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91):蘑菇寨 -- 本嘉明

共:💬33 🌺15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首钢搬到曹妃甸

      曹妃甸就是渤海里的一个小岛,工业区主要靠填海填出来。

      • 家园 蘑菇寨的概念

        就是一大号的水泥脸盆。拿钢管,水泥棍儿绑个脸盆架子,插在浅滩的淤泥里,然后支上脸盆。这只能应付一些“轻质”社会和生产活动,用它来打“神九”是肯定不灵的。

        曹妃甸,洋山港,都是动辄上千亿的国家级战略性投资,其中很大部分消耗在填海上,这也折射出东部沿海工程用地紧张的无奈。好几百个亿,够两个航母编队了,都孝敬龙王爷了,水花都没一个嘛。

        我们这里就是想一些比较“低档,皮卡”的法子,替国家解围,缓解用地荒,也切实为农民着想,双赢。你把农民的地收了,补几个钱,他没有其他本事,摊上个崽又好吃懒做的,这钱能管几天?一家人的将来,一下子就不确定了。

        蘑菇岛,能让沿海的农渔民继续维持旧业。比如乌K村要征地,市里从省里领点补助款,就近建个“乌K岛”,连主岛带副岛也有千多亩农地,跟村民置换,村民在村里的户口/宅基地都保留,岸上1亩地换岛上的1亩半,ZF还给“移置补助”,你怕广东省出不起这钱?脸盆里就不能种地啊?笑话嘛。

    • 家园 中间低洼的人工岛,台风海啸怎么办?
      • 家园 岛内广场是中间下沉的

        但整个岛体是用集束钢管桩在中间,钢筋水泥“斗拱”群在外围,一起托出海平面的,而且寨墙墙头离高潮时的海面还要高20米以上;周围的“插件”,就是副岛,则在海面上,岛民要从浮桥楼梯下到副岛(驳船甲板)上去上班。即便是日本312海啸,也没那么高的浪吧?

        而且,下沉广场的露天层,海拔仍然在海面之上,即便进水,开阀自流就可以了。

        至于台风。首先,台风也可以登陆,你在杭州造别墅,一样会受煎熬。其次,岛上的建筑可以考虑防风的因素,比如露天房造成仿欧洲古堡式,重要设备都转入地下层。

        传统的填土造岛,固然是千秋大计,但成本很高,工期很长,一般私人企业无力承担。蘑菇岛这种“大型高脚屋”,寿命虽短,也是以百年计的,而建造成本和工期大大地压缩,等过了120年,中国人口下降,经济结构转变,沿海的用地荒恐怕也会自然缓解,。这些岛120年寿命到了,除了一些财力特别雄厚,或者岛的地点特别好的岛主,其他大多数岛很可能就此报销,由国家免费收回,负责花钱替你拆解还原,保护环境------要不你就自己拆好了。

    • 家园 本大看过《超级工程》纪录片没有?

      其中一集是介绍港澳珠跨海大桥,说是大桥,其中一部是海底隧道,再出水升为大桥。这出水部分就是建人工岛。当然我不是这行的,但作为门外汉看这种非填土而成的人工岛有点特别。

      这种建设成本都比较大。例如上海为了有深水良港,强力在较远的洋山岛上建设,再用跨海大桥与大陆相连,成本是相当大的。

      向海洋要土地,中国这几年一起在做着,许多原来是海岛的,现在与陆地相连了,围海填土把海涂变土地的更多。这些围海填土削山(岛)填海这些算是低成本了,所以各沿海县市级政府一直做着。对于中央一级,真没有看到什么积极的措施。记得井大谈到过在江苏沿海一带大面积要地的事,真可以积极考虑。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与植树造林一样,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能为中华民族提供更多的土地,这些成本又根本不算什么了。

      • 家园 我借鉴过

        首先吸收的是杭州湾大桥的钢管桩技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是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蘑菇岛是“用在一时”,解眼前几十年的用地荒,岛的寿命120年,足够了。

        填土造地(造岛),成本太大,将来人口总数下降,人口密度西移,这些"人造岛"就是鸡肋了。

    • 家园 和尚的家不叫家——“庙”啊

      这不是分蛋糕,而是做蛋糕。

      举手提问一下:当时间达到一定的长度后,岛基(这么别扭)会不会逐渐被“淤”实了?也就是说,贾岛变成“真岛”了???

      • 家园 回履兄的话

        岛基的骨架间,空隙是很大的,动辄1--2米,被海泥淤积的可能性不大,空隙会被贝壳藤壶海藻等海底生物逐渐充满,但一捅就破,不算是填实。

        当然,我们可以把某种珊瑚的基因改造,使它速生,在120年内养殖在骨架间,充实间隙。120年后,把废弃的蘑菇岛海面部分拆除,在报废但仍留存的基座顶端继续养殖珊瑚,耐心地等珊瑚自然生长出海面,那就有机会定义为“原生岛礁”,我们的领海基线据此可以外推12海里(因为蘑菇岛都是沿今天的12海里领海线一字排列,将来以此为依据就可以再外推12海里),估计到那时日本列岛都不一定存在了,应该没有什么国际上的愤怒反应吧?

        而且,废弃的基座像烽火台一样,连绵在12海里线上,比较密集的海域,等于有了一道防波堤,东海上的海浪再大,到这里会被减缓,有助于沿海岸线的短途海运。至于基座残骸里再安装一些探头,监视海底,那就是海军的想象力问题了。

    • 家园 浙江沿海的无人小岛很多

      何必生造一个,直接平顶现有的岛就好

      • 家园 现有小岛是“存量”

        哪怕再无人,也不要去动,一动,牵扯到现有的国土资源政策,根本推不动。而且你削山住人,山头削得少,只能造几个别野,使用范围窄,使用成本高(引水引电),容易给黑恶分子利用干见不得人的事;山头削得大了,成本高还不可逆地破坏自然环境。

        要动,就是从“增量”着手。蘑菇岛是豪华版的“高脚屋”,基座是“骨架式”,不填实,整体设计寿命也就120年,岛主还必须定期维护。如果发觉这一领域的“土地私有”试点社会效果不好,那也不用强行充公,不用强行“公私合营”,过了120年不给你续“海床使用环保许可证”就行了,就是承认这片海床是你私有的,但考虑环保,重建旧岛要加倍付许可费。那岛已经很老旧了,又不给续证,谁还会花钱重建?

    • 家园 本大总有些奇思妙想,佩服!
      • 家园 只要二亿五,就能当岛主

        SEUTHOPOLIS是保加利亚的一座古城,淹没在一个湖里,现在发掘后重建,用于旅游项目。她的特色,是内广场比湖面低20米,内广场直径340米,面积9万平方米。城区规划5万平米。

        这个设计,对于平静的湖水是合适的,对于外海区就不行了。但这种用寨墙包围起来的思路很不错。所以我的改进是:

        1,把岛整体抬高,用“钢筋水泥桩脚”抬出水面。如果需要再加固,可以借鉴杭州湾跨海大桥,往海床里打一批100米深的钢管桩。

        2,改为6边形,方便联接“副岛”。

        3,把岛的面积再放大一些。

        4,不建在国际海域,只建在12海里领海内,既容易获得水电补给,又没有国际争议,造价也低。

        这个设计的缺点,是岛的“地基”不结实,岛本身也是大号鸡蛋,薄薄一层硬壳,比较脆弱,所以称为“轻质人工岛”,就是图的造价低,广大群众用得起。对于大型高精尖重化工之类投资大地质要求高的企业,就不要考虑上岛了。

        但这也不是“廉价质次”的货,对于“轻作业”要求,完全是胜任的。杭州湾大桥之类设计,都是120年的寿命,能抵御台风和恶劣海况,这个岛也差不多。也就是说,这就是“人造岛”中的皮卡,你不要拿它当坦克使就行。

        这个思路立足于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和中国巨大的路桥施工能力,只要稳妥前进,小步试点(先从“旅游会所岛”做起,岛上建几十套别墅,非台风季节,由会所会员轮流使用,私家游艇上岛,既私密又舒适),肯定会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中国东部发达地区要再进步,土地存量不足是个很大的瓶颈。在吹沙填海的“重型工程”之余,辅助一些“轻质岛项目”,轻重搭配,问题就能缓解得快一些。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个思路确实不错

          不仅仅是硬项目,而且或许可以解决目前钢铁市场疲软的现状,现在由于打压楼市国内钢铁消化量大大下降,这种工程对钢铁的消耗量不会下于住宅区,但最怕的还是人来疯,看到有利益像小煤窑一样蜂拥而上,那就真成祸了。

          • 家园 这个容易

            让证监会负责批准,反正最近也不可能批多少上市指标了,那么多高薪公务员,闲着也是闲着,卖一送一,每5个岛可以抽签批准1个,整体上市,集资建岛,然后像有些人在中国卖美国土地那样,划成巴掌大的小块分给股东。这样就算套牢,至少是个地主了嘛,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印一张八寸免冠报名照啦,永久产权耶!

            • 家园 我觉得也是,与其去买美国国债

              还不如用钱干这实事,解决城市征地难的问题,还可以间接帮助咱们的海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