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上) -- 冷酷的哲学

共:💬1516 🌺8640 🌵1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键:thinking model,qm,sr,gr

            1.

            thinking model:世界=qm,sr,gr, 多特征值,and there is no a single privileged 惯性系/質量/rest mass which can escape from 引力場 輻射 at macro level, and all kind of other "evil"輻射 at micro level, etc:

            this is a crazy world with evil 輻射 wind blowing around all the time, and you never know when the evil is going to come your way.

            as such, everybody could fail big time, once the wind is turning around against you, and your 質量/rest mass will be gone over night, under violent "evil"輻射;

            so, to 纠正错误 needs a 多特征值 modeled system;

            2.

            and to innovate needs

            1) a 多特征值 system

            2) a 多特征值 value/culture/thinking

            without a 多特征值 value/culture/thinking, 给人民更多的民主权和 jian du 权, basically useless: who made 多少钱, played with 多少眉眉, etc, and innovation still =0, even without 腐败.

            and without innovation, you will be 折舊, under violent "innovation evil"輻射, with/without 腐败, dying sooner or later.

            3.

            as an individual or an organization of a single 特征值

            成见 =一种物质体系是有稳定的能级, self 纠正错误 is almost impossible, in terms of physics.

            nua:"一个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有的成见" [ 晓兵 ]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861177

            you can not pull yourself out of 地球重力場 without extra energy, how do you get that energy?

            Bo is a perfect example, he almost had everything, but not the thinking model, and everything went wrong for him, and Bo=0 now, 4 ever, most likely

    • 家园 好像测量语言对比的量化的实验数据过少

      感觉数据太少了。应该有很多衡量语言的量化手法。比如

      计算网上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间,技术上应该很容易统计,比如我看西西河,看完一篇就点击下一篇,点击鼠标之间的时间就是阅读时间。

      当然这个很粗略。可以用别的更精确手段衡量,改成统计回复文章用户从点击到回复的时间。

      或是手机阅读新闻或小说时的进度,手指滑动手机就表示看完一页。

      或是2人qq微信聊天时候,计算看完到开始打字需要的时间。就知道阅读和理解的速度。

      说话和理解的时间也能统计出来,打电话时候专门统计那些爱煲电话粥的女生时间间隔。

      三星新出的手机不是能跟踪眼球吗,感受到人眼在看手机最下一行就自动翻页,那要统计人阅读一个手机页面的时间就太简单了。

      还有一个思路是计算说话消耗的能量,刚学英语时说得很费劲,就是消耗能量多,熟练后就可以用正常语速,大脑cpu占有率也不是100%了,很轻松的就能说出来,婴儿对语言的学习应该也有这个过程。不知道怎么准确的计算这个能量,声波的强度和时间的积分或是计算肌肉的运动?

      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同学遇到老乡时候在宿舍聊天,用方言非常流利,速度非常快,一点不打结巴。用普通话语速明显慢很多。显然就是这些人的舌头嘴巴训练得说方言消耗能量比普通话少,听力也能轻松。

    • 家园 仔细一点,就没有人不知道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看了楼主的文章,我觉得汉语的确是最先进的语言(不会说英文,所以以前无法体会出汉语的优势)。

      就标题我有点疑惑,中文和英文,谁更先进?

      我认为英文更先进。

      1、英文的基本元素就26个字母,而中文的部首是200多个;

      2、英文是26个字母的从左到右,而中文部首结构相比,则较复杂;

      这就让英文,实际上也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拼音文字在书写方面比中文更有优势。这些拼音文字同属印欧语系,甚至英德法语的字母26个都完全一样。

      • 家园 语言是表现现实的,文字是表意的

        这2 点,英文都不占优,它的优点就是将语言与文字结合起来

      • 家园 是的,其实我也觉得要把语言和文字分开讨论

        单就文字本身(不包括文法语法乱七八糟的),英文的一大优势就是简单,按照拼写念就是了.依照生活经验,语言肯定会产生在文字之前(比如现今的动物界,高等动物或者哺乳动物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语言的碎片,但只有人类有文字),而只要是普通的正常人,不管是不是文盲,都会说话.这就导致了英文扫盲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中文.毕竟拼音文字只是语言的附属品(语言的语音部分).我一直怀疑这也是欧洲出现工业革命的一个支撑部分,就是普及文化相对容易一些,所以批量生产具备基本文化水平的产业工人,和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也更容易.

        而所有象形文字,除非受专门的教育,否则一般人无法认识.所以农业时代,只要识字的知识分子出现断代,那么基本上文字就没人认识了.中国的一大优势在于,文字以及识字的人,散落的存在于民间,没并有被某些阶层彻底垄断,比如神官祭祀一类的,所以即使是改朝换代,中文也没有完全失落.当然,基于中文教育的困难,以及农业时代整体的财富积累水平,一直到建国前,据说中国的文盲比例还处在90%左右(数字存疑,不记得了.),我自己的推测,中国农业王朝时代的文盲率应该不会低于民国时期.

        当然啦,现在大家都是工业社会,中国的扫盲也结束了好几十年了.所以汉字这个劣势影响也小得多了,最多就是造成小朋友的学习困难,毕竟语音和文字是几乎不相关的两套独立系统(暂时不考虑形声字,不过汉语的词组,成语以及固定搭配实际上对此作了一些补偿.).但对于人脑来说,这点困难实在不算什么.并且学习汉语可以促进突触的强化,并且增强视觉和听觉脑区的联系与相互联想,其实是有助于促进平均智力水平提高的.说实话,我手里没有相应的数据,但我一直怀疑,对于非运动性的失语症发病率,使用中文的人,应该远远低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人.

        • 家园 学起来容易不代表学好容易

          英语的确学起来容易,汉语的确学起来难。(哦,其实应该是汉字难,从语言学而不是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语言都比较容易,孩子生下来就会学习母语,而不必认字)。

          英文起始容易但不代表英文学好就容易。中国人学汉字其实在小学阶段就结束了,而学作文在初中就结束了。这之后终生读写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而英语就不是这样,到大学阶段依然还要学单词和作文。很多大学生写一篇比较复杂的文字还是需要训练。

          汉字的确是个奇葩。人类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无疑,可是其他文明的象形文字最后由于战乱、上层贵族的灭亡、文字就中断了。反倒是最后进化出的拼音文字由于容易学,最后发扬光大了起来。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使得汉人对文明的传承更重视的原因吧。

          • 家园 其实我说的核心在于扫盲以及文化的普及

            扫盲并不需要大学水平,其实在2个世纪前,只要有初小水平就可以脱离文盲了.相比较而言,一直到建国前,我爷爷有高小文化水平,当时都算是知识分子了.

            • 家园 其实我说,这是生产力对劳动力知识水平的不同要求,

              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正与我们当前的三个教育程度相对应

              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铁与煤的应用,钳工就是高级工程,掌握一定的标准化知识和运算知识就足够,这就是小学水平

              第二次是电气革命,需要掌握电的知识,这是中等教育程度

              第三次信息革命,这就是大学水平了.

              • 家园 我同意

                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需要的不过是初等文化普及而已,并不需要(也不一定有)任何高等知识.

                我所怀疑的,不过是英文对于"初等文化"扫盲的困难程度要小于中文,所以在类似的财富积累,类似的社会发展的情况下,英语国家首先进入工业化,与英文扫盲相对容易有关系.

        • 家园 欧洲文盲率降低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
          • 家园 要分清降低,和相比其他语言低,这2者的区别

            英语是相比较而言,文盲较低,从而最早进入工业社会,带动文盲进一步降低的良性循环

            • 家园 那么请比较一下英国与中国在工业革命前的文盲率

              拿数据说话最可靠。

              • 家园 这好象是常识了,铁比塑料沉,需要知道它们的密度数据吗?

                事实上我只知道,中国古代的文盲率达到80%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不知道,德国\日本和中国,由农业国家转变成工业国家,都是在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入学率超过90%的20年后.

                • 家园 既然是常识,想必数据不难找。就请指出吧。
                  • 家园 您别说,我刚才无聊,还真找了一下

                    英国人民文化水平和工业革命的关系,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是欧美研究的重点了.找到了几个结论.

                    1 在1750年,英国成年男子识字率就已经超过了60%

                    2 1770年,英国农村成年男子有超过50%的人可以进行简单读写(法国,德国和俄国要到1800年以后,才能达到这个数字。).

                    3 1663-1689年,某教区,以签名来计算的文盲率里面,高级职务的文盲率为0,低级工作的文盲率(泥瓦匠25%/28例,造船工16%/37例,棚匠9%/45例,铁匠16%/43例,水手15%/102例); 威廉翰村,以签名来计算的文盲率1677-1678年,26%/95例的文盲率。

                    4 1754-1762年英国内部西区农村成年男子识字率在48%,而统计的13个主要城市平均识字率在70%。

                    5 15,16两个世纪,英语在英国开始普及,逐步取代了拉丁语和法语。

                    6 (这个结论似乎还有些争议),就是工业革命早期,繁重而简单的工作实际上使英国劳动人口的识字率下降,这一趋势一直到1850年以后,工业生产积累的财富足够普及初/中等教育之后,才被逆转。

                    结语:说正经的,我还真没想到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识字率有这么高。中国建国的时候一直在说识字率是4%(10%?,我记不清楚了)。就算统计口径有区别,这个数字相差也是够大了。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