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三

      感想四:“霍光这个人真傻,太想不开了,用那么多自己家的人,做那么多事,结果他一死,全家都给杀了。他不懂得明哲保身,你看另外那个是谁来着,人家就懂得明哲保身,见好就收,回家去还把得的钱请乡亲吃喝,落许多好评。”

      评论:“那种明哲保身的人不记得名字也罢,不值得记他。司马光著《资治通监》讲的是如何治理国家,而治理国家需要的是义无反顾、当仁不让、挺身而出的英雄,不需要明哲保身的滑头。当时汉武帝临死时托孤给霍光,结果汉昭帝那么小就死了,不得不立新皇帝,偏偏新立的这个昌邑王是个混小子,才继位几十天,闯下祸事一大堆,国家能托付给这么一个皇帝吗?这个时候如果霍光也想着明哲保身,不要再强出头管事,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参考一下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所以国家需要的不是明哲保身的官员,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官员,这才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本意。结果霍光废旧立新,国家才获得安宁,汉朝才得以延续。至于霍光大量任用自己家的人当各种官员特别是当军官这事,霍光做的是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古时候叫做‘非常’之事,‘非常’这个词古时候的意思是‘非同寻常’,做这种事本就要冒着生死成败的风险,所以必须要使用了解信任的人来管理要害部门,特别是中央卫戍部队这种机构,而最可靠最可信的除了家人还能有谁?况且,那也是符合古时候‘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的,而且只有无私的人才真正做得到。霍光死后全家被杀主要也是他老婆的责任,一个贪婪自私到极致的女人做下的蠢事酿成的灭门大祸,自古人们就说‘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屑’,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霍光的功劳并不因此而磨灭,后来到了唐朝出现兴废绝灭的事情的时候,人们还叹息没有霍光站出来(霍子孟之不做、朱虚侯之已亡——骆宾王讨武氏檄)。到明代土木堡之变的时候于谦如果也总想着明哲保身,那也就不会挺身而出拥立新君保卫国家了,但那样的话何不一辈子做个平民百姓?又何必当官?”

      注: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深为汉武帝器重的霍去病英年早逝后,汉武帝就开始重用霍光,并且把最心爱的小太子刘弗陵托孤给霍光。刘弗陵(汉照帝)继位后数年夭折,霍光和其他大臣拥立的吕邑王刘贺,随后就发现这是个纨绔子弟,只会胡闹完全没有做皇帝的能力。就又和其他大臣废掉他另立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是为宣帝。因受祖父刘据造反案的牵连汉宣帝生于监狱长于民间,故而能识民间饥苦,且颇有才干,是保证大汉王朝的繁荣富强得以延续的有为之君。但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竟然指使人毒死了宣帝的原配皇后。霍光死后汉宣帝杀了霍光全家。霍光虽然未能保全自家的荥华富贵,但他有做为、敢担当,是个于国于民有功之人,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通宝推:迷途笨狼,燕人,
      • 家园 最难就是做实事的

        做事情就会有争论,有争论难免就会有褒贬,乃至于责以春秋大义。

        霍光确实专权,皇帝都感到不舒服,如芒刺在背。但是国家稳定,人民幸福。这是政治的最高成就。其次,他也并没有去谋逆。作为古代政治家,这就够好了。

        孔子的原始儒家思想是着重做事的。从宋开始的儒生们却只知道动嘴皮子。不但如此,做事的反而不如动嘴的。南宋和明的灭亡就在于此。

        • 家园 霍光是碰到了好时候

          “国家稳定,人民幸福”这个应该是霍光运气不错,未必是因为他做了什么。

          武帝时期把该打得仗打得差不多了,霍光任上匈奴疲软,霍光派自己的女婿范明友随便打打,就没怎么输过。匈奴差不多算是来给霍光送政治资本的。

          武帝对高层官僚下手比较狠,读霍光的列传,好像就没怎么看到那种很老资格的,能说硬气话的官僚,这个让他在人事上游刃有余。

          武帝时期商人阶层完全破产,相当于在社会资源上有一个巨大的真空,大家都能来弄点汤喝喝;社会底层户口减半,人口少就使得资源不是那么紧迫,所以社会矛盾不严重。

          总体而言,霍光是碰到了好时候,类似于文帝时期天下初平人心思定的时间段,不需要他做什么,而且史书上说他也没怎么读过书,他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待着,史书自然会把“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功劳算在他头上。

          • 家园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老兄说得有道理。霍光赶上了好时候。不过正如老孙兄指出的,"好时候"只是一个状态,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政治成就。有作为的政治家主观动机顺势应时,所以才能达到"国家稳定人民幸福"的客观效果。

            多说一点,并不是针对你的帖子。我们今天评价古人从两个方面: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着重点是客观效果。客观效果我认为应该以国家社会利益为重,而不能以一家一姓的利益为重。社会上层的权力斗争作为当今茶余饭后的谈资很有趣。有心人还可以领悟人际关系的技巧。但是,对上层权力斗争的道德评价我认为意义不大。

          • 家园 霍光收拾桑弘羊的时候,没少费劲

            召集全国的文学、贤良来京城批判桑弘羊。这动静……,在两千多年的帝国史上,就这么一回。

            压制住了桑弘羊势力后,霍光的行政道路才一帆风顺。不能单纯的说,霍光赶上了好时候

            • 家园 汉朝版的文化大革命

              话说儒家的义利之辨向来都是政治斗争的利器。

              不过极端化的重义轻利实际上倒不能说是源自儒家。在孔子那里有个很明确的权衡,君子并非是越穷越好,理想的状态是以义生利,在“礼”的约束下求利。只是后来诸子百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到了孟子那里明确把财利给否定掉了。其实后世儒家义利之辩的教条,说到底是法家法术势对财利的专擅和儒家意识形态忽悠(礼、义)的一种完美结合。汉宣帝教训儿子元帝“汉家自有法度,霸王道杂之”,明确指出,儒学本质上其实是忽悠。

              只不过可惜了历史上的各位财政专家们,许多都为义利之辨所伤啊,桑羊算是最早的一位。

              • 家园 盐铁会议后,朝廷只是取消了酒类专卖

                即便取消了专卖,官方还没忘了给出指导价,让商家出售酒类,以免他们谋取暴利。我觉得,这更像是特许经营,而不是完全的国退民进

                至于盐铁这些盈利大头,霍光是死抓着不放。

                霍光只是不待见桑弘羊这个人,可很待见他的财政政策呢。这才是政治家的风范

                某种意义上,贤良、文学们被霍光狠狠的忽悠了一把,压根儿就没满足他们国退民进的愿望

                • 家园 后来专卖权又对宠臣和皇亲开放了

                  这种收归国有只是针对普通商人的。

                  • 家园 说起来,国企真是一个令人纠结的存在

                    至少在农耕时代,中央政府有这么一个小金库,可以应对很多不测之需,尤其是水旱之灾。这对帝国的安定,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问题是,谁来管这个小金库呢?谁守着这个小金库,不往自己兜里装点儿呢?

                    两千多年,围绕着这个小金库,来来回回的折腾了无数次,死活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唉!

                    • 家园 关键就在于监督

                      对这些贪污行为的弹劾古往今来都是有的,也有相应的法规限制,问题只在于最高层能不能开刀,看看现在各级干部的财产公示就那么难出台,实在没资格嘲笑千年之前的古人。

                      • 家园 呵呵,监督也没那么容易

                        言官们讲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的,给他们一份财务报表,他们立马就傻眼了。弄不好还得反坐,谁愿意触这个霉头啊。就这个监督力度,跟没有监督也差不太多

                        不管怎么说,国企在维护社会安定方面,还是有重大贡献的,所以一直被用了两千多年。

            • 家园 老桑也算是因祸得福

              没有盐铁论这场会议他这个发动政变的家伙就只能当反角了,政变的失败者一般都是被泼上无数污水的。

              • 家园 突然想到,汉书中关于这次政变的叙述,挺葫芦僧的

                说燕王刘旦有想法,我信,因为这小子在他爹还活着的时候,就蠢蠢欲动了。

                说上官父子和桑弘羊打算联手搞掉霍光,我也信,因为上官氏是外戚、老桑是老资格,看着霍光在自己头上吆五喝六,心中不爽,也是人之常情。

                说这两个集团联手,打死我都不信。别的不说,昭帝在位,上官家族怎么说也是外戚,如果刘旦入继大统,他们算神马东西?

                • 家园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

                  文革里头官版刘少奇还和林彪有勾结呢。。。

                • 家园 汉书有上官安和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对答。

                  《汉书·外戚传》讲到这个问题了,其中还有上官安和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对答。

                  或曰:“当如皇后何?”安曰:“逐麋之狗,当顾菟邪!且用皇后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时也。”

                  昭帝很聪明,他们诬陷霍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昭帝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并且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因此上官父子虽为外戚,其实权利有限。

                  从这个对话可以看出上官父子野心不小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