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引子(添加目录) -- adrupal

共:💬396 🌺638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3)

      1953年,朝鲜战争打完了,签了停战协定。中国开始集中精力搞大规模工业建设。112厂定为飞机制造厂。但是围绕厂址问题开始争论起来,有人说沈阳离朝鲜太近,老美还赖在南朝鲜不走,112厂应该内迁,在内地选择新址建厂。也有人说沈阳基础好,在原址上扩建比较快。后来还是决定利用沈阳北陵已有的机场、厂房、设备扩建,新建一批厂房,尽快生产出飞机来才是关键。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就把112厂列为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于是开始大规模扩建,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干部和技术工人。苏联也派了大批专家顾问,手把手地教授。

      土共在朝鲜战场上用米格-15比较顺手,112厂又有维修经验,于是想仿制米格-15,苏联也同意了,于是中方开始准备。但是刚过了几个月,苏联就说,这个吧,米格-15已经落后了,你们还是仿米格-17吧,比米格-15先进多了。中国人这个感动啊,说这老大哥对咱是真不错,怕咱生产的飞机落后,让咱仿制最先进的飞机。

      厂房建得很快,设备、图纸、样板、工具、夹具、标准件源源不断地运到112厂,这边是一边儿安装调试,一边儿派人去苏联共青城飞机制造厂学习。

      共青城在苏联的远东地区,阿穆尔河畔。正是因为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位于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二战期间德国佬鞭长莫及,所以共青城立了大功,在二战期间生产了数以万计的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共青城是苏联的第一大飞机制造厂,第二大飞机制造厂是伊尔库兹克飞机制造厂,也在远东地区。

      派到共青城学习的有7个人,包括熊焰和叶正大。叶正大是叶挺的儿子,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太祖访问苏联时接见留苏学生,发表著名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演说那次,叶正大找太祖索要签名,太祖给了他一张“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的手谕,可惜当时是匆匆忙忙写在叶正大的笔记本上的,当时人多又拥挤,那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否则早就刷得满大街都是了。

      叶正大他们7个人到了共青城才发现,人家生产线上制造的都是米格-19的零件,开会研究的是米格-21的生产准备问题,这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师傅教徒弟,没有不留一手的,自己白感动了一回。

      仿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用从苏联运来的大部件装配,练习初装、总装,然后交试飞站学习地面准备、排故和试飞的技术;第二个阶段,用苏联来的组合件上型架铆接,练习部件装配,然后初装、总装、试飞;第三个阶段,用苏联来的零件上型架铆接成组合件和大部件,再初装、总装、试飞;第四个阶段,用苏联来的原材料和我国自己的原材料,根据工艺规程和各种工夹具加工成各种零件,然后再铆接装配成飞机,通过静力试验,达到技术要求后,进行试飞。

      1956年7月19日,第一架纯国产喷气式歼击机首飞,试飞员是吴克明。一开始叫“56式”,因为是56年试制成功的嘛,估计“56式步枪”也是这么个来历。后来定名为“歼五”,取“从无到有”之意,“无”——“五”同音嘛。后来这种定名方法在航空界沿用下来,编号都是从5开始,所以“运五”、“直五”、“轰五”都是这么命名的。

      到1959年停产为止,歼五共生产了767架。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通宝推:廖石,不远攸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2)

      要聊中国空军和中国的航空工业,就不能不提东北老航校。

      1945年日本投降,对于国共双方来说,在东北的势力都是约等于零。土共方面,周保中的抗联残部只有几千人;国民党方面就更惨,只有个把特务。东北被苏联控制着,于是土共动了独吞东北的心,给东北局的指示是“竭尽全力,霸占全东北”,王霸之气尽显。土共占了地利上的优势,从华北山东调集大批人马出关;国军大部龟缩在西南,于是跪求美国派军舰海运部队去东北。

      在土共出关的队伍中,就有一批搞航空的,目标是去东北创建航空学校。带队的两个人是王弼和常乾坤,这俩人虽然是从延安的土窑洞里出来的,但绝对不是什么土包子。

      王弼1925年加入土共,立马被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选学了空军,在列宁格勒苏联空军机械学校学习航空机务工程,毕业后在苏联空军干机械师。1933年考入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攻读飞机发动机设计,这个学校是苏联空军的最高学府。

      常乾坤,黄埔三期毕业生,比林彪还早一届,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常乾坤黄埔毕业后也去了苏联,在红军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苏联空军独立航空队,是土共几个最早的飞行员之一。1933年考入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航空工程系。

      王弼和常乾坤在茹科夫斯基是同班同学,1938年两人毕业。那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俩人坚决要求回国。到了延安才发现根本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土共连枪都少得可怜,更谈不上飞机。于是俩人只能在抗大教教书,纸上谈兵地讲讲航空理论,玩玩儿纸飞机。这一憋,就是七年。

      俩人带队到东北后,到处划拉飞机和航空器材,搜集到120多架破旧飞机、200多台发动机,还有一批器材设备。在辽宁通化创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常乾坤任校长,王弼是政委。

      林弥一郎率领的日本关东军航空队,特别害怕毛子,躲进了深山。被毛子弄到西伯利亚去的日本战俘,多半儿死在了那里。林弥一郎他们在山里饿得受不了,于是下山向中国军队投降,但是把错把共军当成了国军。林彪和彭真一看这批人挺有用,于是给了航校做教员。

      国共双方在东北鏖战三年,东北航校先后转战通化、牡丹江、东安等地。到1949年开国大典,东北老航校共培养了126名飞行员,322名机务,24名领航员,另有场站、气象、通信、参谋88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土共空军的骨干,在抗美援朝期的时候,派上了大用场。王海、林虎等人都出自东北老航校。

      辽沈战役以后,航校派人随大军进沈阳,接收国军的航空机构。东塔机场是原来的“满航”,国民党接收后改为“空军257供应中队”,共军进驻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机务处第三厂”,简称空军三厂。在铁西区新建了第四厂,做机械加工和铸造。北陵机场组建为飞机修理厂,是第五厂。三厂、四厂、五厂就是沈飞的老底子。

      第五厂的厂长是熊焰,1937年毕业于南昌航空机械学校甲级班航空发动机专业。熊焰也是土共航空工业史上的著名人物,后来当过沈飞的厂长、阎良试飞研究所(试飞院前身)第一任所长,运十工程总指挥。

      当时五厂里停放着一堆美制P-51野马战斗机的残骸,所以主要的任务是修理残机。七拼八凑的,居然让他们修出30多架。

      1949年五厂归属空军工程部东北修理总厂,1951年改称国营112厂,112这个代号用了很多年,一提112,都知道是沈飞。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派专家、顾问帮土共组建空军。苏联支援的米格-15是用火车运过来的。为了运输方便,他们把飞机的两个机翼、尾翼分解后立放在机身的两侧,装在大木箱子里运到中国。这样112厂的第一要务就是组装这批米格-15。中国工人把大木箱子运到厂房,然后由苏联来的人员开箱、装配、试车、试飞,再交付出厂。苏联派来了以总工程师顾问格涅辛为首的航空工业专家组,帮着112厂按照一个飞机制造厂的规模建立职能机构和生产车间。

      抗美援朝期间,112厂主要的任务就是组装苏联运来的飞机,以及修理战争中受损或故障的战机。另外还生产副油箱,毛子本来没把这玩意当回事,寻思这么简单个铝壳子中国肯定能自己搞定,没想到中国还真生产不了这玩意。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基础太差了,别看是个铝壳子,背后也得有探矿、采矿、冶炼、轧制、机械加工一整套设施撑着才能生产出来。跟韦小宝一样,必须从少林长拳开始练起,根本来不及呀。好在中国还有不少会用白铁皮做脸盆的工匠,一琢磨,也别用铝合金了,那玩意儿太贵咱用不起,干脆,拿白铁皮(也叫马口铁)用榔头敲吧。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的战机就是挂着白铁皮做的副油箱与美国佬作战的。

      112厂通过组装、维修米格-15,对这个飞机的结构、性能各方面摸的比较熟。朝鲜停战后,慢慢就动了仿制米格-15的心思。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商榷?补充?

        米格15的副油箱当时是沈阳生产的不假,但是是不是沈飞生产的,本人持怀疑态度。因为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当时在沈阳市铁西区就有一家工厂是专门干这个的滴滴滴滴。可能就是楼主提到的铁西区4厂。

        按当年该厂老厂长的原话:“老弟啊,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的飞机飞不到朝鲜,没有这个东西,美国人的飞机他也飞不过来。。。。。。”只可惜被称为老弟的俺当时只是10岁的伪军迷,否则哈天气真好。

        说起来,这个老厂长是一个妙人,37年的干部,算是老红军。号称与当时的沈阳市市长平级。出去开车办事,遇到红绿灯,掏枪(当时是军工单位,领导配枪)就把红灯给爆头了。号称老子不听它管。。。。。

        另外这个厂子后来归了八机部,在沈阳市挺有名,一般老沈阳人都知道,叫做沈阳拖拉机厂(简称沈拖或者大拖)是中国农机行业的四大金(后来他自身繁殖了长拖(长春拖拉机厂)又变成了土共拖拉机五虎上将)。所以你看,土共军转民是很有传统的,至少抗美援朝一结束就开始了。

        如今这个贡献了我父母毕生心血的企业,已经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当年年产几万台拖拉机的沈阳,现在连一台也生产不了了。真是不知道这是洗具还是杯具。。。。。。。。。。。

        • 家园 我的资料来源主要是熊焰的回忆录

          熊焰纪念文集《搏击长空》,据熊焰所说,副油箱一开始是112生产的,后来转给其它工厂了:

          1950年,为了抗美援朝,为了反对美帝及其仆从国的侵略战争,我空军部队赴朝参战。由于飞机经常出勤作战,要消耗大量的副油箱,根据当时的条件完全靠苏联供给是有很大困难的。燃眉之急,必须立即解决副油箱的生产,以保证前线作战的需要。当时空军领导交给我厂生产副油箱的任务很急,但没有图纸和资料,只给一对副油箱作实样。我们无经验,只能依据实物测绘了一套图纸,并依靠姚一球等人设计样板、夹具、型架。但如何根据样板做敲打模具、再做成零件?如何上型架,又有哪些零件在架下装配?大家一时拿不准主意于是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互相探讨,反复实践,很快就研究出生产副油箱的办法来。并要了一付机翼,做为设计、生产副油箱四个交点定位的依据,做出对接量规来。零件做出后,经过铆接一试验,铆钉缝隙漏油。于是他们又提出用锡焊堵死铆钉缝隙。为此,他们又设计和制造试验设备,进行加压、振动和清洗等试验工作。1951年2月中旬,有关人员带着地面试验合格的几对副油箱到安东(现丹东市)前线机场去作使用试验。经过苏联驻机场的空军飞行和机务人员作了飞行使用试验,一切合格。至此,我们自己的副油箱试制成功。 回沈阳后,根据战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将副油箱生产扩大到铁西区几家工厂同时进行生产。这样就需要拿出成套的副油箱图纸、技术条件、试验大纲,以及试验设备的图纸技术资料,并把这些提供给有关生产副油箱的工厂。

          ......

          1951年4月,空军司令部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部修理厂所属的几个修理厂,移交给航空工业领导。6月27日,五厂改名为国营112厂。不久,将发动机修理车间分为两部分调出。一部分调至东塔空军三厂(后改名为国营111厂),另一部分调至哈尔滨平房工厂(当时称第21机器厂,后改名为国营120厂)。111厂及120厂均为飞机发动机修理厂。后来,副油箱的生产也转给其它工厂了。这样一调整,112厂便是专业的飞机修理厂了。此时的112厂正集中全部精力搞飞机修理,以及由修理逐步走向制造。 1952年,我们都转业了(部分原来东安航校的同志和干部返回空军工作了)。

      • 家园 那个马口铁副油箱我也听见过
      • 家园 看过一本书,好像名字叫“插上翅膀的中国龙”,解释中国航空

        为什么叫插上翅膀的中国龙?其中有个典故,就是,西方人讽刺中国没飞机,就像龙没翅膀,所以等我们造出了飞机,就像龙插上了翅膀才能飞,其实老外哪知道,中国龙是没有翅膀的。其中有个细节,说最早到东北去建设航校的这批人,到处去找能造飞机的东西,主要是当时日本投降后,很多飞机的零件被老乡拿去家里“军转民”,所以当时这些人的一部分任务就是去找这些东西,话说有一天走在路上,发现一个老乡赶得马车上面的轮子就是飞机轮子,然后就很兴奋的喊出来,那不是飞机轮子吗?当时老乡被日本鬼子统治了那么长时间,对土工不了解。当时那些人就分析,害怕老乡一害怕把轮子扔了,所以连夜去老乡家里做工作,获得了好多有用的信息。

      • 家园 作为沈阳人,看沈飞的起落很有感慨。另说现在

        沈飞可是真不好进呀。以前是只要你来就行,现在没个几万想都不想呀。

    •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1)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策划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父死子继,张学良在老爹被炸死之后,接掌东北。张学良比较新潮,对航空非常感兴趣,他掌权之前是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买了50多架飞机,成立了飞龙、飞虎、飞鹏、飞鹰、飞豹5个航空队,而且还创办了《东北航空》杂志传播航空知识。

      张学良掌权后,通电全国,东北易帜,把原来悬挂的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空一格常凯申喜出望外,到处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各地军阀名义上都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其实都有自己的军队,而且互相掐架争地盘,不给中央交税,中央也根本指挥不动各地军阀。这种统一只是名义上的统一,全国一盘散沙,外敌来了稀里哗啦。凯申公早就忘了北伐的一个重要目的——打倒军阀。凯公的掌控能力有限,自己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军阀遍地,他撑死也就是个做省长的料。

      少帅把几个航空大队合并,成立了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亲自兼任边防军空军司令,添置了不少飞机,总数达300多架。少帅扩建了沈阳东塔机场,兴建了葫芦岛和沈阳北陵两个新机场,还建立东北航空工厂,从荷兰福克公司引进技术生产飞机零部件,弄的挺红火,可惜只有两三年的时间,接着就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遵守凯公不抵抗的命令放弃东北。其实把丢失东北的责任归罪给凯申公有点儿不公平,你东北军阀把地盘儿丢了,怎么能怪罪我一个浙江军阀呢?甭管是谁的责任,三百多架飞机、机场、东北航空工厂,数以千计的机器设备和物资,统统归了日本人。

      鬼子霸占了沈阳航空工厂和机场后,于1932年9月在奉天商埠地(和平区五经街3号)建立满洲航空株式会社。1938年6月迁址于北陵后改称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资金2000万元,主要从事日本军机的维修和部分零配件的制造。满飞这种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业,技术人员是清一色的鬼子,工人也是鬼子居多,并且用了不少盟军战俘当工人,中国工人数量很少,重要的生产环节禁止中国人触碰,核心技术中国人更是连边儿都摸不着。解放后土共接管工厂,满世界招收原“满飞”和“满航”工作过的工人,只凑到一百多人。

      鬼子对满飞进行了扩建,到1940年,满飞资金超过一个亿,分发动机课、机体二课、机体三课、装配课等,每月可生产装配军用民用飞机几十架。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满飞源源不断地生产各式飞机,参加与美军作战、轰炸中国各地。此时,张学良建设的北陵机场被鬼子改扩建为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简称“满航”。

      1944年12月驻守四川成都的美军第20航空队派出108架B29超级空中堡垒,对伪满工业重镇奉天(即沈阳)进行空袭,主要轰炸目标是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奉天造兵所、工作机械株式会社等战略目标。几次轰炸过后,满飞损失惨重,基本上无法开工了。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百万关东军不战而降。东北的大批日本开拓民逃回日本。满飞的日本技术人员和工人也逃遁四散,全部技术资料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地销毁。毛子占领沈阳后,把满飞的设备大部分运回苏联。到国民党接受满飞时,基本上只剩下些断壁残垣了。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后改称空军第三十八厂,生产嘛,就国民党那些废柴,当然是没法儿恢复了。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通宝推:njyd,德里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张学良所为看着实在可气

        不抵抗的责任归谁姑且不论

        几十万东北军既然可以撤到关内,工厂设备运不走的话,三百多架飞机为什么不能飞回关内?至少飞回去一部分也可以减少资敌,壮大中国空军的力量

        看少帅兴航空、办大学的热情,似乎也是个有为的军阀,为什么到了紧要关头那么糊涂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