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引子(添加目录) -- adrupal

共:💬396 🌺638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反了
            家园 呵呵,离开几十年,记不清了,

            实际上这个问题我是想问您,您应该知道原因吧?

            • 家园 试飞院为第八研究所,603为第十研究所

              在六院的最初院所排序中,试飞院为第八研究所,603为第十研究所。所以在渭北西雅图,习惯上称三家为红安,八所和十所。最为命运多舛的是603所。最初位居南京,三线建设时期,内迁风翔(就是西凤酒的老家)。在搬迁过程中以现居地为过渡中转站。继而刘备借荆州。随后又分别从另两家巧夺了些地盘。精明尽显,落了个渭北以色列的美名。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当623,629,618挺进大都市时,603既无财力也无借口搭车进城了,这时其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不被红头老大吞并上。所有战术胜利的光芒都被一次战略失误的阴云所遮蔽。从军机航空技术的发展看,平台的更新远落后于武器和电子设备,从航空工业的体制上看,主承包商负责制会逐步取代排排坐吃果果。因此主机所在光芒散尽之后可能会变成锔锅匠。603所前景黯淡。

              • 家园 唉,当时能看那么远的又有几人

                挺进大三线的时候,谁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阎良在当时的道路条件下离西安市区车程是两小时多些,现在是一小时上下,而且毕竟是西安的一个区,凤翔在哪个山角旮旯?阎良这里有八所,有红安,凑在一起有产业聚集效应,不比跑到凤翔天天瞅着陕西老馍强?我要是十所的当家人,我也得这么干,不然的话得被所里人骂死,工作还怎么开展?

                别说十所了,当初红安建厂选址的时候除了阎良外,还有个备选地址是一个叫金玉川的地方,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是在陕西还是在宁夏,那地方绝对安全,完全符合三线建设的基本原则,证据就是要不是当时的厂报有篇厂史介绍里说了这个典故,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后来好像是因为那里是地震活跃带的原因,放弃了,多少172厂的子弟要念佛啊。

      • 家园 现在的空军装备研究院是什么情况?

        现在空军还有好几个研究所,都是搞航空的,不知道和这些“6”字头的有没有什么渊源?

        • 家园 空军也有自己的科研机构

          空军装备研究院是空军自己的科研机构,看了看他们的课题,大多是有关检测、维修、改进方面的。简单点儿说,他们是研究“怎么使”的,中航工业的研究所是研究“怎么造”的。

    •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5)

      其实中国1958年就拿到了米格-19的全套技术资料、样机、部分散装件和成品附件,但直到1964年第一批堪用的仿制品——“歼六”才交给空军。长达6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么长的时间,相当于苏联一个型号的整个生命周期。

      1958年,苏联的米格-19的生产接近尾声,米格-21已经上了生产线。按照中苏之间的协议,米格-19的技术资料转交给了中国。

      与前几代产品相比,米格-19是具有特殊性的,它是苏联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美国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是F-100超级佩刀。二者几乎同时在1954年服役。

      米格-19在苏联的服役时间很短,它很快就被马赫数高达2.0的米格-21取代。但它的中国仿制品“歼六”,直到2010年才退出空军编制序列,服役期长达50年,这将是一个很难被打破的世界纪录。

      1958年土共拿到米格-19图纸的时候,正赶上“大跃进”,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嘛,人们都有高超的思想觉悟,都很自觉,“质量检验”这种人监督人的制度,那是脱了裤子放屁,是极大的浪费,取消!热处理保温时间要14个小时,太长!改成8小时!图纸都是俄国方言,翻译太慢,不翻了!自己随便编!夹具要35000套,太多!自己弄5000套凑合一下不就行了!

      总之,一通胡搞,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1959年就鉴定验收了。1960年,西了呼噜生产了100多架,结果都不合格,空军一架也不要,说用你们那玩意儿,我们出了好多次重大事故,还死了人,发动机问题尤其严重,经常空中起火。贺龙把112厂和生产发动机的410厂的几个负责人找去,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如果他们不是延安过去的老人儿,估计就要被拉出去打靶了。

      这一骂,都老实了,再加上大跃进失败,仓促上马的一大堆新设计,东风102、东风107什么的统统下马,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去研究吃透米格-19的技术资料。这一研究才发现,毛子的原始技术资料问题也不少,跑去找老毛子问:“这个问题你们怎么解决的?”毛子说“米格-19停产了,现在生产米格-21,问题解决了。”中国人听了,郁闷得不行。对于毛子来说,米格-19就是个过渡机型,他们自己也知道毛病不少,在设计米格21的时候做了很多改进。但是,土共那时候和毛子正吵架呢,米格-21的技术资料根本要不来。其实就算是要来了也白搭,土共那时候明摆着就是基础太差,对于飞机的设计制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稍微一点儿小小的改动都做不了。

      没办法,只能回来自己慢慢研究试验,这一折腾就到了1964年,第一批合格的歼六才交付部队。

      其实研究吃透一种机型,对于土共来说,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吃了不少苦头,但绝对是件好事儿。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要是不摔上几跤,甚至弄的鼻青脸肿,根本就学不会走路。在后来的歼七(仿米格21)仿制过程中,遇到的麻烦也不少,决不亚于歼六。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成长的烦恼”是个必经的过程。飞机制造是对整个工业生产系统能力的大检验,考验的是包括冶金、化工、仪器制造等等在内的各个行业。

      比如说材料,工科院校的学生大多学过《工程材料学》,最简单的铁碳合金,要想清晰地了解这种材料的性能,就要对碳含量、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冷却时间等多个变量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研究,才能对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等各种性能有清楚的了解。想想看,得做多少次实验才能画出课本上那几条曲线啊。何况飞机包括发动机在内,使用的材料种类奇多,工艺复杂。这么多种材料,要想用的得心应手,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无数次实验,才能得到那些宝贵的性能曲线的。

      土共吃透了歼六之后,一直生产了20多年,改了20多种型号,直到1986年才停产,总共生产了5000多架,其中出口到国外近800架。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通宝推:崇山彩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B52

        服役期长达50年,这将是一个很难被打破的世界纪录。

        • B52
          家园 已经被b52打破了

          美国空军现在预算让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这使得服役时间高达90年。美军愿意让B-52继续服役的其中一个原因是B-52是目前美国战略轰炸机当中可以发射巡航导弹的唯一机种。

        • B52
          家园 估计还有c130和它有的一拼
    • 家园 【原创】五岳派的前世今生——大师兄沈飞(4)

      歼五刚刚试制成功,土共就开始琢磨自行设计的问题。1956年,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决定在112厂成立“第一飞机设计室”,以歼击机设计为主,熊焰主持组建工作。除了112厂原有的技术人员叶正大、沙正平等一批人以外,还从全国其它单位调集各路神仙去沈阳,包括徐舜寿、黄志千、陆孝彭、顾诵芬、管德等人。设计室主任是徐舜寿,副主任是黄志千、叶正大。

      各路神仙齐聚沈阳,基本上汇聚了当时中国最强的设计力量。这些人后来很多都成了开山祖师。

      徐舜寿16岁考上清华,1937年毕业后在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工作,1944年到1946年间曾被派往美国韦德尔飞机公司和麦克唐纳飞机公司工作,是见过市面的老资格航空人。徐舜寿后来去了西安重型飞机设计研究所任所长兼总设计师,创立了华山派。

      陆孝彭是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1946年抗战刚刚胜利那会儿,国民政府踌躇满志、洋洋自得,与英国格洛斯特飞机制造公司签订了合作设计喷气式战斗机的协议,派了陆孝彭和黄志千等人赴英国参加设计工作。他们研究过英国的“流星”式战斗机和EI44喷气式战斗机的设计资料,而且参与了机身后段的结构设计。陆孝彭和黄志千是真正看见过猪跑的。黄志千后来在一次飞机失事中身亡,非常可惜。陆孝彭后来去了南昌洪都机械厂主持设计“强五”,小强自出世以来一直是土共的主力对地攻击机,还出口到巴铁(巴基斯坦铁哥们)不少。貌似小强现在仍在服役。

      屠基达1951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先是分配到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几年后被任命为设计科科长。1956年,屠基达也被指名调往112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机身组组长。屠基达后来去了成都132厂,峨眉派创始人之一,后来做到132厂总工程师,把歼七改到它妈都不认识了。屠基达也是枭龙的前身“超七”的总设计师。

      陈一坚1952年从清华毕业后,也是先分配到哈飞,任设计科设计组组长。1956年组建第一飞机设计室时,陈一坚被选中,奔赴沈阳。陈一坚后来也去了西安加入华山派,成为“歼轰七”飞豹的总设计师。

      程不时1951年毕业于清华,先是在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建厂规划设计处工作,1956年,随徐舜寿被调到112厂飞机设计室,担任总体设计组组长。程不时后来去了上海,运十副总设计师。

      顾诵芬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航空工程系,一开始在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工作,成立飞机设计室时被调往沈阳,任空气动力组组长。顾诵芬后来主持歼八的研制,人称“歼八之父”。

      “第一飞机设计室”的第一个活儿就是设计喷气式教练机。当时土共空军的训练主要依靠雅克-11,一种螺旋桨活塞式后三点起落架的教练机。这玩意速度很慢,操控方式与歼五区别也很大,新飞行员学完雅克-11后直接上歼五,就跟刚学会骑自行车,马上就开摩托车的感觉一样,很容易出事故。

      1956年10月,设计工作正式开始,当时被命名为“红专-503”,名字颇有时代特色,后来才定名为“歼教-1”。歼教1改米格机机头进气的方式为两侧进气,发动机也是在涡喷-5(歼五的发动机)基础上改进的新型号。歼教-1于1958年首飞,但只生产了两架,就下马了。主要原因是发动机叶片折断等故障不断,再加上工厂任务繁忙无力顾及以及空军训练体制的改变,空军由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的三级体制改为初级教练-高级教练两级体制。

      其实歼教-1的下马与土共当时的心态有关。土共的想法是一下子就生一个18岁能下地干活的重劳力,没想到生出来是个拉屎拉尿都要人照顾,没事儿还得要“抱抱”的胖小子。结果嫌太麻烦,就直接扔尿盆了给淹死了。

      歼教-1虽然下马了,但是对第一飞机设计室的90多名技术人员来说,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习题课。从此以后这批设计师都认识到,要想生个好儿子,打炮的快感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随后一把屎一把尿的养活才是最重要的,这需要的坚忍和耐心。

      关键词(Tags): #中国航空工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