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十年后干什么?大家有想法么? -- 年近不惑

共:💬30 🌺7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哥们说的真好,一语解惑

        我有时候也有些疑惑,但是却没有看到过这么直白的解惑,非常感谢!

        但机会不是只有写出“普通程序员写不出的代码”,那还是在技术层次上深化,其实对于大多数程序员而言,更多的机会是“利用自己独特的经历、人脉和项目”,升华到合伙人的层次。

    • 家园 我觉得最好还是在自己专业相关方向发展或者技术管理岗

      我2001年毕业,做了10年的通信,现在转行做安防,老实说,过程及其痛苦,很有可能转行失败。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利用原有的人脉资源,发展一些自己的事业。就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而言,35岁以上的技术人才都不好找到合适的位置,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是最好的努力方向。

    • 家园 转管理,进军大城市

      读个MBA,跳槽去一线城市,500强或者央企。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上走的话,两条路,要么是更高的职位,要么是更大的公司。

      如果是外企这条路的话,补外语还是必要的,职位可以朝着presales方向,可以朝安全专家,可以朝IT顾问特别是SAP顾问方向发展。

      要走管理的路子,读个文凭是必要的。MBA是首选。

      不建议现在出来创业。那个是10年以后的事情,你现在的人脉还不够。IT的大舞台一定是在一线城市,那里才有更好的薪水,更多的机会,更广的人脉。所以如果你喜欢IT的话,还是想办法去一线城市。多找几个猎头。

      通宝推:波波粥,
      • 家园 也有这个想法

        在现在企业实施SAP系统的时候,我任项目经理,项目持续实施1年多。至于说国内的软件,金蝶、用友、浪潮都在企业内部任项目经理,经验应该没问题,但我自认为眼界不高、不宽。缺乏在大城市、国际性公司工作的经验。

        目前在自学一所211大学的财务管理本科课程,即将毕业。本科毕业后,可以考虑MBA。

        因为没有确定今后的路,所以现在只能自己累一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准备专业经验、职业经理人的路子;另外一手时刻关注企业运作经验,为将来自己单干打下准备。

    • 家园 胡说一句,搞农业波动很大,风险很大。
    • 家园 同样经历。花
      • 家园 谢谢大家

        对于我们这个年纪,我认为应该好好规划下一步走的路了。

        我在河南,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是比较多的,如粽子、饺子、汤圆等等,小企业特别多。我看了看,他们基本是处于低价竞争的阶段。

        有些特色的农产品,像老家的缠丝鸭蛋、双背鲫鱼等都是食疗价值比较高的。是不是可以围绕这些产品做深加工?

        还有,比如黄芪,这也是食疗价值非常高的中药,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开发黄芪饮品之类的?

        但,总觉得,一直搞IT,现在跳出去搞这个,是不是跨度太大?

        另外,打工时间长了,心里的小富即安意识比较强,不敢冒风险,我觉得意识亘在前面的一个拦路虎。

        • 家园 河南老乡,淇县的吧。

          [ALIGN=CENTER][/ALIGN]

        • 家园 老兄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小企业多数处于低价竞争的阶段呢?

          低价竞争的深层原因在哪里呢?食品企业丑闻太多,为什么这些企业混到如此田地呢?

          创业的话该如何规避陷入同样的局面呢?

          农业可不容易搞哦。即便有粮食补贴,保护价收购,但现实中运行情况很难让人乐观。深加工的标杆----双汇、金锣目前所处的困境大家有目共睹。

          以老兄的情况,创业的必要条件是:找到属于自己的Know how,把握住所选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老兄最熟悉的恐怕还是奋斗十年的行业吧。

          • 家园 这个问题的确需要深思

            我工作的10年,没有脱离过食品行业,对这里面的问题还是有些体会的。

            我发现国外的许多企业规模并不大,但他们的生存能力比大企业还要强。国内许多企业都在拼命的做大,认为只有大了,才强,只有强了,才不会倒。不过我们也可以发现,做大了并不代表做强。

            所以,除非垄断性的企业或者具有真的技术领先型的企业(这类企业相对数量目前在国内不多)都是靠价格或者地域保护来参与市场竞争。他们在挖掘自身产品的卖点;建立企业的美誉度、品牌和渠道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对于流通环节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他们承受不起或者不愿承受,比如大型商超是目前国内消费者认为产品品质比较好的销售渠道,但大型商超的进店费、条码费、陈列费、堆头费、节庆费、店庆费、促销费等等甚至上百种名目繁多的费用,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潜规则是,必须单独给商超负责采购的人员一笔不菲的好处费等等。

            关键一点,还是小企业对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品牌与渠道建设的缺失或者漠视造成的,只能维持在低价竞争这个层次。

            如果我们做,是否可以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上档次的包装以及明确的渠道(批发、零售、商超?)和品牌定位等来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呢?

            中国的老百姓喜欢口碑宣传,年轻的消费者对广告的认知度也比较高。如果要做是不是可以呢?

            大家怎么看?

            • 家园 小企业

              人手有限,没有那么多精力在研发、质量、供应链、分销品牌上都做到优秀。know-how对小企业来意味一两个环节做到极致,比如个性化的定制、口味、新媒体行销、服务特定客户群等等。

        • 家园 搞有机菜呢?

          不过搞有机菜可能更主要就是品牌经营了,要把名声先做出来。

          • 家园 有机菜的消费主体是高端客户

            你得让他们感觉从菜地到餐桌环节对他们是透明的,现在国内的有机菜除了直供专供会员制、超市专柜之类运作,谁还相信是“有机”?最大的问题是,真正的有机菜生产需要3-5年的地力培养(大量有机肥生物肥料)、高价的人工(不能打药除虫祛病、施化肥)和不高的产量(不能打激素、生长周期长),投入产出风险极大,生产配送要靠近高端的消费群。

            • 家园 有机菜

              目前,我认为有机、环保、绿色之类的更多还是个噱头,即使真正做到,持续的产量、市场容量、运行费用等也是问题。

              日本人在国内种植有机菜,不是化肥、不打农药,要先让长三五年草,当地老百姓给他们的评价是“败家子儿”。日本人和双汇合作养鸡,不能吃饲料、不能打疫苗,最后也是有始无终。

              目前国内也有做有机菜的,像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公司做。做有机菜只能走高端路线,实行会员制、送菜上门、几小时配送等等,但是我不看好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有句话,反常即妖,有机食品仅种植过程就让人感觉是神话。种植标准也太高,说不定某人吃了个盼盼夹心蛋糕出恭的人粪尿上到地里就有可能被测出来究竟超标。我看落不了地。

              如果种菜,化肥是要上的,不然保证不了产量;农药也要打的,不然净给那帮“虫爷爷们”上供了。但我保证蔬菜上市前几天不到药,使农残降低到一个对人体微害或无害的标准可不可以呢?既保证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又保证了对人体有限损害。针对孕妇、产妇和3岁以下小孩儿的食用做出特别说明或者特供之类的。其实就是让消费者明白和放心,不是宣称我的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而是明白的告诉他们既施化肥又打农药,什么时间打的,有多少量,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可控等等。

              大家认为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