同,四周单边,白口,无行格。

    前有自序,款署古吴葑溪野史张嘉和辑,无年款,序云:“……朝夕劝讲,进呈有五经四书直解……又有万历朝通鉴直解以陈善闭邪……则我朝实录通纪等书尤宜有直解以续通鉴……”云云。张嘉和,明崇祯时人,是书前十四卷(至天启)刻于崇祯年,后二卷续刻于清初。

    ○明纪编年 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钟惺撰,清王汝南续补。清初刻本。八册。半页九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单边,有王汝南序。

    纪事自明太祖至隆武鲁监国,前八卷即钟惺撰通纪集略,后三卷为王汝南据邹漪明季遗闻等书续补,王汝南所续三卷,有单行本,亦称明纪编年,曾收入明季野史汇编。

    钟惺字伯敏,万历庚戌进士,明史文苑传附袁宏道传。

    ○两朝从信录 三十五卷 见全毁书目

    明沈国元撰。明崇祯间自刻本。二十册。半页十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学士陈懿典序及沈国元述意。此书记泰昌、天启两朝大事,凡谕、诰、敕制及臣工章奏,择要记述。

    封面有“两朝通纪从信录”七大字,大来堂识语三行及沈衙原板朱印。

    沈国元,字飞仲,吴县人,秋闱未售,崇祯元年以后编是书。

    ○本朝京省人物考 一百五十卷 见抽毁书目

    明过庭训撰。明天启二年自刻本。四十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下方有刻工名氏刘光、陈昌、陶仲义、刘国才等等。前有自序、毛一鹭序、天启壬戌陈继儒序、余恩烨序。

    是书自洪武至泰昌历朝名人分省作传。过庭训字成山,万历甲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

    (史部总传)

    ○启祯野乘一集 十六卷 见全毁书目

    明邹漪撰。明崇祯十七年柳围草堂刻,清康熙五年重修本。八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扉页大题“启祯野乘一集”六字,锡山邹流绮手纂,柳围草堂藏板二行。有钱谦益序、邹氏自序、凡例五则。

    是编以品节、行谊、经济、文学、循良、忠烈、隐逸、孝女、烈女、方外、艺流,分门别类为人立传,自天启至崇祯咸得登载。

    邹漪字流绮,梁溪人,钱谦益序中谓邹子为漳浦石斋先生之高弟,与钱、薛皆同时人。

    有故宫博物院1936年排印本。

    ○古今治平略 三十五卷 见违碍书目

    明崇祯十三年刻本。十五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崇祯十二年傅冠序、云间陈子云序、熊人霖序、崇祯十一年朱健自序、崇祯十二年朱徽序、钟铉序。凡例五则。

    是编有财赋、兵防、选举、学校、理财、驭夷、弭盗等类,述上自三代,下至明朝各种制度。

    朱健,进贤人,字子强,天启举人,授邵武推官。

    ○皇明经世实用编 二十八卷首一卷 见全毁书目

    明冯应京辑。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十四册。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二字。每行不抬头者低一字或低二字,小字同。前有万历甲辰汪国楠序,编次解,纂修及校雠发梓同事始名李登等十六人。督梓橵玄岳一人。卷端有冯应京纂辑、戴任校正、瞿九思编次、张复参阅。钤翰林院大方印。

    四库总目史部政书存目、著录。

    冯氏,万历二十年进士。

    ○朱馀录 八卷 见全毁书目

    明姜志衡辑。明天启三年自刻本。四册。传世现存仅此一部。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天启三年姜氏宛在轩序。

    此书综论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九边、三关、海防等处防虏、防倭事宜以及财用、治河、茶、马等政。

    姜志衡,明末人。姜氏序云:“乃先大父末年记录之笔,……于是妄参订汇成八卷”云云。是编成于天启三年。

    (史部通志)

    ○皇明世法录 九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陈仁锡纂。明崇祯年刻本。四十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有陈仁锡自序及李模序。

    是书辑有明一代自洪武至崇祯圣训、国用、水利、名臣、武备、四夷。

    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二年)进士,事具《明史文苑传》

    ○经世絜要 二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张燧撰。明崇祯六年傅昌辰版筑居刻本。

    ○御览筹兵药言三十六字 四卷 见全毁书目

    明曹飞撰。明崇祯年刻本。十八册。传世现存仅此一部。存二十五卷。《经世絜要》,卷一至二十、二十二:《筹兵药言三十六字》,四卷。

    《御览筹兵药言三十六字》卷四为剿平流寇议

    勘破奴情议

    《经世絜要》: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版心书名在上,卷次在中,篇名在下,字旁有圈点,框上有评语。前有崇祯六年张燧自序,扉页有“版筑居傅少山梓”牌记及朱印文魁像,旁注“版筑居原板”,卷端题“金溪傅昌辰少山父校梓”。总目缺第三十四、三十五页,即卷二十一之篇目,卷二十一文亦缺,张序亦缺二、三页。全书有京师、边防、海防之地形、镇守、练兵、营制、屯政、军饷、盐政、马政、海运、水利。

    《御览筹兵药言三十六字》: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篇名在上,卷次在中,无书名,版心下有两处刻“金陵毛稓梓”,前有江州赵光抃序、文震孟题辞及颜茂猷崇祯七年、曹飞进呈筹兵三十六字疏及兵部崇祯七年复疏。\

    此书与《经世絜要》同函,装订大小俱同,封面题“经世絜要”,共编为十八本,实为两种书,作者,版式均为不同。

    勘破奴情议卷端题“御览蚤图复辽议”,勘破奴情实为其中一篇,其余各篇未刻。

    卷端题“钦授兵部参谋臣曹飞撰”。

    曹飞,据兵部覆疏,称曹为湖广武举东征参谋。

    (史部邦计)

    ○康济谱 二十五卷 见全毁书目

    明潘游龙辑。明崇祯十四年刻本。十册。有图。半页九行,顶格,行二十字,小字不竺,白口,左右双边。吴县金俊明参评,有崇祯十三年金俊明序、十四年朱之尚跋及潘氏自序。

    是书分吏曹、户曹、礼曹、兵曹、刑曹、工曹六类,摘其兵农钱榖礼教刑法之概勒成一书,有功于政事经世之著。

    (史部职官)

    ○不愧堂刻奏疏 六卷 见全毁书目

    明天道行辑。明万历三十五年金陵唐氏刻本。十册。传世现有五部。封面题“熙朝奏议”。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吴道行万历三十五年刻奏议序,扉页题“熙朝奏议”,有“金陵唐氏发行”牌记,目录前题不愧堂奏疏。是书所收皆万历年奏议(自元年到三十二年)。

    (史部奏议)

    ○酌中志略 二十二卷 见违碍书目

    明刘若愚撰。清内府朱格写本。四册。半页九行,抬头行二十四字,余二十三字,版心上为白口,下为朱口,四周单边。前有崇祯十一年刘若愚自序,记明万历至崇祯间宫中琐事。此本“玄”字缺笔,“弘”字不避。道光咸丰间有坊刻本。又一部;清同治内府抄本。

    (史部杂史)

    ○地图综要 三卷 见违碍书目

    明朱国达编。明弘光元年刻清初印本。六册。总卷一,内卷一,外卷一。总论半页大字十行,行二十七字,分省半页大字十四行,行四十字,小字双行,四周单边白口。书首李茹春序“乙酉春正”四字剜改为“崇祯癸未”。外卷第二百页诸夷考女贞沿革,剜去“金”“孽”二字。总卷:诸图论考。外卷:江、漕、河、海,九边、四夷图考。内卷:府,州,县,卫所图考。

    (史部地理总志)

    ○刻历朝捷录大成 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顾充撰。明万历十二年定海学宫刻本。四册。半页七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三单线鱼尾,白口,左右双边。前有陈垲序,万历十二年吕明伦序,刻印姓氏末尾有“余姚王述甫、郑子忠、许应易、王元秀梓”,“万历甲申孟春榖旦亲录于定海学宫”。此录始自周威烈王,迄于宋帝昺。

    ○刻历朝捷录大成 二卷

    明顾充撰。明刻本。四册。半页七行,行十八字,小字同,上下单边,白口,版心有三单线鱼尾顺排于上中下。上方圈内书“捷录大成”四字。有万历庚寅杨宏序、万历已亥萧大亨等序。卷端书大题“刻历朝捷录大成”。

    (史评)

    ○新镌全补标题音注历朝捷录 四卷 见全毁书目

    明顾充撰,顾宪成等音释为政评注。

    ○新刻全补标题音注元朝捷录 四卷

    明张□□撰。汤宾尹编纂。

    ○新镌增补评标音注国朝捷录 四卷

    明李□□撰,郑以伟辑。明刻本。四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二接楼。上刻评注标题,四周单边,白口。历朝捷录版心下有刻工名氏“吴郡章钦”“谢”“朱”“叶”,元朝捷录版心下有“冯”字。

    历朝捷录前有俞寅、叶世治、朱信亮、谢谠序,未署年款。顾充,隆庆举人,官至南京工部都水司郎中,字迴澜,上虞人。此本首有历代甲子图,自周威烈王,迄万历四十二年。此本乃顾宪成增改后重刻者。

    元朝捷录前有顺德冯绍京序,无年款。

    国朝捷录前有朱荃序,无年款,国朝捷录自明太祖,迄世宗,世宗篇仅存一叶,余缺。

    ○历朝捷录大成 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顾充撰,周昌年订。清雍正年内府写本。二册。半页八行。行二十字,小字同,白口,四周双边,无序跋。是编自东周至南宋亡。避讳至“胤”。陶湘编内府写本书目著录。

    ○千百年眼 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张燧撰。明万历四十二年稽古堂刻本。五册。传世现存四部。半页八行,行十九字,四周单边,白口,目录末左下角刻“稽古堂藏板”,版心下镌“罗士邦刻”“罗时泰刻”“吉水廖国英刻”“吉水刘三仁刻”“吉水邓洪刻”“吉水杨懋贤刊”“文水孙湘刊”等。有万历甲寅吉水(月翟)农邹元标书“千百年眼小序”,张燧自序曰:余“独于文字之好,似有宿缘括帖之睱得属意往史百家旁及二氏与夫稗官小说家乘野语不揣荒陋谬以是见提衡其间……目注神倾辄手录之积久成帙”。

    ○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古今人物论 三十六卷 见抽毁书目

    明郑贤辑,陈继儒选。明万历年刻本。十六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白口,四周单边。有万历乙酉郑贤云:“……于是闪第采辑自三皇暨胡元厘为古十卷大都以诸史评赞为宗……自惭寡陋……”

    郑贤,甫田人,字元直,官震泽教谕,天顺四年进士。卷端有“新刊陈眉公先生精选”一行。

    ○武备志 二百四十卷 见违碍书目

    明茅元仪辑。明天启元年刻本。八十册。传世现存二部。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前有天启元年顾起元序。是书辑孙吴以来诸家兵家,迄于元。

    茅元仪,字止生,归字人,茅坤之孙,崇祯初以荐授翰林院侍诏。

    (子部兵家)

    ○兵镜 二十卷 见违碍书目

    明吴惟顺、吴鸣球编。明崇祯刻本。十册,有图。

    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四周单边,单鱼尾,书名在鱼尾上,卷次在鱼尾下。前有华亭张鼐序及汪瑞五辑跋,均无年款。张序曰:“辽左鼎沸,寇通门庭,而三巴又报叛矣,顷者征东征西之诏分布寰中……”度其时已至崇祯年。

    ○兵镜三种 十六卷 见违碍书目

    清邓迁罗撰。清初自刻本。十六册,兵镜备考十三卷,兵镜或问二卷,孙子集注一卷。传世现存仅此一部。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同,四周双边,白口。扉页大题:“濠梁邓偶樵辑,兵镜,附孙子集注、兵镜或问,本衙藏版。”

    有陈廷敬、余国柱、李天馥、沈荃、周于漆、杨雍建题“兵镜序”“孙子集注”“兵镜备考”“兵镜或问”皆自序。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兵家类存目著录,兵镜十一卷。

    邓廷罗,字叔奇,号偶樵,顺治中拔贡生,官至湖广荆南道。

    ○蓬窗日录 八卷 见抽毁书目

    明陈全之撰。明万历十九年刻本。八册。传世现存二部。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双鱼尾。有嘉靖四十四年朱绘序、万历十八年森应亮序、陈全之自序、万历十九年钱邦芑重镌序。四库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著录。

    陈全之,嘉靖二十二年进士。

    (子部杂家)

    ○丹铅总录 二十七卷 见全毁书目

    明杨慎撰,梁佐编。明嘉靖三十三年上杭梁佐刻本。十册。佚名批。

    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双边。前有嘉靖二十一年杨慎序、嘉靖三十三年梁佐总录序,末有嘉靖三十三年赐进士文林郎知上杭县事赵文同后序,书中贴有浮签,上有批语,未署名。四库总目杂家三著录丹铅余录。

    杨慎,正德元年进士。

    ○从先维俗议 五卷 见抽毁书目

    明管志道撰。明万历三十年刻本。十册。传世现存五部。封面题管志道稿。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有万历三十年自序,四库总目杂家存目二著录。是书述明代时俗往来相见之礼。

    ○五杂俎 十六卷 见全毁书目

    明谢肇淛撰。明万历四十四年潘膺祉如韦馆刻本。八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白口。有明李维桢序、序页下镌有“黄竹素刻”四字,卷端题“陈留谢肇淛著,荥阳潘膺祉校”。

    谢肇淛,字在杭,福建长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

    ○广仁品 十八卷 见抽毁书目

    明李长科等辑。明崇祯六年自刻本。八册。传世现存仅此一部。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白口,无行路。有顾锡畴、钱邦芑序;崇祯癸酉唐时宜、刘梦震、李长科序,李长科识语云:“是集操觚缮写者赵敦之名友良,操刀督梓者毛恒新名升,皆石城佳手……”卷端署款“淮南李长科子有中吴刘梦震长公钱邦芑开少同辑”。

    四库总目子部杂家存目九著录

    ○八编类纂 二百八十五卷 见违碍书目

    明陈仁锡纂。明天启六年自刻本。一百册。有图。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天启丙寅自序,及大学衍义补、史纂左编、右编、稗编、图书编、函史编、实用编、经济类编、各原序、

    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进士,事具明史文苑传。又一部,十八册。

    (子部类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百度有个朱家溍吧,可惜有点冷清。这是老人女儿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866132925_0_1.html

      长兄朱家济是抗战期间护送故宫文物的专家,解放后分几次,将家藏文物倾家捐与国家,与沙孟海在浙江共事,文革中,被迫害,去世。浙江博物馆中几大镇馆之宝均出自朱家。

    • 家园 [文摘]《明清宫殿内部陈设概说》之一:明代宫殿陈设:

      奉天殿御朝,上坐定,内使捧香炉,上刻山河之形,置榻前。(见《宏艺录》)

      (明代称奉天殿——皇极殿——清代称太和殿)

      常朝旧制,每日御皇极门决事,御座谓之金台,既升座,锦衣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自东西升陛立座后左右,两内使,一执盖升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见《西垣手记》)

      皇极殿九间,中为宝座,座旁列镇器,座前为帘,帘以铜为丝,黄绳系之,帘下为毯,毯尽处设乐,殿两壁列大龙橱八,相传中贮三代鼎彝,橱上皆大理石屏。每遇正旦、冬至、圣寿则御焉。先一日,尚宝司设宝案于座之东……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锦衣卫设羽扇于殿内东西。(见《春明梦余录》)

      文华殿,在奉天门之东,比诸殿制稍减而特精雅,用绿色琉璃瓦……今用为经筵之所,中设御座,龙屏南向。又设御案于御座之东稍南,设讲筵于御案之南稍东。入殿门当槛下白石一方,纯洁可丈许,抬讲案官置案当其北二三尽地,始称讲官拜起也。殿中金鹤一双东西相向立,盘下有趺架,施以金朱,以口衔香。香墨色如烛状,外国所贡也。其下则以三山小铜屏风障金铜炭炉,两展书官各立其下……(见《水南翰记》)

      文华殿后东室,皇上斋居于此,绘“正心诚意”字,悬于西壁,绘“敬一”字揭之门左右楣,设御榻东壁下,有御屏三曲护焉。西室设新榻为斋宿所。命工绘汉文帝止辇受谏图悬之左,唐太宗纳魏征十思疏图悬之右。(见《桂洲集》)

      再入为端本宫,中设皇太子座,画屏金碧,座左右二大镜屏,高五尺余,镜方而长,左右各有连房七间,门上各有堆纱画忠孝廉节故事。左七间即寝宫,内有二雕床,余皆空洞。右七间有雕红宝座及奥室,其内有弘仁殿,规制曲折,与左右不同矣。(见《懿书》)

      ……朝贺毕,锡宴于谨身殿。内使监陈御座,拱卫黄麾仗乃擎执于殿庭如朝仪,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偏西向,诸王座以次南、东西向。殿内设三品以上官座。庑下设四品至九品官座,文东武西,重行异位。和声郎于殿南楹陈大乐,细乐及诸舞队。宣徽院陈食案于殿中及东西庑,礼部尚书宣徽使进御食案,侍郎宣徽同知进太子亲王食案。(见《明实录》)

      (明代前期称谨身殿,就是清代的保和殿)

      合卺:是日内官先于正宫殿内设上座于东,皇后座于西,相向。置酒案于正中稍南,设四金爵两巹于案上。候上谒奉先殿还,内侍女官请上与皇后各就更服处。上服皮弁服升内殿。皇后更衣从升,赞请升座,执事者举馔案饮讫……(见《大明会典》)

      (这是明代皇帝大婚与皇后合卺宴时的陈设格式。)

      文渊阁在午门内之东,文华殿南面砖城,凡十间皆覆以黄瓦。西五间中揭“文渊阁”三大字牌匾,牌下置红柜,藏三朝实录副本。前楹设凳东西坐,余四间背后列书柜,隔前楹为退休所。李公自吏部进,以旁坐不安,令人移红柜壁后,中设公座。予曰不可,闻宣德初年圣驾至此坐,旧不设公座得乌以此耶?李曰:事久矣,今设何妨?予曰:此系内府亦不宜南面正座。李曰:东边会食处与各房却正坐如何?予曰:此有牌匾故为正,彼皆无牌匾故也。李曰:东阁有匾亦正座何必拘此?予:东阁面西非正南也。李词气稍不平曰:假使为文渊阁大学士岂不正座?乌有居是官而不正其位乎?予曰:正位在外诸衙门则可,在内决不可,如欲正位则华盖,谨身诸殿大学士将如何耶?盖殿阁皆是至尊所御之处,原设官之意止可侍坐备顾问决无正座礼。李公方语塞。然意犹未已。逾数日,上遣太监傅恭捧铜范饰金孔子,并四配像一龛来,遂置于中间。又数日遣太监裴当送圣贤画像一幅来,悬于龛后壁上,乃罢不设座……(见《彭文宪公笔记》)

      • 家园 [文摘]《明清宫殿内部陈设概说》之二:清代宫殿陈设

        二 清代宫殿陈设

        乾清宫:

        明殿正中设地平一分。地平上设:金漆五屏风、九龙宝座一分。座上设:紫檀木嵌玉如意一柄、红漆痰盒一件、玻璃容镜一面、痒挠一把。座下左右设:铜掐丝珐琅仙鹤一对,甪端一对、附紫檀木香几、铜掐丝珐琅垂恩香筒一对。紫檀木金漆香几四件、上设古铜(鬳瓦)四件,铜掐丝珐琅圆火盆一对。东西板壁下设紫檀木大案一对,上设《古今图书集成》五百二十套。案下设天体地球各一件,附紫檀木座。铜掐珐琅鱼缸一对……(见《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乾清宫明殿现设档》故宫博物院藏)

        乾清宫东暖阁:

        东暖阁炕宝座上设:紫檀木嵌玉如意一柄、红雕漆痰盒一件、玻璃四方容镜一面、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一把。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御笔青玉片册、附紫檀匣,砚一方、附紫檀匣,铜镀金匣,松花石暖砚一方,青玉出戟四方盖瓶一件、附紫檀商银丝座,五彩瓷白地蒜头瓶一件(大明嘉靖年制款)、附紫檀座,周匏壶一件,竹根笔筒一件、内插笔三支,竹如意一,扇子一,青玉墨床一件,青玉子母狮一件,青玉水盛一件。右边桌上设:铜掐丝珐琅炉瓶合托盘一分,定瓷平足洗一件,铜丝珐琅冠架瓶一件。紫檀木箱一对,左边箱上设:《五体清文》六套,右边箱上设:《西清古鉴》四套、《续鉴》二套。地下设:铜掐丝珐琅四方火盒一件,玉翁一件。楼上设:殿神牌位三龛,随紫檀高桌二张,铜掐丝珐琅五供一分,铜掐丝珐琅炉瓶盒一分。黄云缎桌围二件,栽绒毯一方。楼下抑斋落地罩内,楠木包镶床上设:红雕漆痰盒一件,痒挠一把,青玉靶回子刀。左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青玉炉瓶盒一分。右边设:紫檀木桌一张,桌上设青玉炉瓶盒一分,汉白玉仙人插屏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瓶一件、附紫檀座,《淳化阁帖》二十四册,盛于紫檀匣内。年节及寻常铺设:黄氆氇座褥二件,石青缎迎手靠背二分,衣素座褥二件、随葛布套,妆缎座褥三件,绣花座褥迎手靠背三分,凉席一领,炕毡一块。(见《东暖阁陈设档案,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故宫博物院藏)

        储秀宫前殿明间,地产上设:金黄妆缎座褥一个、随红白毡各一块,地平上铺栽绒花毯一块。两边设:铜烧古垂恩香筒一对,铜烧古甪端一对、随红油香几一对,铜浇古炉瓶盒三事。宝座东边靠板壁设花梨木大案一张,案上设:官窑铜镶口盖罐一件、附紫檀座,青绿汉素匾壶一件、附紫檀座,月白瓷海棠式罐一件、附紫檀座。宝座西边靠板壁设花梨木大案一张,案上设:青绿周女盉一件、附紫檀座,白玉磬一架、附紫檀架,青花白地瓷双耳宝月瓶一件、附黑漆座。左右靠后檐设:紫檀木雕山水楼台顶柜一对、随锁钥袋,羊角套头戳灯二件,羊角香几灯二对。东西板壁上挂宫训图挂屏二面。地上设:铜火盆一对、随铜丝罩。

        后殿明间正中靠后墙设:南漆罗汉床一张,紫檀木边座铜穿衣镜一架,洋漆椅子六张、随锦椅垫。东次间:南床上设洋漆小案一张,案上设:金星玻璃四方瓶一件、附紫檀象牙架,蓝星玻璃四方瓶一件、附楠木座,霁青葫芦式宝月瓶一件、附花梨座。北边设楠木格一对,格上设:水仙花玻璃盆景一件,附花梨木座,油珀水盛一件、附洋漆座,铜掐丝珐琅梅瓶一件、附紫檀座,水晶笔山一件、附紫檀座,宜兴挂釉瓷壁瓶一件、附紫檀座,宣窑青花白地单耳花浇一件、附花梨座。蓝五彩玻璃瓶一对、附紫檀座,厂官釉葫芦瓶一件、附乌木座,均釉瓷虎花插、附黄杨木座,均釉瓷花插一件、附紫檀座,宜兴五彩葫芦一件、附洋漆座,五彩铜桃式壶一件、附紫檀座,水晶双螭水盛一件、附象牙座,红花洋瓷罐一件、染红象牙座,宜兴金寿字双耳瓶一件、附洋漆座,五彩瓷行龙盖、附夹纸座,孔雀石笔抻一件、附花梨座,汉玉狮子一件、附紫檀座,哥釉六角玲珑炉一对、附紫檀座,水晶双桃一件、染绿象牙座,菜玉桃式笔洗一件、附紫檀座,墨晶仙人笔山一件、附紫檀座,玛瑙杯镀金盘一份、铜盖珊瑚顶。花梨木案一张,案上设:厂官釉蒜头瓶一件,洋铜方鼎一件、花梨木盖座嵌玉,洋瓷花瓶一件,内插瓷珐琅如意一柄、附紫檀座,南漆面斑竹杌子二张、随锦垫。东进间,南床上设洋漆小格一对,格子上设:青绿双耳米一件、花梨盖座嵌玉,牛油石插屏一件、附紫檀木座,汉玉花插一件、附花梨座,定窑碗一件、附花梨座,豆青瓷菊花碟一件、附夹纸座,汝釉瓷罐一件、附紫檀座,古铜炉一件、附花梨盖座嵌玉,西洋《海蛤谱》四册,填漆案一张。西次间靠后墙设花梨木雕龙顶柜一对,随锁钥袋四分。西进间,面东宝座上设:御笔金字小围屏一架,五彩龙黄锦迎手靠背座褥一份、随黄白毡各一。坐左边设洋漆小柜格一件,格上设《御制诗图》一册、黄杨木香几一件,几上设:铜鳅耳炉一件、附花梨座,紫檀匙箸瓶一件、随铜匙箸,洋铜香盒一件、附紫檀座,洋漆格子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插瓶一件,附夹纸座,铜香米一件、铜座,黄玻璃八角瓶一件,白玉莲花篮一件、附紫檀木架,水晶砚山一件、附紫檀座,寿山石罗汉一件,柏木嵌玻璃套盒一对,缠丝玻璃花浇一件、附黑漆座,青绿兽耳腰圆炉一件、附紫檀座,琦寿长春白石盆景一件、附花梨座,白石盆一件、附紫檀座,玲珑绿瓷罐一件、附紫檀座,霁红瓷花瓶一件,青花白地瓷瓶一件、附锦座,玻璃花卉插屏一架、紫檀边座。左边设:铜珐琅嵌青玉花篮一件、附紫檀座,楠木痰盒一件,洋漆格子一件,上设象牙西洋盒一件,白玉璧一件,青绿小双环瓶一件、附紫檀座,铜香炉一件、附楠木座,玉连环葫芦式仙人壶一件、附紫檀座,铜掐丝珐琅卍字鼎一件、蜜腊顶,英石山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狮子一件、附花梨座,绿花套紫花玻璃瓶一件、附紫檀座,芝集邮册福寿瓷景一件、附紫檀座,青花白地瓷盆一件、附花梨座,汝釉双耳炉一件、紫檀盖座嵌玉,铜鼎炉一件、铜座,朱砂石一块、附紫檀座。花梨镶洋漆桌一件,桌上设:铜炉一件、附铜木座,铜掐丝珐琅宝月瓶一件、附紫檀座,紫英石山子一件、附花梨木座,霁红瓷瓶一件、附洋漆座。黑漆翘头案一张,案上设:青绿三足鼎一件、花梨盖座嵌玉,玻璃插屏一件、花梨边座,均釉三阳三泰瓶一件,内插紫檀嵌玉如意一柄、洋漆座。地下设铜火盆一对。(见《储秀宫陈设档,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日立》原藏故宫博物院,现藏第一历史档案馆)

        漪澜堂明间面北设楠木包镶床一张,上铺红白毡二块,红猩猩毡一块,藤凉席一领,香色缎边黄地红花毡一块,石青缎边红锦缎座褥靠背迎手一分,随葛布套一分,黄缎堆花座褥一分,紫檀嵌玉如意一柄,玻璃容镜一面方琮画,填漆痰盒一件,回子刀一把、铁鞘嵌松石珊瑚。左右设紫檀炕桌一对,左案上设:实录内摘出清语一套,官釉铜镶口纸槌瓷瓶一件、附紫檀座,墨一匣。右案上设竹笔筒一件、附紫檀座,内插紫檀嵌玉如意一柄、笔二支、扇一柄,汉白玉水盛一件、附紫檀座,青玉砚一方、附紫檀座,白玉墨床一件紫檀座、朱一锭,青花白玉兽耳吉利瓶一件、附紫檀座。床上后面设御制白塔山背面记围屏一座,八扇。床罩外左右挂黑漆金字挂对一副。地下安铜掐丝珐琅炉鼎一对、附紫檀座。

        东次间面西设楠木包镶床一张(上铺同前楠木包镶床上的铺设和器物,从略)。左右设:填漆小竖柜一对同,紫檀边波罗漆炕桌一对。左案上设:红花白地瓷冠架一件、附紫檀座,《御纂春秋直角》二套,哥窑瓷葵瓣盘一件、附紫檀座。右案上设宋黄庭坚像砚一方、附紫檀匣,青玉墨床一件、朱一锭、附紫檀座,哥窑瓷水盛一件,珊瑚匙、紫檀座,钱堆城临苏轼尺牍册。西次间罩内挂紫檀边掐丝珐琅挂屏一对。

        东里间面东设楠木包镶床一张(上铺同前楠木包镶床上的铺设器物,从略)。地下面西设紫檀边镶木硝石琴桌一张,桌上设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册。地平铺黄地红花羊毛毯一块,(左分右刂)做。

        西里间面东设楠木包镶床一张(上铺同前楠木包镶床上的铺设器物,从略)。紫檀炕桌一张,案上设红花白地瓷冠架一件、附紫檀座,紫檀长方匣一对,内盛乌木边骨画扇二十柄、董诰字,棕竹边金面字画扇二十柄、王杰字。案下设御判诗册。紫檀炕案一张。案上设自鸣钟一架,钦定淳化阁帖二匣十册。地下铺黄地红花羊毛毯一块。左右设铜火盆一对、黑漆木架。

        西进间面南设土木包镶床一张(上铺同前楠木包镶床上的铺设器物,从略)。左右设紫檀格一对。格上设《大清会典》四套,《大清会典事例》十四套。地下设紫檀案一张。案上设青绿蝠云三足鼎一件、紫檀盖座嵌玉顶,青花白地瓷撞罐一件、紫檀座,霁青白花瓷梅瓶一件、附紫檀座,《钦定旧五代史》一部四套。地罩外面东设铜掐丝珐琅长方火盆一件,有盖,紫檀座,玻璃画孔雀挂屏一件,红雕漆绣墩四件、随绿绣花垫。地面铺黄地红花羊毛毯一块。

        南里间面东设楠木包镶床一张(上铺同前楠木包镶床上的铺设器物,从略)。玉鸠竹一支。东边设紫檀小炕案一张,案上设红花白地瓷冠架一件、附紫檀座,《御制白居易新乐府》二函,《御制全韵诗》二函。案下设《御制全韵诗》五册。地下设紫檀边瘿木心琴桌一张。桌上设《延清堂帖》二套,哥窑双管瓶一件、附紫檀座,紫檀葫芦盒一对,内盛墨二锭。地下设三足铜火盆一件,黄地红花羊毛毯一块,通油绸夹帘一架,皱绸硬帘一架,挂灯三对,石青缎帘刷一件,桌灯二对。院内左右案铜掐丝珐琅长方炉一对、附石座,烧古铜兽耳双灯环瓶一对、附石座。(见《漪澜堂陈设档,嘉庆十二年三月日立》原藏故宫博物院,现藏第一历史档案馆)

    • 家园 [文摘]作者家捐赠家具目录

      作者在为《中国古代家具》作的序中回答朋友们的问题:作者家先后庋藏古代家具有多少?现在都在什么地方?作者家于1954年、1976年两次遵父母遗嘱将家藏珍品,先后捐赠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在、浙江省博物馆。在《介祉堂书画器物目录》中,单古代家具一项计:

      紫檀鼓式绣墩

      黄花梨卷足榻

      雕云芝漆椅

      楠木独板大架几案一对

      紫檀大画案

      紫檀喷面大画案

      紫檀四面平螭纹长方大画桌(成国公藏)

      紫檀雕古玉珮纹大架几案

      黄花梨镶嵌楠木瘿宝座

      紫檀藤面大方凳二对

      清乾隆

      紫檀雕莲瓣纹束腰长桌

      紫檀雕云蝠开光卷足大书案

      紫檀束腰雕夔纹足踏

      紫檀雕番莲卷叶纹绣墩

      紫檀方几一对

      紫檀三屏背藤面椅二对

      紫檀半月桌

      紫檀桦面方炕桌

      紫檀长方几

      红木交椅一对

      紫檀桦木面炕地两用活足方桌

      紫檀官帽椅一对

      紫檀长方炕桌

      红木小炕桌

      紫檀雕灯笼纹方足踏

      紫檀三屏桦木背大椅

      紫檀波罗漆面条桌

      紫檀桦瘿面铜镀金包角圆腿长方桌

      红木直背大方椅二对

      红木方桌

      红木三屏背大椅

      红木藤面椅

      红木条桌

      紫檀方桌

      紫檀双鱼仿古玉纹官帽椅一对

      紫檀叠落式六足大画桌

      紫檀嵌白玉背卷足宝座

      紫檀长方脚踏

      紫檀翘头爵足案

      紫檀方桌

      紫檀竹节纹腿大方凳

      紫檀小条卓

      紫檀大方几

      紫檀绳纹圈枨大方凳二对

      紫檀雕蝠磬螭纹大罗汉床

      紫檀雕夔纹长方炕桌

      紫檀黑光漆里彩画描金博古格

      紫檀光素大柜一对

      红木镶大理石面书桌

      红木三屏背大椅

      紫檀长方炕桌

      紫檀绦环枨炕案一对

      紫檀几式柜

      红木长方抽屉桌

      紫檀方桌

      鸡翅木条旧式

      红木镶大理石圆桌

      红木镶大理石扇面凳四对

      紫檀大圆凳

      紫檀方桌

      紫檀大扶手椅一对

      紫檀条桌

      楠木画柜(内樟木抽屉)

    • 家园 朱家溍,是我家乡人啊~
    • 家园 【文摘】《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附:故宫藏画珐琅目录

      《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附:故宫藏画珐琅目录

      故宫藏瓷中,瓷胎画珐琅的原藏处——端凝殿左右屋内,共有四百件,另有乾隆款瓷胎洋彩六十一件和很多铜胎画珐琅未列在四百件内。这些瓷胎珐琅器每一件或两三件盛一木匣,匣内糊囊,匣盖上刻填色品名。这是瓷胎画珐琅惟一的数量最大、品种最多的集中点。据造办处匣裱作日记档载,这一批瓷胎画珐琅,自乾隆三年九月始,陆续配制楠木匣,珍藏在乾清宫。有一本《乾清宫珐琅、玻璃、宜兴瓷胎陈设档》,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每页有“内务府广储司”骑缝印,墨笔楷书全部品名件数。这本档册中,除最末一行无具体品名的各样珐琅器六十七件下贴有黄签,写着每年陆续赏给蒙古王公、达赖、班禅及各属国国王,已经注销外,其余所开列的全部品名、件数都和现存实物完全相符,说明三百年来这批精品一直保存完整。

      1、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黄地大碗。康熙年制(二件)

      2、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红地茶碗。康熙御制(二件)

      3、瓷胎画珐琅西番花红地盒。康熙御制(一件)

      4、瓷胎画珐琅菱盘。康熙御制款(一件)

      5、瓷胎画珐琅四季花蓝地磬口碗。康熙御制,堆料款。有盖。(一件)

      6、瓷胎画珐琅宫碗。康熙御制。有盖。(一件)

      7、瓷胎画珐琅菊花白地小瓶。无款,有盖。(一件)

      8、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茶碗。康熙御制。有盖。(四件)

      9、瓷胎画珐琅西番莲黄地盅。康熙御制。有盖。(一件)

      10、瓷胎画珐琅花卉碗。康熙御制。有盖。(一件)

      11、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盖碗。康熙年制。(二件)

      12、宜兴胎画珐琅盖碗。康熙年制。(一件)

      13、宜兴胎画珐琅菊花茶碗。康熙御制。(二件)

      14、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康熙御制。有座、盒。(一件)

      15、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盖碗。康熙年制。(一件)

      16、宜兴胎画珐琅壶。康熙年制。(一件)

      17、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盖碗。康熙年制。(二件)

      18、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壶。康熙年制。(一件)

      19、宜兴胎画珐琅花卉茶壶。康熙御制。(一件)

      20、宜兴胎画珐琅盖盅。康熙御制。(一件)

      21、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盖碗。康熙年制。(二件)

      22、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康熙御制。(一件)

      23、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盖碗。康熙御制。(二件)

      24、玻璃胎画珐琅牡丹蓝地胆瓶。康熙年制。(一件)

      1、瓷胎画珐琅眉寿长春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瓷胎画珐琅五伦图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3、瓷胎画珐琅芝仙祝寿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4、瓷胎画珐琅节节双喜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5、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6、瓷胎画珐琅绿竹长春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7、瓷胎画珐琅眉寿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8、瓷胎画珐琅石榴花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9、瓷胎画珐琅茶梅花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0、瓷胎画珐琅锦堂春富贵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1、瓷胎画珐琅青绿山水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2、瓷胎画珐琅虎丘山水景白地大宣布免除。雍正年制。(二件)

      13、瓷胎画珐琅时时报喜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4、瓷胎画珐琅墨牡丹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5、瓷胎画珐琅玉堂祝寿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6、瓷胎画珐琅五色菊花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7、瓷胎画珐琅青山水白地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8、瓷胎画珐琅九莲献瑞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19、瓷胎画珐琅花卉绿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0、瓷胎画珐琅榴开百子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1、瓷胎画珐琅寿山福海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22、瓷胎画珐琅诸子百家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23、瓷胎画珐琅祝寿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4、瓷胎画珐琅五色牡丹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25、瓷胎画珐琅墨山水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6、瓷胎画珐琅五色牡丹白地大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7、瓷胎画珐琅墨山水白地宫碗。雍正年制。(二件)

      28、瓷胎画珐琅久安长治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29、瓷胎画珐琅五彩眉寿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30、瓷胎画珐琅杏林春燕白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31、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黄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32、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黄地大碗。雍正年制。(二件)

      33、瓷胎画珐琅绿竹猗猗白地盅。雍正年制。(一件)

      34、瓷胎画珐琅节节双喜白地茶壶。雍正年制。(二件)

      35、瓷胎画珐琅红地花卉茶壶。雍正年制。(二件)

      36、瓷胎画珐琅节节长春白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37、瓷胎画珐琅青山白地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38、瓷胎画珐琅时时报喜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一件)

      39、瓷胎画珐琅四季花红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40、瓷胎画珐琅黄地酒盅。雍正年制。(二件)

      41、瓷胎画珐琅墨梅花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42、瓷胎画珐琅楸树八哥白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43、瓷胎画珐琅洛阳萱草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44、瓷胎画珐琅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45、瓷胎画珐琅花卉茶盅。雍正年制。(一件)

      46、瓷胎画珐琅青山水白地茶壶。雍正年制。(一件)

      47、瓷胎画珐琅黄地花卉六寸盘。大清雍正年制。(二件)

      48、瓷胎画珐琅玉堂富贵白地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49、瓷胎画珐琅黄地梅竹六寸碟。大清雍正年制。(二件)

      50、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51、瓷胎画珐琅红梅花黄地六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52、瓷胎画珐琅西番花六寸盘。雍正年制。(一件)

      53、瓷胎画珐琅黄地梅竹六寸盘。大清雍正年制。(二件)

      54、瓷胎画珐琅黄地山水六寸盘。大清雍正年制。(二件)

      55、瓷胎画珐琅西番花红地茶碗。雍正年制。(一件)

      56、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57、瓷胎画珐琅长春花黄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58、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盅。雍正年制。(二件)

      59、瓷胎画珐琅碧桃花白地六寸盘。雍正御制。款内系玉堂富贵花样。(二件)

      60、瓷胎画珐琅荣华富贵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1、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2、瓷胎画珐琅绿竹长春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3、瓷胎画珐琅黑地白梅花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4、瓷胎画珐琅青地白梅花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5、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红地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66、瓷胎画珐琅黄地花卉六寸盘。大清雍正年。(二件)

      67、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68、瓷胎画珐琅山水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69、瓷胎画珐琅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70、瓷胎画珐琅芝兰祝寿黄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71、瓷胎画珐琅黄剌梅花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72、瓷胎画珐琅万寿长春白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73、瓷胎画珐琅白梅红地三寸碟。雍正年制。(四件)

      74、瓷胎画珐琅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雍正御制。(二件)

      75、瓷胎画珐琅绿地兰花六寸碟。雍正年制。(一件)

      76、瓷胎画珐琅红白梅花黄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77、瓷胎画珐琅节节长春绿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78、瓷胎画珐琅夫荣妻贵白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79、瓷胎画珐琅白地墨梅花六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0、瓷胎画珐琅绿竹猗猗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1、瓷胎画珐琅黄地白里墨山水六寸盘。大清雍正年制。(二件)

      82、瓷胎画珐琅桃花绿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3、瓷胎画珐琅白梅花红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4、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5、瓷胎画珐琅绿竹红地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6、瓷胎画珐琅花卉酒盅。雍正年制。(一件)

      87、瓷胎画珐琅玉堂富贵白地四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88、瓷胎画珐琅松竹梅六寸盘。雍正年制。(一件)

      89、瓷胎画珐琅芝兰祝寿白地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90、瓷胎画珐琅虞美人花白地三寸碟。雍正年制。(二件)

      91、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二件)

      92、瓷胎画珐琅绿竹长春白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93、瓷胎画珐琅石榴花白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94、瓷胎画珐琅玉堂富贵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二件)

      95、原瓷胎画珐琅萱花白地盅。雍正年制。(按原瓷胎指的是以旧脱胎填白釉挂彩的)(二件)

      96现瓷胎画珐琅萱花剪秋萝葱绿地盅。雍正年制。(按现瓷胎指的是新烧造的脱胎填白挂彩的)(一件)

      以上三件原共盛一匣。

      97、瓷胎画珐琅墨竹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一件)

      98、瓷胎画珐琅黄地芝仙祝寿茶盅。雍正年制。(一件)

      99、瓷胎画珐琅蜀葵花白地茶碗。雍正年制。(二件)

      100、瓷胎画珐琅墨梅花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二件)

      101、瓷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红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102、瓷胎画珐琅青山水白地六寸盘。雍正年制。(二件)

      103、瓷胎画珐琅绿竹红梅绿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104、瓷胎画珐琅眉寿白地茶盅。雍正年制。(二件)

      105、瓷胎画珐琅黄菊花白地盅。雍正年制。(二件)

      106、瓷胎洋彩红地团花山水膳碗。雍正年制。(二件)

      1、瓷胎画珐琅山水人物大碗。乾隆年制。(二件)

      2、瓷胎画珐琅花卉茶碗。乾隆年制。(一件)

      3、瓷胎画珐琅山水楼阁白地宫碗。乾隆年制。(二件)

      4、瓷胎画珐琅四季花红地宫碗。乾隆年制。(二件)

      5、瓷胎画珐琅白地紫云龙大碗。乾隆年制。(二件)

      6、瓷胎画珐琅山水人物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7、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大碗。乾隆年制。(二件)

      8、瓷胎画珐琅花卉茶盅。乾隆年制。(一件)

      9、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10、瓷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双耳梅瓶。乾隆年制。(二件)

      11、瓷胎画珐琅黄地白里菊花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12、瓷胎画珐琅芦雁白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13、瓷胎画珐琅红白番花盅。乾隆年制。(二件)

      14、瓷胎画珐琅绿竹蓝地三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15、瓷胎画珐琅富贵长春白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16、瓷胎画珐琅白番花红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17、瓷胎画珐琅红山水绿地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18、瓷胎画珐琅番花寿字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19、瓷胎画珐琅人物方瓶(内含金水杓一件)。乾隆年制。(一件)

      20、瓷胎画珐琅葫芦马挂瓶。乾隆年制。(二件)

      21、瓷胎画珐琅三友红地三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22、瓷胎画珐琅三友白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23、瓷胎画珐琅山水人物白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24、瓷胎画珐琅如意交泰瓶。乾隆年制。(二件)

      25、瓷胎画珐琅人物茶壶。乾隆年制。(二件)

      26、瓷胎画珐琅白地山水瓶。乾隆年制。(二件)

      27、瓷胎画珐琅人物梅瓶。乾隆年制。(二件)

      28、瓷胎画珐琅红地白梅花胆瓶。乾隆年制。(二件)

      29、瓷胎画珐琅白地梅花胆瓶。乾隆年制。(二件)

      30、瓷胎画珐琅白番团花红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31、瓷胎画珐琅人物观音瓶。乾隆年制。(二件)

      32、瓷胎画珐琅白地人物瓶。乾隆年制。(二件)

      33、瓷胎画珐琅绿竹红梅绿地六寸盘。乾隆年制。(二件)

      34、瓷胎画珐琅人物双管瓶。乾隆年制。(二件)

      35、瓷胎画珐琅寿山福海磬口瓶。乾隆年制。(二件)

      36、瓷胎画珐琅芝兰祝寿黄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37、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四寸碟。乾隆年制。(四件)

      38、瓷胎画珐琅山水楼阁蒜头瓶。乾隆年制。(二件)

      39、瓷胎画珐琅人物双管瓶。乾隆年制。(二件)

      40、瓷胎画珐琅四季花卉观音瓶。乾隆年制。(二件)

      41、瓷胎画珐琅尧民土酿茶碗。乾隆年制,太平盛世款。(二件)

      42、瓷胎画珐琅红地白花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43、瓷胎画珐琅紫地花卉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44、瓷胎画珐琅合欢盖罐。乾隆年制。(一件)

      45、瓷胎画珐琅禽鸟梅花瓶。乾隆年制。(二件)

      46、瓷胎画珐琅仙山楼阁胆瓶。乾隆年制。(二件)

      47、瓷胎画珐琅海棠式葵花白地梅瓶。乾隆年制。(二件)

      48、瓷胎画珐琅白地兰花瓶。乾隆年制。(二件)

      49、瓷胎画珐琅蝴蝶红地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50、瓷胎画珐琅花鸟三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51、瓷胎画珐琅双带耳瓶。乾隆年制。(一件)

      52、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53、瓷胎画珐琅红叶八哥白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54、瓷胎画珐琅三秋花白地三喜瓶。乾隆年制。(二件)

      55、瓷胎画珐琅白番花蓝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56、瓷胎画珐琅江山万代红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57、瓷胎画珐琅白地桃柳蒜头瓶。乾隆年制。(二件)

      58、瓷胎画珐琅人物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59、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黄地茶碗。乾隆年制(无圈料款)。(二件)

      60、瓷胎画珐琅葵花白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61、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绿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62、瓷胎画珐琅绿竹诗意白地酒盅。乾隆年制(无圈款)。(二件)

      63、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白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64、瓷胎画珐琅红地白花双耳瓶。乾隆年制(无圈款)。(二件)

      65、瓷胎画珐琅红龙白地酒盅。大清乾隆年制(双方圈)。(一件)

      66、瓷胎画珐琅祝寿长春白地酒盅。大清乾隆年制(无圈款)。(二件)

      67、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蓝地茶碗。乾隆年制。(二件)

      68、瓷胎画珐琅五色番花黑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69、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蓝地茶盅。乾隆年制。(二件)

      70、瓷胎画珐琅洋红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71、瓷胎画珐琅三阳开泰长方盒。乾隆年制。(一件)

      72、瓷胎画珐琅白地兰花双耳瓶。乾隆年制。(一件)

      73、瓷胎画珐琅长春花蓝地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74、瓷胎画珐琅红地白里山水六寸盘。乾隆年制。(二件)

      75、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白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76、瓷胎画珐琅三果盅。乾隆年制。(二件)

      77、瓷胎画珐琅牡丹花黄地葫芦瓶。乾隆年制。(二件)

      78、瓷胎画珐琅白地青花如意盅。乾隆年制。(十件)

      79、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蓝地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80、瓷胎画珐琅人物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81、瓷胎画珐琅四季花绿地四寸碟。乾隆年制。(二件)

      82、瓷胎画珐琅四季花白地酒盅。乾隆年制。(二件)

      83、瓷胎画珐琅白地红花如意盅。乾隆年制。(十件)

      84、瓷胎画珐琅人物双耳瓶。乾隆年制。(二件)

      85、瓷胎画珐琅花鸟靶盅。乾隆年制。(二件)

      86、玻璃胎画珐琅八楞瓶。乾隆年制。(一件)

      87、玻璃胎画珐琅葫芦花插。乾隆年制。(一件)

      88、玻璃胎画珐琅花卉三喜梅瓶。乾隆年制。(一件)

      -----------------------

      故宫俺虽然去过,可那都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而且当时很多馆室都没开放,藏品什么的几乎没看到,只沿着中轴线走了一趟,看了一堆的房子。以后有朋友去故宫的话,替我去看一眼这些精美的画珐琅器吧!

    • 家园 【文摘】故宫藏禁毁书目(二)

      ○潜确居类书 一百二十卷 见抽毁书目

      明陈仁锡纂辑。明崇祯三至五年徐观我刻本。四十册。书口、书签题潜解类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同,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中为卷页、类名,下为目名,前有自序及(上隐下木)旨,(上隐下木)旨有“潭城儒士徐观我氏梓以公世敦请较阅……”等语。其中卷十一、九边,卷十四、四夷抽毁。

      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天启壬戌(二年)进士,事具明史文苑传。又一部。

      ○博物典汇 二十卷 见全毁书目

      明黄道周撰。明崇祯八年刻本。十二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

      是书以天文、历象、礼制、物用等七十标目,系以子目,略如文献通考之例而详于有明一朝。皇清开国方略引用是书奴酋传中事颇多。

      黄道周,明漳浦县人,天启壬戌(二年)进士,崇祯初官右中允,明亡殉国。卷前有崇祯乙亥蒋德璟序。蒋德璟,晋江人,天启进士,崇祯间累官礼部尚书。

      ○王氏存笥稿 二十卷 见违碍书目

      明王维桢撰。明嘉靖四十年潘儯刻本。八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嘉靖戊午孙升序、嘉靖丁巳郑本立序、辛酉杨一鹗撰刻存笥跋。卷端有左辅王维桢著、门生豫章潘儯校刊,版心有记录“江济刊、陈添福、蔡太刊……”等刻工名氏。四库总目别集存目四著录。

      王维桢,华州人,字元宁,嘉靖十四年进士累官南京国子监祭酒。

      ○震川先生文集 二十卷 见全毁书目

      明归有章撰。明万历二年归道传刻本,六册。又一部,四册。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黑口,上 下黑鱼尾,四周双边。前有万历甲戌蒋以忠序,谓“震川先生既殁之明年,其从弟太学生道传裒先生遗文来南谋寿诸梓,俾余校阅,且属序之……”。“先生之文始刻于建州,又刻于玉峰,俱未备,是集得文三百五十篇,列为二十卷……”云云。书末有归有光之族孙归泓跋。

      四库总目别集二十五著录震川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为其曾孙庄所订。

      ○归先生文集 三十二卷附录一卷 见全毁书目

      明归有光撰。明万历四年翁良瑜雨金堂刻,崇祯八年归昌世重印本。四册。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双边,版心有“雨金堂”三字。

      前有万历丁亥陈奎归太仆集序、万历戊子陈文烛序、崇祯乙亥孙男昌世跋、万历三年周诗归先生文集小引,王锡爵撰墓志铭、目录,卷端前题下署“吴郡归有光著,门人王执礼校”,卷三十一寿序,书中题外集寿序、卷三十二题为归先生外集、附录墓表隆庆壬申归子祜撰、附先君序略,万历癸酉归子祜、子宁编,书末题丙子浙人翁良瑜梓行。

      ○白榆集 二十八卷 见抽毁书目

      明屠隆撰。明万历二十二年程元方刻本。八册。文二十卷,诗八卷。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万历二十一年程涓序,诗集扉页大题“屠赤水先生白榆集诗部”二行,“海阳由溪程氏藏书”一行。四库总目集部别集存目六著录。

      ○钟台先生文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 见抽毁书目

      明田一(亻隽)撰。明万历二十八年福建田元振刻本。八册。传世现存二部。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有黄凤翔序、万历庚子巡抚福建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金学曾阅发校梓,陆志孝校正,门生郭惟清编次。卷末有附录、谕祭文、及入乡贤祠文移,并郭惟清等哭钟台先生诗。后有男元振、元应识语。四库总目别集存目六著录。

      田一(亻隽),大田人,字德万,隆庆中会试第一,授编修。

      ○焦氏澹园集 四十九卷 见全毁书目

      明焦竑撰。明万历三十四年黄云蛟刻本。十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有焦太史序、末署万历丙午冬季通家友弟楚黄耿定力纂。吴梦旸序、陈懿典序、臧尔劝序、许吴儒识语,略述黄云蛟属谢嵩题校入梓云云。版心下方有“戴惟孝刻”四字,上方有“欣赏斋”三字。卷一至三十五为各体文,卷三十六至四十九为各体诗。

      ○锦帆集四卷 解脱集四卷 瓶史一卷 广庄一卷 见抽毁书目

      明袁宏郑撰。明万历三十六至三十八年袁叔度书种堂刻本。五册,又一部。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锦帆集前有万历癸卯钱希言序,末有“吴郡章镛镌”五字,江盈科序。解脱集有陈元素题语,下酉虞淳熙题词,万历癸卯王穉登序。广庄版心下方有“禅悦山房校”五字。白纸精印,绫书衣原装。

      袁宏道,字无学,公安人,万历壬辰(二十年)进士,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潇碧堂集 二十二卷 见应毁书目

      明袁宏道撰。明万历三十六年袁氏书种堂刻本。五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目录后有隶书二行“万历戊申秋日勾吴袁氏书种堂校梓”。

      ○歇庵集 十六卷 见全毁书目

      明陶望龄撰。明万历辛巳王应遴刻本。十六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每半页四周双边。前有黄汝亨序,万历辛巳王应遴歇庵先生文集题辞。卷一至三,赋及各体诗,卷四至十六各体文。

      陶望龄,万历已丑(十七年)进士,事具明史唐文龙传。

      ○何氏万历集 三十卷 见违碍书目

      明何乔远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十二册。半页八行,行二十八字,白口,四周双边。有黄国嵩序,洪有(上助下一)序,云“自戊申抵今四易岁,剞厥先成”,是刻成之年当为万历三十九年。又苏茂相序,林学曾序,皆不著年月。刘洪谟何氏万历集序,谓“万历集者仪部何稚考公新撰著之集也,以出自圣主右文之世,故名曰万历”云云。

      何乔远,字稚考,万历丙戌(十四年)进士,由刑曹晋仪部郎,会岛夷衅起,上疏言兵事,中忌者沮,被谪家居。

      ○庄中孺漆园卮言 十七卷 见抽毁书目

      明庄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八册。传世现存五部。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万历七年黄汝亨序,万历四十年杨守勤序,版心下有“肖山汤仁写刻”六字。有漆园巵言总目,下人赋、诗、文启、政、学各部目录。四库总目集部别集存目七著录二十四卷。

      庄起元,武进人,字中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浦江令。

      ○徐文长文集 三十卷 附四声猿一卷 见抽毁书目

      明徐渭撰。袁宏道评点。明万历四十二年钟人杰刻本,六册,又一部,卷二第十六页缺。又二部,四声猿缺。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小字 同,白口,四周单边。前者黄汝亨序,万历四十二年虞淳熙序,钟人杰引。四库总目别集存目五著录。

      ○赐闲堂集 四十卷 见抽毁书目

      明申时行撰。明万历年刻本。二十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上下单边,白口。序后镌“古吴章镛刻”。有李维桢序,冯可时序,焦竑序(万历四十四年),邹元标序。四库总目集部别集存目五著录。

      申时行,长洲人,字汝默主,嘉靖进士,授修撰,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

      ○缑山先生集 二十七卷 见抽毁书目

      明王衡撰。明万历四十五年唐时升刻本。十二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丁巳陆广明撰王缑山太史集序,丙辰冯时可序,陈继儒序,唐时升刻本序。卷一之五诗词,卷六之二十七各体文。四库总目别集存目六著录。

      王衡,字辰玉,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珂雪斋集 三十九卷 见抽毁书目

      明袁中道撰。明万历四十六年自刻本。十九册。传世现存四部。珂雪亝前集,二十四卷。外集,十五卷。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下有刻工名氏,黄应义、黄行素。前有万历四十六年袁中道序。

      袁中道,字子修,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历国子博士,南京礼部郎中卒,袁宏道弟。

      ○新刻吕心吾先生文集 十卷 见抽毁书目

      明吕坤著。明万历王凤翔刻本。六册。传世现存四部。是书亦名云伪斋文集。半页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乔胤序,万历四十五年朱国桢序。卷端有男知畏类编,金陵王凤翔刊,宁陵吕坤叔简甫著。是编有表、笺、策问、碑记、诗歌等类,扉页有“刻宁陵新吾先生文集”十字,及“石城王荆岑督刊”七字。四库总目集部别集存目六著录云伪斋文集十卷。

      吕坤,宁陵人,字叔简,号心吾,万历进士,历官山西巡抚。

      ○睡庵文集 二十卷 诗集十一卷 见全毁书目

      明汤宾尹撰。明万历年刻本。八册。存文集二十环状子。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万历庚戌郭正域序,万历壬寅梅守箕序,万历辛亥汤显祖序。版心下有刻工名氏徐祥、徐凤祥、汪耿、刘质、刘孝等。校字不避讳,刻版当在万历末年。卷端睡庵稿,目录前睡庵文集题签同。

      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乙未(二十三年)进士。

      ○续刻杨太史家藏文集 八卷 见全毁书目

      明杨起元撰。明万历年刻本。八册。是书又名杨太史文集。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黑鱼尾,四周双边。前有刘建元撰“杨太史文集序”,是集卷一之七为各体文,卷八为各体诗。

      杨起元,字贞俊,万历丁丑(五年)进士,明史儒林传附载王畿传。

      ○白苏斋类集 二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袁宗道撰。明万历年自刻本。六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无行格,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姚士麟序。卷一之六古今体诗,其余为各类文。版心上方有“白苏斋集”,卷端题白苏斋类集。

      袁宗道,公安人,边际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至右庶子,有白苏斋集。

      ○梨云馆类定袁中郎全集 二十四卷 见抽毁书目

      明袁宏道撰。明万历周文炜大业堂刻本。二十四册。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单边,无行格。前有江进元、虞长孺、陈继儒等序,虞序为万历二十五年。扉页有“周衙大业堂刊”牌记,卷下有“南雍周文炜如山镌”。四库总目别集存目六有袁中郎集。

      袁宏道,宗道弟,万历进士。

      ○隐秀轩集 三十三卷 见全毁书目

      明钟惺撰。明书林近圣居刻本。六册。诗十卷,文二十三卷。半页八,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天启十年沈春泽序,言及刻书事。以千字文排列卷次。扉页有“钟伯敬先生全集”七大字,下有“书林圣居重校定二刻新板”十一字,左有“一集诗”“一集文”“隐秀轩原本”十一字。

      钟惺字伯敬,竟陵人,万历庚戌(三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佥事。

      ○文太青先生全集 五十三卷 见违碍书目

      明文翔凤批发价。明万历刻本。四册。存南极篇二十二卷,东极篇四卷。半页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同,白口,四周单边。

      南极篇有江门稿、一星稿均为杂著,书口上有“南极篇”三字,下方镌“江门稿”“一星稿”各三字。第八宗至十四宗为箓文。东极篇第一之第三,海云集诗稿,第四日门稿为各体文。书口上亦刻“东极篇”,下刻“海云集”“日门稿”等字,文翔凤天瑞号太青,三水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四库总目集部别集存目六著录。

      ○李氏焚书六卷

      明李贽撰,焦竑批点。明闵氏刻朱墨套印本。四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四周单边,无行格,白口。前有澹园焦竑题语。陶湘闵版书目列入此书,但无闵氏序跋。

      李贽,河南新安人,明万历五年进士。

      又一部,亦明刊本。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无行格,白口。有陈澄圣序。

      ○镌苍霞草 十五卷 见违碍书目

      明叶向高撰。明刻本。八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有郭正域序。有论、疏、序、颂、赋、记、碑、墓专铭等各体文。版心上有“叶进卿苍霞草”六字。

      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

      ○虞德园先生集 二十五卷 见全毁书目

      明虞淳熙撰。明天启三年刻本。十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有张师绎序、天启癸亥李日华序、黄汝亨序。是书有序、记碑、墓志铭、行状……二十类。版心上方有“瓘务山馆”四字。

      虞淳熙,字长孺,钱塘人,万历癸未(十一年)进士,官至吏部稽勋司郎中。

      ○寓林集 三十二卷 诗 六卷 见违碍书目

      明黄汝亨撰。明天启四年自刻本。二十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前有天启十年顾起元、张师绎、陈继儒、李光元序及天启四年自序,诗集前又有李日华天启四年序。目录页前有寓林集校文姓氏,门人婿侄男外孙等名。文集卷端题“寓林集”,诗文目录分列,文集目录版口亦题“寓林集”。

      黄汝亨,字贞文,仁和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参议。

      ○宝日堂初集 三十二卷 见全毁书目

      明张鼐撰。明崇祯十年刻本。二十册。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四周单边,白口,版心下镌刻工名氏“云间施叔美刻”,“金泰卿写、顾循旸刻”。有崇祯年许维新序云:“是初集也刻于崇祯已巳,嗣后当有续刻”。

      张鼐字世调,华亭人,万历甲辰(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

      ○檀园集 十二卷 见应毁书目

      明李流芳撰。清康熙二十八年重刻本。二册。半页九行,行十八字,上下单边,白口。前有徐秉义康熙已巳重刻序、崇祯二年谢三宾序、犹子宜之后跋。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二十五著录。

      李流芳,嘉定人,字茂宰,万历间举人。

      ○陈太史无梦园初集 十四卷 见全毁书目

      明陈仁锡撰。明崇祯六年张叔籁刻本。二十册。又二部。半页九行,行十八字,白口,无鱼尾,左右双边。前有崇祯六年陈仁锡自序,扉页有“大姚陈衙藏,翻刻千里必究”牌记(这大概是维权意识在中国古代的萌芽?!),另有“张叔籁梓行”一行。是书分十四集,前六集卷端不题书名,但目录题“陈太史无梦园×集”,后十余集题“陈太史无梦园初集”,序及扉页亦题“无梦园初集”,版口及封面题“无梦园集”。

      陈仁锡,长洲人,字明卿,天启二年进士,授编修。

      ○太乙山房文集 十五卷 见全毁书目

      明陈际泰撰。陈孝逸论,一卷。陈孝逸撰。明崇祯六年李琦刻本。十二册。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张采序、张溥序、崇祯六年程弘基序。是编十五卷为各体散文。陈孝逸为陈大士之子。扉页大题“陈大士文集”五字,右方有“张受先、周介生两先生阅定”。钤“本衙藏版翻者千里必究”朱印一。(维权!又见维权!!)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崇祯甲戌(七年)进士。见明史文苑传。

      ○两洲集 十卷 见全毁书目

      明吴时行撰。明崇祯年月华阁刻本。八册。传世现存四部。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崇祯甲戌程策序,序后有“黄伯符刻,黄仲开书”八字,崇祯乙亥金声序、孙调元序。三序均未及刻书事。是编卷一至二各体诗、赋,卷二之十各体文。扉页大题“两洲山人集”,“初刻月华阁藏板”,钤“月华阁”印。

      吴时行,字与偕,崇祯时官开封府知府。

      ○金正希先生文集辑略 九卷 见违碍书目

      明金声撰。清初刻本。四册是书又名金太史集。半页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崇祯甲申熊开元序,序后有“新安程定之刻”六字。版心上方有“金太史集”四字。此书辑其中式以后之策、论、疏、启、记、传等各体文。

      金声,直隶休宁县人,崇祯元年进士。

      ○鸿宝应本 十七卷 见全毁书目

      明倪元璐撰。明崇祯年刻本。六册。半页八 ,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单边。前有崇祯壬午黄道周序、陈子龙序、周铨序。卷端署明上元倪元璐著。四库总目别集二十五著录倪文贞集十七卷云“崇祯丙子以国子监祭酒归里,裒辑所作名曰鸿宝应本”云云。

      倪元璐,上虞人,号鸿宝,天启二年埋,授编修。

      ○曹允大诗草 五卷 见抽毁书目

      明曹勋撰。清顺治年刻本。四册。传世仅此一部。诗一卷、存笥一卷、行笈一卷、南溪诗草一卷、东干诗草一卷。半页七行,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白口。东干诗草卷首有崇祯甲申曹学佺序。有自序谓东干诗自丙戌(顺治三年)始,“兹编也,阅戌亥子三年,而余亦年阅六十矣”。则此庥当刻于顺治五年之后,文内“玄”字不避讳。南溪诗草前有自序,其诗已叙及顺治二年,诗前有崇祯二年方拱乾、陈继儒等序。诗卷端题“存笥”及“行笈”二名,目录题“诗目”,不分卷,封面题“诗稿”,函套题“曹娥雪诗”

      曹勋,字允大,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崇祯元年进士。

      以下为四库全书撤出之书(见应毁书目)

      ○南北史全注 一百九十一卷

      明李清撰。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七十四册。存一百八十七卷(缺三十三至三十五、一百七十二卷)。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朱丝栏,墨笔楷书,四周双边,白口,卷端及版心上方均有“钦定四库全书”,每册卷首均钤“古稀天子之宝”,末钤“乾隆御览之宝”。卷端有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总纂官纪昀等撰“南北史全注提要”,次为李清撰原序。白封皮、黄题签。此书原为四库收录,又“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

      又一部:存六十一册,存一百七十二卷,存卷三至十五、十八至二十、二十五至二十七、三十六至四十七、五十一至九十八、一百零二至一百零七、一百十一至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三至一百三十五、一百三十九至一百七十一、一百七十六至一百八十五、一百八十八至一百九十一。

      ○南唐书合订 二十五卷

      明李清撰。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撤出本。六册。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卷端及版心上方均有“钦定四库全书”,每册首卷钤“古稀天子之宝”,末钤“乾隆御览之宝”,并签署总校官编修及校对监生名氏,全本为蓝绸封面,另二部纸面毛订。此书原为四库收录,“又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

      又二部:存各四册,二十一卷,五至二十五。

      ○闽小纪 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撤出本。二册。八行二十一字,白口,朱鱼尾,四周双边,前有提要,卷端有江南督粮道周亮工撰一行,钤“古稀天子之宝”“乾隆御览之宝”,所纪地域属福建省内。已编入四库全书,又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有康熙年赖古堂刻本。

      周亮工,祥符人,字元亮,一字缄斋,又号栎园,明崇祯进士。

      ○国史考异 六卷

      清潘柽章撰。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六册。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白口。前有总纂官纪昀等于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撰国史考异提要,云是书“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以实录补野史及诸家文集碑志考证同异断其是非而攻驳郑晓今言者最多,所考止于洪武、永乐两朝。”功顺堂丛书题此书为潘柽章所撰。为乾隆五十二年四库撤出十一种之一。首末页钤有“古稀天子之宝”“乾隆御览之宝”。每册后扉页里题总校官编修臣吴裕德,编修臣罗修源,校对贡生臣陈煦。

      ○同书 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乾隆四库全书撤出本。存二、四两卷。八行二十一字,白口,朱鱼尾,四周双边。是书载诸史相类之语,以稽考异同,已收入四库全书,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各卷端钤“文津阁宝”,末钤“避暑山庄”玺。另有顺治年刊本传世。

      ○印人传 三卷

      清周亮工撰。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撤出本。一册。头面八行二十一字,白口,朱鱼尾,四周双边。卷首有乾隆五十一年所撰提要,署“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卷末署,“总校官编修吴裕德,编修吴敬舆”,“校对监生马息”。是书为赖古堂印谱中诸人各撰小传,为“四库馆写进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另有篆学琐著本传世。又一部,一册。

      ○书影 十卷

      清周亮工撰。清乾隆五十一年四库全书撤出本。八册。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艰难行进小字行同,按语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卷前有乾隆五十二年三月纪昀等恭校书影提要,版心上方有“钦定四库全书”六字,每册前钤“古稀天子之宝”,册后钤“乾隆御览之宝”。书后 记载总校官编修吴裕德等字样。是书为四库全书收录后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见故宫殿本书库存目著录。康熙六年有因树屋刻本,赖古堂藏版,又一部,八册。又一部,四册。存五卷,存一、三、八至十卷。

      ○读画录 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四库全书撤出本二册。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白口,朱鱼尾,四周双边。卷首有乾隆五十二年四月作提要,署“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是书记明末清初画家七十六人传略,并论其品第。为“四库馆写进,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嗣后有海山仙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书画记 五卷

      8表吴其贞撰。清乾隆年四库全书撤出本。存四卷,二至五。存四册。半页八行,行二十一字,白口,朱鱼尾,四周双边。各卷末署名“总校官编修吴裕德,编修吴敬舆”。卷五卷首钤“古稀天子之宝”,卷末钤“乾隆御览之宝”。是书撰者著录家藏书画,并加品题。为“四库馆写进奉旨撤出”十一种之一,迄无刊本。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据此本印行。又一部,六册,六卷。又一部,四册,存二至五四卷。

      上列为海内孤本,惟在故宫藏书中均有相同抄本一至三部。

    • 家园 坏分子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