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抗日、南明的一点想法 -- 范进中举

共:💬132 🌺1015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抗日、南明的一点想法-二

      关于投降的人的作用,我们看看清朝手上的比较著名的,三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还有孔有德。吴三桂本身就是明末汉人第一武装的关宁铁骑的最后领军者,关宁铁骑还有一部分是祖大寿家族,这个家族在李自成进京前就投降了清,投降之后对清忠心耿耿。这样辽东地区与八旗精锐对抗几十年的关宁铁骑全部以汉军旗身份进入清的武装序列。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号称辽东三矿徒,都是皮岛毛文龙麾下的骁将。毛文龙被袁督师斩之后,尚可喜还坚持在皮岛抗战,耿精忠、尚可喜逃到登州,成为明末最现代化的火器部队的领导人,由孙元化请葡萄牙人一手调教出来的部队,红衣大炮和火枪都是精通,结果这支部队被这两个人带到辽东投降了皇太极,这只明末最强的火器部队进入后金武装之后,让后金一下子掌握了红衣大炮,从此,后金面对坚城不再头痛了。尚可喜作为久在敌后坚持的老革命手上都是毛留下的精锐,后来由于内部倾轧以及满洲压力太大,尚可喜也降了皇太极,皇太极亲自出城30里迎接他,可见多么重视他的力量。这只是辽东汉人的一部分而已。辽东汉人很多早在努尔哈赤建国时期就参与了。

      上面是关外的,关内的不多说,洪承畴!他的假死的消息到北京,崇祯皇帝都要天下祭奠,呵呵和蒋介石吊张灵甫差不多。洪承畴文武全才,自己带的洪兵就是明末五大主力之一,文的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正经的进士,和范文程这样的秀才不一个档次。这样的文武全才成为多尔衮平定中原和江南的最有力的助手。

      至于明朝降清的高级文官就数不过来了。

      再看看蒙古,不多说别的,成吉思汗西征带走蒙古主力,留给木华黎仅仅2万多蒙古军而且不是精锐,另外的十万汉军和契丹军。木华黎文武两手,愿意投降的就直接让你做地方土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辖区里面任何生物都有你掌握而且这个权利世袭,不投降直接剿灭。于是,很多的汉人大家族本来结寨自保的,就投降了并且借机扩张力量。别的不多说,著名的史天泽家族、张弘范家族都是这样的军阀。他们这些汉人家族都是一等一的悍将,一个家族就贡献几个将领,和明末祖大寿家族一样的,正是这样的能打的北方汉人集团帮助才灭金亡宋的。

      对比日本,汪精卫是国民党二号人物,不过他的政府可有如洪承畴一样的,或者说能打的,独立作战的像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这样的人?能有方面大将如张弘范一样的?汪精卫的南京政府还不如南宋时代的伪齐,就是一个维持会,主动的攻击基本没有。日本和蒙古、满洲的区别在哪里?在人才,北中国的人才不为其所用。

      从南明和南宋的历史就看出来这么一个模型。华北大地是大平原物富人丰,在北中国的政治秩序瓦解之后,乱世之中广大的乡村以宗族村落为核心的结寨自保是很自然的选择,这样的武装力量,古书上一般叫 “豪杰并起”,刘备桃园三结义、曹操起兵之类都很形象。这样的状态下面,就决定了谁能很快给乡村以政治秩序,谁就能成为力量核心,古书叫“天命”谁的力量就迅速增长。随后如果政治措施以安定秩序为主,各地人才会纷纷聚集过来。中国老百姓很简单,千百年来无非求个安稳日子,地方上的豪强们求的也不过家族的壮大,所以清进入中原之后,很快就以为崇祯复仇为号召,确立政治秩序,华北山东很快就平定了。蒙古稍微复杂一点,蒙古灭金之后,北方也很快就平定了。

      所以,八路在华北的作用就很关键了,38年前后北中国是历史上一再重复的那种兵荒马乱的状态,这种时候共党那种坚强的组织力量动员力量一下子成为敌后的抵抗核心,给了敌后的人民抵抗下去的精神的支柱,给予了敌后政治秩序,和日本、远在重庆的国民党争夺民心。这样日本就无法消化华北,不像东北那样成为日本的资源基地。试想,日本获得华北、江南资源之后,如果和清、蒙古那样确立了政治秩序,那么日本用动员起来的庞大的人力物力扫平重庆将是时间问题。一旦日本消化了中国大陆,那么印度还能在英国手里吗?没有了印度,大英帝国就不是帝国了。

      这个问题,罗斯福看的透透的,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不堪用,但是还是支援中国让中国挺住不倒,让中国成为吸血日本的黑洞。

      打个不恰当比方,日本就像滚雪球一样,从朝鲜滚到东北再滚到华北,一路下去就不得了,大东亚共荣圈了。在中国这里,雪球没滚下去,并且化了,这里面八路在华北的努力很重要,国军在西南的努力也很重要。

      通宝推:鹦鹉螺,三笑,diamond,青颍路,海底鼠拨土,老调重弹,梦秋,
      • 家园 最重要的一点——宋末明末那会儿没有民族主义

        当然民族区分、朴素的自民族意识是有的,体现于“元鞑子”“建虏”这样针对异族的蔑视上

        但当时的社会,人们的普遍共同体意识,除了楼主说的“宗族村落”这种基于血缘及乡土的意识外,最高是对封建王朝的认同,却没有民族这一项

        因此汉人可以投降满族,可以认同异族皇帝,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道德问题,只要这个政权具备了符合儒家道德的正统性。这也是努尔哈赤改元“天命”,其后清王朝又一直强调政权是得自于李自成、自己并非篡权元凶,厚葬崇祯并接收亡明全套官吏班子的原因——就是为了这个王朝正统性

        当然汉人基于民族意识的反抗在江南地区还是很多的(因为传统上这里是汉人的地域,多民族混居的状况较少),但由于它不是一个普遍的(多见于士大夫阶层)、根本的意识形态,加上清军残酷的镇压,很快便消沉下去了。清政府也很讲究策略,通过强迫同化(剃发易服)和自我同化(满汉一体),使得民族界限逐渐变小,本身就不是太大问题的异族统治,在清中叶以后也就完全合理化了

        至于20世纪中日之间的战争,时代变了,民族认同已在中国人心中普遍扎根,面对日本侵略时奋起反抗也是可想而知了

      • 家园 日本人没能如清,蒙古那样确立华北的政治秩序,原因就是tg

        这个结论是不是经得起推敲?

        试想,日本获得华北、江南资源之后,如果和清、蒙古那样确立了政治秩序,那么日本用动员起来的庞大的人力物力扫平重庆将是时间问题。

        日本人自己才是最大的原因。日本人比清,蒙最大的优势,人口,也是其最大的劣势。 日本人对中原的战略是拓展领土,而不是殖民,如果对待华北类似东北与台湾,朝鲜那样,这个政治秩序的话题就该另说了。话句话说,日本人自己就没打算好好经营中原,这是他的战略失误,而不是因为东北人,朝鲜人更容易做汉奸,朝奸,或是中原与南方更有血性,人在利益与生存面前的选择,比一般大道理讲的要简单的多。凯神没有做汉奸,是因为比汪精卫有爱国心,有血性么?其实不过是计算出来的结果。

        通宝推:庄汀,
        • 家园 山姆大叔在各地方都喜欢扶植代理人

          比如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这东西对于侵略、殖民或者掌控异国,费效比确实很高。但是二战时期的日本人,或者那个时代的很多国家都不太注重培植代理人。

          日本统治台湾肯定不需要,满洲国和朝鲜也不是真正的代理人。那些人只是傀儡,而不是真正有军事实力有管理团队的一方势力,不可能对日本人在当地的政权管理和军事开拓提供真正的有重大意义的帮助。这跟清朝的三藩、元朝史天泽、张弘范势力有本质的不同。这些傀儡统治者不过是日本人实行统治的一层外衣,除此以外毫无作用!

          为什么台湾、朝鲜、满洲国,日本人能够成功,而华北和江浙就无法成功呢?我觉得是力量对比超过日本人的能力极限!

          之所以超过能力极限有两方面的因素:

          1.中国人在屡战屡败之下,积累了强烈的抗战意志。国共双方、以及其它地方势力的抗日都是这种意志的直接体现。这种意志在南明、南宋末期也有,但是这种意志凝聚起来的力量不足以抵抗侵略一方的实力,所以南宋、南明最后灭亡了。

          2.国际大环境不同,宋明末几乎没有什么强大的外部力量来改变整个力量对比。但是抗战时期的国际大环境却完全不同了,中国至始至终获得了外部势力的支持,尤其是中后期的美苏在面对日本这个共同敌人时对盟友中国的大力援助。

          而日本还采用既往的策略,面临中国这块大骨头时,终于使力量的天平达到相对平衡的程度。其后日本偷袭珍珠港,攻占太平洋和东南亚,立刻使得自己的力量陷入捉襟见肘的地步。即使十几岁的孩子也当兵,全民节衣缩食支持战争也于事无补了。

          我对日本人有个评价:精明&聪明,却不能说睿智,因此产生不了哲学家。可以干出偷袭珍珠港、攻占满洲国这样的军事奇迹,但是尾大不掉和小聪明最终葬送了这个民族的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当然这个战略机遇期也是靠这种小聪明和赌博创造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再加上二战前骄横的日本军人完全无视国家战略和统一协调,手脚拖着脑袋跑,而脑袋也就任由四肢牵制鼻子转,最后终于到了一亿玉碎的程度。

          关键词(Tags): #历史#代理人
        • 家园 你这

          就是典型的汉奸思想,你觉得呢?

          通宝推:种植园土,
        • 家园 抗战期间共党整合了乡村秩序

          所谓根据地建设是三大法宝之一。这种认识超越李闯远贻。

        • 家园 我觉得,“中流砥柱”一说,还是切实的

          “日本人自己就没打算好好经营中原,”何以见得呢?比之台湾,东北有组织的抗日武装斗争坚持得更久吧?而华北的抗日斗争的发起时间、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更远超东北和台湾,华北沦陷区治安未靖,何以一概而论经营?要是说日军一开始扫荡根据地没有后来冈村宁次那般凶残严密,就说日本人没有认真经营,那也太苛求了,深入敌后发动民众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这种做法以前是没有先例的,日本人吃亏后想到或总结对策也要一个过程,不能就这么说它们不认真。台湾的经验不能适用东北,东北的经验也不能适用华北,时间不一样,对手不一样,共产党,更是不一样,台湾抗日没有组织,很快就被扑灭了,东北坚持到后面的大规模抗日武装是共产党的,而华北,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屠杀扫荡,抗日军民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越来越强大。

          要说日本的战略失误,是有,但是不是日本七七事变后能够改正的,除非他们在918后就缩减海军,分配资源倾斜全面扩大陆军来投入大陆争夺,而且还要循序渐进,才能将战争规模维持在日本国力可以承受的程度,要不然一样会陷在大陆战争泥潭里,耗尽资源和人力。等到美、苏腾出手来,日本还是要悲剧

      • 家园 明末最可恶

        其实厉害的还有李成栋、高进库、姜镶、李国英等人,虽然其中有些人最后也反正了,一度也搞的清廷狼狈不堪,但此时的努力又能有多大用处?因为天下大势已去,被清廷各个击破是迟早的事情。

      • 家园 推一下,这话说得透彻。
    • 家园 对比东北就可以看出差距了。

      东北三省,抗日武装完全站不住。因素很多!但是,说东北人天生爱当汉奸肯定是污蔑。

      • 家园 因为日本人对经营东三省更用心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的了,在强权面前,给予一定时间后,P民没有一点chance。什么东北人天生爱当汉奸,南方各地有清三百年,还不是照样头顶一个满清的大辫子,彼此彼此。

        台湾最近那个高山族的电影里不也是当年把日本人杀的血流成河,但结果呢,经营几十年之后,台湾人里把自己当日本人的不是遍地都是。

      • 家园 从31年一直坚持到44年。那样冰天雪地没有多少补给情况下

        这要是天生爱当汉奸,真不知道关内那帮家伙咋样了,

        你分析问题得看看客观条件,东北三省当时的人口还不如华北一个省多。地广人稀,是无法开创牢固的根据地的,你看看林彪在解放战争东北就知道了,他只是在双城以北靠着苏联的补给支持下来的。南满靠着北满来的各种支持,靠着朝鲜的暗中补给,也几乎站不住脚。完全没有发展。就知道在东北打游击实在太难了。

        抗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抗战,是全国坚持抗战时间最长的。更别说辽宁朝阳那边的中国地这样的地方在东北还有不少。

        真不知道你这样地图炮的结论怎么来的。要是这样说,华北谋省驱逐汤算不算是直接汉奸行为?

      • 家园 东北抗日武装最后无法立住脚的原因其实主席早就说清了

        主席的《论持久战》实际解释了这个问题,抗日武装能够在敌后站住脚,一个重要条件是敌人随着占领区域扩大而力量分散,这样一来力量薄弱的抗日武装就能与敌人对抗,逐步建立敌后根据地了。

        9.18事变后,日本的军事力量集中于东北,完全有能力控制东北,敌我力量悬殊,抗日武装自然无法立足。直到七七事变后,日本扩大侵华规模,力量被稀释之后,在敌后建立根据地才成为可能。但此时一方面东北的抗日武装在过去6年里损失巨大,无法短时间恢复元气,另一方面日本为防备苏联,始终在东北驻扎重兵,东北自然无法像华北一样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