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求医记(一)去哪儿看病 -- 芷蘅

共:💬365 🌺2719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现在有了一个转诊制度

            去年开始,医保要想享受门诊报销必须先去社区医院首诊,让社区医院医生开一份转诊单,就可以去三甲医院看病了。很简单,其实人人都可以去三甲医院,就看住的远不远,愿不愿意排队。

            另外,外省医保和新农合是可以跨省住院的,要求住院前先去社保部门填个单子,然后去外省住院,自己先垫钱,看完了拿着发票回社保部门报销。

            年前去住院做了一个手术,微创取了一个大结石,总费用25000多,自付7000.其中3000多是手术器材,就是各种管子,另外3000多是按比例报销的药钱。

          • 家园 不知道你所说的“随便上”是什么意思?

            相比之于动辄要预约的美加体系来说,中国的三甲医院还真的是“随便上”啊!

            在医院排队,真是中国的平等的一大表现!只要你不是大特权,比如可以请名医到家里来看病的那种,或者不认识个把两个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哪个中产,暴发户要看病,都要去跟屁民,外来务工人员一起去医院排队,大不了就是买号。

            当然中国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当大,是现行规则下不可避免的。

    • 家园 正好网上一个流毒甚广的帖子,借宝地请各位批判

      米国:

      这位护士叫玛丽,在纽约一家医院已经工作了三年。

      这年纽约气候异常,住院病人激增,玛丽忙得脚不沾地。

      一天给病人发药时,她张冠李戴发错了药,幸好被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

      但医院的管理部门依然对这件事情展开了严厉地“问责”。

      首先问责护理部。他们从电脑中调出最近一段时间病历记录,

      发现“玛丽负责区域病人增加了30%,而护士人手并没有增加”。

      调查部门认为护理部没有适时增加人手,造成玛丽工作量加大,劳累过度。人员调配失误。

      然后问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心理咨询机构。

      玛丽的家里最近有什么问题?询问得知,她的孩子刚两岁,

      上幼儿园不适应,整夜哭闹,影响到玛丽晚上休息。

      调查人员询问后认为“医院的心理专家没有对她进行帮助,失职!”

      最后问责制药厂。专家认为“谁也不想发错药,这里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原因”。

      他们把玛丽发错的药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发现几种常用药的外观、颜色相似,容易混淆。

      他们向药厂发函:建议改变常用药片外包装,

      或改变药的形状,尽可能减少护士对药物的误识。

      那几天玛丽特别紧张,不知医院如何处理。

      医院心理专家走访了她,告诉她不用担心病人赔偿事宜,

      已由保险公司解决。还与玛丽夫妻探讨如何照顾孩子,

      并向社区申请给予她10小时义工帮助。玛丽下夜班,

      义工照顾孩子,以保证她能充分休息。

      同时医院特别批准她“放几天假,帮助女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这以后,玛丽工作更加认真细致,也没有人发生类似错误。

      她和同事们都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想一直做下去。

      • 家园 这一定不是在美国

        美国的护士只管发药,不管配药。所有住院病人的药都是由药剂师配好的。护士只管看名,看是不是和医嘱上开的一样。再有美国的药片全是不一样的。只要看就不会错。要是两个药长的差不多,治的病也一定是差不多的。在美国的药房里和医院里都会一本药典。里面有所有药的颜色,片型,以及上面的英文。所以看是不会看错的。

      • 家园 俺相信有,但是相信是低比例的

        美帝多年来天下第一,也不都是浪得虚名的,总有货真价实的时候。但应该不是常态,碰上了好的医院、好的上司和好的时机而已。这类事情中国其实也很多,只是中国的事大家都知道那是典型;其实把这个故事告诉普通美国人,我想大多数也会耸耸肩告诉你那是运气。

        外宣部门学着点,不要老树典型,而要学会把典型包装成无名的普通事件,让人以为中国人全是雷锋、全是李小龙。

      • 家园 这是一个典型的CAPA案例

        无法判断其真假。

        不过CAPA程序的启动是有条件的,不知道玛丽(如果她真的存在的话)的这家医院,每年出多少类似的疏忽、差错乃至事故,其中有多少被认为是疏忽、差错和事故而被记录在案,这其中又有多少启动了CAPA程序?

      • 家园 欲看透此文,建议参看河里“MBA的勺子”一文。

        过年开心一下。

      • 家园 看上去更象是为了推广标准化认证而举的例子。

        要是是真实的生活,去年纽约怎么会有那么多要攻占华尔街的人。

      • 家园 没有批判的必要,批判也没用

        这种没有全名没有引用的东西,想要编能一晚上编100篇,怎么能批判得过来?

        国人从没有看原始出处的习惯,这才是谣言流行的根源。只要这个习惯不改,辟谣的永远赶不上造谣的,怎么辟谣都没用。没图没真相,没原始链接、原始引用也没有真相。时间、地点、医院全名、爆料的杂志社,缺了一样就没有credit。

        有的人就是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相信的,轻物证而喜诡辩,这个真不是批判能扭过来的。

        • 家园 辟谣有必要

          我认为辟谣的方式有误,辟谣怎么可能赶上造谣的速度。因国家之名,查造谣的个人即可,逐个击破

        • 家园 是啊

          最近在研究发改委等等部委的文件,真的是全国某些工业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一条引用出处的附注都没有。。。

          别说附注了,日期时间作者发文单位全部付诸阙如。。。。

    • 家园 【原创】求医记(九)专科医生(补)

      半年之后,约好了时间的那一天,请好了假。准备出门前接到医生诊所的电话:“今天你不用来了,医生说,你这个情况,他需要第三方的意见,你先去XXX医院做个一样的检查,然后再约他。”不错,不错,专业精神不错,还知道需要第三方的意见,也是为我好吧。

      约了医院,做了检查,再约这位医生,已经是三个多月之后的事了。

      一番检查之后,医生说:“现在没什么问题,你这个要定期检查,和前台的护士约一下下次检查的时间,半年之后吧。”

      出门前,我和护士约好了半年之后和医生见面的时间。

      半年之后,约好了时间的那一天,请好了假。准备出门前接到医生诊所的电话:“今天你不用来了,医生说,你这个情况,只要一年检查一次,半年一次的,OHIP不给出钱的。”我真是要一口血喷出来,忍着怒气问对方:“你怎么不早通知,我已经请过假,安排好一切了。”对方冷冰冰的回答:“对不起,我什么也做不了。(I am sorry, there is nothing I can do.)”

      至此之后,我特别恨老外说这句话,-- I am sorry。西方人,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就完全脱离了道德层面和责任层面的束缚。什么补偿的事都不会再做,心里还不会有任何内疚。

      英语里有一句话我还是蛮喜欢的,遗憾的是我放下电话才想起来。冲着电话机大喊了一声:“You are fired!”

      之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中,碰到一位即将做医生的年轻人,他说:虽然你和医生见面只要5分钟,但是他要化很多时间看你的案宗的,很多时间,包括晚上,都忙着看第二天要处理的病例。我把自己的经历那出来问他怎么回事。这位医生哪怕提前一天,或当天早上通知我,我都没意见。他究竟有没有提前看过我的病例。那位年轻人又讪讪地说:医生都很忙的,他不会有时间提前看你的病例的。

      还好,这个专业的医生,我们这片儿还有一位。我辞掉了这位医生,换了一个。

      所以嘛,只要等1个半月,还是蛮幸运的。在等待见专科医生的过程中,慢慢的,我觉得自己的鼻子好像长正了过来。

      --------------------

      新春快乐,拜个早年啦!

      • 家园 同情。我中学时打篮球拇指关节挫伤错位,已经错到了现在……
      • 家园 可怜俺的鼻子歪了有三十多年喽

        小时候和小朋友争夺玩具,被一大力孩一拳打到鼻子,顿时鲜血满面。当时也没条件检查,就是止血了就好了。小时候还不明显,长大后仔细看慢慢可以看的出来了。有慢性鼻炎,看耳鼻喉时医生说是鼻中隔偏曲。 奔四的人要不要去动这个刀倒是令人纠结。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