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影响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文化障碍-----尊重的稀缺 -- 思想的行者

共:💬54 🌺140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影响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文化障碍-----尊重的稀缺

    什么影响了当代中国人的创新,很多人从制度分析出发,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另外一个方向----文化因素也是值得认真的探讨的。

    即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阻碍了中国人的创新?

    中世纪以后欧洲为什么能够迎来知识创新的狂潮,与西方文化的革新有关,当然也与思想方法的革新有关。

    当一个哲人喊出,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的时候,西方文化就开始了蓬勃的多元化的发展。

    今天的中国人大概都懂得“我可以不懂得你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观点的权利”的话,但是在中国创新,依然,阻力重重,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文化当中缺乏对个人隐私的尊重的强调,因此在中国,不同观点之间的争论经常到了最后就变成了对对方的隐私的揭短。

    一个很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中国人在BBS上争论来争论去,经常以你秀智商下限啊,你脑残之类的结束,也就是说大家都不再挖掘逻辑了,都在攻击对方或者炫耀自己的“智商"l了。

    现在的问题是”智商这个概念真的是一个具有真实意义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伪概念吗?

    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我有过非常痛苦的经历,我差不多整个青春的浪费与这个问题是有关的。我最终能够从学习效率工作效率几乎为0的状态中走出来---或者说一种强迫症的状态中走出来,与我重新建立了对每个人的尊重有关。

    而我放弃了对他人的尊重则是从中学时期的学校排名开始。

    记得当初初一暑假的时候我收到了成绩单,我第一眼扫了一下最后的班级排名和年段排名,我看到那两个排名都是第一,我十分高兴,但是20年后的我却认为从那时开始我就开始陷入了强迫症的漩涡.

    此后到了初二刚开学的时候,我就感觉好像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困难了---这种感觉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迫症症状了----当然这也是我十多年以后才认识到的。

    为什么年级的排名会让我陷入到使我几乎浪费20年青春的强迫症当中呢?

    这是因为年级排名至少在当前中国的文化环境中包含了一种对个人的否定或者肯定,特别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肯定或者否定。

    而这种肯定或者否定实际上是错位的,是一种二元思维模式的体现,实际上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意味着你可能在这个维度上你弱势的,但是在另外一个维度上是强势的,这个就好像1+2i和2+i两个复数难以比较大小一样,每个人的能力素质都是难以进行简单的比较的,而中国中学里面流行的年段排名实际上就是企图以这样的一种简单的比较来达成一种激励机制。

    正是当年的年段第一让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傲慢,以及对自己的过于苛刻的要求(害怕自己失去傲慢的资本而强求自己要每一次都的第一名)这导致了我在此后的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中都失去了方向,当然了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我也几乎失去了一切,本来我在数学方面小有些特长,例如当年小学时候我就自学了相当多的初中数学,当时学习数学那叫不费吹灰之力,到了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发现我对自己进行最简单的加法都没有信心,因为我的关注度发生了散射,当我在做这个问题的时候,大脑里常常在想另外一个问题,然后就经常把自己在做的问题和自己想的问题混淆在一起。例如在做1+1的时候,我有的时候就会算成10,这是因为我算1+1的时候,常常想到1和9对于10 而言是互补的,不知不觉就算成1+9了,于是等于10.

    这种关注度的散射实际上就和近视眼的散视一样,实际上使我失去了基本的计算能力。

    如果我当时不去追逐名次,而是去追逐那些我在中学毕业以后才开始关注的历史,文化,高等数学,现代物理等等我此后的路会顺利太多。

    而智商这个词语实际上也曾经让我紧张过一阵,记得当初初三的时候,自己在做智商测试的时候的紧张劲,实际上那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每个人的智力状况在各个不同维度上都不同,每个人的智力状况都可以说是一个接近于无穷多元的复数,你怎么比较大小呢?所以才会出现类似于彭加勒这样的20世纪数学奠基者做智商测试竟然只得了30多分的可笑的情况,至少现代微分方程,拓扑学等等最重要的领域都是他开拓的,你敢嘲笑他吗?

    也许是中国人普遍 接受的将人进行简单比较的教育使国人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或者说文化习惯,国人在辩论的时候最后也就开始拼“智商”了。

    一个人要创新需要什么呢?---需要一个平静的心境,而当你被人说自己智商如何以及自己说他人智商如何的时候,你都会丧失这种平静,你会走入一种莫名的激动当中。

    而当你忘却了这个词语的时候,真正的尊重每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有更平和的心境已进入更深刻的思考当中。

    所以,相互尊重是很重要的,不仅为别人,也为了你自己。

    只有你尊重别人以及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你才能有那样的一份平和,排斥一切心理上的噪音。

    反之,在心烦意乱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出真正有意义的创新性的工作,让一个心烦意愿的艺术家来创作一个作品,最终会变成什么呢?

    守护我们的精神安宁,才能够真正拥有创新的广阔的天空---这是一个经历了近20年的强迫症的人的忠告,直到现在他也没有能够完全 恢复记忆力和计算力,我特别的希望中国的年轻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所有花季年华里的人不要再重蹈我个人的覆辙。

    通宝推:墨虎,黄土布衣,
    • 家园 你恰恰缺乏的就是尊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 家园 其实 没你说的那么复杂,关键是构建大脑的思维模式就行了

      。而且你分析矛盾的时候抓住了次要矛盾却忽略了主要矛盾。很简单的,以大脑为研究对象,如果信息输入>>新信息输出,可以认为此人是硬盘,没观测到显著创新能力;如果信息输入<<新信息输出(这式子有可能不准确),那么此人绝对就是一个发明家之类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大脑只用吸收少量的信息,却输出了大量或者高质量的以前从来没有人类发现的信息,这就是创新的信息

      因此,只要微观的 监视大脑思维就行了。不管外部环境何如,思维都在进行,有没有创新思维在运行就不知道了。

      中国的传统是copycat,源自于实用主义,因为创新费力耗时未必有好结果而且有风险,但是人都有喜欢新东西的倾向,这和任何生物具有共同性,学校上学后好奇心被人为的磨灭掉,大脑倾向于定势思维,然后创新的发动机就关闭了,一旦他们遇到 难的问题,创新思维就又回来了。

      你说的国人缺少创新能力的说法是没有经过全面考量的,也没有做过全面的调查的。

      你说过尊重什么的,我觉得那只是外部环境而已,关键的是你的思维容器的效能怎么样,因为创新啊主要的是发生在大脑内部这个关键的部位,能力就储存在那里,关键的是你要知道怎么用它,如何开启它的创新能力????这是一门学问!

    • 家园 创新和尊重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首先,奴隶是否也有创新?有的,这个是否能说奴隶主给这个奴隶以尊重?不能。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创新一直存在,遍历共和国的建国史和发展史就能举出很多的例子,特别是发展过程中,在外部封锁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的发展自己的技术,这个和尊重没有关系,是人的时代感民族感让他们奉献,激发大家的能力。

      今天,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是第一大工业国,这些不是创新出来的么?反正不是别人技术转移来的,不要那山寨来说事。

      尊重,是一个文化特征,有其内在必然性,但是不是唯一性,也不是必然性。

      中国,一个追赶的国家,因为追赶,必然前提是科技至高点在别人手上,中国不可能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各学科没有掌握完全的情况下,就是没有牢固的基础条件下获得技术至高点的,积累是必须的一个过程。对中国来说,尤其艰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是科技的制高点集聚区,他们的人口具有自然流动性,能吸引这些人才就能一夜间获得科技制高点,创新自然有条件;而中国当然的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个是政治范畴的内容。

      谈到尊重这个话题,似乎暗示一直压抑一种对他人的轻蔑,显然是不自信的表现,是对现阶段已经取得的成就不敢直视的反应,自卑感太强,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没有跳出来。

      总结当前中国取得的成就,能明确的看到,各个行业的追赶速度非常快,效率非常高,能明显的预测到未来能取得科技的制高点,甚至是全行业的制高点,悲观点的预测也是会取得相对多的领域的绝对优势。

      不多说了,码字费劲。

    • 家园 除了尊重,还欠了逻辑的想法

      互骂时人处于非理性状况,骂完也算了。但事后不想想自己的行为,还一味指责别人,不论是谁都很难进步

    • 家园 你根本不懂创新,把驴屎蛋表面的光泽当成创新
    • 家园 Personal attacks

      Personal attacks是众多fallacy的一种。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开始identify了大量的Formal fallacy。

      所谓尊重的稀缺,其实是逻辑的稀缺。一个缺乏逻辑的文化,怎么可能富于创新呢?

      • 家园 同意。现代中国人普遍性的缺乏基本逻辑思维能力。
        • 家园 什么是基本逻辑思维能力
          • 家园 能够识别语言中的各种fallacy

            甚至运用fallacy去有意识的忽悠别人。

            前一段,方舟子和崔永元辩论转基因的事。咱们不看转基因本身的对错,单看两个人的唇枪舌剑。崔永元这种接地气的国内名嘴,明显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和韩寒一样都是说“俏皮话”的。一张口漏洞百出,被方舟子轻松打成了筛子。

            崔永元,韩寒之流能够红,正是反映了国内大众在中文语境下的品味,只求嘴爽,根本不care什么逻辑。

            • 家园 非常同意。逻辑和哲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

              而这方面的素养中国人普遍不行。说实话,我见过好多国内出来的高学历人士,在这两个方面非常差,很多时候自己很简单的观点都无法自圆其说的表达,从而漏洞百出。这些人还包括一些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按道理说经过西方正统教育体系最高学历的训练,应该是学到现代科学的精髓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争论起什么东西起来,连美国9年纪的小孩都不如。当面还好点。如果是在网上蒙着面,那一个个除了骂街什么都不会了。

              • 家园 哲学的培养是个艰辛的过程,无异于对一个大脑进行格式化

                ,你拿phd 只能部分的改变你的思维,而且是定向的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思维。要培养哲学思维你还需要学很多东西,思考很多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就可以做到的,中间如果做的不好大脑还会出毛病,身体也会出毛病。而逻辑国内基本是没有开课的,如果你真的讲逻辑,在国内你没法和人正常沟通的,别人都认为你这人有问题。

                • 家园 逻辑也不一定需要开课

                  Galleon说的对,中文语境与民风使然,没这个思维传统,也不在乎认真二字,从小养成的思维习惯,长大了去改变更不容易。证明个数学题懂得逻辑,但是生活中遇到人与事,本能的就倾向不靠逻辑。

                  现在发现凡事“古人云”后面提到的道理,基本都是现在中国人身上找不到的。就像崔永元以前那个节目叫什么“有一说一”,加上他这个人整个是irony。

                  • 家园 还是需要的,真研究起来还很复杂。中国人好像是做事说话好像

                    还是遵循着某种神奇的“逻辑”,模糊笼统覆盖面大,我记得某些文章说中国没有诺贝尔奖和没有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和逻辑,分类,概念等有很大的关系。和女生对话经常头痛(经验上感觉女士逻辑性更差),感觉不在一个频道上。

      • 家园 逻辑的稀缺其实是想象力的稀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因为看到了出将入相。没看到的,就不可想像了。

        中国人一向不缺乏有想象力的人,但是不合大众口味,所以创新不容易得到支持,尤其是需要动用大规模资源的现代创新。陈景润那样的可以,但是企业级别的不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