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80):假如我是三沙市的市长 -- 本嘉明

共:💬82 🌺46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的驳船偶想了一个主意,90年代的时候偶父亲他们对非洲进

        一番关于农机产品的调查,发现他们那里需要农机,而欧洲和米国生产的拖拉机太贵,好像比汽车贵多了。而中国生产的小型农机非常便宜,比如一台拖拉机意大利产的至少10000刀。而中国生产的大概2000人民币就可以了。当时他们想从中国弄拖拉机到那边去买,但是运费太贵了,一个集装箱只能装8台拖拉机。运过去不合算了。看到各位弹驳船偶就想,能不能将一条拖拉机的组装线装在驳船上面,拖到非洲的海岸上。从国内运零件到驳船上组装,这也就避免了非洲政权不稳定造成的各种风险,同时也避免了海运成本过高的问题。大家看看行不行。

        • 家园 不要放整机

          初步组装成几大块,把占地方多的部件比如轴、轮胎等等分开单独来装,这样估计可以多装1-2倍的数量。

          然后目的地有一个小队伍组装调试,应该就可以了。

        • 家园 这个成本更高

          比如,一条长14米宽40米的驳船,装满中国生产的农用机械、工程机械和各种卡车,按每辆车平均占用50平方米面积,这条船都装不了100台。

          这条驳船,如果拖到西非安哥拉,航行时间要差不多3个月,拖航费用可能要300万美元。合每辆车3万美元。

          这中间,涉及的问题层出不穷,风险极大。

          所以没有人这样做,人们选择用滚装船和杂货船,运费便宜、速度快、安全得多。

          90年代,如果有人这样做,倒是可以。现在,大概你不了解大概情况。非洲到处是中国产品,包括各种机械电器。

          • 家园 装整机当然不行,如果装零配件呢?比如一个集装箱可以装8台

            拖拉机,如果用来装柴油机的话100+吧。将拖拉机的零件用集装箱运过去,在当地组装肯定是最便宜的。但是当地的政局不稳,或者无法把握。基础设施不配套,恐怕有些地方连供电都无法保障。要搞组装投入的成本高,而且风险大。用驳船就好多了,装配线直接装在驳船上,在国内弄好,发电机也搞定。拖过去到海岸线上一停或者停在领海线上。从国内运来的零件卸载到驳船上,组装成整机,然后用小轮渡运到码头上销售。也就是12海里,一两个小时一趟。其实买个二手的集装箱货轮也可以,还可以根据需求往来于不同的港口之间。

      • 家园 这是很好的方案

        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声索,是200多万平方公里。假定一艘“驿船”监管半径150KM的海面的话,以此船为圆心,大约可以覆盖7万平方公里。那么这200多万平方公里,去掉中国已控制岛礁可以监管的海域,大约还需要40艘“驿船”在各个节点值班,形成类似于手机的“蜂窝式基站分布”------因为有一部分船驻守九段线上,只能向内覆盖半圆形的范围。加上备用船,怎么也要50多艘了。

        任何两艘“驿船”的间距是300公里以下,再加上搀杂其间的岛礁直升机坪,那么只要天气允许,以直升机/水上飞机在各“驿船”之间往返,还是比较安全的------导航信号不会中断,迫降机场随时提供。至于气垫船,双体快艇,渔船,那是天天在路过,随时可以捎带人货。

        现在中国的船厂普遍开工不足,民间资金又无出路。如果由民间集资合股,成立有限公司;比如说江苏港华船业公司,既然有制造“300人生活驳船”的经验和图纸,可以通过“许可证授权”方式,教其他造船厂也同时开造。大家同时成批量造好的船,经船级社认证和国家标准验收后,由三沙市“海洋保护局”出面租赁(只租不买),以“水文科考,鱼汛监察”的名义,拖到各处定点下锚。船是民船,船上海事,渔政,海关等部门租用办公室,各有一摊。同时船本身还有其他功能,如我们在说的“渔船补给,维修;病人急救;文教民政”等等。

        由于南海的水深/气象条件,各个区域都不同,而且驳船没有自走能力,避台风要靠拖船来拖带,所以新造无动力“驿船”肯定要有2,3种款式,吨位和功能都不同,因地制宜来安排;而旧远洋货船改造的有动力“驿船”,也能够“上岗”一批。比如说一条旧滚装船改造的“驿船”旁边,配置一条新造的驳船式“驿船”,万一来台风,滚装船开过来,拖上驳船一起跑。

        这些驳船,由于没有航行动力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大降低,船员居住舒适度则明显提高,而且驳船上配有300吨重吊,两艘渔船之间的货物转移,可以租用此吊车完成,大大方便“小HS”物流作业。以滚装船和驳船1+1搭配,一静一动,一张疏而不漏的大网,很快就可以在“南中国海”张开了。

        当然,南海风浪较大,要考虑到驳船的尺寸,会不会引起“波浪谐振”?如何应对台风?如何应对他国军方的骚扰和所谓“海盗”的偷袭?如果这些能够解决,小两口都在“驿船”上工作,孩子在船上上小学,都是可能的。这些“驿船”,不就是小型化的“机器岛”吗?

        至于三沙市自己的渔船队,也就有了很好的基地了。可以在永兴岛(西沙群岛)到三亚(海南岛)之间划出一个300公里长,200公里宽的海域,在其中密集分布一批万吨驳船,遥遥相望,如同长城的烽火台一样。每座驳船,就是一个“渔村”,或者说一个渔船基地。三沙的渔船,同普通渔船相比,外型尺寸一样,但船结构/钢板厚度/发动机功率大大强化,造好后不卖,招收一批退役海军指战员(渔家子弟)来三沙落户,然后出面租赁此渔船打鱼,每年交租金,7年后渔船自动私有,不用再掏“购船费”。年租金不贵,但作为基干民兵,如果市里交代任务下来,有义务要去执行,执行中如果必须损坏渔船(比如冲撞或被撞),事后市里照赔,给你换条船,反正是租赁的,船老大不必心疼。如果执行有功,则减少租赁期,记一个三等功就减一年,渔船提前私有。

        • 家园 有个小问题

          一般100米长的甲板驳,载重量就可以达到1万吨,自重只有不到1千吨。甲板上有一圈高3米左右的围板。

          1万吨甲板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看美军的甲板驳,在阿拉斯加,从一座废弃的基地撤离物资,原来的码头已经损毁,拖来了甲板驳直接在海滩作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感谢支持哈

          据我了解到的信息,上海至少两家小造船厂造过海上甲板驳和300人生活驳,江苏长江里的船厂,大部分造过海上甲板驳,可能就是熔盛没造过,浙江福建广东的很多民营船厂造过甲板驳和生活驳。大量出口到新加坡、荷兰和印尼。印尼很多煤炭,都是通过甲板驳运到大型海船旁边过驳的。

          我在想,既然长度200米左右的甲板驳都造得出来,宽度200米左右的,理论上难度也应该不大。不过造这么大的甲板驳,对场地的要求较高。目前造甲板驳,都是在岸上船台上早好,通过气垫滚下水。浙江福建很多船厂就是在沙滩上造船。如果造我设想的大型甲板驳,目前沿用的下水方式不适用,我想到了宋朝元朝的造船方法,应该可以借鉴。

          贴两张照片,前几年,广西北海人,造木质渔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建议给南海沿岸各地渔民发三沙市民身份证和护照

      还上小额贸易搞多了,屁股往我们这边靠了,可以给南海沿岸渔民发身份证和护照,培养带路党!

    • 家园 居民怎么办

      一个市的话,不能全是工作人员和部队,那是行政机构了。个人意见:三沙也需要普通市民吧。

      而三沙这种情况,普通民众如何迁过去?从哪迁移过去呢?架设海上平台?开设鱼类加工厂?

      • 家园 要想三沙不是花架子

        光喊是没用的,必须增加生产性人口。举凡贤明的开国君王,每征服一地,必先收纳户籍资料,安置流民,稳定生产。

        但,有土斯有民。没有土地,无法维持人口规模。

        我建议两条腿走路,一是持续在适当的岛礁填海造地,二是在海南岛划一个临海县给三沙市,用以容纳三沙必不可少的渔船队。中国现有渔船总数32万艘,福建漳浦全县就有2800艘渔船,三沙市下面有了一个真正的“县”,保有1000艘渔船,才能持续发展,并完成一系列交给三沙的民事任务。

        况且,即便有全新设计,设施完善的“驿船”,船员也只能工作半年,休养3个月,轮班来,这也需要休养基地和家属区。永兴岛太小,只能靠300公里外的海南岛解决。

      • 家园 中国有一个民族叫做疍民

        这个民族是完全飘在水上的,这些疍民是以船为家,靠海为生。三沙完全可以招揽这些疍民来建设,建立相应的避风措施,发展海洋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应该能够吸引大量的疍民前来居住的。

        • 家园 应该不是民族吧

          最多是一个行业吧。。。

        • 家园 老兄啊

          在下祖上就是疍家,这疍家一般在内河或近海生活,49年前做的是物流,偶尔走药品、军火、瘦马的买卖。搞养殖水产品的叫渔民。

          话说自从公私合营后,船就被充公了,本地绝大部分的疍家都上了岸居住生活。

    • 家园 茗谈(80)-3:软性走私

      (一)

      三沙市------准确说,永兴岛------怎么能迅速在区域经济中起一个不可替代的中心作用?

      这个方法,就是建立一个“环南海区域经济圈”,以民生消费品为主,密集交易,从而逐步形成类似古代欧洲“汉萨同盟”式的“环状商业城市联合体”。所谓国家大事,任各个外交部去管,我们哥几个只顾闷头发财。这里,永兴岛首先是位处中枢,八面来风;其次,永兴岛背后是祖国市场的强大支持。所以这一领袖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只要越南,菲律宾等国的沿海地带,也被“环南海经济圈”所吸纳,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三沙市以“治权的优越性”,强化了“主权的合理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复制后可以放大看大图,看清永兴岛到各地的航程。

      (二)

      这一说到“海上贸易”,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走私!

      不是的,如今时代发展了,黑客有理,山寨无罪,大家的脑筋,也该转转了。

      我们这样举个例子吧。

      假设马来西亚有位华文学校的孔校长,闲来无事,在淘宝网上看中一套二手精装本<二十五史>,打算买下来。这时他想起来了,去年全家坐邮船旅游,顺道去了永兴岛------去三沙市首府很方便,特区政策,不用事先申请签证------在岛上的工商银行三沙分行办了个人民币帐户,这正好用来开立支付宝。

      用支付宝付了书款和5%的关税,书就经“全国微物流网”传送到广州,由一条南下南沙渔场的渔船带到了永兴岛物流中心。永兴岛物流中心是一个建筑在上千个浮筒上的巨大浮筏,浮筏上是一大片钢结构平房,送货上门的渔船在“收货码头”把装在标准“微物流箱”里的货物交给海关,海关用x光扫描检查后,贴上封条和“关税已付”标签,按目的国不同,放在不同的流水线上,流到后门的“发货码头”,交给对应的渔船。开往马来西亚方向的“班轮”收了货后,航行到南海预订位置,同马来西亚来的渔船接头,交换货物。马来西亚渔船回到马来港口后,向海关报告,马国海关人员按永兴海关预先传来的装箱单资料检查货物,只要件数毛重符合,永兴海关的封条完好,即予放行。于是,孔校长在15天内,收到了心仪已久的<二十五史>,而寄送费用,比走EMS或者ups并正式报关,要便宜太多了。

      这个流程的关键革新,有三个,一个是HS编码及“进口关税税率”的简化,二是海关流程的简化,三是物流方式的“廉价化”,从而在时间和费用上大大让利于消费者(同时给渔民提供“第二收入”),促进东盟10+1内部电子商务的一体化进程。

      (三)

      协调体系(制度)(Harmonized System,简称H.S.),即商品名称及编码的协调制度,是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目录,用以统一各国海关对商品分类的界定标准。通过按照协调制度进行商品归类,海关得以决定对于不同的商品征收相应的关税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类,98章。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商品编码第一、二位数码代表“章”(CHAPTER),第三、四位数码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数码代表“子目”(Subheading)。前6位数是HS国际标准编码,HS有1241个四位数的税目,5113个六位数子目。

      比如说洗碗机,先查84章,84是Nuclear reactors, boilers, machinery and mechanical appliances;

      8422是Dish washing machines; machinery for cleaning or drying bottles or other containers; machinery for filling, closing, sealing or labelling bottles, cans, boxes, bags or other containers等;

      842219就是Dish washing machines, not of the household type。

      这头六位数,走遍天下都一样。后面再跟连缀,就按各国海关的喜好了,所以最终可以是10位数,可以是12位数。

      协调制度于1988年开始实施,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修订。

      HS体系,是一个严谨的,百科全书式的,无所不包的笼罩性体系,举凡世界任何一国要跨境进出口的货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编码身份,这就跟计算机语言,大家说好都用二进制一样。

      所以这个体系本身,没有毛病。有毛病的,是如今这个世界。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两个难处:一,HS制度来不及修订,计划赶不上变化。二,有些调整,HS体系不能做。这好比要求<辞海>里加入“火星文”条目,不是说<辞海>印得早,来不及加;就是明年重印,它也不肯加的------人家神马身份!

      HS体系的特点,就是“求全责备”。在以前,基本上就是20%的条目,占了全球80%以上的贸易活动。但那些冷僻零星条目,你总得留着吧?这个体系的建立,是仿照了英美法的司法体系,法典庞大繁杂,细致完整,律师(这里就是报关行的专家)满腹经纶,高贵无比。现在突然遇到铺天盖地的“小额仲裁”(电子商务小额交易),大律师们立刻歇菜:律师们忙不过来,小老百姓也付不起律师费。

      我们对照一下,淘宝是怎么分类呢?大致是:服饰,数码家电,化妆品,母婴用品,食品,文体,家居用品,车/玩具/宠物。。。。。。

      就是说,各国因循守旧的海关,守着大辞典般的HS手册,一丝不苟地“号准”每票进出口商品的“身份”,然后再捧起大辞典般的税表,按本国的政策,课收关税。这种走法,你不是一次进口1000台洗碗机,平摊费用和时间,还怎么玩得起?

      事实上,HS体系高高在上,不肯修改,也没法修改------因为任何改革,要200个成员都通过。

      所以,我们可怜的大脑能想到的,就是在<大辞典>和火星文之间,设立一本<新华字典>,大规模简化局面,按淘宝和EBAY的分类法,简单分为十几大类,每大类统一一个税率,剩下不好分的,要么归入“杂项”,要么踢还给伟大的HS。

      这里,我们称新体系为“小HS”。

      (四)

      假设,中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政府先谈定一个“双边电子商务协议”,要点是:

      1)中马互相给予对方的电子商务企业以国民待遇,你不能拔“淘宝-马来站”的插头。

      2)建立无缝联接的支付平台。

      3)每个卖家卖出一个商品,只要单款数量是9件以下(服装,则可以有不同尺寸和颜色),卖家可以自选:以常规HS编码报关纳税,还是以“小HS”报关?以“小HS”办理清关,关税较低,办理速度快,办理费用低(因为资浅报关员,甚至电脑程序,也能应付,人力成本低)。

      4)两国商定一个“年度配额”,比如说马来西亚从中国进口,走“小HS”通道的,一年配额20亿人民币;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一年100亿人民币。因为进口国把“小HS”的进口关税压低,进口越多的,越吃亏。中国的经济规模大,让让马来西亚是应该的。况且“小HS”通道对中国海关而言,工作量小,可以节省人力,所以国库收入也未必吃亏。如果业务良好,配额在9月就用完了,这就看进口国的态度,是追加配额,继续“吃亏”,还是今年不加了,余下的一律走HS报关。

      5)中国的委托办理海关,只有三沙海关,其他口岸不准参与。这样,一来好管理;二来离东盟各国近;三来给三沙一份独食吃吃;四来间接要求签约国承认三沙市的实际存在。

      (当然,有些国家是不肯签的,不签不要紧,挑你发财你不发,敬酒不吃吃罚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半个南海,都是市内”,什么领海公海,我不懂的,只知道分“市内”和“市外”。小本我身为三沙市市长,这点职业道德总要讲的)

      各国签约的同时,在海南岛三亚旁边,划一个沿海县给三沙,改名为“北沙县”,作为三沙市的飞地。北沙县沿海大建码头仓库,当地渔民可以购买渔船,在三沙市注册。三沙船籍的渔船,有几大特权:一,禁渔期可以出海,但不得带鱼网。出海而不打鱼,你去干嘛我就不管了,反正我也需要基干民兵到处巡逻,有事报告上来。二,上述跟各国渔船“合法交换”物资,只有三沙渔船可以办执照,其他省的渔船学样,我们三沙警备区要扣查。三,三沙渔船满载物资在“市内”乱逛,比如装了联想电脑,这个可以有,因为联想电脑是国产货,你拉了在国内乱跑是基本人权,朴实价值,我要保护滴;回来时电脑木有了,只有200万人民币现金,这也可以有,因为人民币还是国产货,国产变国产,戏法怎么变的,关我屁事。如果回来时电脑木有了,只有30万美元现金,这要罚没,因为美元不是国产货,你肯定走私进来的------至于电脑是不是扔海里了,关我屁事。

      书分两头,回到孔校长购书案。

      孔校长在付书款的同时,加付了5%的“关税”,这不是中国卖家的“出口税”------中国没有出口税------这是马来西亚海关收的“进口税”,在双边协议“文体”一章里,纸质印刷品一律5%,淘宝代收后上缴中国海关总署,总署扣除经办费(比如说20%),其余划给马来西亚海关。同样的,马来西亚卖家卖给中国时,由马来西亚海关代收中国的进口关税。这样,买家一次付款后就没事了。

      这个体系,你大可以称为“软性走私”,因为国家的进口税款确实少了一块。但如果没有这个体系,这一块消费也挖掘不出来。而且淘宝走出国门,是什么概念?

      (五)

      三沙在将来,非常可能变成“中国的沙特”,躺在油田上,你们谁来采油都行,分钱!所以,三沙招商局,是最香的香饽饽了。

      我们三沙招商局,不卖股分,只卖企业债------当然啦,企业债将来可能会转股。卖债的对象,一是央企,二是各省国资委,有财大家发;三是海外爱国大佬,但有条件,各大佬先出钱在美加注册一大批NGO,才有资格买我的企业债。这批NGO,壳是你的,里子是我的,就到环南海各国的沿海边远地区,慈善也好,建筑也好,办学也好,爱谁谁,不过要在我的各条“驿船”租用办公室,随时汇报,我们市里设“对外联系部”,参与管理NGO。不是有人老喜欢干这个吗,我为什么不能照抄?

      通宝推:掉毛的天使,witten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