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读史笔记 -- 船长阿道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读史笔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秦(Ch'in)这一名称很可能是英语“中国”(China)及各种非汉语中其他同源名称的原型。例如,“Thinai”和Sinai”就作为描述中国的名称出现在公元1、2 世纪的希腊和罗马著作中。但是,中国人由于秦帝国统治的暴政,对它始终非常憎恨,因而反而很少用这个名称来指代自己;他们在过去和现在都用“中国”这一常见的名称来称呼自己。

    2.封建主义(feudalism):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从奴隶制到封建主义过渡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过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了以前的摇摆不定后,总的说来在20 世纪70 年代似乎一致认为,过渡是发生在周代最后的两个半世纪,或者刚刚在此以前。同时,苏联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依然准备不足,当他们投入这项工作时,倾向于把过渡期定在比中国学者所定晚得多的时期――也许晚至公元3 世纪(汉帝国的灭亡时)。

    3.春秋时期的战事是由架战车的贵族支配,他们根据骑兵的规则交战,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他们为雇佣他们的任何国家拼死作战。这样战车的作用大为降低,而群体步兵的作用则相应地提高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郡县:县是较早出现的一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88年的秦国,但也有说法是这种行政实体实际上可能发端于南方的楚国。郡远比县晚,最早的材料是公元前400年前后的魏国。郡有军事渊源,本来是使新获得的土地置于国家的中央控制之下。

    5.始皇帝身世:据《史记》记载,政的母亲来到子楚(庄襄王)之处时已经怀孕,而子楚并不知道。文中描述“至大期时”,她生下政,因此他的生父是吕不韦。后有学者考证,这一句描述不寻常的怀孕期的话是一个不知其名的人加入史记之中的,为的是诽谤秦始皇,说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统性。

    6.郑国渠与逐客令:所谓郑国渠,是指一位郑国客卿从韩来秦,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史记》李斯传记载,这个发现是下逐客令的直接原因。事实上,河渠在公元前246年开工,而逐客令是在公元前237年颁布的。逐客令事件与???庇诠?元前238年处死及吕不韦于公元前237年罢相之事(两人都非秦人)年代上的一致说明,是这些事件而不是建郑国渠促成逐客令的颁布。因此,《寻秦记》里的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

    .秦国的军事技术:有一种理论认为秦军事上的成就归因于先进的冶铁技术,但这个理论没有被现代考古学所证实。发掘出铜、铁刀剑,前者远多于后者(铜剑270,铁剑27)。此外,发现兵器的遗址都不在统一的帝国之前的秦的领土内。

    8.秦郡:每个郡的行政由守(文官)、尉(武官)、和监御史(皇帝在郡一级的代表)三人共同负责。县由地方官员治理,他们或称令(大县)或称长(小县)。

    9.万里长城:《史记-蒙恬传》中说:“(蒙恬)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万余里”换算过来约4100公里或2600英里。有两个疑问,一是今天存在的长城据估计长度约3440公里或2150英里,少于文中所称长城的长度。二是《史记》中的万常被理解成一个比喻性的数字,表示一个很大的、但不确定的数字或数量,比如白起坑杀40万赵兵,又如12万户迁咸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0.焚书坑儒:焚书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销毁历史文献事件(并不一定是最严重的一次,乾隆的文字狱就要恐怖的多)。起源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过生日,许多博士敬祝秦皇长寿,其中一人赞颂他的郡县制给天下带来安宁,这引起齐(儒家的传统中心)淳于越的反驳,他说“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言。”对此,李斯反驳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禁之便。”

    因此法家代表李斯提议禁毁《诗》《书》。另一方面,焚书并没有全部销毁的意图,准许博士官保存《诗》《书》和诸家哲学的副本。很明显,李斯只是反对士子们普遍地拥有和讨论这些经籍和著作。

    事实是印刷术流行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也许甚至大于秦代的焚书。

    坑儒,起因是卢生(某滨海术士)与另一个术士交谈时,指责“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至如此”。骂过之后,就逃之夭夭。秦始皇大怒,下令调查与两个术士有往来的文人,这些人互相指责攻讦。于是始皇亲自挑出460名触犯禁令的人,全部处死。在描述时用了意为“活埋”的“坑”字。。尽管意见纷纭,此字的真正的意义可能是处死,而不是埋葬(不论是死埋还是活埋)。

    这里有两个疑点:首先,两个术士“秘密”谈话中对皇帝尖刻责难的逐字的记录,在秦的历史记录中根本不可能收录。其次,当两名术士在谈论皇帝时,其中一人称他为始皇,这违反了《史记》卷六和其他论述秦帝国的几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语义学原则,虽然秦始皇在前221 年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但在他有生之年只有他一人使用它。在他统治期的其余时间里。其他人所作的文告和文献只称他为皇帝,从不称始皇帝或始皇。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其继任人二世皇帝。

    焚书坑儒让后世儒生恨透了秦始皇,《剑桥中国秦汉史》的编者认为,坑儒一事可能是司马迁死后一个不知其名的窜改者有目的地把它加进了《史记》,联想到污蔑始皇身世的那一段,这种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11.真正的革命:,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 年,

    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来实现,即对帝国结构的各个部分进行严密的中央集权控制,那么它不可能维持得这么久。在汉代,上面的行政控制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了起来,正是这种法家和儒家的共生现象,才使中国具有得以生存下来的那种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的结合。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部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而不是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之流)造成的政权转移,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的革命。的确,它是在本世纪以前中国唯一的真正革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