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看了Landkid兄的重巡,转贴一篇战列舰的吧----二战各国战列舰比较 -- 掌门大师兄

共:💬32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呵呵
                  家园 想起當年的多拉炮

                  800毫米口徑﹐彈頭重7噸。

                  在下曾經在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見過實物﹐尺寸上讓人感覺象個鍋爐。

                  什麼樣的堅固防護能夠經得住這樣的一擊﹖不管是大和還是衣阿華﹐只要被擊中一炮就報銷。

                  航母時代如果能晚到來三十年﹐一定會出現主炮口徑七八百毫米﹐排水量十幾萬噸的超級戰列艦。

                  大艦巨炮的魅力讓人難以抗拒。

                  • 家园 十年前还有人要重现大舰巨炮

                    新泽西极曾有改装计划,要把后甲板改称平甲板,可以起降海鹞式或直升机,拆除部分副炮,改装大量战斧导弹和方阵高炮,保留前主炮,发射抛射导弹。后来计划无疾而终。

                    与此同时,还有更疯狂的。受苏联基洛夫级的刺激,西方的想象力空前疯狂,要发展4万吨的战列舰,装备大量垂直发射的导弹和406毫米巨炮(发射炮射导弹)。后来当然也是无疾而终。

                    • 家园 激光武器成熟後﹐大艦巨炮會復活的

                      大功率激光器是防空的絕佳武器﹐巨型激光器的成熟將是航空母艦衰亡的開始。就象機槍誕生﹐意味著騎兵的滅亡一樣。能夠裝載這樣武器的戰艦也只有巨型戰艦了。

                      幻想一下。

                      • 家园 我对激光武器一直有点怀疑

                        如果目标上装好多镜子怎么办?

                        • 家园 當年美國在實驗陸基激光器的時候有一個重大的技術難題

                          當年美國曾經計劃使用陸基激光器攻擊衛星。但是﹐在實驗陸基激光器的時候有一個重大的技術難題﹐就是聚焦反射鏡燒蝕問題。一旦反射鏡被燒蝕﹐不但不能攻擊衛星﹐激光器自己先被燒燬。

                          飛行中的飛機和導彈的表面光潔度再高也不可能達到發射鏡的程度﹐只要有一個污點﹐污點附近的蒙皮就會迅速汽化。

                          有飛機就有雷達﹐有雷達就有隱性飛機。有矛就有盾﹐有盾就有矛。武器的進化從是無止境的。

                          • 家园 其实目标上的反射镜不需要反射掉全部激光

                            能反射掉大部分,就可以大大削减激光武器的威力。

                            激光武器的战术使用问题不少,即使不用反射镜,用烟幕如何?激光也许可以“烧穿”烟幕,但要耗掉好多能量,这么三耗两耗,还有多少能量可以落到目标上呢?这些都是简单易行的,高级的还可以搞电磁屏障或电磁透镜,使激光束偏转或吸收。

                            • 家园 解決戰術問題的關鍵是功率﹐更關鍵的是

                              戰術問題的關鍵是功率﹐更關鍵的是資金。

                              蘇聯垮了﹐美國一家獨大﹐自然沒有積極研發概念性武器的動力了。連F22都只小規模裝備﹐更何況激光武器了。AH66卡曼其(﹖)也胎死腹中了。

                              如果蘇聯還在的話﹐繼續瘋狂發展基洛夫﹐美國的激光進防武器現在估計已經能夠用于實戰了。其他概念性武器比如電磁炮﹐超導潛艇估計離實戰也不遠了。

                              武器發展總是在戰爭時期突飛猛進﹐平時要說服國會財政撥款到國防這個無底洞可是不容易的。這也就難怪有些人一再鼓吹中國威脅論﹐畢竟軍火商也是要吃飯的。

                              在下喜歡武器的發展﹐卻不喜歡戰爭時期。屬於魚和熊掌都想得兼的那種。

    • 家园 俾斯麦号战列舰

       

      Bismarck, battleship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技术最先进、吨位最大的战列舰。1939年下水,次年编入现役。满载排水量5.1万吨,航速30节,舰长251米,续航力9280海里,航速16节。装备380毫米主炮8门、150毫米舰炮12门、105毫米舰炮16门,载机6架,舰舷装甲厚度145~320毫米,炮塔装甲厚度130~360毫米,舰员2000余人。1941年5月18日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奉命出海,企图进入大西洋,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21日被英国侦察机发现,遭英海军本土舰队堵截。24日晨在丹麦海峡与英舰交战,击沉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击伤“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午夜遭英“胜利”号航空母舰鱼雷机攻击。26日遭英“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鱼雷机攻击,丧失机动能力。27日上午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50海里处沉没。

    • 家园 美国海军战列舰

       ――衣阿华(IOWA)级密苏里号

      【舰????史】

        衣阿华级战列舰是二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该级舰首舰从1943年始建,到翌年共建造了4艘,舷号分别是衣阿华号(BB-61)、新泽西号(BB-62)、密苏里号(BB-63)和威斯康星号(BB-6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衣阿华级战列舰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为航空母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战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战争爆发后,4艘衣阿华级舰再次服役。其中,“威斯康星”号于1952年3月被朝鲜人民军炮火击中破损,随即退出战场回国修理。战争结束后,4艘舰又一次全部封存,“长眠”于港湾。1968年,该级“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1969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从1981年10月“新泽西”号进入长滩海军船厂开始,到最后一艘“威斯康星”号1989年2月改装完毕,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4亿美元。此次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舰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安装了8座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发射装置、4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发射装置、3座三联装406毫米火炮、6座双管127毫米火炮、4座“密集阵”近程武器防御系统。舰上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可停放4架直升机;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以色列生产的“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机。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1990年,第四次服役刚刚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是年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战争爆发后,两艘舰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还用406毫米的大炮向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进行了轰击。

        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年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退出了海战的历史舞台。

        衣阿华级战列舰长270.4米,宽33米,吃水l1.6米;标准排水量4.5万吨,满载排水量5.8万吨;舰体最厚装甲达430毫米。

      “密苏里”号

        “密苏里”号战列舰为美国海军“衣阿华”级战列舰中的第三艘。该舰服役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声名大震。

        这艘1944年6月l1日服役的战列舰最初装有3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149门各种口径的副炮和高炮,还载有3架水上飞机。舰上动力装置由8座锅炉和4台汽轮机组成,采用四轴推进方式,总功率15.6万千瓦,最大航速33节,当航速12节时续航力为l―5万海里。全舰通体有装甲防护,一般部位厚150毫米,重要部位达400毫米,是战后世界上装甲最厚的水面战舰。它的装甲足以承受1吨半重穿甲炮弹的轰击,“飞鱼”导弹轰击到战列舰的装甲钢板上也会被弹射回来,爆炸冲击波只能划伤装甲。

        “密苏里”号的最后一次现代化改装完成于1986年,次年5月10日重新加入美国海军现役。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爆发了海湾危机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迅速驶向海湾。“沙漠风暴”战斗打响后,“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及潜艇最先向伊拉克目标发射了“战斧”巡航导弹。1991年2月4日凌晨,“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装备高级水雷避碰声纳的美舰“柯茨”号护航下,通过水雷区,到达指定攻击阵位,用9门406毫米大炮将伊军的指挥中枢、弹药库、炮阵地、导弹阵地、雷达站等予以破坏,给多国部队地面进攻部队以强有力的火力支援。这些舰炮在舰上“先锋”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引导下打得很准。

        1992年3月31日,在热烈的礼炮声和号角声中,“密苏里”号缓缓地驶回到美国洛杉矾港码头,结束了它那辉煌的一生。

    • 家园 悄悄说一句:你应该先查一查landkid的老文

      《远去的老兵》系列说的就是战列舰,啧啧,写得真好...

    • 家园 金刚级战列舰(zt)――我感觉金刚级应该算是BC(战巡)吧?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先后拥有12艘大型战列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大和”号和“武藏”号。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那场惊天泣地的太平洋战争中,为日本海军南北征战的战列舰倒不是“大和”和“武藏”号,4艘阵旧落后的金刚级战列舰倒是派上了用场。1913年开始建造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金刚级战列舰已经拥有25年以上的舰龄。就是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或任夜战部队的主力,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耀武扬威,一次又一次地绝处生还,令人刮目相看。 英国制造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当局把美国作为假想敌,把宽阔无垠的太平洋作为将来的活动舞台。其时,英国海军独辟蹊径,建造了巨炮战列舰“无畏”号,开创了战列舰的新纪元。而且,装甲巡洋舰也进行了重大改造,装备了与战列舰相当的巨炮,发展成战列巡洋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海军大国纷纷仿建“无畏”号战列舰,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来势凶猛,不久即出现了超无畏级战列舰。 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大获全胜,俘获多艘舰艇在数量上弥补了自己的损失。但无畏级战列舰的出现,使得日海军原有的舰只相形见拙。有鉴于此,齐藤实海军大臣于1906年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海军发展计划提案,要求在近期内建造战列舰(约2万吨级)3艘,装甲巡洋舰(约1。2万吨级)4艘。然而,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日本在财力上力不从心,无法一下子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第23次内阁会议决定,先行建造2艘战列舰(“河内”号、“摄津”号)和1艘装甲巡洋舰(“金刚”号)。2艘战列舰于1909如期开工,但建造装甲巡洋舰的计划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能付诸实施。 1910,齐藤实海军大臣以组建八。八舰队的名义,再次向内阁提交了扩充海军军备的提案,该提案一改各海军列强奉行的造舰方针,要求建造一等战列舰7般,一等巡洋舰3艘,其它舰只41艘。1911年3月,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的提案,决定中止原定的造舰计划,自1911年起,将所有舰艇建造的预算合并为“军备充实费、军舰制造费”,每年拨款1。58亿元(旧日币单位),一定6年。这样一来,装甲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一下子增加到4艘(“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金刚”号的建造计划早就被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工。其时,英国正计划建造狮级战列巡洋舰。鉴于这种情况,军令部决定优先建造战列巡洋舰。考虑到当时日本的造船厂没有建造大型高速战列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决定首舰交由英国建造。在军令部次长藤井较一中将的积极活动下,日本与英国的巴罗造船厂签定了建造“金刚”号的合同。 “金刚”号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同年11月5日,“金刚”号东渡扶桑,进入日本第一大军港横须贺港,12月1日正式编入第一舰队。继“金刚”号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以其为蓝本,分别由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同年12月13日,三舰同时编入日海军第2舰队第3战队,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编队。 两次改装 从舰龄、装备等方面看,金刚级均比不上其它型号的新型战列舰。但为什么就是这种老式战舰,能够从偷袭珍珠港到莱特湾大海战,无一不显示它的存在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的速度和续航能力。而金刚级战列舰速度和续航能力的明显提高,则要归功于大动斧凿的两次大改装。 其实,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它建成服役之后,就注意不断地吸收国外同类舰只的长处,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舰队交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改装,如提高主炮的仰角,改进舰桥,增设防空武器等。 第一次大改装从1924年3月开始,至1931年全部结束,改装顺序是“榛名”、“雾岛”、“金刚”,其间“比睿”号改成练习战列舰。第一次改装的首要目的是改善防御能力。为增强水平防御能力,在弹药库上面的甲板上增铺了一层101。6毫米装甲铁板,在机舱甲板上增铺76。2毫米的铜板。为解决水下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舷侧外板上或铺设3至4层25。4毫米的钢板,或新增防雷纵壁,同时在外板外侧装备防雷护体。这种雷防体不仅能够对付鱼雷或深水炸弹的攻击,而且可以增加浮力,防止改装后吃水增大。接着,更换主锅炉,提高续航能力,但速度比以前略有下降。此外,为了增加主炮炮弹的装载量,扩建了弹药库。同时新设飞机库,正式搭载14式、15式水上侦察飞机。 由于改装之后防御能力增强,速度减慢,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1931年6月1日起正式改为战列舰。 第二次改装工程的首舰是“榛名”号,1933年8月开始,翌年9月完工。改装的最大目的是将航速提高到30节。为此,更换了发动机,新发动机组的输出功率为136000马力,速度可达30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燃料装载量,使之达到6670吨,这样,续航距离可达10000海里/18节。在此同时,舰尾加长了7。4米,这对增加浮力,提高航速有明显效果。上层建筑也作了若干改进,前桅楼顶部新设3米双重测距仪(后改为10米),在前烟囱四周设置了按照灯塔。新设后部舰桥建筑,设置了射击方位瞄准仪、4。5米测距仪等,这样可以将炮火前后分开,并可作前桅楼的预备指挥所。改装之后,主炮最大仰角可抬至43度,最大射程可达35450米,副炮最大仰角30度,最大射程19500米。此外,还撤除了鱼雷发射管,增强了对空火力,还撤除了鱼雷发射管,增强了对空火力,装备了防毒,应急加水等设备。舰载机改为90式二型水上侦察机,共3架。 继“榛名”号之后,“雾岛”号、“金刚”号也进行了内容大致相同的改装,至1936年11月全部结束。“比睿”号改成练习舰后,未进行第一次改装,但从1936年11月开始,进行了一次性大改装,至1940年初完工。“比睿”号的改装项目与另3艘略有不同,如前桅楼改装之后与“大和”号战列舰相似。经过现金次大动斧凿的改装之后,金刚级战列舰面目一新,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高速战列舰。 但是,金刚级战列舰毕竟是老式战舰,改装之后虽说速度快火力强,但它致命的缺点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炮击瓜岛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为了挽救败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以掩护其攻占莫尔兹比港。美军获得这一情报后非常震惊,认为必须在日军修完机场之前夺取该地。因为谁在作战中使用这个机场,谁就赢得主动。 1942年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强行登陆,一举攻占了日本工兵部队历经艰辛修建而成的飞机场。为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享德森少校,美军将机场命名为享德森机场,供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使用。 对于日军来说,自己千辛万苦建成的机场为敌所用,无疑于自掘坟墓。只要机场一天在美军的控制之中,日军就一天也不得安宁,更不能从美军手中夺回瓜岛。8、9两个月中,日军多次对瓜岛发起冲击,但岛上守军顽强反击,日军久攻不克。进入10月之后,双方对该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制定了一个炮击享德森机场,掩护15日在瓜岛登陆的计划。日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决定由第3战队“金刚”、“榛名”号战列舰于10月13夜执行。 10月11日凌晨,“金刚”、“榛名”战列舰从特鲁克出发,急驰瓜岛。编队由6艘驱逐舰护航,另有1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担任警戒任务。途中,编队曾被美军侦察机发现,但侥幸未遭到任何攻击,13日半夜时分安全抵达瓜岛海域。这一夜没有月光,海上伸手不见五指,但视界尚可,正如原先估计的那样,岛上重要场所灯火通明,编队以灯光为目标,开抵预定地点,炮击开始前2分钟,水上侦察机在享德森机场上空投下3发照明灯,把机场照得如同白昼。23时37分,“金刚”号打出了第一发炮弹,一分半钟之后,“榛名”号的巨炮也开始喷射火焰。与此同时,隐蔽要机场西南方一座山头上的弹着观察员和空中的水上侦察机进行弹着观测,不断把弹着数据送给“金刚”号的指挥塔。 “金刚”、“榛名”号的356毫米巨炮时而交替射击,时而齐射,巨大的炮弹交出刺耳的呼啸声,准确无误地倾泻的机场上。美军排列整齐的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被巨大的气浪掀起,就象风吹落叶那样七零八落,四处飘散。弹药库、油库连连爆炸,火焰冲天而起。“金刚”、“榛名”两舰航向正东,以18节的航速边走边打,至机场海域射击死角时停止射击,接着调转舰首,开始西行射击。14日零点58分,舰队接到停止射击的命令,遂改航向为正北,撤出战斗。 这次炮击战斗中,“金刚”号发射炮弹435发,“榛名”号发射483发。356毫米炮的威力名不虚传,机场被炸得千疮百孔,一时难以修复。美军98架飞机中被炸毁50架,40名官兵被炸死。日军编队发毫未损,大获全胜。 应有下场 金刚级战列舰虽然凭借其速度,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海战,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但正如非正义的战争终究要失败一枯,它最终无法逃脱舰沉人亡的下场。 1944年10月25日,栗田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惨遭失败,后于28日逃至文莱。11月16日,编队驶离文莱开赴日本本土。 11月21日美海军“海狮”号潜艇在台湾海峡发现了“金刚”号战列舰。起初,雷达搜索到该舰时,由于距离较远,值班员误以为是陆地。当再次发现目标时,确认是日海军的一个编队。“海狮”号艇长赖中中校当即命令跟踪目标,接近敌人。 2时56分,“海狮”号距目标2700米时,艇长一声令下,6枚鱼雷直扑日军编队。“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金刚”号战列舰舰首及其中部各中一枚鱼雷,舱室进水并引起弹药库大爆炸。“金刚”号在燃烧,火光照明整个海域一片通亮,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接着,舰体开始下沉,不久即翻船沉没,地点是基隆以北70海里处。由于风大浪急,救助工作无法进行,结果,只有237人侥幸生还,其余约有1250人葬身鱼腹。 金刚级另3艘舰的命运与“金刚”号大同小异。1942年11月13日,“比睿”号在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被美军击沉。 188名舰员丧生。接着,11月14日,“雾岛”号在萨沃岛以西被美军击中起火,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榛名”号于1945年7月28日被美军飞机轮番攻击,严重受创。后于1946年2月,在盟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解体。7月4日,“榛名”号被大卸八块,肢解成一堆废钢烂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