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黑白中医谈 -- 李俚

共:💬232 🌺1043 🌵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黑白中医谈

    决定新开一贴,随意聊些传统健康有关的事。黑白两字,可知本帖宗旨,不迷信、不鼓吹、不搞攻击,唯求真理;于黑中求白,白中求真,力求其用,如能为孩子、为父母、为自身多一点知识,少亏待点身体,即是目的。

    1、刮痧治感冒

    相较于药物治疗,非药物物理治疗具备极多优势,尤其对于孩子。孩子越小,服药越难,平时吃饭还要挑拣,古怪味道的药物如何能下咽?物理治疗在中医中,方法极多,按摩、拨筋、挑羊毛疔、刮痧、拔罐、针灸、正骨等都是,甚至放血疗法也是。其中操作方便者,当数按摩、拨筋与刮痧,这三者又以刮痧最为便捷,无须了解经穴走向,但知局部区域即可操作。我于刮痧所知不多,题目为刮痧治感冒,亦非涵括全部类型的感冒,不过为感冒初期,可以尝试的方法,与身体几无危害。

    但真的无害么?任何对人体起作用的东西,都有其局限性。我个人认为,不可以用于虚人。虚字解释起来篇幅极大,这里不严格的说就是气血不足之人。我用刮痧不多,仅通过其溶血原理来推测其局限性。西学理论溶血可视为中医气血得到激发,促进气血畅通的手段,凡是激发人体气血的,必然是消耗人体真元,这也可以理解,西学人体不明发烧的原因就有血液的溶血反应,大致上肾上腺是被促进分泌的。这也是刮痧可以用来治感冒的原理。

    刮痧治感冒,操作的区域在人体背面。我将其分为三个区域,颈、肩、脊椎。农村有揪痧的传统,大致取颈部最多,肩其次,脊椎就比较少。但于我看来,这三部位最好都做处理。小儿推拿手法中,有捏脊这一招,我的经验是捏脊效果比手上补泻手法有效的多。用刮痧板,细细的顺着颈肩的肌肉走向,可以刮出很漂亮的菱形来。脊椎又有三个区域,顺着椎管、左右两边太阳经(包括华佗夹脊穴)。如求进步,有这么几个穴位或者这几个穴位附近,可以倍加关注:风池穴、肩井穴、大椎穴、膏肓俞。其他位置如前肩、手肘上的曲池等,也可以刮痧。

    注意,这里只推荐感冒初期试用。手法好的人,可以根据刮痧时的手感,更好的掌握力度、刮痧的区域,是可以处理更多复杂的情况。刮痧不仅对小儿有效,对大人也一样有效。小儿感冒,不出痧这么刮,也有效。感冒初期有那些特征呢?大致就是热度不高37~38度附近,鼻流清涕,微咳嗽等,这些特征看上去似乎偏向于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初期也是有效的。农村中暑,经常用碗边刮的全身都是。

    微薄上他人经验:

    iCathyLi微博达人:【中医刮痧的禁忌】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使人皮下充血,增加内脏的负担,加重病情。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

    通宝推:金书,唵啊吽,天河行,迁飞的雁,花大熊,芷蘅,刹那芳华,jboyin,鹰蓝,
    • 家园 25、本系列最后一贴

      从最初考虑给为人父母者多一点中医知识出发,累计写了20多篇。为了少纷争,易懂,尝试用现代医学的成果来解释。这的确减少了不少纷争,以前与澳洲冒牌西医争论的情况没再出现。

      但我的初衷未必达到目的。反而捧场的为自身有一定中医基础,并且想要从纷乱的良莠不齐的中医著作,和各种真真假假的论调里吸取有益的系统的医学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医术,了解养生和治病的知识。这目的达成似乎比较难,尤其对我来说。理由如下:

      1、中医没学成,给自己开方,或者接受错误的信息,治病养生不成反害己。譬如同样口苦口干,有阳明证,也有少阳证,只能靠细节来识别。错一步,后面变证,越发难治。

      2、中医并非如学数学,可阶段性适用,它是一个整体,要么全学会,要么都不会。半拉子是没法治病,每个病症都牵涉到五脏六腑三焦六气卫气营血,只有综合考虑了,面面照顾到了,方可言治病。

      3、学医辛苦,抱着中医简便,识个阴阳就可治百病的想法,不但有害而且无益。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呢。但是认识中医是什么,或者说自己如何取识别真假中医,大致上还是有些办法。但这也要不少时间的投入。

      上述三点,足以说明,如果不是系统性的去学习,中医爱好者或者想从事这行,显然不够。而我也没这个能力,可以让人去系统的学习。

      所以,本系列大致上也可以结束了,而且也的确说明了中医的某些特点,目的没达到,但总归不是一无所用的吧。以后如有机会,倒是可以新开一贴,交流基本概念和内经的读法。

      通宝推:自由呼吸F0,hwd99,金书,阴霾信仰,mezhan,bruceadw,
      • 家园 请教一下

        我三月份得的荨麻疹,几个月不好,开始以为是花粉或食品或螨虫过敏,但忌食(到今天不痒了,也不敢吃鱼和酒精类饮料)、换被褥,戴口罩都不管用,隔二天得吃半片西替利嗪才压得住;

        后来网上河友转郝万山的文章,说荨麻疹应该发汗,麻黄连轺赤小豆有效,外链出处

        遂抄了一方,但也不敢乱吃,拿去给雷允上的坐堂中医看,医生说:这个方子冬天用用还可以,现在夏天(6月下旬)不宜用。

        他说:我这个是因为三月份时某次受寒,没有彻底清除,淤积在肺才得的。需得几个月的慢慢调养才能好,不能性急——不是原话,是我听到他说并这样理解的。

        然后他又手书一方,并在店堂代煎,吃了一周——这里还有个插曲:我没听清,结果回去一天三袋,一周的药五天就吃完了,还埋怨煎药的是不是分包少了,复诊时大夫苦笑。——有些效果。

        第二周又去,又开方吃了一周,医嘱是下周还得再去转单的,但因为不痒了,就没去了。

        请教:

        郝大夫说需发汗,是不是现在不痒了,就因为天气炎热出汗使然?

        雷允上的大夫方是不是也是发散药?

        细想想:西医的解释及治疗方法和中医正好相反:一个提倡静养,不要刺激;一个却要主动发汗。——那以后再有类似的病症,是不是可以依样发发汗?

        谢谢。

        付雷允上坐堂大夫方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方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是的,雷允上的用了荆、防、浮萍~~

          柴胡(?)、桑白皮等都是发汗的。这副药是辛凉发表药。用了丹参、丹皮、苦参等等消炎去痕(如果有的话),这是温病派的用药方法。

          但是这个医生的说法,是要商榷的。没有夏天不能用这个方子的道理,赤小豆去水,本来就是夏天用药。

          但是对于你这个荨麻疹,是否就可以用连翘赤小豆方呢?这也未必。要看身体的症状来定。譬如桂枝汤、麻桂各半汤都可以用,譬如防风通圣散也可以用如果吃虾、鱼肉之类也会过敏的话。

          • 家园 谢谢

            他的意思我觉得是那个方子太凶,所以说冬天可以用,夏天不宜用。

            • 谢谢
              家园 对方可能觉得里面有麻黄

              对麻黄普遍比较害怕,其实也没什么,我有汗的情况下也用过,不过就是出汗比较多一些。麻杏石甘汤也有麻黄,很多人将其归入温病方。

              用药实无寒热之分,只有对症或者不对症。

      • 家园 这篇乃良言,花之!

        不过可能现在中医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做系统性的工作,并且能够争取到一定的现代科学资源以进行研究,否则窃以为单靠一些个人的努力,要想振兴中医还是挺难的。不知道中医界里有人是否想到过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人展开一定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若只在医疗领域里,存在太多的利益之争问题。

    • 家园 23、讲一课《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威(三分) 半夏(一分) 人参(一分) A2J5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熬) 赤硝(十二分) 蜣蜋(六分,熬) 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味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枝(去皮,三两)

      右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多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散方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 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服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 黄芩 甘草(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金匮要略比伤寒论更难以理解,在我看来,历代中医,真正掌握金匮的不多,伤寒论反而更容易一些。这里面原因有不少,伤寒论本身的编排就是按病证的机转,金匮却是按病类划分。同一类的病症,未必就是相同的机理,只是因为某些原因,就放到了一起。所以,讲金匮,实在勉为其难,我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但作为例子讲讲中医的证名与西医的病名对应关系,还是可以的。证名与病名,实在毫无确定的对应关系,否则,如西医这般不停的创造病名,中医都可以歇菜了。

      这个金匮第四篇的疟病,也是如此,和西医的疟疾,实在毫无明确的对应关系。看看第一句的定义:疟={脉弦,寒热交替}。也就是说,凡是是弦脉,往来寒热的,都是疟病。《灵枢·岁露篇》曰:“夏日伤暑,秋病疟。”这个疟也是这个意思,但太多的中医人解释的稀里糊涂:夏天拉肚子啊,秋天容易感染疟原虫....这样见文演绎,大概学院派最喜欢干,更别提普通爱好者了。不知自己错了,还得意洋洋于认识一个 疟 字。

      按照这样的定义,我们知道中医的疟,是指一下冷一下热的症候群,并非现代医学的寄生虫原虫所染的疟疾(maleria),但这个疟虫感染的病症,也有寒热往来并且经常脉弦,那么也属于中医的疟病。如果脉不弦呢?对不起,这个不算。你也许嚷嚷,我这个也是疟虫感染,但中医就是这么认为:不算。寒热往来并脉弦的病万千,一种疟虫感染的症候无论如何涵盖不了。

      这寒热往来、脉弦,不就是伤寒论中的少阳病么?还真是这么回事。金匮要单独讲疟病,可见伤寒少阳论治,并不能很好的治疗,所以要单独再讲。这病也的确难治,我们实事求是的认为,或者我个人很老实的认为,疟这个症候群,很多病都不好治。大概用伤寒少阳病治的,治不好的,都归入到金匮来作为特例讲解了。

      接下来,第一个详细具体的就是鳖甲丸方。结为癥瘕,名为疟母。这个癥瘕,古人认为积聚在脏腑中有形的东西,所以疟母就是可以摸的到,甚至看的见的,又或者即使摸不到、看不见,但通过别的手段可以感知的,譬如血瘀,下大便后色发黑的一团。那么这个有形的疟母到底是什么呢?看看中医杂志,鳖甲丸治肝脾肿大等记载极多,结合它的机理,这个疟母应该就是脾肿大,或者肝肿大或者肝脾肿大,以及其他与疟病相关的脏器肿大硬化上。个人认为这个和脾脏肿大极其相关,基本上可以判断就是脾肿大。因为寒热往来这个病,和红细胞的破裂有极大的关系,破坏了的红细胞需要脾脏来回收,疟病会大量的破坏红细胞,回收超负荷,就会机能疾病。寻找西学中脾脏肿大有关的病症,大致上白血球病、肝病、或者其他血液病,都会导致脾脏肿大。你看,中医的疟病居然和白血球病、肝病、血液病有关,而并非疟原虫感染一种。甚至这些病也许就是疟原虫感染而来,病久导致脾脏肿大。但是白血球病、肝病、血液病肯定不能直接说这是疟母,只有脉弦、往来寒热才行,只有结为癥瘕才能算疟母。

      脾脏肿大的毛病,西医治起来也很棘手,以前都是直接割掉了事。这是西医的特点,搞不定就割,割了之后能活多久就多久。现在也不一定能治得好,譬如彭提氏病就很难治。中医也有用针灸治好的,但对这种积聚于脏腑的病,也不是十拿九稳。这个鳖甲丸,治这个脾脏肿大或者肝肿大,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国内中医杂志有大量的报道,数据和检查报告都有。但反中医人士断然不承认的,因为治相同两个人,虽然都有鳖甲丸的组方,但量不同,配伍不同。这能相同么?如果脾肿大因肝而来,或者因白血球而来,你能一样的药治疗?坚持这么认为的,我看可以用麻黄汤发一下汗,治一下脑里废水太多。但是,反过来说,中医治疟母,也实在有难度,对症的识别就成了关键,对人体自身的状态的了解也是关键,这就体现在配伍和药量上。

      这个鳖甲丸,有个特点,就是用了好几种虫药。我之前讲过蛋白质,动物的蛋白质与人类极其接近,人类用小白鼠做试验,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基因排列极其相似吧,蛋白的氨基酸键及其构成,变动很小,人体改造起来非常方便,只要更换少数的键即可为人体使用。人或说我吃植物类蛋白,也没问题啊。植物类蛋白相应的与人体的蛋白结构距离远了点,如果人体懂的改造,即使改造复杂难度大了点,也未尝不可。但当人体虚劳或者处于病态当中,我个人认为很不足取。中药中虫类动物类药物称为血肉有情之物,这个蛋白质的方便使用,虫类的特征譬如肾上腺素等,植物是没有的,这是觅食动物的特有特征,吃植物药大致是得不到的。这个疟母既然和红细胞等有关,用虫类药,作用会很好。

      接下来有个瘅疟的说法,这个症状对比一下,和人体通常的湿热很相似。但热而不寒,也就是说只热,没有寒热往来,即使脉弦,也不是疟。瘅疟,热而少气,既然以疟命名,脉还是弦脉并且寒热往来,只是热的时候少气,觉得气闷塞。以疟原虫感染为例子,我用疟原虫为例,是因为这个感染也会导致寒热往来并脉弦,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寒后热,疟原虫大量破坏红血球,导致氧气不足,人体的代谢就要低下,就会觉得很冷,后面原虫大量排泄毒素,刺激人体,又发高烧。发高烧的时候,因为红血球已经被破坏的很多,氧气不足,就会觉得闷。这个是生活常识,人在封闭窄小空间关闭门窗睡觉,醒来会觉得很烦躁,胸闷,口臭,牙齿浮动等症状,打开窗呼吸新鲜空气,一会儿就好了。瘅疟,是红细胞也就是红血球被大量破坏,呼吸进的新鲜空气,也没法带到全身,所以这个少气症状会持续。

      接下来这个温疟呢,身无寒,但热,大概是作为一种对比的症状出现,就是很象疟,就是没有寒的感觉。有骨节繁痛,时呕。有点象湿热病。

      接下来有蜀漆散、牡蛎汤、柴胡汤等症状,其实大柴胡汤也应该属于疟病,因为胆囊、胆病,完全符合疟病定义,甚至也会发黄疸,黄疸也和红血球破裂有关。这里就不往下讲了。一讲开,篇幅巨大,这里只做普及,了解一下金匮是怎么论述病症的,目的就达到了。

      通宝推:金书,阴霾信仰,花大熊,
      • 家园 这一片最有意思,哈哈
      • 家园 请问对于疟原虫和血吸虫,中医怎么看?

        还有病毒、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中医理论认可其存在吗?

        • 家园 认可,这就是外邪

          中医的概念是:正气虚了的缘故,自身环境先起变化。正虚邪凑。

          这个概念也具有中医的特点:以我为中心,所有让我致病或者生理变化的,都是我自己的环境变化。所以对外邪的本身,中医几乎忽略,所以外邪从皮肤进入的概念,直到温病兴起,才有从口鼻而入的说法。

          通俗心理学总是劝告那些情绪激动或易愤怒的人宽容他人,说不要为他人生气,因为不是他人让你愤怒,而是你让自己愤怒。如果自己淡定,没有人能通过情绪伤害你。

          道理相通。

    • 家园 我是素食者,平时也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我的实践下来,依靠植物蛋白快速增肌没有问题,米饭加豆腐而已

      现在我的肌肉比以前杂食的时候要强壮的多

      lz你推测的机制似乎并不比氮平衡水平的理论更符合现实

      现代科学承认复杂性,承认还原论的局限性,但并不代表复杂性系统动力学就无法进行定性分析

    • 家园 22、关于素食与氮平衡的回复

      有朋友说,你说的不对,我素食了,身体很好,也坚持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你这个理论还不如氮平衡理论。

      我的回答如下:

      1、我这个理论和氮平衡理论完全是两码事。氮平衡理论只是在宏观的角度看体内蛋白质的平衡状态。我这个理论,却是从人体内部机理出发,考虑病态生理的演变机制。说的明白点就是,我根本不考虑蛋白质的氮平衡,只考虑蛋白质的在体内对人体的病症、生理病理的影响。试着说的更明白一点(的确让人不知怎么说清楚),人体氮平衡,并非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动态变化,在生病的时候大量需要,譬如白细胞,有炎症了。你这个平衡还能保持么?所以,氮平衡对我来说,没有半点意义,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讨论的目标。

      2、素食者总是说我身体很好,饭很能吃。我不否认这点。这是从人体的主观角度出发。提问的朋友必须要明白这么两点:a、人体能量的消耗主动力是糖分。b、人体有代偿机制。所以,蛋白质的缺失,并不会妨碍人体的正常运动,而且在代偿机制下,主观状态下,也不会显示出什么大问题。病态生理下呢?你可有考虑过,蛋白质从某些方面讲,是人体的一种缓冲和调节机制。我以伤寒论时代的为例子,因为这是真实记录的临床实践经验。那个时代可以想象,肉食很少。人也壮啊,战争不断。但是从伤寒论的一个简单受寒病,可以迅速传变为死症,从临床(西医的类似病症)对照着看,很显然与蛋白质缺失有关,尤其是血浆蛋白的缺失。那时候有不少病症,如猪皮、阿胶等入药,也和蛋白质类病有关。

      3、素食者是否存在蛋白质缺失病的呢?这点,普遍年龄较大的素食者,脸色发黄,可以看出。为何脸色发黄和蛋白质有关呢?原因很多,譬如红细胞容易破裂,譬如血红素不足,诸如此类的,很多,但这些都和蛋白质有关。

      4、我说的是杂食,不支持纯素食,也不支持肉多。这里面的尺度平衡,也和每个人自身素质有关。譬如肠道状况不佳的人,就不能多吃肉。否则会引发很多很多病。温病派的出现,在我看来就和营养过剩有关,癌症、糖尿病都与此有关。

      5、道士、和尚等有吃素的不少,为何人家没事?这句话可能本身就有问题。放倒多长的时间段来看有事没事?这个问题先却放一边。这一类人,身体基础代谢低,饮食可以慢慢的消化吸收,也可以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平衡。

      6、素食者发生的病例很多。来反驳我说的话之前,除了自身的感受之外,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和实例;也要了解对方的凭证和依据。

      通宝推:金书,刹那芳华,
      • 家园 问题是我的肌肉明显比素食之前更粗壮,面色也好的多

        这本身就是蛋白质被有效吸收的表现

        植物蛋白,比如大豆与谷物蛋白能不能代替动物蛋白?我实践下来没有问题

        • 家园 也许您是正确的吧

          我的理论是建立在对病态生理的处理上,是从病态的角度看问题。

          而您是从自我感觉出发来看问题,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至少杂食健康的群体,比素食群体要多,身体粗壮面色好的人不仅你一个。

          又譬如您之前觉得身体不够粗壮、面色也不好,那么也许之前您就处于病态,而且肠胃很不好,蠕动慢,肉类对您来说不但是负担,而且还带来异性蛋白的困扰。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你和我,从各自的方向,继续摸索下去,如有一天发现我错了,那也很好,至少推崇素食,可以节省大量的粮食,不用去养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