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相当多都是hedge fund和PE的

              原PO的阴谋论调调确实太重。

              hedge fund里排最高28位的John Paulson,wiki里的介绍他赚到第一个10亿是2007年做空次级债。跟他对赌且没破产的,靠的大约是政府救济吧。

              市场的观点上讲当然大家都是出来找钱,愿赌服输,不过美国金融业做到现在这个地步,不招人骂是很难的。

              ps

              最近终于有家银行被起诉房贷诈骗了,搞得是纽约唐人街资产才几亿的国宝银行,主要业务是给华人做房贷,倒账率是全国平均值的1/10。各位花街大佬们有恃无恐也是有道理的。

              • 家园 国宝银行的事,不清楚

                但是美国政府对大银行的追究,也是一直在有的。 比如最近,美国政府状告摩根大通(其实是贝尔斯登的烂事)

                外链出处

                几十亿的罚款,也不少见啊。

                说这些不是为银行开脱,只是不喜欢看到似是而非的解读,以及建立在这上面的大段感情抒发。

              • 家园 John Paulson赚的未必是投行的钱

                再说,约翰同志用5个亿赌国债。摩根大通的“伦敦鲸”输掉近90个亿,外链出处

                现在也还活得好好的。

                • 家园 比如,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笔交易

                  所谓”ABCUS",好几个高盛的人被叫去国会听证的那个。

                  在那些交易中,高盛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中间商,给两头牵线的,自己收佣金。有时候两头不能完全对齐,高盛就只好自己把那差的补上。

                  John Paulson 赚的,主要是他对家的钱,高盛也就亏它补上的那一点,而已。实际上国会议员叫得最凶的那个交易,高盛还真亏了些钱。

                  哎,国会议员吗,都是政客,你也不能指望他们懂。但写书的精英都不懂,就有点让人失望啊。

    • 家园 关于身临其境地感受人间地狱,提供一两张摄影。。。。。

      是萨尔多加拍摄的,时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地点在巴西。

      只要看了萨尔多加的这类写实题材的作品,只要看一眼,估计95%的观众就会立刻站到马克思这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应该是马克思挽救了资本主义

      虽然不是马克思的原意

    • 家园 不用担心,全球都在去杠杆,中国也在去

      投行赚钱的法门一直是金融工具,他们并不具有特别高的智商

      ,其实中国貌似用杠杆在地产行业放了很多水,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1、从新增商品房来看,放出的水基本已经回到国库了

      2、存量房变现才是放水的泄漏点,因此必须采用财务手段增加变现的难度

      3、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扩大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额而不再是存贷差的扩大,这将锁定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令其惜贷,惜贷又进一步推高实际利率。

      通胀实际并不存在

    • 家园 偏一下讨论,不过其实很相关:社会科学的推理链条不宜长

      社会科学的推理链条多数不应该过长,甚至不能长。

      我这里提出这样一个明确的话题。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有理论的意义,更有实际的意义。请参考我在另外一个地方的一个帖子:为什么精密思维,为什么二值逻辑,你不感到可怕吗? 链接出处

      我想,大家恐怕都注意到了这个事情,那就是,自然科学里面的推理可以做到非常深远,尤其是使用了比较严格的数学的。很多情况下,这些推理的深远程度,甚至使得那些做理论做这些推理的人都感到惶恐,居然,这些推理仍然有效,至少部分有效。现代物理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证。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里面的推理,绝对没有这样的“待遇”。事实上,我以为,任何社会科学里面的理论,恐怕都仅能做比较浅的推理,一步两步还可以,再多,恐怕就基本无效了。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说法如何评论?

      事实上,还不仅社会科学,那些处理更复杂现象的学科,例如西医,例如中医,等等,也都是如此。具体讲,现代的西医临床学,把一切都建立在统计范式上,那么,统计范式得出的结果能够做多远的推理呢?更不要说中医这种用很难作深入实验的某种临床认知模式(就是pattern了,例如经络就可以看做一种临床认知模式)来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够做有效的深远推理吗?

      社会科学如同人类的任何认识一样,都需要理论,都需要基于理论的推理,也都需要对这些推理的检验。但是,恐怕应该清楚明确地提出,社会科学的理论推理的限度。如果过远做这些推理,而且过度信赖这种推理的结果,就会产生极大的纸上谈兵一样的危害。因此,社会科学的讨论中,最要紧的就是,经常,适时,做理论的讨论和实际情况的对照,而不是一味做各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推演。那种抓住一些逻辑上的小毛病(那一个社会科学的讨论没有这样的毛病呢?包括马克思)然后穷追猛打的,就更是有害了。

      通宝推:agenda21,
    • 家园 【连载8】第三章 现代金融资本的破坏性要素如何参与分配

      另一个影响力更大的事件发生在美国。即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事件。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创始人叫约翰,是一个数学天才。他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发现了美国国债市场价格波动的某些规律。总之,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美国国债的价格和它的真实价值之间可能会存在大约0.5%的价格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变化方向有规律可循。

        照理说,市场价格出现0.5%这么小的波动实属正常,并不影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应该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想利用这0.5%的波动来赚钱,就可能得不偿失。这个差价比管金生赌的2.7%的差价又小了很多。要让这0.5%的差价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才挣千分之五的利润,实在没有必要。有这个钱,用来经营别的事业,赚钱快得多。

        问题的关键还是金融杠杆。有了金融杠杆,就可以让金融业0.5%的利润空间变得比实业5%的利润更为有利可图。

        约翰的做法是按照1:30的比例向银行贷款来买卖国债。0.5%乘以30倍,就成了15%。如果两三个月的时间能够斩获15%的利润,相当于年利润70%左右,那是非常厉害的。

        ——这种赚钱的“多少”说明了做不同事情的社会成本的区别。消灭国债市场0.5%的价格波动有没有价值?有价值。但是消灭它需要付出成本。而资金使用的成本大于消灭这个差价的成本,那么这些资金就应该用在实体经济等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地方。

        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事情很多,但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它们应该被用于 “收益-成本”比例最高的地方。这才叫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金融杠杆的使用,让这种“收益-成本”比例被人为的扭曲了。让经济资源(其中也就包括像约翰和他的合伙人们这样一批数学天才的聪明才智)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

        这种利用差价赚钱的方法,经济学家创造了一个名词,叫做“恢复市场效率”。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出了问题,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价值,这就叫“市场无效率”。看到这种价格出问题的人,进去买卖赚取差价,最后会让市场价格和真实价值的差距缩小,这叫“恢复市场效率”。通过“恢复市场效率”赚钱,是很正当的“生产性要素参与分配”。

        这个解释跟前面李莫福尔的解释一样,很有道理。唯一的问题是如果用金融杠杆来“恢复市场效率”,事情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让恢复市场效率成为一个“旗号”,用来掩盖投机者利用货币的内生增长机制对全社会进行掠夺的真相。这个时候,不管是股票、期货、小岛上的房子、327国债还是美国国债,都不再是商品,而是成为反应价格波动的标的物,它们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会发生变化。这就够了,足以让金融投机者通过货币的内生增长来从中牟利。

        约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筹集了5亿美元的资金来“恢复市场效率”。利用30倍的金融杠杆来买卖国债。他的数学天才,没有被用于改进社会的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或商品,而是用来进行货币掠夺。

        当他发现市场上的国债价格出现极小的波动的时候,就用5亿美元为抵押,贷款5×30=150亿美元来进行买卖(具体操作更复杂一些,不可能在一次交易中同时投入所有资金,但整体情况如此)。赚到差价以后,立即归还贷款。利用这种方式,约翰的公司一年盈利40%,他自己也得到了1亿美元的分红。尽管以后公司可能出现亏损,但这1亿美元的分红已经归约翰个人所有了。赚到钱以后,约翰和他的公司,如期归还了从银行贷的145亿美元,货币内生增长的效应消失了。

        这些货币,从产生到消失,没有经过任何生产环节,没有给社会带来任何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它们的出现,唯一的作用就是造成财富分配的转移。将约翰和他的合伙人变成了千万(美元)富翁。

      • 家园 啊哈,这个例子不大同意

        1. 约翰不是数学天才。他手下那些MIT毕业的人可能是(虽然这一点也会有人反对)。发现这个规律,不需要数学天才,更不需要复杂的模型。在那个圈子里呆几年就知道了。

        2.五亿美元,30倍杠杆,您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不是说不对,我只是想听清楚。读者文摘经常有些伟人的小故事,有些想想就觉得不那么可信。希望作者说话严谨。很多的愚蠢的结论就是从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察推理中得出的。

        3.约翰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吗?我不觉得。就象血液也不会产生价值,只是把养料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你这个例子的具体内容我不清楚,但是似乎是国债价格的短期不合理给了约翰这样的人的机会。我倒觉得造成这种不合理的人更应该受到批评。

    • 家园 前面都赞同

      最后面那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不太赞成。

      辛勤的劳动,社会应该给予公平的回报是没错的。

      不过这个和理论没关系

    • 家园 好文,但是貌似网上都是,请问是原创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