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高中往事 -- 躲雨的猫

共:💬166 🌺902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同回到了过去,也写一下我的高中生活

      我也是河南的,是90年上高中的,当时的高中是本市唯一一所省重点高中,中考时全市统一招生,竞争异常激烈,全市初中每年能有3,5个进入此高中就算不错了。此高中升学率当然也不错,一般每年升大学率在90%以上。这可是在90年代初,大学还没扩招前,全国总的大学招生人数也就是8,9十万。而我们又是在河南,所以这个升学率是相当不错的,学校也挺出名的。看完以下介绍,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猜出是哪个学校。

      1.住:刚进去是新生,学校照顾新生,一个班有大小两个宿舍,大宿舍20人,小宿舍8人,拥挤不堪。不用说,还是40年代的楼,而且楼里面没有水和厕所,洗漱要到楼下外面的两排水龙头前去。夏天还好,冬天就难过了。经常穿个拖鞋洗完脚,回到宿舍,脚和拖鞋冻在一起了。每天早上起床,杯子里的水都结成冰了。

      第三年,我们搬宿舍了,学校刚盖好了一栋新的图书馆(虽然我们从来不知道里面有什么),老的图书馆就作为了我们高三宿舍楼,这下房间大了,一个班30多个男生住在一个房间里,双层床沿墙四周还没摆满,中间是踢球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整栋楼里依然没有水和卫生间。上个厕所要从5楼跑下楼再穿过半个校园去操场上的厕所。最后,在大家全体要求下,每个楼层摆放了一个尿桶!

      2。吃。学校里有个礼堂兼“食堂”,这个“食堂”只是打饭的地方。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打饭。刚去第一天,到了吃饭时间,我们新生到了食堂,当时就惊呆了。卖饭窗口就是墙壁上开的几个40厘米见方的方形口,食堂工作人员在后面收饭票、打饭,我们是看不见其人的。只见窗口挤满了人,都在奋勇挤着,很多人都是分工合作,一个人拿饭票,2个人每人拿几个饭盒贴在窗口,旁边还有人保护,防止他们被挤走。后面还有几个人专门接递出来的稀饭、馒头。这拨人买完后,马上窗口被下拨人占领,周而复始。。。。

      我们新生哪见过这个场景,而且大家都不熟悉,还没办法合作。只能站在后面等着,有个强壮的忍不住冲进去,但很快发现双拳难敌四手,被挤了出来。十几分钟后,人潮退去,我们上去一问,里面的人回答,卖完了。大家大眼瞪小眼,没办法回宿舍吃方便面吧。

      后面几天,情况大致如此。不过,广大新生也迅速成长,每个宿舍的马上结成买饭同盟,加入战团,还要帮同班的女生一起买饭,迅速成长起来。也渐渐掌握了挤队的敲门,如几个人贴着墙壁,等前面一波人买完,马上一起发力,把排在前面的几个独行者挤过窗口,马上霸占窗口。后来,挤公共汽车也异曲同工,对此学校出来的人,都是小菜一碟。

      买到了饭,菜的质量可以不用提了,就是2,3个大洗澡盆,装了些煮的菜,简直难以下咽,很多人宁可吃家里带来的菜和咸菜,所以买菜的人不多,不用挤。

      至于吃饭的地方,这个既然是所谓的食堂。当然没有桌子了,而且里面光线昏暗。所以,吃饭晴天在食堂外的花坛边,雨天回宿舍。很多家长实在看不下去,而且大家都在长身体的时候,每周都会送一次菜来学校。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干嘛不去校外买点东西吃?不好意思,学校不开大门,而且学校地处市区最东面,校外没有任何可提供饮食的地方。不过这个情况在后面两年得到改善,校园放开,马上周围的小饮食店如雨后春笋出现,食堂再没人去吃了。我们也是最后一届体会过吃饭如战斗的。

      3。学习。能考上这所高中的,不用说都是初中时,各个学校的佼佼者。在这里,学习全靠自己的自觉。这里的老师分为两种,老教师都是80年代中之前从各个学校调来的,水平自然不用说,讲课也真是精彩。到80年代后期,学校里开始有年轻的示范毕业生分配来此,经验比较欠缺,但学校教师的大环境在那,年轻老师也都很努力。所以,总的来说,师资是很不错的。

      但学习还要靠自己,老师不会逼着同学去学习,不会用填鸭的方式,基本是教完课就走,每周每门课都安排有自习时间,这时候,相应课的老师会到教室坐着,这自习课上,你可以看本课内容,有问题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看别的课内容,没人强迫,所以,学习主要靠自己,首先自己能发现问题,才能去问老师不是?象本人这种不出众的学生,高三毕业后,去班主任办公室拿录取通知书,班主任还不知道自己名字。

      到了高三,大家学习真的很勤奋,每天自己定午休时间半个到一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教室里自习。晚上,在教室里点蜡烛学习到11点半。到了最后高考,全班学生大半都超过了本科线,10个最后去读了大专。比较搞笑的是,第一天高考结束后,当天全班几乎所有男同学都翻墙出去打电子游戏街机到12点,翻墙回来时被学校老师抓到,老师苦笑不得。第二天早上考数学,反正最后大家数学成绩都没什么影响。

      4。体育锻炼。学校很注重体育锻炼,一直强调“有好的身体,才能有好的学习”。

      每天早上,5:50起床,15分钟集合,然后高一在校内,高二高三在校外跑步2,3千米。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大家恨死那个天天早上吹哨的体育老师了。当时体育老师的几句话至今印象深刻 “你们现在不每天锻炼,身体根本撑不到高考的时候” “现在你们心里天天骂我,到以后你们回感激我的”。 是啊,现在都一一验证。

      平时,学校的体育课也很有特色,体育老师也很有水平。高中三年,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学了一遍,虽然体育成绩不怎么样,但动作都学会了,因为所有的项目,体育课都要考试,包括理论知识。上大学后,还没发现其他同学的高中体育学过这么多的内容。至今还能记起来的有:篮球三步上篮,排球,跨栏,背越式跳高,三级跳远,背推式铅球,铁饼,标枪,单杠,双杠。。。理论知识中,知道了比蒙在墨西哥高原上创造的神一样的跳远纪录,知道了布勃卡每次1cm的提高世界纪录,知道了丰田杯的由来,学会了怎么排小组赛的赛程。。。。

      总之,整个高中经历终身难忘。一个遗憾就是,大家都学习得太刻苦了,所以感觉一起出去玩的机会比较少,当然也没有什么男女同学之间的小火花了。

      通宝推:如有神助,冰官儿,
      • 家园 漯河一中?
      • 家园 这种经历

        同龄的大多都有过啊。

        我是山东的,九一年升高中,我们经历的差不多,不过刚开始的住宿条件还不如你。是以前的老教室(我父亲读高中时的教室),每间宿舍四十个人左右。领饭的框子每天晚上都有老鼠爬上爬下。没有餐厅,在伙房窗口买饭菜都是露天排队。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从水煮大白菜里吃出一条肥胖的虫子,我看了看毫不犹豫的吃掉了,现在想想我真是够唯物主义了,补充蛋白质吗。旁边一个女生看见后印象很深,去年聚会还提起来。

        现在想想,最充实、最单纯的时光,就是高中时。如果拿出那时候的精神来,真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另外你说的那些体育项目,我们也都是这样做的。

      • 家园 好的体育老师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我遇到这样的老师,要等到大二

        大冬天的,老爷子五点半就等在跑道。《体育之研究》是他第一个介绍给我们。像我老爸那么崇拜毛主席,都没跟我提过这文章。

      • 家园 "背越式跳高", niu!
      • 家园 花一个.

        花一个.

        你的经历一般般.30多个男生住在一个房间.还好.我的床位是窗前,旗杆下,嘿嘿,每周一的时候,全校师生向我的内衣敬礼.

        高二高三在校外跑步2,3千米,这个是小意思了.

    • 家园 不废话,宝推.同时,也不用对这个贴回复.
    • 家园 哎,我们那应该飞扬的青春年代
      • 家园 我们的青春都浪费在了万人同挤独木桥的时代

        更可悲的是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我那年考大学的时候,我所在的省份的大专录取分数线比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重点录取分数线都高,同样的考卷,不同的学习环境,相同的考试分数,我连大专线都上不了,而其他省份的学生可以上全国重点学校了,当时的心情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 家园 一省独秀或因当初高中教学交流不跨省?

          我记得过去常听闻某县某重点中学高考分数奇高,但印象中没有听说过某市大部分中学考分普遍高于邻近市县。印象比较深的是邻省或远方某省市本科线常年高于我省重点线。泄气,同时窃喜。

          不过回头看去,应试体制之下,特定年份的分数散布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很大,特别是教师的应试策略。像我当年高考,全校惨败,全市也一般地惨淡,与上年完全没有可比性。童生间纷传省重点线因此下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