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明清火器的迷思 -- 恶魔之读书者

共:💬478 🌺2637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晚清财政相关的研究很多,盈余的原因主要是收得多了

                    亏空的原因是花得更多,新政,新军,赔款等等,其中赔款是占大头。我的数据主要来自《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

                    • 家园 那是因为老外管理海关,海关税收最高时候能拿到3000万两

                      赫德管理下的海关收入是清政府最稳定的收入了,占了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明后期政府倒是想开海禁,收些海关税来着,倒是大明官绅们大力反对,因为这样他们的走私生意就做不了了,公开化就没有特权和要交税了。

                      • 家园 海关税收是不平等条约财政担保来源

                        大部分直接存入英国等列强的银行,清政府只能拿一小部分。对于这种税收资金,各国都有专门的政策性银行予以对待,香港的恒生银行当年就是靠这个资金来源起家的。日本有个横滨正金银行,也是专门办理这项业务的政策性银行。所谓高效廉洁,无非是涉及列强利益,尤其是本国利益,认真对待而已。

                • 家园 晚清的财政情况很复杂

                  光一简单的全国岁入岁出在不同研究者那里会得出差别巨大的结果,例如光绪三十四年,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财政窟窿从200万两到近1290万两不等。

                  万历朝前期经过张居正改革,一度达到财政盈余。至万历六年太仓岁入凡四百五十馀万两。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但这个积累在三大征中迅速用光,万历不得不加赋,加派五百二十万。所以到万历后期岁入应为一千万两上下。

                  不过明朝的内库也不小。据《明史 食货志》记载,内库金花银最大,岁进百万两有奇。这还不够用,到万历又增买办银二十万两以为常,后又加内操马刍料银七万馀两。这还没算万历搜刮的矿税银560万两,金一万二千两。

                  如果只以万历后期常例岁入一千万两计算,万历的宫廷内库要占到国家岁入的百分之十二。而宣统三年财政收入近三亿两皇室预算收入为780万余两,皇室预算仅占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三左右。从比例上讲比万历低了四倍。

                  • 家园 明朝从万历到崇祯发内帑支援军费的记录比比皆是

                    一直发到没钱为止。万历之后,内帑的收入就每况愈下。万历三大征对明朝来说还负担的起,明朝花费最大的是对付满清,有的数字说是花了超过6千万两白银。远超万历三大征。

                    清朝正相反,皇室可是不断从外库拨钱花销。明朝皇帝虽然想这么做,不过经常被内阁驳回。

                    比如慈禧六旬庆典,经费总额6457536两,实际支出5308834两,几乎是平时庆典支出的10倍。慈禧墓地共耗费白银227万余两。

                    再比如户部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奏。宫廷除皇庄等地产收入外,各省关专解的款项达450万两左右,作为例进和常年经费,储于内府。此外还从户部支用50万两,甲午战后又增至110万两。另外奉宸苑、颐和园每年支款30万两,全部宫廷经费达600万两以上。

                    拿经济状况较好的万历朝和宣统比已经很便宜清朝了。拿宣统和崇祯比比?

                    • 家园 明朝也一样从国库往内库划钱的

                      清朝正相反,皇室可是不断从外库拨钱花销。明朝皇帝虽然想这么做,不过经常被内阁驳回。

                      慈禧墓地共耗费白银227万余两。

                      《明史 食货志》载:

                      弘治时,内府供应繁多,每收太仓银入内库。又置南京银库。正德时,内承运库中官数言内府财用不充,请支太仓(国库之一)银。户部执奏不能沮。嘉靖初,内府供应视弘治时,其后乃倍之。

                      (嘉靖)三十七年令岁进内库银百万两外,加预备钦取银,后又取没官银四十万两入内库。隆庆中,数取太仓银入内库,承运库中官至以空扎下户部取之。廷臣疏谏,皆不听。又数取光禄太仆银,工部尚书朱衡极谏,不听。初,世宗时,太仓所入二百万两有奇。至神宗万历六年,太仓岁入凡四百五十馀万两,而内库岁供金花银外,又增买办银二十万两以为常,后又加内操马刍料银七万馀两。久之,太仓、光禄、太仆(这几个都是国库)银,括取几尽。边赏首功,向发内库者,亦取之太仆矣。

                      至于陵墓建造,万历比慈禧厉害多了。从万历十一年起建造定陵,前后花费白银800多万两,相当于当时约两年的全国岁入总和。按四倍折算,相当于慈禧时期的3200多万两,是慈禧陵墓造价的十四倍。

                      明清对比,从国家税收和政府经济上来说,明是完败的。明朝到末年财政崩溃,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清朝末年虽然是赤字,但还没到崩溃,还在编练新军呢。要不是袁世凯有了私心,从财政上讲还是能支撑一阵的。

                      • 家园 万历死后,内帑大部分被泰昌帝和天启帝——转移给各部

                        再之后,随着局势恶化,皇帝内帑不断掏钱支援军费,直到崇祯年间没钱为止。晚清呢,不管局势如何糜烂,满足皇室享受总是排在第一的。

                        拿晚清和万历以及万历之前比,真是红果果的双重标准。

                        至于万历修定陵6年花了800万两,平均一年130多万两,真是吹牛都不打草稿。万历年间岁入400多万两,岁出300多万。原来就用来打万历三大征和修定陵了。其他什么都不用干了。万历的矿税按照最夸张的估计不过是十年的时间内搜刮了五百六十多万两银子,如果五年时间内为修建定陵额外搜刮近八百万两银子,你说可能么?

                        这修陵墓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明朝的财政确实比清朝完败。明朝要是有清朝一半的财政效率就没清朝什么事了。清朝晚期田赋占财政收入比例不到1/3,明朝除了田赋几乎没有别的收入。

                        通宝推:青木堂主,
                        • 家园 这个逻辑恐怕不成立

                          明皇室收入占比明显偏高,说明明皇室将很多应归入国库收入的款项纳入了自己的腰包,按流行的说法就是“合法性腐败”,最后补贴国库只是吐出赃款而已。如果按老兄的逻辑,那么西方人先抢劫后“慈善”也是正义的了……

                          • 家园 这个比较太不合理了,收入比高是表象,实际说明的是政府的收

                            入太少,皇帝只好绕过体制搞钱应急。没这些皇室收入,明朝早就歇菜了。明朝的皇室内库,其实皇帝没用多少,晚明大部分时间充当了财政准备金的功能。明朝大量的收入都是在官商一体的官僚阶层手里。李自成破北京后,从皇宫里没抄出多少银子,从大臣那里抄到了七千万两。。。

                            彭孙贻在《平寇志》中说“(大顺军)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宫中久已如洗,怀宗减膳、布衣,酒扈器具之金银者尽充军饷,内帑无数万之藏。贼淫刑所得,扬言获之大内,识者恨之。……(李)自成……于宫中拘银铁诸工各数千,盘敛库金及拷讯所得,并金银诸器熔之,千两为一饼,中凿一窍,贯大铁棒,凡数万饼,(搜)括骡车数千辆,马骡橐驼数千,装载归陕。”

                            谈迁《国榷》说:“所掠输共七千万。大约勋戚、宦寺十之三,百官、商贾十之二。先帝减膳撤悬,布衣蔬食,铜锡器具尽归军输,城破之日,内帑无数万金。贼淫掠既富,扬言皆得之大内,识者恨之。”

                            毛奇龄在《后鉴录》中也说:“(大顺军)进拷索银七千万两,侯家什三,阉人什四,官什二,估商什一,余宫中内帑金银器具以及鼎耳门环钿丝装嵌,剔剥殆遍,不及十万。贼声言得自内帑,恶拷索名也。”

                            要比喻的话只能说经理掏空了公司,找董事长顶缸。

                          • 家园 朱重八那才叫牛呢,人家是立法性腐败

                            明朝初年,户部根本就没有财物库藏,倒是宫廷有(内承运库)。明朝各部的库藏建立得都比内库晚....(而且全部都晚于洪武和永乐),也就是说按照 明朝的祖制(相当于现代的宪法,官僚层唯一可以拿出来对抗皇帝的),根本就不应该有政府(六部)控制的国库.....

                            正统七年,设立户部太仓库

                            嘉靖八年,建立工部节慎库

                            • 家园 原来如此

                              明朝才是真正的家天下啊

                              • 家园 其实皇帝的家事和高级贵族的家族管理一样

                                早期一套体制,后期一概的体制失灵只好另搞一套(原体制不废),而且早期体制一般不走现钱,后期体制大部分是直接现金流转(这也是明代后期皇帝贪财的根本原因),红楼梦里探春理家那一段写得非常逼真:

                                平儿进入厅中,她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她来了,探春便命她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份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个我们天天各人拿着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哪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使奶妈子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

                        • 家园 费用不能光看货币支出

                          至于万历修定陵6年花了800万两,平均一年130多万两,真是吹牛都不打草稿。万历年间岁入400多万两,岁出300多万。原来就用来打万历三大征和修定陵了。其他什么都不用干了。万历的矿税按照最夸张的估计不过是十年的时间内搜刮了五百六十多万两银子,如果五年时间内为修建定陵额外搜刮近八百万两银子,你说可能么?

                          这修陵墓的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明朝不是完全的货币经济。除了货币收入,还有差役。修建陵墓这种事其实更多的是差役。折算成银两的话是不占货币支出的。

                          另外,定陵不止地下建筑。所谓的六年修建完成其实最多只是地下建筑而已。花费更多的是地上建筑。明朝皇帝陵墓的地上建筑其实是比照紫禁城,就是一小号的皇宫。所以修建时间极长。往往有三代人还没修好的。例如嘉靖的陵墓到万历时还没有竣工。而万历自己的陵墓宝顶也拖到天启年间。以至于官员要求消减规模,天启回答说“定陵宝顶规制乃皇祖亲定朕念在天之灵何忍言减”。

                          这样800万两平摊到25年里也就一年32万两而已。

                          • 家园 合着大清朝没有差役

                            大清朝是完全货币经济?

                            • 家园 到晚清基本改为雇役了

                              清朝摊丁入亩后,力役改为雇役,政府收取赋税,然后用赋税的一部分雇佣人力出劳役。另外明朝的匠户、军户之类的世袭奴隶(明朝修筑营造的主力)也都放出为民,一体交税雇佣。

                              摊丁入亩有个实施过程。到光绪年间,基本全国都改为摊丁入亩了。所以修建老佛爷的陵墓之类的费用可以直接从帐面上计算而不用像明朝那样把匠户、军户之类的世袭奴隶的力役折算为银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