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无法感动我的《温故一九四二》 -- 庄汀

共:💬63 🌺25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法感动我的《温故一九四二》

    “何不食肉糜”,饥民们没有饭吃快饿死了,那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温故一九四二》大概想说的就是: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灾荒主要是因为政府不作为。看过电影之后,我就不由得想起白痴皇帝司马衷说过的这句千古名言。

    河南饿死三百万人,真的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作为吗?或者说民国政府工作不利是主因吗?

    在google上用“1942四川粮价”搜索,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国统区都发生了什么。其实不仅仅是国统区,根据地、日占区都发生了类似的大饥荒。

    我看过王外马甲的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对1942年左右低潮期的根据地灰暗形势印象深刻。这就是当时中国范围内的大灾荒的侧面反映,尽管日军的铁壁合围、三光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天灾。

    而对日占区这一时期的灾荒反映,没有比老舍《四世同堂》所描述的日本人把北京城里饿死和快饿死的人拉到城外“消毒”,更让人感到刻骨的寒冷。

    面对这样的大灾荒,把一切归结为国民政府不作为,也许标准的政治正确,却啥也解决不了。

    冯导和刘震云一直是影视界名人,想必很少结交政府官员方面的朋友,特别是与真正管具体事物的小官僚们深入接触,最多是酒桌上的几句场面话而已。这实属文人洁身自好的一种体现,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冯导们要用《温故一九四二》来教育一下,最起码提醒一下官员们:“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既然如此,冯导们应该起码地了解一下政府是如何运作的,遇到类似情况运作中都有哪些困难,才能把问题真正说到点上。而不是仅仅站在道德高度,指责官员们不作为。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我对冯导和刘震云没有任何不认同的意思,对于他们的评价可见我的帖子中国电影呼唤真正的大师

    最后听说冯导有归隐的意思,对此我很遗憾。第一,如果真是这样,很难让人不怀疑冯导是江郎才尽;第二,当今还没有人能有冯导这样的号召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拍出有点水准的片子,虽然在历史题材方面力不从心,但是《甲方乙方》、《大腕》、《天下无贼》绝对是大陆导演们在社会题材的巅峰之作。当然我不认为冯导需要重走这些老路,创新也许会失败,但冯导的努力却会给后来电影人们指示方向积累经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超越好莱坞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肩膀扛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且《温故一九四二》这段历史也不是没有冯导可以驾驭的题材,比如河南农民最后帮日本人抓国军,这是对人性深层次东西进行开掘的好机会。只可惜为了各种敏感问题,也可能冯导不希望影片过于沉重,基本上用转述和隐喻把这些轻轻带过了。殊为可惜!但是我不是冯导的朋友,自然不知道冯导的苦衷,这种遗憾就是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关键词(Tags): #杂谈#1942
    • 家园 眼界决定格局、性格决定命运

      本来准备继续谈官僚的,扯到项羽,变成聊主公了。反正是瞎聊,聊哪算哪吧!

      天煞穆珏网友在帖子[原创]霸王最大的失误不是不精明,也不是因为他吝啬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战略思维——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天子。天煞穆钰网友没有详细解释“没有把自己定位为天子”的内涵,这可能会导致很多歧义。大概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有三种意思:第一种,项羽没有当天子的意图;第二种项羽有当天子的意图,但是没有实现这种战略目标的具体策略;第三种项羽有当天子的意图,但是没有实现这种战略目标的正确策略。

      第一种和第二种意思,我不太赞同,在楚汉之争,项羽输在哪里?已经解释过了。如果天煞穆钰网友的本意是第三种,那我们的结论就很相近,但是对什么是项羽的错误策略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的理解却大不相同。尤其是用项羽烹那个给他出主意“都关中”的韩(秦)生来举例子,来说明项羽因此失去了士心,我更不同意。

      大家听说过死非其罪这回事吧(这词可不是只有贬义,可以看看严世蕃死非其罪)?

      咸阳大帐之中,韩生对项羽侃侃而谈、意气风发,金玉之策掷地有声。项羽听得心旌摇曳、激情澎湃,不禁拍案叫好。突然之间项羽打了个激灵,紧接着一身冷汗,赶紧安排韩生大帐外休息,叫来范增商议。只见两人在帐中交头接耳半晌。范军师做势手掌下切,项羽立刻喊人:“帐外那个韩生,骂我们楚人‘沐猴而冠’,把他给我烹了”。

      比起史官描述项羽因为韩生骂他“沐猴而冠”而烹了此人,上述猜测只怕更符合事实吧?写史之人往往看不透这一点。而刘邦为了抹黑项羽,不管真假自然乐得以此诋毁项羽。正因为如此当他面对被人举报的蒯通时难免矫揉造作一番,以显示自己大度爱才。无罪的韩生必须死,而几乎坏了大事的蒯通却还可以活,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水平有高低,也不是刘邦和项羽的心胸有差距。原因只有一个,乱世韩生可以成为项羽的劲敌,而天下归一时的蒯通也就是河沟里的泥鳅。再加上刘邦沽名钓誉的需求,蒯通自然能够全身而退了。

      当然这些分析跟项羽是否失了士心没有关系。那么杀一个韩生,哪怕象上面这样的冤杀,就会让项羽失去士心吗?曹操杀了祢衡、孔融、杨修,依然天下归心。而且比起明成祖夷了方孝孺十族来说,项王只是烹了他,应该说十分“宽宏大量”了。再说始皇帝、忽必烈、明成祖、多尔衮个个欠下了士人的累累血债,谁说他们失去士心了?因此说项羽杀了韩生就寒了士人之心,恐怕难以令人信服。相反妇人之仁倒是后世之人对他最大的评价!故而,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跟失去士心没有任何关系,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无法占据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又由于精明和吝啬的做法失去了人和,才是致败的关键所在。

      但是项羽毕竟是人中龙凤,这样令人神往的偶像级人物落得如此下场,谁能不万分惋惜,并且心有不甘,总想着替项羽找点出路。哪怕事后诸葛,或者纸上谈兵也好。xiaobailong网友就提出类似的问题分析的很好,那么项羽是不是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但是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如果脱离历史和当时的客观环境谈问题,大多不过是把其它的历史移花接木到这里,弄出一些张诸葛、王世民的故事,又或者学《寻秦记》穿越回去当项少龙。因此我只就一些已发生的事对这个问题提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可以作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个参考。

      “眼界决定格局、性格决定命运”

      我觉得这是对项羽一生的最好总结。项羽眼界很高,因此格局也大。年少时,指着巡游天下的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也”!再加上他贵族出身、英明果决、智勇双全,最终一鼓灭秦,自立为西楚霸王。这样的格局不可谓不大,但此后他性格中的弱点开始左右他的命运。这一弱点就是过于精明,而且这个缺点不同于其他缺点,比如不够聪明或者武功孱弱。有这两种缺点的人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因此会寻求并重用具有此类优点的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过于精明的人一般极度自负,根本不可能接受别人不同于他的理解的建议。之所以会有这种结果,又跟现实世界总是互相矛盾着有关。

      三国演义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那是不是说我们一味的讲究人和就好呢?比如项羽分封的时候,给所有的诸侯美地,自己一块不要,还当怀王的普通臣子。相信任何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人是愚蠢透顶。如果项羽真这样干了,就不用等最后的垓下之战了,其后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不会再有项羽什么事了。因此精明也是必须的(就精明能干这一点,项羽肯定比其它诸侯王强多了),如何在精明和厚道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确实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于是形成具有两种倾向的人,一种是以精明为主,如春秋五霸中的晋文楚庄秦穆,凭力胜,以智得。是否师出有名,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种是以厚道为主,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用孟子的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而相对精明和相对厚道的人在竞争中胜负如何呢?说说我的感性结论(不知道淮夷和Diamond兄是不是能弄出个模型测试一下):聪明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相对精明策略的人在一般意义上更成功,比如挣钱更多、更有地位。但是在这些精明人群中最成功的那个却是采用相对厚道策略的人。我换个定量的描述(当然这些数字并无统计依据,只是为了叙述的清楚):100个精明的老板和100个厚道的老板在同一领域竞争,成功的前20名中,精明的老板占了绝大多数;这其中有1-2个厚道的老板,但这1-2个厚道的老板很可能位列前几名,而且这前几名的资产远远超过前20名中的其他人。如果有赢家通吃的条件,那么很有可能这1-2个厚道的老板中的一个,最后通吃了所有人。

      如果我的感性认识正确,就会有这样的问题:那些较为成功的精明老板经过既往的实践中证明了自己精明做法的成功,这时有人劝他说你还是应该更厚道这样你可以更成功,精明的老板们根本就不信。这就是项羽和蒋委员长的问题,他们自己一辈子就是按照精明的路子成长起来的,而且因此获得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这时候你让他厚道为人,他根本不能理解,即使勉强接受也无法实行。

      有人曾经设想如果曾国藩是蒋委员长的手下,能不能打败毛泽东呢?我觉得结论简单,曾国藩如果真是委员长的手下,恐怕连韩信那样的“执戟郎”都当不上。曾国藩的见识实在超过蒋介石很远,看看蒋介石周围的人有几个是有水平的?此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提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委员长的高参们基本都不会欣赏,因此曾国藩根本到不了蒋委员长的跟前。如果这个曾国藩处于青年时代,一腔热血,很有一番建功立业的理想,跟韩信或者前面那个韩生一样,不断到找蒋委员长身边的红人推销自己的想法。一遍遍的碰壁之后,难免背后抱怨这些人都是“沐猴而冠”。如果是已经成熟的曾国藩,自然是既然不能“兼济天下”,至少可以“独善其身”。即或因缘际会,曾国藩有机会跟蒋委员长面谈,委员长也会觉得这位老先生所谈迂远疏阔而不切实际。间或有些建议能听进耳中,也会觉得缓不济急,最后只能还是将其束之高阁。

      之所以有人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佩服曾国藩。但是读《曾国藩家书》后两个人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蒋委员长抄录部分曾氏语录给下属学习,而毛泽东佩服的只是这个人的见识,至多告诉人有机会可以读读这本书。这两种做法的差别是巨大的。前者注重的是曾国藩的术,看重的曾国藩做事的方法。后者根本不关注曾国藩用了什么方法,因为不管曾国藩用什么方法,都是因为他对这件事有深刻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才会有对应的方法。做事的方法千千万,即使对一件事外部条件不同时处理方法也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当然也会对人帮助很大,这就像围棋里面的定式,但是只用定式肯定不能决定一盘棋的输赢。而真正的高手是参透了定式背后的道理,以后自然是运用自如,无招胜有招了。蒋毛两人出发点不同,结果自然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也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既然那么推崇曾国藩的语录,怎么会不理解他讲的道理呢?我举个例子,曾国藩曾说过:“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蒋委员长在编遣会议上的举措,符合这些原则吗?背道而驰吧?如果蒋委员长真的理解曾国藩的思想,他不会在编遣会议上采取那样的做法,损人而且就长远来说也不利己。

      如此说来,项羽和蒋委员长这样的人就不能赢了吗?当然不是!如果项羽的对手都是陈馀、张耳、章邯、英布、田荣之辈,他们精明比不过,厚道更是无从谈起。那么鼎定中原的很可能就是项羽了。如果长征时红一、四方面军川北会师,张国焘再坚决点杀了老毛,那蒋委员长也许真的会笑到最后。只是让项羽或者蒋委员长改变作风,由霸道走向王道,那是万不可能的。因此成与不成,成为霸王的项羽和做到委员长的蒋介石只能遵循自身的性格走下去,剩下的听天由命吧。

      关键词(Tags): #杂谈#历史#精明#厚道通宝推:王小棉她妈,贼不走空,西瓜子,btest,
      • 家园 杀降说明的问题

        古人云,杀降不祥,看了项羽杀降、白起杀降、缅甸杀降、苏州杀降……,理由或因仇恨、或因粮草不济、或因“难节制、恐生变”等等。

        杀戮,不得已而为之,杀一人而三军震动,可也,结果并不一定是负面的。

        任何行动,都必须有明确的战术目的,不能因为仅仅看对方不顺眼,或者觉得对方是自己潜在的敌人,就去动用此不祥之器。

        杀降说明了一些主观上的问题:

        1、权力的滥用;

        2、对弱势群体的轻视;

        3、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4、耐性不够,行事简单粗暴;

        另外,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造就性格呢?我觉得:性格有先天的痕迹,但主要地,还是由思想塑造,所以思想决定格局,决定命运。

        常人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实性格是个伪命题,内向性格的人往往跟亲密朋友有聊不完的话题,内向仅仅指向特定的对象——例如不跟虚伪的人说话(讨厌虚伪)、不跟陌生人说话(缺乏安全感)等等,说明这是价值观、世界观在起作用,价值观变了,性格就变了。

      • 家园 好文,通宝推。第一次,宝推成功。
      • 家园 好文,通宝推。第一次,宝推成功。
      • 家园 蒋介石比项羽?

        太看得起他了吧。蒋介石只知道依靠西方,永远做着“利用”别人的白日梦醒不过来,却不知道西方的目的就是要剥夺中国的任何机会,会支持他就是因为他这种喜欢做白日梦的人最容易利用,最蠢的就是他自己,有什么可以和项羽比的呢?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国只能被西方控制,人才不会有用武之地,只能背他而去,曾国藩如果做了蒋介石的手下,也只能学张治中或者李宗仁。说道项羽,考虑经济问题,一个国家总要发展经济,才能大多数人都受益,否则总要有人饿死,总会有人不满意,项羽对这个问题好像不太关心,恐怕这正是说他没有战略眼光,沐猴而冠的原因,即使他想做好这件事,也有困难,因为萧何拿走了所有的图集文书,项羽想做什么也会因为不了解情况无从着手。古人还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如果项羽不想让他的亲人像汉朝的皇亲国戚那样被杀个七零八落,恐怕是当不了这个皇帝,刘邦要是知道这样的问题,也一样不行,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做萧何,不是刘邦。

    • 家园 楚汉之争,项羽输在哪里?

      这两天楚汉传奇正在热播,我也来赶赶热闹,掰扯一下这个千古不休的热门话题。而项羽存在的某些问题,跟官僚体系管理密切相关。了解这些问题,也有利于深入探讨官僚系统的运作规律。

      先说说项羽在楚汉战争之前的几个艰难的抉择:

      1.都关中

      史记记载,有人劝项羽都关中:关中山河险固、土地肥沃、可资霸业。

      项羽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人出门说:楚人都是沐猴而冠。项羽回头就把他烹了。

      关中霸业之基,这个基本是共识。但是问题是项羽能去都关中吗?

      咱们换个角度来看,二战美国带领盟国打败了德国,美国能把德国据为己有吗?就算所有的盟国都打不过美国,大家也不会同意美国吞并德国领土吧?项羽带领诸侯打败秦国的态势就是如此,可以灭了秦国,但是你楚国,或者说你项羽想占领秦国,这个不可以。当然,二战时美国基本上对德国没有抱什么领土的想法,德国好,美利坚比它好几百倍,白给美国都不一定要。

      那咱们就再换个例子,假定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次大战是由在中东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和埃及的土耳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对了,这种态势的土耳其就是奥斯曼帝国第二。战争结果是,中国带领一大堆盟国把这个第二奥斯曼帝国灭了。这块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太诱人了:地处欧亚非大陆的咽喉锁钥,今后不管什么商路、高铁、石油、天然气管线,只要想连接起来,都得从我这里过,老子收税想收多少收多少,要不然,你们都从大海里面建,看看你们什么时候能发明这种技术,就算建起来看看不能负担得了那个成本。再加上石油资源,这地方谁都想占,对不对?那么中国领袖能否选择迁都到那里呢?且不说其它盟国同不同意,绝大部分将士都不愿意呆在那个水土不服,而且女性出门都得裹成粽子的国家里待下去吧。

      不仅如此,项羽还在秦楚战争中坑了秦国二十万降卒。即使不考虑关中人和关东(函谷关以东)人本来就有的深切隔阂,项羽能在短时间弥合这秦楚之间巨大的伤痕吗?

      故而,“不都关中”从后人看是巨大的错误,对项羽来讲是必然的选择,衣锦还乡不过是托辞。但是把别人烹了,还是太小家子气了!

      2.分封诸侯

      其实谁都不如项羽期盼一统,可问题是他起码在灭秦的当下不能统一。因为他带到咸阳的军队中诸侯的军队最少一半以上。如果他胆敢不分封了,那些人能立刻卷铺盖走人,照样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搞独立王国。甚至跟刘邦或者秦人联合起来反对他也未可知。如此这般,他能否从咸阳全身而退都未可知。这叫形势比人强,不是你想怎样就行的。相反这个时候的刘邦是最支持分封的,势力远不如项羽,能在分封中尽可能多地浑水摸鱼,才是他的目的。

      这个时候的项羽跟北伐胜利准备与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一起编遣部队时的蒋介石十分相似,他们俩的做法和导致的结果也如出一辙。蒋委员长一统国家的想法,顺应历史潮流,也合乎民意。如果真能在那个时候统一军令政令,也许后面的抗日战争就是另外一番情景了。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当时蒋委员长的心思大致如下:你们几个军棍没有一个会轻易让我统一军令政令,但是你们几个也不敢公然反对国家统一,否则就是民族罪人。而且你们几个沾上毛比猴都精,谁跟谁也都不对付。我只要不发话,你们几个一定狗咬狗一嘴毛。因此,我乐得坐山观虎斗,爬桥望水流。事情的发展也果如委员长所愿:冯玉祥首先仗着或者说借着跟老蒋结拜兄弟先整出一套方案,得罪了李、冯,而且老蒋也不喜欢这个方案。于是乎阎锡山体会老蒋的意图又搞出了一套方案,结果是逼走了冯玉祥。编遣会议不了了之。紧接着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爆发。老将最终也逐一收拾了大部分军阀,起码在表面上做到了政令统一。

      编遣会议表面上冯玉祥损失最大,违抗中央命令,破坏编遣会议,而且最后中原战场大败,众叛亲离,被逼下野。但是从长远角度,特别是作为领袖的角度,蒋介石的损失最大。因为首先这几场军阀混战都是针对他的,而且以后所有的军阀和雄视一方的将领永远都不会信任他。这也是在解放战争期间,那些军队将领保存实力,不顾友军死活,胜则一拥而上,败则一哄而散。而且即使是老蒋的嫡系部队也会因为亲疏有别,而使得人不自安,顾盼逡巡,甚至养贼自重。此后委员长又如法炮制对待东北军,终于激起张学良西安兵谏,并主动把延安让给了共产党,也出卖了他蒋委员长一回。这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项羽的分封如出一辙,用陈余的话说“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丑地,而王其群臣善地。”这样的结果就是项羽占了最大的便宜,却失去了最终的帝国。六国诸侯也许还会互相攻伐,但是项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这一点他们从来不会怀疑。而且即使是项羽的私人,他们也了解项羽内心的真实意图,担心兔死狐悲。因此他们为了自己的封国,跟其他势力眉来眼去。一旦有变,各路诸侯倒戈相向只是迟早的问题。因此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不都关中,也不是因为不该分封,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当然,项羽的问题不止于此。除了战争方面的上述重大失误,还有用人方面的。史记载刘邦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其实,还不止这三者,陈平、彭越、英布等等,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他们先后成为了刘邦对付项羽的助手和盟友,项羽失败难道不是必然的吗?什么叫非战之罪?

      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到刘邦用了这些人,还得看到这些人为什么能为刘邦用。难道这些精英宁愿给一个流氓端屎接尿,也不愿意追随一位君子?显然不是这样。而且这些人才(除彭越外)最初也都是首先投到了项羽的帐下,本来都是打算追随项王建立功业的。但是他们怎么又转身投靠刘邦了呢?按刘邦话的意思,那是因为他独具慧眼,而项羽有眼无珠。这是胡说,吹牛不上税罢了,尤其对着死人吹牛。项羽也许滥杀,但是其他方面都堪称儒家的楷模,而且他绝对也有识人之明。这些人也都是项羽于千万人中提拔起来的,否则他们各自也没有后来的表现机会。那又因为什么呢?

      很简单,说好听点项羽这人爱惜名器,说不好听点就是抠门。就是随着这些人才的成长,项羽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激励,以至于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转投到刘邦帐下。刘邦就不同了,封侯拜帅、加官进爵、约为婚姻,尤其刘邦熟络的一套“天下与共”。真要按他天下与共的许诺执行,不知道他最后得了天下之后还能剩几分之几,我看只怕比汉中王的封地还小。但是,好在大家都知道刘邦是一流氓没人跟他较这个真,当然也不敢较这个真。结果就是项羽种树,然后刘邦就高官厚禄地摘桃。不用多就这几位最知名(这几位最知名,却不一定是项羽培养出来最厉害的人才,但这就够了),再加上项羽的用小聪明得罪了天下诸侯,项羽就只能死路一条了。

      纵观项羽一生,英武绝伦,智勇双全,仅仅因为过多的精明和吝啬,最终导致一败涂地,但是精明和吝啬其实就是目光短浅的表现,遗憾但并不可惜。

      关键词(Tags): #杂谈#历史#楚汉战争通宝推:天白,迷途笨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蒋的问题在于有统一国家的理想,却用军阀的处事方式

        若要统一天下,至少很多政策就要以天下为念,他不,搞的还是亲疏有别小集团那套,他理想的统一不过是“自己人”控制全国而已。TG是靠什么统一的?不是靠地域,或者小集团利益,而是一般中国人的理想。所以TG成功,蒋失败。。

      • 家园 【原创】霸王最大的失误不是不精明,也不是因为他吝啬

        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战略思维。他有战术头脑,没错,他是个战神,但是不要忘记了,他起兵是要代秦的。代秦的人不能把自己定位于战神,而要把自己定位于天子。

        但他很显然没有把自己定位于天子,杀伐过于酷烈,在那个时侯,岂能用小家子气来解释,那是会丧失真正的民心:士人的效忠之心的。要知道在乱世,这些中间层人士的选择,才是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选择。

        但刘邦有。

        在世人眼中,霸王不过是第二个秦始皇。而且只是一个呈现了祖龙负面缺点的秦始皇,这一点是连当时的上层精英都看出来,因此放弃他,转而帮刘季的。

        本来起兵造反就是为了灭秦,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再跟着这样一个人?

        没有战略头脑,好多事是想不出也做不到的。

        你死我活的战争状态,烹掉一个为你出主意的士子,能用小家子气填平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精彩,开花,中间层人士的选择,才是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选择

          有一个同样的道理,一个老赌棍讲的,

          一个晚上,假设可以打100局牌,其中约10%是非常好的牌,必赢,约10%是非常差的牌,必输,就尽量争取多赢点少输点,但都不是决定当晚牌局输赢的因素,这个因素是把余下80%的牌局打好,争取过来。

        • 家园 为什么要把刘看成一个真的无赖?

          刘无论文治武功,均是天纵之才;项只能说作为一个特种兵司令是称职的

          • 家园 士大夫心眼中的三六九等呗

            你注意看一下中国被骂得最惨的三个皇帝就能看到这种恶毒心眼。

            朱元璋被骂得最惨,还没得天下,就能被文人绘声绘色的说他给朱棣他妈穿铁裙子,害死她。这样脑子进水的朱元璋,真的能得天下?

            而他的出身也最惨。乞丐。

            被骂成流氓的就是刘邦了,他出身如何?一个村委会主任。

            其次就是秦始皇,他出身高贵吧?但他却有下九流的商人与歌妓私生的嫌疑。

      • 家园 分析的很好,那么项羽是不是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

        按照你的分析,“都关中”是不可能的,分封诸侯的时候,给别的王“丑地”,给自己的部下好的地盘,所以诸侯不满。但是另一方面,那些追随他的部下,他又不能给他们足够的封赏以至于他们投奔了刘邦。所以总之是摆不平啊。

        那么你觉得项羽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写得太好了

        俺转载可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