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抗日、南明的一点想法 -- 范进中举

共:💬132 🌺1015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关于抗日、南明的一点想法

    看到这条微博:百团大战击毙日寇302人;平型关击毙167人;晋察冀38年秋季反围攻击毙39人;39年冀南春季反扫荡击毙37人;39年冀中冬季反扫荡击毙27人;40年春季反扫荡击毙11人;115师陆房突围击毙16人。以上共击毙599人。

    ------------------------------------------------------------

    基本上意思无非是TG没干正经事。对于这个事情说点。

      看很多书以后,与现实对照,一开始是觉得自己豁然开朗,头头是道,后来若干年再看,看多了突然觉得自己落入迷雾之中,反而发现头绪太多,根本没有道理,历史居然是偶然事情串串的,加上当事人的记录都有伪造的可能,比如蒋介石日记就很多伪造。于是历史不可读了。后来,突然明白,历史的东西好比看山,你看其大概才能看出脉络走向,如果进入山岭森林,迷路的事情是几乎必然,然而不登高何能望远?

      ----------------------------------

      具体到抗日那段,网上很多的果粉议论的是八路游而不击钻了国军正面抗战的空子,是野心家等等。那么《华北治安战》里,日本人明确的说了,八路的政治工作让他们头疼。什么概念呢,人人可能都是“匪”,十分之一的人是有组织的武装的,这些人使得日本无法控制占领区反而要消耗大量资源。

      那么对比南明和南宋亡国史。实际上灭亡我们自己的主力一直是汉人!清崛起时候其实就是大号的丽江的水平。真正打下中原的是辽东的汉人,并且大量中国北方的地主集团以及明朝中央官僚投降了清,正是以山东人为主体的文官集团集体投降提供了清入关头2年的管理者,明朝中央政府垮台后,北方的大量军人集团性的投降清,并且辽东汉人武装和华北汉人武装反过来成为征服中原和江南的主力。搞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主力是汉人!一句话,清入关之后迅速获得华北汉人的支持,以华北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强大的辽东汉人为主导(辽东汉人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耿仲明的红衣大炮队)席卷西北,击溃李自成之后,迅速平定江南,江南的文官以及士人中的一部分迅速投降加入清政府(江南是当时中国文化中心),迅速提高了清政府治理水平并帮助清政府获得最富裕的江南的资源(占明清赋税的三分之二)。有了稳定的华北和江南之后面对分崩离析的南方抵抗者还打了将近30年。

      金元时代呢,金迅速打垮北宋之后,一直打到宁波,但是地方汉人武装崛起,金在中原没有强有力的汉人武装支持,搞了一个伪政权像汪精卫一样,不过没有获得河南江淮地区的支持,很快垮台,后来是和南宋和平共处差不多百年。蒙元击败金之后,中国北方的汉人军事集团大量编入蒙古军队,打南宋的主力是北方汉人。最后的南宋崖山灭亡,是张弘范,此人曾刻石“张弘范灭宋于此”在崖山,他的父亲就是河北地方武装头领,曾经是金的将军,被蒙古打败之后,忠心服务于蒙古。

      ----------------------------------------------------

      同样的事情,在日本人进来时候也在发生,日本人仔细研究了清和元征服史,所以日本很有信心,因为日本有差不多一亿人口实力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元和清。为什么,日本没有征服呢,日本手里武没有强大的汉人军阀帮忙,文没有深入乡村的管理者帮忙,日本有领土而无法使用其资源。整个华北在八路手中组织起来。当时的华北还有阎锡山的力量,日本对于阎锡山和国军的诱降可谓不遗余力。实际上阎锡山在40年之后就是自保了。历史如果假设的话,华北没有强大的八路组织乡村抗击日本,阎锡山的将领和国军的杂牌就可能投降了。事实上华北的伪军有一百多万,不过这些人成为日本人的负担,而没有帮他们维持治安获得资源。

    日本当年最好的状态也就是历史上金的格局和重庆南北分治,腾出手解决了后方的八路之后才有可能灭掉重庆。即使是元,灭南宋也打了50年,清的国内大规模统一战争差不多30年。

    通宝推:cngood,三笑,caj306,金口玉言,海底鼠拨土,冰冻三尺,marxwan,dadapaipai,大圆,
    • 家园 楼主好文,顺便聊聊张弘范的有趣话题

      这家伙的老家是易州定兴,也就是今天河北保定的定兴县。

      说起这个地方,唐朝的时候属于易县,按现在的说法,主权自然是唐人的。但五代就有点儿乱了,尤其是到了后晋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易县也被划拉过去,成为辽国易州的一部分,也就是当地居民的国籍由后唐或后晋,变成了契丹或辽国。

      这地方在辽国待了好长时间,好像将近两百年吧具体就不算了,到了北宋宣和四年也就是公元1122年,艺术家皇帝徽宗发动了联金伐辽的战争,辽国大将郭药师见势不妙,就把自己驻守的涿、易二州当资本归降了宋朝,因此当地居民的国籍也就成了宋国,不知道这算不算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可惜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三年,到了北宋宣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我们的郭药师将军再次倒戈,于是当地居民从此变成了金国人,这一待就又是一百多年。

      直到蒙古人吞并金国,这地方的归属才又发生了变化,居民的身份证也由金国人变成了蒙古国人或元朝人。

      因此,三百多年间,张弘范老家属于宋朝的时间只有区区三年,因此很难想像当地居民会对这个陌生的朝廷有什么归属感,这里的人们大概也不会像中原人那样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切肤之痛,无论辽亡还是宋亡金亡,可能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上面换个老板而已。

      据说此公灭亡宋朝后曾立了个碑,上书“张弘范灭宋于此”,有好事者便在前面添了个“宋”字,变成了“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引得许多后人大加赞叹,认为此神来之笔堪与后来的“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相比,完全彰显了叛徒内奸工贼张弘范的丑恶嘴脸,这就有些无厘头了——他顶多算是汉奸,却没法算成宋奸。

      如果按照今天的算法,张弘范肯定应该是“金籍华人”而非“宋国人”,大概与早已归化米国的德国后裔尼米兹类似。对了,伟大的乔帮主似乎是个美籍叙利亚人,不知道他会如何评判米国与叙国的敌对,当然了,他已经早早地上船去了。

      通宝推:范进中举,
    • 家园 【原创】补充,看来点金宋史料,北方历来投降快的原因

      华北大平原,一马平川,适合游牧骑兵驰骋,游牧骑兵进来掠夺,这片土地的人既不能耕种也不容易自保,所以就是谁来了降谁。这是一种生存策略。在北宋末年,郭药师降金,金末金人自己感叹,为什么南方的宋人那么能坚持不投降,我们自己的河北地区的,蒙古人一来就投降了,一点都不坚持。南方的宋人指的是江淮和荆州地区,历来是水网纵横,山岭重叠的地方。

      所以从宋到清北方地区向来投降快,也是不得已。

      • 家园 不完全是这样

        关键是安史之乱前后这个地区胡化的很厉害,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还有当地人尊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 家园 历史上每次

        南北之争,基本就以江淮为限了,北人不擅舟楫,南人不擅驰骋。从三国的赤壁之战,晋的淝水之战都可以看出来。

        • 家园 不是这样的,淮河一带有要害可守的,收不住可也够呛

          古时候有淮河和泗水一横一纵,正好是战略要点,正好挡住北边的敌人,而今天安徽地区的寿县也是重要的据点,防范来自西北的入侵。

          这个可以参考东晋的淝水之战以及唐末杨行密称霸淮南的过程。

          到了南宋时期,李庭芝也在淮南一直坚持到临安投降才被迫突围被俘;元朝末年张士诚起兵高邮,也曾经固守多年乃至称霸淮上。

          明末的时候,还是因为带路党的缘故,淮北不战而下,清军得以把红衣大炮直接拖到阵前轰开扬州城墙。否则能够坚持住一次,南明声势复振,形势会好很多,至少弘光不用在半路上被土匪所劫了。

        • 家园 不过从明开始就不是问题了,江淮从来就不是拉锯的地方

          是决战的地方

          • 家园 主要是明末开始有了红衣大炮,传统的城墙没用了

            两淮地区本身只有几个战略要点,包括寿州、徐州、泗阳等。只要守住了这几个城池,就算北方骑兵突击到了扬州瓜洲,也不敢贸然渡江玩斩首。骑兵一退,两淮就算守住了。

            你看那北魏泰武帝不也撤走了嘛。

            明末既有带路党把徐州淮安献出来,清军得以直抵扬州城,而且有了红衣大炮,城墙不再保险,自然老办法就没有用了。

            再往后,太平天国还真没想过去两淮,总在长江沿岸打转。

            常凯申公那个算是把全部家当都赌上了,还是没能敌得过百万手推车的民心所向。

            通宝推:范进中举,
      • 家园 山西的山可不少,河南南部还有大别山和伏牛山区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