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的两个选项不是关键,老祖宗神勇伟大才是关键

                                    关键是打下江山后能不能迅速转化成人口优势?作了奴隶后能不能将来翻身和翻本?

                                    如果不能适时翻身和翻本,象印度土著、印第安人、凯尔特人、和棕种人土著那样就永世不得翻身了。他们要么已经长埋于地下,要么生存空间一直被逐步压缩,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关键的关键是当年的中国人(汉人)老祖宗英武彪悍,抢先占据了远东地缘孤岛的风水腹地,并把土地优势转化成了人口优势,以后就可以利用土地和人口优势作本钱,以换取时间优势。而远东其他地方都是贫瘠寒冷的边地,养活不了很多人口,所以蛮族总是少数人口的民族,那么,不管哪个蛮族从边地杀来都不能几口就吃掉汉人的土地,几战就杀绝汉人,而只能慢慢消化。但时间一长,几代下来,那些蛮族统治者就被汉人养懒了。这个时候,蛮族的人口也在增加,由于不平等待遇,蛮族人口的增加要比汉人快,但汉人人口的基数大,也在增加人口,但土地是有限的,所以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且民族矛盾成了阶级矛盾,造反是绝对的(和腐儒文化无关),不造反是相对的。这是一场双方与时间的赛跑,当年的华人老祖宗和日耳蛮人都是赛跑的胜利者,几代人就把占据的土地转换成了人口优势,而印度土著、印第安人、凯尔特人则是赛跑的失败者,没有及时翻身,丢了土地,又丢了人口,再怎么折腾也晚了。

                                    后来的汉人能翻身,甚至翻本的第一关键是自己的本钱大:地大加人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得起,而汉人能不断反抗是第二关键,否则占地再多也早晚让蛮族的后发人口吞没;而人口基数再大也能让蛮族逐渐折磨光,当年明朝中期就已经是汉人在关外占据人口优势,可后来还不是被女真人一会儿'杀富人',一会儿'杀穷鬼',一会儿强制入旗(为奴),最后给折腾光了?

                                    总之,在热兵器统治战场前,汉人总能在与蛮族的竞争中翻身和翻本,这该感谢的应该是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老祖宗,和汉唐盛世的老祖宗,感谢他们靠鲜血打下的大片江山,靠这些土地才养育了众多的人口,这都是腐儒文化成为显学以前发生的事情,与之无关。相反,受腐儒文化毒害的华夏子孙几乎要把老祖宗打下的家业坐吃山空了:五胡乱华只乱了半个中国,乱了几十年;蒙元统治时间不足百年;而后来满清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可以看出的事实是,蛮族的统治时间越来越长。要不是华夏精英靠引进现代文明觉醒,并与下层人民联合反抗,中国早就被满清出卖给列强而被联合瓜分了。

                                    • 家园 儒家文化对中国大一统思想是有很大贡献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秦始皇虽然车同轨书同文,但是后来项羽以及汉朝初期的刘邦及至文景时期,都是实行的分封制。而这些分封制,就是国家分裂的基础。如果没有后来的汉武帝独尊儒术,恐怕中国也会像欧洲一样成为四分五裂的好多小国家。而那些被秦始皇统一起来的文字,也会像拉丁文被演化成英语法语德语一样,被演化成魏楚赵各种语言。

                                      如果单说土地和人口,当初印度和印第安人的土地和人口也不少啊,甚至非洲的黑人,土地和人口又少到哪里去了么?

                                      • 家园 中华一统是以基因为基础我在《论中华文化与国家统一》论述过

                                        中国的基因版块要比欧洲单一得多,而且出自一元,因此人的肤色、相貌、头发、面型、颅相都十分接近,所以中华一统是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的,这和欧洲各人种、各种族和各民族的大杂烩根本不同。秦朝以前的中国是华夏联邦或邦联制度,秦朝以后是华夏帝国郡县制度,只是管理方面不同而已。

                                        • 家园 这是大一统混血而成的结果。

                                          这是大一统混血而成的结果。战国时候各国的区别未必比罗马时候欧洲各国的区别更大。

                                          大一统和血缘外貌的接近,可以说是互相促进的正反馈过程。

                                          • 家园 从孔子骂华奸谈周朝(含)以前本就是"华夏一统"

                                            自近代以来,秦政权统一中国的功绩被过分夸大了,因为秦统一的天下本来就是周朝的"大一统"天下,只是在管理模式上从分封制度转向中央极权制度。以政权来讲,秦只是当年周天下的一个封国,秦国国君与其他封国国君一样都是与周天子当年一同打天下的亲戚、部属,具体到秦国国君是当年给周天子养马的,后来护驾有功得了现在陕西的一块土地,再自己讨伐蛮夷扩充土地。这些国君从周天子手里得到封地,属于地方诸侯政权,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倒是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现在的联邦政权下的一个州类似,自己的内政、外交和军事实力本来都很有限,更同时要受制约于周天子,哪个不服从,周天子可以随时讨伐它。大家能因为美国有五十个独立的行政实体,互不隶属,就说美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五十个国家吗?

                                            只是因为上古时代交通/通信技术和管理手段都很有限,难以实施统一管理,只好分封,而分封久了,难以约束地方政权,而使其逐渐做大,吞并其他地方政权,最后以秦朝替代了周朝,这并不影响各封国所在地人民彼此对华夏民族的自主认知,只是改朝换代而已,是以一个"华夏一统"来替换另一个"华夏一统",是以中央极权模式的"华夏一统"来替换分封诸侯模式"华夏一统",至于到底用统一的法度、货币和度量横,还是用各州的法度、货币和度量横,这根本不影响中华民族对"大一统"的认识。因为那些东西本来多数就是在周天子施行分封后才发展而来的东西,以及逐步细化与完善的东西,各国(州)完全有权利搞自己的一套,当然搞统一了也更好,怎么方便,怎么来,与所谓的各国民族整合为"大一统"无关,与欧洲的联合进程更是不可比。倒是周天子分封的各个中华地方政权都有着极强的"华夷之辨",不管自己各国之间再怎么彼此征战,只要有外夷入侵,立刻就会结成反侵略的华族同盟,象烽火戏诸侯、齐桓公联合攘夷,都是讲的同样的历史。当年齐国和鲁国夹谷会盟,谈判讲数,齐国用莱夷做雇佣兵对付鲁国国君和孔子,就被孔子披头盖脸臭骂了一顿,说:“我们两国国君正在举行友好会盟,可是华夏之地以外的俘虏用武力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的事情。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给我滚!”结果骂得齐君一点脾气都没有,说明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有了华夏"大一统"的观念,只是说法不同罢了。但华夷有别,自己民族就是自己民族,其他民族就是其他民族,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怎么到了近代、现代,很多人反而搞不明白了呢?

                                            以秦朝替换周朝与当年周朝替代商朝其实是异曲而同功而已,只是管理手段与时俱进了,不再搞联邦制或邦联制了,改搞郡县制了,这和所谓的各个不同的民族走向"大一统"哪里有半毛钱的关系?以这个逻辑,那欧洲的所有联邦制国家就都不是统一的了,别说欧洲搞一统了,先把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自己内部搞一统了吧。

                                            如果当年的欧洲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再多搞一千年,真正建立了罗马单一民族的概念,再临时分裂为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许有可能再次"大一统",但可惜欧洲的各个民族太多了,而且都往往建立在不同种族基础上,即肤色、身材、面貌、颅相、语种、文化都差异太大太大,本来就很难统一,再加上北面的日耳曼蛮夷成功入侵,推翻了罗马帝国,日耳曼蛮夷再自己分封到其他各民族的属地去做国王,成就了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这就更乱的没边儿了,他们要能整合到一起才怪了,其难度要比华夏民族整合"卖切糕的"都难一百倍,估计和华夏民族整合美利坚民族有一拼,所以照搬西方的民族观念是很误事的,很多简单的道理就搞不明白了。中国秦朝以前本就是"华夏一统",其政治结构是:"天下"-"封国"-"各级诸侯属地"的层次,而这里的"天下"才是现在的民族国家的概念,而秦、赵、魏、齐这些封国根本和民族国家没一点关系,而一旦亡了国,哭天抢地投水自杀的只有国君和象屈原那样的有利益关系的贵族,而各国老百姓都是打酱油的,要看具体政策,如果新政权政策好,立刻就支持,就有了河内(河南)的老百姓刚被"暴秦"统治就立刻支援前线,在长平帮着侵略者打仗的怪事,因为都是华夏地方政权之间的内战,得民心者得天下(就当时而言,后面被卖也是常事)。当然,如果当时入侵的不是同为华夏地方政权的秦国,而是匈奴,那结果就完全不同了。春秋战国时期还很少见到哪个华夏封国去勾结非华夏的蛮夷部落来帮忙打内战的,因为这极端不符合'华夏一统'的江湖规矩,谁敢这么搞就别想在华夏的江湖里混了。所以最后再让大家细细回顾一下孔子在夹谷会盟中关于华夏一统,华夷有别的江湖宏论:

                                            至會所,為壇位,土階三等。以遇禮相見,揖讓而登,獻酢既畢。齊使萊人以兵鼓噪劫定公。孔子歷階而進,以公退,曰:「士以兵之。吾兩君為好,裔夷之俘,敢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於神為不祥,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

                                            • 家园 秦的功绩主要是统一起来力量大

                                              秦的功绩主要是统一起来力量大

                                              就像你的例子里面说的,罗马被蛮族入侵而灭亡,然后分裂成好多小国家以后再也没有统一起来。而中国为什么能够避免被蛮族入侵而灭亡之后导致分裂的情况呢,秦朝统一中国居功至伟。之后的汉朝是倾全国之力才打败匈奴的。如果没有秦统一天下,汉景帝再削减各王的封地,把全国的力量最大限度整合起来,汉朝倒未必能一下子打败匈奴。到时候匈奴入侵华夏,就是罗马故事一样的版本了。

                                              你还说,如果罗马能够再有1000年的时间而整合出一个罗马民族,以后再有蛮族入侵也不会被分裂了。那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秦始皇和儒家思想,如果秦始皇加上儒家思想统治罗马,要不了100年就能整合出一个罗马民族。

                                              如果中国没有秦始皇,等到周边的蛮夷力量一旦强盛,必定会有人勾结他们来谋权力和财富。孔子骂齐国国君,对方觉得很惭愧,是因为那是刚开始,咱们刚刚改革开放时候一些腐败的事情,如果被人指责,也会觉得很惭愧,可是仅仅30年之后,当初的那些腐败已经习以为常再也不会有人觉得惭愧了。从齐国国君勾结蛮夷被孔子骂这件事情,我看见的是危险的信号,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只怕勾结蛮夷这种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 光骂是没有用的。

                                              中国相比周边的蛮夷,到那时候为止,力量一直是相对强盛的,所以才会有那样的观念。但是如果一旦蛮夷力量强盛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各种勾结外人来争权夺利的事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孔子他骂骂又有什么用,如果像上个世纪30年代时候一样,各路大的小的军阀各种在朝的在野的政党各个合法的非法的政府,大家都在拼命勾结外国"蛮夷"否则绝无立身之地,这种情况下,孔子他骂得过来吗?

                                              • 家园 顶你一半,统一确实能强大,但满蒙藏回也在中华基因板块之上

                                                汉满蒙藏回也都在一个人种基因的板块之上,都是一万年前从西面进入中国的新东亚人的后裔,只是满蒙人是多数新东亚人与少数棕种土著的混血民族,而汉族人是更纯粹的新东亚人基因。所以他们都有共同类似的外貌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圆颅、平面、悬胆鼻。不信把莫言、达赖、英达、王立军、撒贝宁放在你面前,你绝对分不出谁是哪个民族,这才提供了孔子梦想的假设境界: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因为中国是封闭状况,别人很难进来,华人先占了中腹,成了"华夏",发展了华夏文化;别人只能占边角,成了"裔夷",没什么文化。就是说文化是与基因血统平行发展,而相互支持的。

                                                可你到一马平川的欧洲看看,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是人种、民族的大杂烩,竞争异常残酷激烈,都在努力保持自己的基因特征,为自己的血统而奋斗,文化只是基因竞争的负产品而已。

                                                巴斯克人、凯尔特人、拉丁人、日耳蛮人、斯拉夫人、乌戈人、小亚细亚人,甚至土著黄种人,各个人种都有自己鲜明的外在特征,黑头发、棕头发、黄头发、金头发、黑眼睛、棕眼睛、兰眼睛、绿眼睛、长颅、圆颅、窄面、宽面----数不盛数,和他们讲"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人家都认为你在说梦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华人的孩子在国外总犯傻,以为自己学会了外语,学会了当地文化就是当地人了,根本不是,人和人一见面就立刻凭外貌断定对方是不是同类了,这和你说什么语言,用什么礼节没多少关系,因此,所谓文化如何论该休已。

                                                罗马帝国不是不想同化这些相貌各异,种族不同的群体,而是吃得太多,吞不下了。我给你举个例子,让你去同化西边'卖切糕'的群体,你估计要多少年?人家还是有你一半血统的西域人,更别说棕发棕眼小个子的罗马人要同化金发碧眼大个子的强悍日耳曼人了。拿中国的事情去比照欧洲是不行地,反之,更不行。

                                                所以,我一直劝搞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多去了解了解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不要做茧自缚、闭门造车。很多中国的假设在国外是不成立的。

                                          • 家园 非也,春秋以前就有华夷之辨了,难道非要叫"汉族"不行?
                                            • 家园 华夷之辨,文化是关键。血缘方面是辅助。

                                              那时候的华夷之辨类似于罗马拉丁文的欧洲和非罗马非拉丁文的欧洲之间的区别。

                                              华夷之辨,或者华夷之防,它以是否中国化作为区分华夏和夷狄的标准,“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而事实上在古代东亚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中,中国作为唯一的文明中心,一个野蛮民族中国化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文明的程度。华夷之辨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比如讲,并排的同血缘的两个部落或村庄,如果一个接受华夏文明,受教化,那这些人就算"华夏",而另一个不受教化不接受华夏文明,那就算"夷狄"。

                                              看看今天的内蒙古和外蒙古,就是类似的情形吧。当然你可以说内蒙古的人本来就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血统上比外蒙古那些奴才出身的人高贵些,但是从根本的血缘和外貌上来看,区别并不大。

                                              还有景颇和克钦,血缘上同源,但是文化上区别还是挺大的。景颇是"华夏"无疑,但是克钦多数信基督教,说英文,再加上贩毒开赌场绑架国人,怎么看都只能算"蛮夷"。

                                              相比之下,佤帮虽然在国内没有血缘上同源的民族,但是他们汉化更多些,更算"华夏"。

                                              所以还是文化是关键。血缘方面是辅助。

                                              • 家园 你的假设不成立。因为满蒙藏回都在中华基因的板块之上

                                                汉满蒙藏回都是一个人种基因板块之上,都是一万年前从西面进入中国的新东亚人的后裔,只是满蒙人是多数新东亚人与少数棕种土著的混血民族。所以他们都有共同类似的外貌特征: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圆颅、平面、悬胆鼻。不信把莫言、达赖、英达、王立军、撒贝宁放在你面前,你绝对分不出谁是哪个民族,这才提供了孔子梦想的假设境界: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就象你说的,因为中国是封闭状况,别人很难进来。

                                                可你到一马平川的欧洲看看,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是人种、民族的大杂烩,竞争异常残酷激烈,都在努力保持自己的基因特征,为自己的血统而奋斗,文化只是基因竞争的负产品而已。

                                                巴斯克人、凯尔特人、拉丁人、日耳蛮人、斯拉夫人、乌戈人、小亚细亚人,甚至土著黄种人,各个人种都有自己鲜明的外在特征,黑头发、棕头发、黄头发、金头发、黑眼睛、棕眼睛、兰眼睛、绿眼睛、长颅、圆颅、窄面、宽面----数不盛数,和他们讲"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人家都认为你在说梦话。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华人的孩子在国外总犯傻,以为自己学会了外语,学会了当地文化就是当地人了,根本不是,人和人一见面就立刻凭外貌断定对方是不是同类了,这和你说什么语言,用什么礼节没多少关系,因此,所谓文化如何论该休已。

                                                所以,我一直劝搞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人多去了解了解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不要做茧自缚、闭门造车。很多中国的假设在国外是不成立的。

                                    • 家园 汉人能翻身,我认为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古代中国周边的国家,强大如匈奴、金、后金、蒙古,稍微弱一些的如西夏等等,几乎都没有独立发展出来文明中最重要的东西——政治体系——即统治术。所以他们一旦入主中原,都要或多或少的从汉人的文明那里照抄统治术,这也是为什么儒家官僚们能够稳坐钓鱼台,无论上面换了多少批统治者,因为他们就好像Yes Minister里头的Civil Servant一样掌握着统治羊群的真正秘密。上面一位朋友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是儒家的变局,我觉得说得很对,其实就是儒家统治术突然发现有一个外来的西洋统治术把自己死死的压制住了,这是二千年来都没有过的。那么回到现在,现在我们还是尚未找到第三条道路,我们现在的统治术依然在儒家统治术和西洋统治术之间徘徊,还没有找到另外一条道路,所以我们依然被压制。如果融入西洋统治术,那么我们最好的结局就是在诸列强中占据最强大的位子,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走出第三条道路,那么我们就是新纪元的开创者,是新罗马、新汉唐,这要比目前的美国走的更远。

                                      • 家园 把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话语上搞统一了,中国就天下无敌了

                                        其实中国的文化也不是什么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文化。所有主要元素在西方文明中也都有,仅仅是语言表达的不同,文字的排列不同罢了。十戒、圣经、希腊哲学、骑士传统包含了大部分中国的价值观。中国人讲'敬天仁爱",而西方讲"敬神爱人",而神在天上住,叫什么名字各国有各国的称呼,但敬天就是敬神。而西方讲"爱你的邻人",和孔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难道不是一个意思吗?十戒里的其他戒律哪条不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只是不同语言的不同表达而已。当然,话语权也很重要,明明是一个意思,却偏偏不能用人家的方式表达,否则就丧失了话语权。所以,关键是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的自己认为正确,但已经丧失话语权的文化遗产,比如:西方叫"民主",我们叫"人民民主",西方叫"自由",我们叫"解放"。

                                        腐儒思想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不好接班人问题,解决不好最高统治者的新陈代谢问题,明明已经腐朽不堪了,还偏要说假话尽愚忠,其实自己恨不得第一个就做带路党,就恨敌人为什么不打来?而敌人只要没打来,就是一副统治阶层赖皮狗的样子,只会对老百姓汪汪

                                        但其实孔孟文化和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在产生初期是为统治阶层的合理新陈代谢提供了法理依据的,那就是'顺天则生、逆天则亡',搞得好就上台,搞不好就进谏,统治者不听就要再谏,而统治者还不听,那么做臣子的就该辞职不干,做老百姓就该起来造反,改朝换代。这就给民主提供了理论基础,说明我们不是照搬西方,而是"文明复兴"了。总之,把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在话语上搞统一了,中国就天下无敌了。

                                        通宝推:黄土布衣,
                                        • 家园 其实现在的中国就是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的统一体

                                          具体是:党组织是西方文明体系,源自西方具体是俄国共产党,更远是源自基督教天主教的那套体系。政府还是中华文明的体系,源自朱元璋创立的官僚体系,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法家墨家体系,当然糅合了儒家的内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